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全臣;郑玉萍;杨建刚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对大鼠游离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36只,分三组,于游离颗粒脂肪移植后分别注入重组的VEGF质粒(目的基因组),空白质粒(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于术后7、15、30天分别采集移植的脂肪组织,计算植入物校正重量比并行HE染色观察一般组织病理改变,同时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的VEGF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结果:目的基因组在移植物重量改变方面显著小于空白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其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空白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外,在空白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镜下存在大量囊样脂池、坏死区.结论:皮下注射的转VEGF基因的质粒在组织中能够表达VEGF,并诱导新血管的形成,增加血流灌注,减少移植组织的吸收,促进移植脂肪存活.
作者:刘宇兰;张一鸣;聂祝峰;易传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早在1884年有学者发现垂体肿瘤可以导致双颞侧视野缺损,1948年Taquair提出垂体的血液供应受阻在双颞侧视野缺损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视野检查也作为垂体占位病变诊治中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影像学检查设备的完善,尤其是CT和MRI的应用,使垂体微腺瘤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作者:刘霞;钟勇;施维;艾凤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别以微小种植体作支抗和利用颅部作支抗,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比较其临床效果及矫治特点.方法:患者16例,其中8例采用口外唇弓推磨牙,为对照组,8例采用种植体作支抗推磨牙,为实验组,共植入16枚微小种植体位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颊侧牙槽骨内.将Ni-Ti螺旋弹簧压缩后置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速度和距离,在近远中方向、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及上切牙的位置变化,衡量磨牙的移动方式和特点,评价支抗强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结果: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移动距离3.9mm,疗程6.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mm/月;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0.5°;磨牙发生远中舌向水平旋转约1.5°;磨牙颊向移位0.8mm;上颌中切牙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移动距离4.5mm,疗程4.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0mm/月;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0.9°;磨牙发生远中舌向水平旋转约5.5°;磨牙颊向移位0.9mm;上颌中切牙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丧失.但种植体支抗更强.并且对患者的依赖性降低,大大缩短疗程.
作者:郭军;段银钟;郑辉强;陈巧玲;吴国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在黑素细胞纯化培养中的应用,寻找黑素细胞无血清纯化培养的安全而简易的方法.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表皮细胞悬液,应用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C-SFM)中加入AK auto Ab(用于替代TPA)、bFGF和BPE培养细胞,48h后换液一次,以后则用仅含bFGF和BPE的KC-SFM换液培养.结果:AK auto Ab对角质形成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用含AK auto Ab、bFGF和BPE的KC-SFM进行黑素细胞培养时原代即可获得纯化的黑素细胞.结论:AK autoAb可取代TPA用于黑素细胞无血清纯培养,方法可靠、简单.因AK auto Ab是正常人血清中提取的物质,用其培养的黑素细胞在临床移植应用中将更具安全性.
作者:孙林潮;刘仲荣;赵小东;樊平申;卢涛;高天文;刘玉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一种辅助脂肪抽吸的新技术、新方法,使抽脂技术更为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方法:应用低能量激光溶脂技术辅助减肥塑形为628例患者2 202个部位行负压或振动脂肪抽吸术.结果:与原振动脂肪抽吸组回顾性对比,本组更为省时省力、损伤小、恢复快、合并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疼痛轻.结论:低能量激光溶脂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脂肪抽吸的新技术、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孟君;高景恒;侯泽民;梁晓健;刘东升;莫建民;刘春明;黄国全;关宇;汪济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快速增殖表皮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3T3滋养细胞培养法,将传代表皮细胞和3T3细胞共同接种于DF12十全大补汤兔血清培养系统中,对传代表皮细胞生长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在3T3成纤维细胞和兔血清共同存在时,即使低密度接种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也能以单个细胞为克隆,以单层形式生长,增殖迅速,融合成膜片时间缩短,细胞数量大,克隆形成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将为表皮细胞培养和移植在整形外科临床中应用开拓前景.
作者:陈东来;张玉环;王喜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格因素对正颌患者术后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6PF、EPQ人格问卷和正颌患者术后满意度问卷对30例正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6PF人格问卷中,稳定性、感情与机警两因子标准得分与满意度总分之间呈正相关(r=0.375~0.462),敏感性因子标准得分与满意度总分之间呈负相关(r=-0.379).EPQ人格问卷中,P量表的标准得分与满意度总分之间呈负相关(r=-0.402).结论:情绪稳定、自控倾向强的正颌患者较情绪不稳定者易于满意手术结果.
作者:匡斌;苗丹民;张银玲;郭树忠;韩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不损伤阴道粘膜的阴道紧缩手术进行部分改良,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手术应用紧贴阴道粘膜的钝性与锐性相结合的分离,在阴道松弛肌肉的两侧壁缝合紧缩,多余的阴道粘膜形成斜行的粘膜瓣,置于阴道内.结果:1999年至2004年共施术26例,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结论:经过改良的保全阴道粘膜的阴道紧缩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恰佳;陈剑铭;姜海洋;姚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病例介绍某男,22岁,因先天性左侧乳头发育异常巨大于2004年9月15日就诊本院,要求手术.问诊左侧乳头自幼年起便较右侧粗大,在十四、五岁时增粗增大更为明显.我们考虑:一是发育异常,二是经过长期外界刺激与摩擦,从而引起左侧乳头的异常增生.
作者:孙建斌;易东菊;傅海曙;彭孝武;廖成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隆乳术后乳房形态不佳的原因,探讨手术纠正的方法.方法:采用原腔穴针刺定位缝扎法,调整假体位置后,纠正乳房形态.结果:11例(1 3侧)乳房假体位于胸大肌下的病例,皆经本法手术处理,4例(5侧)乳房假体位于乳腺下的病例,改作胸大肌下置入,随访6~1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针刺定位缝扎在纠正隆乳术后乳房假体位置偏移,缩小隆乳腔穴中具有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效果满意,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作者:刘荣清;余志宏;张秀平;张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科采用强脉冲光子治疗仪对患者不同部位脱毛,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4例,其中男2例,女52例,年龄18~45岁,平均为25岁.脱毛部位:腋部25例,双上肢10例,双下肢8例,唇部8例,胸部2例,额部低发际1例.
作者:彭友林;唐有建;孙诗宾;王喜芝;陈全华;潘新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竭提取物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血竭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血竭经过氯仿、乙酸乙酯、乙醇回流提取得到三种提取液,进行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血竭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以及不同时间点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绘制适浓度下细胞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适浓度培养条件下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在0.0625~0.5mg/m1浓度范围内,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在0.5mg/ml浓度值时促进作用显著,此条件下细胞DNA合成S期较对照组增加25.7%(P<0.01).结论: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作用,提示血竭可能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中再上皮化的作用.
作者:李丹;郭树忠;王胜春;张琳西;易成刚;胡永武;张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五种不同的植物挥发油霜对人体蠕形螨杀灭作用的情况,筛选出新的天然杀螨药物.方法:在室温18℃~26℃,相对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从我科门诊患者和健康人群的额部、双颊、鼻部、鼻唇沟取蠕形螨,立即加入不同植物挥发油霜,显微镜下观察蠕形螨的存活情况,筛选出此五种植物挥发油中杀螨效果佳者,又对其进行不同浓度抗蠕形螨作用的显微镜观察.结果:姜黄、丁香、桉叶、珊瑚姜、木姜子这五种植物的挥发油霜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人体蠕形螨作用,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螨虫死亡率明显增高,而其中姜黄油霜的杀螨效果强,加药后2h螨虫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基础霜比;P<0.05,与木姜子油霜比;P<0.05,丁香、桉叶、珊瑚姜、木姜子这四种植物挥发油霜的螨虫死亡率差别无显著性).桉叶油霜及新肤螨灵霜的杀螨作用次强(P<0.05,与基础霜比).而且,随着加药时间的延长,姜黄油霜组螨虫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与基础霜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他的各组与基础霜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姜黄、丁香、桉叶、珊瑚姜、木姜子这五种植物挥发油霜有抗人体蠕形螨的作用,其中以姜黄挥发油霜的作用强.我们的研究为临床治疗蠕形螨的天然药物开发打下了一个基础.
作者:李文戈;郑罡;张春元;张旭;孙等军;衣利;曹煜;李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主要探讨BSSR0后退下颌骨术后骨的稳定性,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46例单纯下颌前突患者,不包括存在偏颌畸形的病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一周(T2)、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硬组织的相对位移.结果:BSSRO后退下颌骨后,使得硬组织Li点平均后退了6.5mm,B点平均后退了7.3mm,Pg点是8.5mm,Me点为9.1mm.各标志点的平均复发率为:Li点复发率为2 3.1%、B点复发率为24.7%、Pg点复发率为25.9%、Me点复发率为26.4%.结论:影响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复发的因素很多,其中受髁状突的影响使得下颌骨在向前复发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的水平复发,而是水平逆时针旋转复发.复发可能与后退量存在相关关系,但需要超过一定的后退量.
作者:敖建华;刘彦普;丁宇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主要咀嚼肌肌电检查分析,揭示成人骨性反(牙合)畸形对咀嚼肌菌能的影响.方法:20名患者均为需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利用肌电图仪测试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在功能活动中肌电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咬肌、颞肌前束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除个别功能位外,与对照组均有显著不同,其中咬肌的肌电变化明显.咀嚼肌在姿势位、前伸位、后退位、张口位、闭口位的肌电值增大;双侧咀嚼时,咀嚼肌的肌电是下降的.结论:骨性反(牙合)患者的咀嚼肌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咀嚼肌肌电异常,患者咀嚼功能低下.
作者:冷军;段银钟;金军;张俊华;李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寻找一种无污染、安全的可注射性填充材料,且系自体组织,可重复取材.方法:以胶原蛋白为对照将变性血浆注射到家兔皮下,并于注射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取材,同一方法处理.结果:肉眼观察两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及镜下对照比较,自体变性血浆炎症反应较重,实验组较轻,纤维层数较对照组较多.结论:自体变性血浆于家兔皮下填充后的组织反应及纤维增生程度较人体胎盘胶原蛋白重,且在吸收程度上相近.自体变性血浆取材方便,可重复使用,来源丰富,自体无抗原性,无污染,有希望在体表小面积填充方面取代1代胶原材料,形成新一代自体注射性填充材料.
作者:赵绍明;杨晓林;冯辉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个别前牙错(牙合),改善前牙排列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个别前牙错(牙合)的成年患者88例,在修复前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再采用铸造桩核烤瓷冠的方法修复.结果:通过三年的临床疗效观察,84例个别前牙错(牙合)患者修复效果良好,3例患者桩核脱落,1例患者烤瓷冠崩瓷.结论:改向铸造桩核烤瓷冠能有效地解决个别前牙错(牙合)患者的美学要求,但在修复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作者:李焕云;熊曦州;李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皮肤性病专科作为一门形态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图片摄影已成为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科学性和艺术性角度分析,人体皮肤的损害特点有其独特的一面,如何能更有效地获取高质量数码图像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因此,探讨皮肤性病科学的数码摄影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近年来使用数码相机采集了万余张照片,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立航;黄拔瑞;林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又称单侧颜面部发育不全,表现为颌面部多发畸形,大口畸形是其中较常见的症状[1],理想的手术效果是术后形态佳、不复发、无动态畸形、瘢痕不明显.2002~2004年,我们收治了4例第一二鳃弓综合征之大口畸形患者,采用改进传统大口畸形整复术的方法修复后,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晓岩;宋任游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