高日明
目的 为了解大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给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莆田学院医学院一、二年级2 014名学生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98%(201/2 014).共查出肠道寄生虫6种,其中蛔虫感染率高,达6.01%(121/2 014).男生总感染率为19.75%,高于女生总感染率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有4个变量进入方程.结论 莆田学院医学院大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仍较高,男生的防病意识比女生差,应该加强男生的防病意识.
作者:孔月红;陈金烟;郭金华;郑建盛;周金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德昌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南部,境内东西距56 km,南北距56.5 km,总面积2 288 km2.县内地形主要分山地和谷地两大类.安宁河是本县大的河流,由北入境,纵贯全境,流长76 km.安宁河大支流茨达河,由西南入境,接纳花马河等山溪汇入安宁河,境内流长52 km.雅砻江流经西部县界,约50 km.安宁河宽谷地带及茨达河中下游河谷盆地,为本县主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
作者:董光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南京市近年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疟疾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疫情报告、个案调查、入户调查和发热患者血检等方法,对南京市本地居民和外来民工6年来的疟疾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血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6年南京市共报告疟疾确诊病例225例,均为间日疟,年平均发病率为0.26/10万,其中本地病例89例,占总病例数的39.56%,外来民工病例136例,占总病例数的60.44%.病例主要分布在江宁、六合及浦口等地区.结论 应重点加强对外来民工的疫情监测,做好疟史调查、治疗和对发热患者的血检工作.
作者:李燕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雅江县呷拉乡藏族人群绦虫病/囊尾蚴病流行现状.方法 通过问卷、体检了解近一年内人群排绦虫史、癫痫发作史、皮下结节以及相关的其他临床表现.对自愿接受治疗的患者用吡喹酮驱除绦虫,用multiplex PCR对虫种进行鉴定.对1例高度怀疑为猪带绦虫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粪-PCR进行检测.用囊液抗原检测血清囊尾蚴病特异性抗体,了解人群囊尾蚴感染水平.结果 11.96%(216/1 806)的村民近一年内有排绦虫史,1.05%(19/1 806)发现皮下结节,0.61%(11/1 806)有癫痫发作史.24份虫体标本PCR鉴定结果均为牛带绦虫,1份粪便标本粪-PCR结果为猪带绦虫.4.35%(4/92)人群血清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结论 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共同流行于雅江县呷拉乡,以牛带绦虫为优势虫种.人群囊尾蚴感染率为4.35%.
作者:阿斗塔;李调英;陈兴旺;邱加闽;龙昌平;Akira Ito;邱东川;Philip S.Craig;Yasuhito Sako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黑热病病例的分析,探讨黑热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案.方法 对6年来收治的10例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有传播季节在流行区居住史和被白蛉叮咬史,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及进行性脾肝肿大.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为2.5×109/L,血清球蛋白增高平均为40 g/L,骨髓涂片染色镜检,均查见杜氏利什曼原虫,采用锑剂治疗疗效明显.结论 黑热病早期诊断的关键是认识其临床特点,了解流行病学资料及骨髓检查,防止误诊.采用间歇治疗,21 d完成疗程,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副反应.
作者:吴艳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大理州是云南省绦/囊尾蚴病的高发区[1].自2002年以来,云南省大理州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门诊观察室共收治965例绦虫病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月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金标免疫法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使用金标免疫法、ELISA法和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居民进行检查,对比观察金标免疫法现场查病效果及其对健康人检查的特异性.结果 在流行村3种方法检查108人,金标免疫法阳性35人,阳性率为32.4%;ELISA法阳性67人,阳性率为62.0%;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阳性8人,阳性率为7.4%.在非流行区2种血清学方法检查58人,金标免疫法阳性1人,假阳性率为1.7%;ELISA法阳性3人,假阳性率为5.2%.结论 金标免疫法现场筛查及确定化疗对象较为客观.
作者:杨忠;殷关麟;范崇正;罗秉荣;刘榆华;段玉春;崔玉华;杨亚楠;孙海英;王尚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四川省位于祖国的大西南,全省面积42万平方公里.西部是青藏高原高寒山区,东部是四川盆地,全省人口8 42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据解放初期调查估计,全省有血吸虫病患者110万人,病牛10万头,钉螺面积2.6亿平方米.全省流行区割裂为3片,主要位于成都平原及其周边丘陵地区,沿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水系支流分布,共52个流行县(市、区).另一片位于盆地西南部横断山脉边缘的攀西地区,沿安宁河、雅砻江水系分布,有9个流行县(市).小一片位于川东南的岷江、金沙江交汇处宜宾市一公园内,历史钉螺面积2.5 hm2,为一孤立螺点,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治,到2006年底全省有28个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30个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4个县流行尚未控制.
作者:吴子松;尹治成;邱东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泸州医学院收治的46例艾滋病(AID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6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DS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中青、中年男性居多,感染途径经性传播者多(76.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发热40例,肺部感染32例,明显消瘦29例,腹泻18例,淋巴结肿大12例,所有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或比率明显下降.结论 应加强对艾滋病的警惕性,临床中对反复发热、腹泻、肺部感染、消瘦的患者应结合流行病学尽早检测抗-HIV,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防止误诊、漏诊及HIV传播.
作者:刘泽明;李芹;邹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洱源县新联村是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位于县城北部,海拔2 068 m,东径26.1726°、北纬99.9705°.全村有884户,总人口3 847人,耕地面积436.87 hm2.牛存栏2 809头,下辖11个自然村,15个农业社.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86 km2,历史累计患者1 258人,累计晚血12人.现有钉螺面积26.22 km2,患者114人,现存晚血3人.世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实施4年,一度使疫情得到控制.项目结束后,由于受经费制约,干预力度减少,疫情有所回升.2005年起实施了洱源县综合治理血吸虫病项目,现将2005-2006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起云亮;杨品香;杨金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布拖县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为下一步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3-04/2005-12全县结核病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2年多共累计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1 834例,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517例,其中初治涂阳379例,治愈339例,治愈率为89.45%;复治涂阳82例,治愈69例,治愈率为84.15%;重症涂阴56例,完成治疗51例,完成治疗率为91.07%.结论 布拖县结核病控制项目成效显著.
作者:邓斯发;万太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MELD-Na)评分系统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42例,记录入院时、1、2和3周的MELD和MELD-Na评分,应用c-statistic(等同于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每一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结果 患者入院时MELD和MELD-Na评分c-statistic分别为0.728和0.731;入院1周后c-statistic均为0.883.入院1周后判断患者3月内预后的佳临界值分别是26.14(敏感性91.7%,特异性81.8%)和29.02(敏感性100.0%,特异性77.3%).结论 MELD和MELD-NA评分系统可以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短期预后,入院后1周评分优于入院时评分.
作者:黄仁刚;江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提出力争在本世纪末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得麻风病患者的发现率、治愈率大大提高;患病率进一步下降,但是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尽管麻防人员作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离我国政府要求的指标,以县(市)为单位患病率≤0.01‰,相差甚远.结合马边县具体情况和个人从事麻风病20多年防治工作的经验体会如下.
作者:赖恒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5年9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发生1例因生食野猪肉所致的旋毛虫病.由于患者隐瞒生食野猪肉病史,造成患者本人从基层卫生院到县医院的几次就医,诊断不明,治疗无效,病情加剧.终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在甘孜州人民医院、甘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患者经阿苯达唑等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郑德福;叶萍;许光荣;陈漪澜;王诗叙;杨华;罗诚彭措;高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方法 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片段导入质粒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结果 扩增出大小约550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经鉴定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
作者:李金福;张建国;陈建平;杨志伟;田玉;马莹;胡孝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了解1988年和2001年江西省2次调查的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状况和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pi-Info软件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8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在61.22%~87.91%之间,平均为76.00%,2001年平均感染率为27.16%,下降了64.26%(P<0.01),以南昌、崇仁、修水和永丰等4县的下降幅度大,下降率均大于70.00%.结论 江西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虽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肠道蠕虫感染的主要虫种,占肠道蠕虫感染的96.65%,其低年龄组人群是土源性线虫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今后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黄北南;曾小军;姜唯声;陈红根;杭春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及其应用程度,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阶段,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领域,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这是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房静;张芳;徐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为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方法 用醋酸明矾洋红染液,制备姜片虫玻片标本.结果 经多年的教学重复使用,标本不褪色,虫体内部结构清晰,颜色鲜艳,效果满意.结论 用醋酸明矾洋红染液,制备姜片虫教学玻片标本,可永久保存、使用.
作者:林丽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城乡交接处.为了解甘井子区农村居民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市疾控中心一起,按不同地理位置在甘井子区农村选择3个调查点,对不同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日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及氯喹治疗妊娠疟疾的疗效,对胎盘原虫血症及先天性疟疾的影响以及孕期用药安全.方法 选择妊娠疟疾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双氢青蒿素治疗组(治疗组)48例和氯喹治疗组(对照组)54例,比较2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的差异.结果 ①治疗组治愈率93.8%,对照组治愈率79.6%;治疗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4 h平均原虫下降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复燃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2组病例胎盘原虫血症和先天性疟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均未发现新生儿畸形病例,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氢青蒿素治疗妊娠疟疾疗效强于氯喹,但双氢青蒿素不能减少胎盘原虫血症及先天性疟疾的发生,其孕期安全性使用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聂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