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荧光皮肤血流仪动物实验验证

宋保强;郭树忠;张琳西;陈晓莉

关键词:皮肤荧光血流仪, 验证
摘要: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应用中荧光素钠的佳给药剂量和给药后的佳检测时间.方法:选家兔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分别于给药后10、20、30、60、1 20、180、360min,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家兔皮肤荧光强度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实验结果提示4mg/kg为佳给药量,给药后20min为佳检测时间,6小时后可重复给药.结论:本动物实验结果提示,荧光皮肤血流仪可用于检测动物皮肤血流状况,该仪器相关指标的获取为其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损伤高速磨削术治疗皮肤色素性病变

    目的:研究微损伤高速磨削术的应用及其适应证选择.方法:磨削系统选用牙科高速打磨机,磨削头为8号球形车针.选择1 38例皮肤色素沉着患者进行皮肤磨削的应用观察.结果:术后5~14个月随访75例,皮肤总优良率为74.7%,总好转率为16.0%,总无效率为9.3%.结论:微创高速磨削术治疗皮肤色素性病变的佳适应证为典型雀斑、老年斑、放疗性色素沉着、表浅瘢痕色斑和移植皮片色斑,禁忌证为不典型雀斑和黄褐斑.

    作者:李江;王标;陈铭锐;曹景敏;刘本立;邝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体不同部位激光脱毛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EpiCare激光对人体不同部位脱毛疗效的区别.方法:利用EpiCare激光脱毛1167例,共1439个部位,间隔2个月左右,看到较多的毛发长出时可进行下一次治疗,直到患者认为满意(无毛发长出或剩下的毛发极其细微)为止.结果:579个部位经过数次治疗患者已经满意,不需要再次治疗,其余的患者仍在治疗中,总结已经满意的部位所需要的平均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结论:脱不同部位的毛发所需要的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不一样,主要是因为不同部位的毛发粗细、颜色、浓密和生长周期不同.

    作者:韦文朗;黄红星;曾维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双侧矩形瓣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畸形

    唇裂是面裂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仅次于四肢畸形.发病率为0.1%,而双侧唇裂在所有唇裂中占14.33%[1].由于手术设计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双侧唇裂患者术后上唇短小,门齿外露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和心理,必须设法修复[2].笔者应用双侧矩形瓣法进行上唇短小畸形的修复,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方法及其优点予以介绍,以供参考.

    作者:胡伟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颏下皮瓣和颈肩皮瓣联合治疗面颈部瘢痕

    目的:探讨同时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的较好方法.方法:应用颏下皮瓣联合颈肩皮瓣对10例面颈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进行修复.结果:10例瘢痕切除术后创面均得到I期修复,所修复创面的皮肤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供皮瓣区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对于同时修复面部和颈部一定范围内的瘢痕切除后创面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作者:郑健生;郑庆亦;蔡少甫;陈锦河;蔡林碧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整形美容专业杂志介绍及因特网上文献的检索

    作为整形美容专业医务人员,我们都知道获取专业文献的重要性,因为除了在医疗实践中获得医学知识和直接经验外,还需从文献资料中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它是前人在实践中的知识经验总结,同时文献也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好工具.

    作者:易成刚;郭树忠;张琳西;舒茂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具有色素沉着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皮肤、粘膜的过度色素沉着是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因病因不同其表现形式可呈多样性,部分呈局限性或全身性分布,部分呈对称性或散在性分布,其中也有部分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作者:薛春雨;李蠡;邢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西安地区正常青年颅面形态的三维测量研究

    目的:对西安地区正常青年人颅面形态进行三维测量,从三维角度描述西安地区正常青年的面部特征.方法:选择西安籍年满18岁面部形态正常的汉族人100名,男、女两组,每组50名,平均年龄为18岁8个月.采用Dr.Farkas颅面部表面测量方法对颅部和面部进行表面三维测量.每个对象颅面部选取了12个测量点(颅部6个,面部6个),进行18项测量(颅部6项,面部12项).测量结果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分别计算出男女各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两组之间的配对t检验.结果:①获得西安地区正常青年颅面部18项三维测量的正常值范围;②1 8项测量中有14项存在性别差异(P<0.05),男性大于女性;③与广东、四川、山东三个地区正常汉族成人初步比较测量值存在差异.结论:面部的三维测量能反映出颅面部的三维特征.面部的测量值有性别和地区的差异,临床应用中应有不同的标准.

    作者:周洪;司新芹;叶湘玉;邹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切磨术加表皮移植治疗色素脱失的方法改进

    深Ⅱ度烧伤或浅Ⅱ度烧伤感染创面愈合后常伴有色素缺失,表现为瘢痕中心区域呈白色,位于面部或手背部时常影响美观,以往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和平;胡太平;苏晓利;张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皮下蒂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护理体会

    鼻翼缺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复合组织损伤,损伤的原因多为创伤、肿瘤切除或先天畸形.皮下蒂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修复的鼻翼肤色与面部肤色一致,创伤小,遗留的瘢痕隐蔽,下面浅谈一下护理体会.

    作者:王爱英;刘业惠;张晔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和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进行早期功能矫形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矫治阻断畸形的发展有利于颌面部的正常发育[1],对改善或改变颌骨的异常生长方式、提高咀嚼效能尤为重要[2].目前常用的矫治方法有:前方牵引、颏兜、Frakel-Ⅲ等.以往的研究表明:上述矫治方法是有效的,可引起一定的颅面结构变化[3~4].但早期矫治的效果却不尽相同,受开始治疗年龄、病因及患者的合作程度等多因素影响[5].近年国内逐步开展反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应用研究,现将四种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红;吴高义;段银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先天性肌性斜颈二次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所在科室1993年5月至2002年7月收治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102例,其中有8例为二次手术,现就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卓阳;胡志奇;高建华;曾兴业;黄大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牵张成骨技术在唇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将持续的外力作用于切骨后的新生骨痂或颅面骨缝,保留骨膜及软组织与血供,可以使骨组织再生,增加组织量,改变骨骼相对位置关系,并延长相应的软组织,达到矫治骨骼畸形或缺损的目的,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颅颌面部缺损畸形矫治.

    作者:丁宇翔;刘彦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影响注射式隆乳外形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

    目的:排除人为技术因素,探讨影响注射式隆乳外形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通过对已做隆乳人群乳房术前基本状况分析,个案资料回顾,寻找影响注射式隆乳外形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乳房先天性和后天性基本状况是影响其外形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乳头与下皱襞的关系、皮肤松紧度、乳腺组织分布、乳腺后腔隙粘连状况等.结论:注射式隆乳施术对象有其局限性,但这部分人所占人群比例较少.

    作者:彭孝武;徐国建;黄元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横腭杆U形曲在增加磨牙支抗方面的作用

    目的:笔者试图通过U形曲开口朝近中和U形曲朝远中的横腭杆在正畸模拟颌架上进行的实验,对比研究两者在增加磨牙支抗方面的作用,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正畸模拟颌架一副,作三组实验:使用U形曲开口朝近中的横腭杆增加支抗(实验1组);使用U形曲开口朝远中的横腭杆增加支抗(实验2组);对照组不使用腭杆增加支抗.按照同样方法用较轻力或中力分别牵尖牙向远中各实验五次,对这三组进行实验前后的6+6矢状方向移动与近中扭转测量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使用较轻力时,6+6前移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近中扭转角度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使用中力时,6+6前移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近中扭转角度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1组及2组在实验前后6+6均发生少量前移与轻微扭转,但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横腭杆在控制支抗中,有一定作用,在控制磨牙扭转方面作用显著;U形曲开口朝远中和U形曲开口朝近中的横腭杆在控制磨牙前移和扭转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渤;黄家全;安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双梭形切口在腺性唇炎美容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腺性唇炎的美容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病变的上下唇分别采用非贯通双梭形切口,行病变组织切除.观察术后的唇红、唇珠、唇形的变化.结果:12例患者术后唇红丰满,唇珠明显,唇形自然.优良率100%.结论:双梭形切口是治疗腺性唇炎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华耀社;赵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技术的发展

    颌面部测量技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人体测量分析方法.中国早在2000年前即已进行人体测量工作[1].随着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改进,它已由直接测量、照片测量、X线头影测量发展到了计算机辅助的三维空间测量.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是颌面部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颌面部软组织的表面解剖知识和各种测量分析方法,对于正畸、正颌外科、美容外科中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预后的估计是很重要的.本文就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范晓枫;杨壮群;文抑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注射器法序列脂肪抽吸术护理体会

    注射器法序列脂肪抽吸术由于其术中痛苦小、损伤小、出血少、遗留瘢痕小,并发症少、术后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等优点,被患者一致认可.自2002年3月以来,笔者通过对160例受术者护理调查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了服务质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芳;赵静;王艳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射频笔触式电针治疗腋臭32例

    笔者采用电脑射频肛肠治疗机,选择笔触式细针状电极治疗腋臭3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光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痤疮发病机制中炎症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是痤疮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因素参予了痤疮的炎症,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是首要因素,它激发了局部的炎症反应使得粉刺壁破裂,当粉刺破裂并且排出内容物进入真皮,粉刺内容物中角质、毛发、脂类等物质引起局部的异物反应[1].另外其他如脂类的异常、雄激素和外界接触因素等加重了炎症的反应[2].

    作者:王大光;朱文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切口摘除大汗腺治疗腋臭

    目的:皮肤切除、真皮下组织修剪等治疗腋臭的手术,常造成腋部瘢痕、皮肤坏死等情况,本文应用小切口大汗腺单纯摘除方法,希望探讨一种损伤小且效果好的腋臭治疗手术.方法:对21位18~24岁女性腋臭患者,采用摘除大汗腺的手术方法治疗.行平行腋窝皱襞小切口入路,分离全腋区皮下浅层,直视下逐个挑剪去除大汗腺腺体,保留真皮下血管网.术后七天拆线.结果:术后经6~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腋区皮肤无坏死,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腋臭味明显减轻.病理切片示所摘取组织为典型的大汗腺组织.结论:大汗腺可以被准确识别,单纯摘除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损伤小的腋臭治疗方法.

    作者:郑丹宁;李青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