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陈吉华;施长溪
扁平疣是一种青少年颜面和手背的常见的损容性疾病.笔者自1994-1998年运用中药熏洗治疗颜面及手背的扁平疣10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侯慧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0年2月至2002年5月应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仪治疗雀斑12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1例,年龄小12岁,大58岁;脂溢性角化病14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84例,年龄小35例,大72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玲;何黎;吴正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对鼠失神经支配创面愈合中VEGF、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于大鼠背部做一2cm×2cm的矩形全层皮肤缺损,其中A组创面予以封闭式负压引流组,B组未加封闭式负压引流;负压在20-80mmHg.在VAC后1,3,6,9,12天,A、B两组同时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创面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Bcl-2的表达和标记指数.结果:A组较B组其VEGF、Bcl-2表达及标记指数明显增加(P<0.001).结论:VAC能明显促进创面的修复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
作者:汤苏阳;陈绍宗;胡昭华;宋梅;曹大勇;吕晓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高频皮肤整形仪治疗皮肤色素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超高频皮肤整形术对3 643例色素性皮肤病变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100%,少数色素痣有复发但经第2次治疗仍能达到佳疗效.结论:采用超高频皮肤整形术治疗皮肤色素性病变效果显著,无任何副作用,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勇;徐红霞;石彦平;黄叶莉;薛艳斌;阎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牵拉幅度为40%的单次持续牵拉作用于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增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将细胞转移至牵拉细胞培养模型中的弹性膜上,待细胞贴壁达75%-80%融合时,实施40%单次持续牵拉,用WESTERN-BLOT对牵拉组与非牵拉组48h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牵拉组PCNA可见阳性表达而对照组结果呈阴性.结论:单次40%持续牵拉可以引起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应力可以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舒茂国;郭树忠;韩岩;杨力;张琳西;贾平;夏文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减少额部除皱术的瘢痕和并发症.方法:在额部正中发际缘形成一个长1.5cm左右小切口,用血管钳在帽状腱膜下广泛分离,钳夹破坏部分额肌,将额部皮肤向上提拉固定.结果:本组17例,有效率为100%,满意率为70.6%(12/17),瘢痕不明显.结论:此方法简单,不需要特殊器械,损伤小,瘢痕少.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作者:陈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部扁平瘢痕的实用价值.方法:选用50-100mL容量的扩张器植入瘢痕旁的皮下,注射壶外置,扩张3周-1个月.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修去包膜,将皮瓣用直接推进或旋转方式修复切除瘢痕之创面.创面范围大5cm×6cm,小3cm×4cm.结果:临床应用22例,扩张术均成功,瘢痕均全部切除并修复.术后瘢痕不明显19例,遗留线状瘢痕3例,疗效较满意.结论:扩张术用于面部非功能障碍性瘢痕可以获得肯定疗效,美容效果较好.
作者:谭建萍;廖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7年3月至2002年8月,笔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重度腋臭49例,其中行腋臭搔刮术31例,切除术18例,下面对这些病例从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作者:钱江;林自华;陈智;陈清华;焦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长期、稳定的腭裂动物模型,并可用于以DO成骨方式进行畸形矫治.方法:1-1.5岁杂种犬7只为实验对象,其中以2只为实验对照组,以外科手术形成硬腭部8 mm×30mm全层洞穿缺损裂隙.8周后观察裂隙软、硬组织形态.5只为实验组,在形成模型的同时放置固定DO装置,并形成骨转移盘,观察模型建立后牵张成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犬手术后均成活、健康状况良好,实验对照组犬8周后上腭裂隙仍存在,干骨标本见骨缺损大小形状与手术时无差别,实验组犬安置DO装置后伤口愈合良好,DO装置固定牢靠.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建立的腭裂动物模型,经长期观察裂隙不能自行修复,安置DO装置后效果稳定.腭裂DO装置设计较合理,建立的DO矫正腭裂模型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作者:张浚睿;封兴华;魏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研究模拟临床各种矫治力作用下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研究手段.方法:应用较先进的螺旋CT技术,结合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对CT断层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建立了首个包含髓腔和矫治器系统的左侧上颌切牙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形态逼真,精度高.结论:该模型可用于正畸矫治力作用下的牙周组织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彬;谈龙;叶湘玉;周洪;阿达莱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颅颌面部骨组织结构复杂,而颌面部软组织厚度在各个部位的差异也较大,使骨组织的形态结构不能完全反映颅颌面部的轮廓.
作者:朱光辉;濮礼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生长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外源性MTS1基因导入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通过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及3H-脯氨酸掺入的方法测定细胞的DNA合成量及胶原合成量,来分别比较转染前后细胞的生物学变化.结果:在转染MTS1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同时其DNA合成量及胶原合成量也明显降低,而转染空载体组及正常组细胞均未出现上述变化.结论:外源性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能明显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生长增殖、DNA合成及胶原合成等方面生物学功能,为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韩军涛;陈璧;刘淑娟;汤朝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次玻璃渗透对Vita In-Ceram氧化铝基底颜色的影响及渗透后基底颜色相对稳定的渗透次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厚度为1.5mm的圆盘状氧化铝试件30个分别玻璃渗透1-5次,应用美能达CR-321接触式色差计对试件的正反面进行颜色测定,采用CIE L* a* b*色度系统和Chroma色度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受试试件在玻璃渗透前、后发生明显可见的颜色改变,随着渗透次数的增加,L*值增加,a*、b*值降低.渗透三次后,样本正、反面与比色板的色差值小,处于临床可接受的范围.结论:玻璃料的渗透会改变In-Ceram基底的颜色,当玻璃料渗透第3次时,渗透次数之间的色度差相对较小且处于临床可接受的范围.
作者:刘冰;王忠义;李旬科;张艺权;王少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唇颊部全层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缺损的部位、层次、大小等,分别采用下颌部面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颞浅动脉额支岛状皮瓣,耳后岛状皮瓣瓦合以扩张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7例唇颊部全层缺损患者分别应用皮瓣移植加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经半年至5年随访未见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结论:唇颊部复合组织缺损手术方法要依病情合理选择,小的缺损可以应用局部组织瓣转移修复,本方法适用于局部组织瓣转移难以修复的较大的唇颊部全层组织缺损,修复后唇颊丰满度适中,皮肤色泽纹理接近正常,形态满意.
作者:廖旭锋;刘玉生;陈晓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四环素牙的临床美容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漂白法、烤瓷贴面修复和全瓷修复法对30例患者共400颗四环素牙进行美容修复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漂白对轻度四环素牙具有较好的疗效,轻度和中度四环素染色组漂白治疗的满意度约为81%,四环素牙患者对贴面及全瓷冠修复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1%以上.结论:对四环素牙的美容效果决定于四环素牙的染色程度和修复方法的选择,漂白及贴面和全瓷修复均为四环素牙美容修复的有效方法.
作者:范丹妮;李彦;竺海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耳廓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转移扩张后的耳后皮瓣覆盖耳支架行全耳廓再造.结果:21例创伤性耳廓缺损获得整复,外形好,无并发症.结论:该方法能获得足够的血运良好的无毛皮肤覆盖支架,再造耳的外形轮廓较理想.
作者:陈竹生;程宁新;王原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脂肪抽吸术(suction lipectomy)又称吸脂术(liposuction),是通过抽吸身体过多的脂肪堆积达到改善体形、改善机体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技术.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皮质激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瘢痕疙瘩、斑秃、异位性皮炎、坐骨神经痛、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但在治疗注射部位遗留的皮肤萎缩却时有发生,且其治疗较困难.
作者:段治德;孙乐栋;曾抗;周再高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整合素β1的表达变化.方法:作犬下颌骨颊舌向骨皮质牵张模型.固定牵张器一周后开始牵张,每天2次,每次0.5mm,连续7天.牵张完成后第4天及第1、2、4、6、8周取新生骨组织标本作成石蜡切片并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整合素β1在新骨组织,特别是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上的表达.结果:牵张成骨过程中,整合素β1在新骨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表达不同.成骨细胞膜上整合素β1在第一周开始表达,第2-4周表达强,第8周恢复正常水平.在破骨细胞膜上第4天弱阳性表达,一周后数目明显抑制,第4周消失.结论:牵张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整合素β1表达增强,提示在牵张成骨中发挥重要作用,整合素β1可能与介导应力信号转导有关.
作者:叶虎;刘彦普;张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具有效果可靠、不易复发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该手术是利用额肌筋膜瓣的自然收缩,直接提起眼睑,增大睑裂,从而达到矫正上睑下垂的目的.
作者:韩继芹;肖凌凤;王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