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winblock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改变的研究

陈卓;赵曼;刘惠莉

关键词: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头影测量, 硬组织
摘要: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硬组织学的改变.方法:选择19例下颌后缩、上颌基本正常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0~13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治疗前后面型明显改善,SNB、LI-MP、Go-Co、Go-Gn显著性增大(P<0.01);SNA、ANB、UI-SN、0J显著性减小(P<0.01);MP-FH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具有矫形作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促进下颌生长,抑制上颌生长,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扁平疣的治疗对策——面部顽固性皮肤病治疗系列讲座二

    1概述扁平疣为HPV感染所致(HPV类型:3,10),HPV有很多亚型,其中HPV3、10易感染皮肤表皮层.好发于面部、手背及前臂等处,为米粒到绿豆大小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或类圆形,多数密集,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即Koebner现象.可数周或数月后突然消失,但亦可多年不愈.HPV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接种部位的小创口可促进感染.

    作者:何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美容皮肤科学-回顾、现状、展望

    1美容皮肤科学的形成与概念皮肤美容自古有之.当代皮肤美容始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皮肤扩张术、皮肤磨削术和化学剥脱术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代激光在皮肤美容中广泛应用.美容皮肤科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皮肤美容精华、医学美学、皮肤科学与先进美容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美容皮肤科学又是现代皮肤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皮肤科学.

    作者:杨森;王海林;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无痛酚复方制剂在睑部及颈部扁平黄瘤治疗中的应用

    黄瘤病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是潜在性高血脂的一种皮肤表现,其中扁平黄瘤以皮肤橘黄色或棕红色斑片为主要表现,不能自行消退[1],发生于眼睑及颈部的扁平黄瘤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治疗上可采用电灼、激光治疗、手术切除及化学药物治疗等.2003年7月~2006年11月,我们采用自配药物雀斑净(无痛酚复合制剂)治疗眼睑及颈部扁平黄瘤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陆新;赵启明;夏东胜;陈智勇;何冬梅;茅东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改良猪耳郭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机体软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消化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猪耳郭软骨细胞,并观察其在Polyglycolicacid(简称PGA)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软骨细胞在pH值为7.0,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可传代10代,细胞数目扩增为原来的400~500倍;软骨细胞在PGA支架上生长良好,分泌基质旺盛.结论:改良消化组织块方法培养软骨细胞是一种可以大量扩增软骨细胞数目的确实可行的方法,PGA是软骨细胞良好的生长支架.

    作者:王传家;王海鱼;许宏权;李宇;纪影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量体外超声吸脂术的体会

    目的:评价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量体外超声吸脂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经验.方法:对15例肥胖患者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体外超声吸脂术(其中腰腹部6例,大腿部9例),记录注入肿胀液量、吸出纯脂肪量,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血液成分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吸出脂肪量3 300~4 800 ml,平均4100ml;11例短期内均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皮肤、粘膜苍白,心悸,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纳差,眩晕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查见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降低;术后恢复时间较局部肿胀麻醉者长,平均5天(以术后患者可自行下地行走,无明显不适为限),局部瘀紫严重,无感染、皮肤坏死、不平坦及松弛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量体外超声吸脂需慎重,并要切实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作者:石冰;占华;刘洋;刘芳华;谭家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乳晕切口乳房缩小术

    女性乳房肥大、松垂是美容外科常见的病症.乳房过大、过重可引起肩颈背部疼痛、颈椎病、甚至臂丛神经损伤及乳房下皱襞湿疹、糜烂,并且体态臃肿、行动不便、影响社交,常造成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或心理损伤.笔者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乳晕外缘切口局部麻醉下行乳房缩小术36例,效果满意.

    作者:李长江;王金红;俞国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共矫治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43例患者通过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基本建立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结论:下颌前突畸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不但能够显著地改善颌骨畸形,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作者:任敏;滕利;汪英;孙晓梅;归来;庄洪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注射隆鼻术后并发症分析

    隆鼻术是整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一般采用假体置入隆鼻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注射隆鼻术由于操作简单、见效快,易被受术者所接受,但是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美容效果,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笔者自2002年5月~2006年5月,接诊了39例在外院注射隆鼻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蒋友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对策——面部顽固性皮肤病治疗系列讲座一

    1 概述激素依赖性皮炎指由于较长时间持续或间断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含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因突然停药,使原发皮损恶化或在用药部位出现新的皮损,伴有瘙痒、灼痛等症状.

    作者:何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用的人生长素(HGH修复精华素)对扩张皮瓣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外用的人生长素(HGH修复精华素)对扩张皮瓣的作用.方法:设计双盲实验.选用20例瘢痕患者于其身体对称位置埋置相同型号扩张器共40个,左侧为涂抹重组人生长素溶液的试验组,右侧为涂抹其空白溶液的对照组.观察皮瓣的厚度、生物力学特性、对比组织切片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的形态和含量,测量皮瓣毛细血管密度、处于增殖期细胞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厚度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应力-松弛特性、断裂强度、毛细血管密度、增殖期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断裂较少.结论:人生长素可以制成产品无创给药,提高扩张皮瓣的质量,减少并发症,有望作为一种组织扩张过程中的辅助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柳;蔡国斌;陈光宇;李斌斌;李太颖;王连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提高BC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南医院皮肤科1990~2006年共203例BC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BCC好发的部位是鼻部和眼周,发病年龄高峰40~49岁,实体型BCC常见,28.57%的病例临床上被误诊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恶性黑素瘤等.分析显示日光照射和组织损伤是BCC的重要诱因,而且BCC可发生在色素痣的基础上.结论:由于BCC与一些临床碍容性皮肤肿瘤临床表现相似,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故建议及时作病理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希川;阎衡;叶庆佾;郝飞;钟白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角质形成细胞在色素增加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色素增加性疾病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碍容性皮肤病.色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内在色素,如黑色素、胆色素等;另一类是外在色素,如食物中的胡萝卜素、药物和重金属.其中尤以黑素细胞合成的黑素过多或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各类色斑为常见,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作者:吴品茹;刘健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肿胀麻醉技术在假体置入隆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胀麻醉方法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2%的利多卡因10ml,1%肾上腺素1ml,5%碳酸氢钠10ml,地塞米松5mg配成500ml的肿胀液,在肿胀麻醉下对158例受术者实施假体置入隆乳术.结果:158例受术者均能在肿胀麻醉下耐受手术,仅少数患者有轻微疼痛,配合肋间神经阻滞,效果非常满意.结论:肿胀麻醉法隆乳术安全、可靠、方法简单、效果满意,节约费用,手术时间短,适用于各种术式的隆乳术.

    作者:侯团结;李平松;陈啸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聚己内酯电纺纤维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评价聚己内酯电纺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对其在组织工程支架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己内酯纳米纤维,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及内部结构,通过溶血实验、粘膜刺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MTT法)初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场发射扫描显微镜观察显示所获得纤维呈无纺多孔网状结构,直径范围为153~612 nm,纤维形态光滑均一.溶血实验显示材料无溶血现象,不影响凝血功能;MTT试验显示L929细胞在材料浸提液种中生长良好,细胞毒性为0级;粘膜刺激实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结论:聚己内酯电纺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其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领域的应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贾骏;段嫄嫄;周建学;延卫;张少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的矫治

    目的:探讨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1例乳房下皱襞不对称患者,采用乳晕上缘半环形切口,游离乳房后间隙,根据双侧不对称的差值,将过低侧乳房的上极腺体组织弧形切除并向上与胸肌筋膜缝合固定(其中9例同期行隆乳术),切口上缘皮肤作适当切除.结果:11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下皱襞基本对称,形态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林;朱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模型,分别应用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观察皮瓣成活面积及组织改变.结果:术后7天时皮瓣成活面积分别为:假性实验组为100%;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8.3±19.6)%;实验组为(85.63±22.05)%.组织学观察发现:生理盐水对照组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组织肿胀、大部分皮肤组织坏死;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使用实验组则炎症症状明显减轻、坏死组织减少,基本与假性实验组近似.结论: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成活面积.

    作者:潘宝华;高政慧;夏炜;彭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

    目的:应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55例并观察其远期疗效、并发症,提出治疗时的注意事项.方法:根据注射的肌肉大小决定注射点及每点的注射剂量,肌肉震颤明显处.每注射点的肉毒毒素注射量约在15U左右,一次注射的总量一般控制在130U.首次注射后2周后复查,若痉挛未完全控制,可追加注射1次,方法相同,但注射量应减半.结果:55例患者首次注射后完全缓解38例,占69%,部分缓解17例,占31%,对部分缓解的患者10天后追加注射1次,疗效基本满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全身及局部副作用.结论:该注射方法简单,安全无痛苦,毒副作用小,疗效佳,应当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较好的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单位应用推广.

    作者:陈敏亮;柴家科;宋慧锋;许明火;吴焱秋;马彩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三羟基异黄酮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不同浓度Genistein作用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在Genistein作用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Genistein可通过诱导凋亡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Bax、Caspase-3等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曹川;李世荣;冯智;陈艳清;夏珊;姚恒;陶灵;覃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型多孔双相磷酸钙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容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多孔双相磷酸钙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二代细胞,按照经典组织工程构建方法,分别接种双相磷酸钙(对照组)和双相磷酸钙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实验组)支架.单纯细胞培养为空白对照组.体外成骨诱导培养14天.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细胞成骨分化功能.结果:细胞在新型支架上吸附、生长良好.各组MT及ALP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培养各时段实验组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BCP支架与兔BMSC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二者具有体外构建工程骨的潜力.

    作者:张骏;章庆国;张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在治疗圆形瘢痕疙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修复圆形瘢痕疙瘩手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修复圆形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缺损,术后联合应用局部放射治疗和硅凝胶敷贴综合治疗12例.结果:创面修复满意,随访18~24个月,11例有效,1例胸前瘢痕复发.结论: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技术是修复圆形瘢痕疙瘩有效和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明刚;薛贵芝;水庆付;余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