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 Lin;杨双强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密切联系使其成为倍受关注的诊断和预后的工具.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作者:WU Bo;张书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理和进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但具体机制仍是不清楚的.现在被证实在血清流行病学方面和根除术研究中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着因果联系,但这个话题仍然受到争议.从冠脉粥样斑块物质中检测到的幽门螺杆菌特异性DNA及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抗体阳性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可以解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是由一个局部炎性过程引起的.
作者:姜蕾;LIU Cheng-yu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评价右室功能常常是困难的,主要因为右室腔几何形状复杂.右室组织多普勒显像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可提供有关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附加信息,检出亚临床疾病以及传统超声不能检出的疾病.此外,右室组织多普勒显像可预测某些心脏患者的临床结局.
作者:苗丽;DENG Wan-ju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高尿酸血症和慢性痛风,但近来许多研究表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还可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现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
作者:XIAO Jun;余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现在对当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病机理认识基础之上,综述了PPARγ的配体在心室重构的发生过程中,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LIU Wan-qian;王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尿酸在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独立相关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一直未能达成共识.现复习了血尿酸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到目前为止,尽管仍不能证明血尿酸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但它确实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
作者:WANG Ani;唐利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选择性结合,从而阻止多途径源性的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综述了该类药物在药物代谢、临床应用、禁忌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大燕;SHI Ruo-fei;张晓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前,主动脉瓣膜病变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有创心导管检查,但上述方法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新出现的心脏磁共振成像在主动脉瓣膜病变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尽管磁共振成像还不是评估主动脉瓣膜病变的一线诊断技术,但是磁共振成像在瓣膜损伤的状态以及瓣膜的形态和心功能的评估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评估主动脉瓣膜病变,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准确的心室大小、心肌厚度等重要参数,发现钙化和肺间质水肿的证据,增加诊断其敏感性和可信度.另外,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测量局部或者全部心室功能以及跨瓣压差等.
作者:钱永军;XIAO Xi-jun;黄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反应较差,研究者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希望更多患者从中获益.现就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优化设计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培娜;YAN J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在诊室内血压正常,动态血压或家中的血压升高的临床现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隐匿性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现就隐匿性高血压的近期研究做一综述,并讨论如何进行识别.
作者:ZHANG Hai-yan;郭艺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代谢综合征是以下一些病理状态的聚集,包括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及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容易伴发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近期研究证据表明,代谢综合征也与微血管病变有关.众所周知,糖尿病及高血压的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其他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小动脉狭窄及动静脉狭窄).近期研究表明,这些微血管病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份如胰岛素抵抗、肥胖及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杨金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外周动脉疾病是一种系统性动脉硬化疾病,它和颈动脉、冠状动脉及其他血管床的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相同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作为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外周动脉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就二者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王明建;XU Xin-jua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的深入,骨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主要论述骨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面的进展.
作者:蔡娟;YUAN Xiao-cheng;张振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指心脏舒张期有生理功能异常,可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及射血分数的异常.流行病学表明舒张功能不全十分常见,有报道1/3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目前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来自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介绍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使临床医师更加重视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治.
作者:刘相飞;WU Qia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压在冠,心痛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多种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使以往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策略、用药原则得到更新,并进一步强调了钙拮抗剂在冠心病血压控制中的作用.现对此进行综述,为正确选择药物,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压,减少临床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谢瑞芹;CUI We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除具有明显降脂作用外,还拥有降脂以外的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血小板集聚等.现就近年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肖祥彬;CHENG Xi-fu;覃数;MA Kang-hua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异常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子.迄今为止,高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认为与氧化机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失调、破坏体内凝血系统、刺激血管平滑肌增殖、影响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等方面有关.
作者:王青海;XU Hui-pu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主动脉夹层一种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的急性大血管病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现对引起主动脉夹层的易感因素做一综述.
作者:陈曦;ZHANG Yuan-m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其他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其发生率及流行范围逐年增加.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还可以增加致残率.近年来有大量报导证明,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房颤动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现将近年来有关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作用机制及临床试验结果作一综述.
作者:XIE Yu-xia;布艾加尔·哈斯木;MA Yi-to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新发现脂肪因子visfatin成为近2年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visfatin能模拟胰岛素作用降低血糖,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同时还具有其他生物学作用,但具体机制不十分清楚.现对visfatin近年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圣文;QIAO Shu-bin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