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晕下缘切口行盐水充注式假体隆乳术

孙炳伟;邰宁正;范志宏;杨群;钱云良

关键词:隆乳术, 盐水充注式假体, 乳晕下切口
摘要:目的:探讨隆乳术中不损伤乳腺组织的相关问题. 方法:采用乳晕下缘切口,胸大肌下腔隙盐水充注式假体隆乳. 结果:20例小乳症手术顺利,病人及手术医师均感满意,随访一年以上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盐水充注式假体安全性高,乳晕下缘切口疤痕隐蔽,不损伤乳腺组织,手术操作简便.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唇裂患儿术前呼吸道感染的时间分布及对策

    目的:探索待手术唇裂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时间分布规律,减少因呼吸道感染对手术治疗安排的影响. 方法:对近五年时间内134例两岁以下待手术患儿进行调查. 结果:唇裂患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时间主要分布在住院后的第4~6天,采取有效措施后,呼吸道感染率大幅下降. 结论:呼吸道感染对唇裂手术的影响可以避免.

    作者:蒙喜永;王晋煌;雷瑊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文眼线致下睑皮肤洇色21例分析

    文眼线是常见的美容项目,本科1995年8月~1999年12月文下眼线共21例,有发生下睑皮肤洇色,报导如下.

    作者:赵东瑞;刘文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前牙冠色彩信息数字化传递的应用研究

    目的:将临床牙冠的色彩信息以数字化方式传递给技师,并进行数字化与常规视觉比色(VITA比色板)两种传递方法的色彩复现率对比研究. 方法:利用美能达CR-321色彩色差计(D65光源)以CIE-1976-L*a*b*色度系统测定50个单位上颌中切牙色度值,按照常规视觉比色及数字化传递两种方法分别制作金瓷修复体,对其色度值进行测色、计算并对比色彩复现率. 结果:信息数字化处理法的色彩复现率(60.0%)显著高于视觉比色法(38.0%)(P<0.01);平均色差值(2.58)显著低于视觉比色法(4.34)(P<0.01);国人前牙牙冠多为B、D色系(VITA). 结论:色差计测色及计算机处理数据可避免人眼视觉比色的主观性,并减少外界因素对选色的干扰,显著提高了临床金瓷修复体色彩复现率.

    作者:王少海;姚月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241例疗效观察

    我院美容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痤疮24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于中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痤疮的综合皮肤护理

    临床上痤疮患者较多,采用单种美容治疗及护理方法疗效常不满意,我院采用美容护理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彭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全颜面烧伤后瘢痕畸形的美学整复探讨

    目的:介绍全颜面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全颜面瘢痕切除后,充分利用面部美学理论实施组织器官复位与畸形矫正,大张厚中厚皮片分区移植. 结果:治疗此类患者9例,移植皮片均100%成活,受累器官畸形与缺损整复效果良好,容貌和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面部美学理论对于全颜面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整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毅;张鲜英;朱云;肖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清浊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黄褐斑的确效疗法,包括近期与远期效果. 方法:一天两次口服清浊丸、维生素C,外用亮肤素观察临床上62例轻重不同的黄褐斑的治疗情况. 结果:治愈率达96.5%,复发率3.5%,与对照组相比,经卡方检验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结论:清浊丸可做为黄褐斑的确效用药.

    作者:陈卫兵;龚蒲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伊曲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组80例,口服伊曲康唑200mg/d,用药一周;观察组和对照组(76例)同时外用2%的采乐洗剂,每周二次,连续用药二周.所有病人用药后4周复查.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客观评分. 结果:伊曲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 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顽固性脂溢性皮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梁虹;徐刚;李玲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颗粒脂肪移植术46例临床总结

    颗粒脂肪组织移植作为自体充填材料,近年来在治疗颜面萎缩,乳房成形,外伤后软组织凹陷畸形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我科自1997年到1999年间实施46例共242例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萍;张晓萍;马丽梅;蔡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蛋白激酶A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增生性瘢痕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B和NS-FB)增殖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方法:利用32P掺入底物法测定HS-FB和NS-FB的PKA活性;使用直接计数法和MTT法测定TGF-β1和cAMP、H7等刺激两种细胞后增殖能力的变化. 结果:NS-FB被TGF-β1刺激后PKA的活性短暂升高后很快恢复(30min内,但P>0.05),HS-FB则在30~60min降低(P<0.05),1h后恢复;HS-FB的PKA活性比NS-FB低(但P>0.05).TGF-β1能强烈刺激两种细胞增殖(30min后P<0.05),对HS-FB的刺激作用更强(刺激60min后P<0.05).cAMP可抑制两种细胞增殖(60min后P<0.05),H7有拟TGF-β1作用(30min后P<0.05),H7还可增强TGF-β1的刺激作用(30~60min后P<0.05). 结论:TGF-β1刺激后PKA的活性在两种细胞有不同的变化,提示两种细胞的cAMP/PKA信号通道存在一定的差异;TGF-β1刺激作用部分经PKA活性变化介导,但活化PKA通道可以逆转TGF-β1的作用.

    作者:张选奋;鲁开化;李荟元;郭树忠;李向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单侧唇裂患儿修复方法和手术年龄的选择

    目的:研究单侧唇裂患者治疗年龄的选定,比较下三角瓣法和旋转推进法的应用特点,以期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 方法:用三角瓣法修补单侧唇裂131例;用旋转推进法修补37例,并进行临床比较. 结果:下三角瓣法设计简单,能使上唇保持动态的平衡;旋转推进法使上唇下部向前翘起较自然. 结论:旋转推进法的设计更符合对唇裂修复的生理性原则,而下三角瓣法设计简单,并认为这两种方法能长期并存却不能相互取代.

    作者:刘庆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分类检测定量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前胶原蛋白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目的:探讨分类定量检测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前胶原的方法. 方法:以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作研究对象,用粘附式细胞仪(以下简称ACAS-570)分类量化比较细胞内前胶原蛋白. 结果:ACAS-570直观地显示及量化了细胞内前胶原蛋白,不同类型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前胶原蛋白存在着明显不同. 结论:ACAS-570免疫细胞化学分类定量检测胶原蛋白的方法,在瘢痕基础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东元;罗锦辉;高建华;朱金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高频电刀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120例

    采用超高频电刀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120例,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收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王文;高政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的术后护理

    游离皮瓣移植术是修复口腔颌面缺损的一种常用方法.皮瓣移植后能否成活,主要依赖于皮瓣是否具有良好的血运循环.因而,游离皮瓣移植术后,严密观察其血运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我院在近五年来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50例,术后通过严密观察,早期发现血循危象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成功抢救5例病员.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陶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皮瓣受区床与缺血-再灌注皮瓣成活的关系

    目的:探讨皮瓣受区床对缺血-再灌注皮瓣成活的影响,重视受区床的营养性作用. 方法:40只大鼠分成A组(皮瓣下不置硅胶膜)、B组(皮瓣下置硅胶膜后再缝合).阻断腹壁浅血管1h、6h、10h及完全切断腹壁浅血管,观测不同时段皮瓣温度及组织病理改变,7天时计算皮瓣成活面积. 结果:皮瓣温度、皮瓣成活面积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阻断血管1hA、B组无明显差别,阻断6h、10h及完全切断血管两组间有显著差别.A组阻断10h与完全切断血管两组间皮瓣成活面积很相近.A组完全切断血管后真皮下组织见白细胞大量聚积. 结论:皮瓣受区床对缺血-再灌注皮瓣成活起营养作用.白细胞可损害这种营养性作用.

    作者:曹景敏;鲁开化;郭树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三七制剂与康宁克通-A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三七制剂(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宁克通-A注射液局部注射与单纯应用康宁克通-A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每次选1~3点,刺入并回抽无血液后,将药液徐徐注入皮损基底部或损害内,每2周注射1次,4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停药后评价疗效.全部病例均追踪观察至少3个月.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及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及66.67%;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仅6.67%(2/30),较对照组的13.33%(4/30)为优.全部病例均追踪观察至少3个月,时间长者为13个月,两组治疗结束时显效及/或有效病例,均未发现皮损复发、加重及/或恶化情况. 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宁克通-A注射液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瘢痕疙瘩,较单纯应用康宁克通-A注射液局部注射疗效更佳、安全,病人耐受性良好.

    作者:李卫红;邵奕;陈燕艳;翁孟诗;韩联妹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先天性单侧唇裂50例修复体会

    笔者用皮瓣修补方法对50例先天性单侧唇裂进行修复,体会如下.

    作者:汪瑞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50例肿胀麻醉吸脂术的总结体会

    自1997年4月至1999年7月,术者采用肿胀麻醉法行腹部、臀部、腿部脂肪抽吸150例,经术后半年~2年随访,效果满意.

    作者:陈誉华;孙守秀;张俊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是美容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表现为明显的瘤样增生及功能障碍.其组织学特点为细胞外基质中大量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沉积,胶原排列紊乱.目前,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加压、放射、冷冻和药物及激素注射等疗法,但疗效均不理想.中医学对瘢痕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又有一定的进展,是倍受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

    作者:汤苏阳;蔡宝仁;黄高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切口牵拉旋转法治疗面部皮脂腺囊肿

    面部皮脂腺囊肿影响其面部的美观.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小切口牵拉旋转法治疗12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步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