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乳晕切口乳房缩小术

李长江;王金红;俞国宝

关键词:乳晕切口, 乳房下皱襞, 臂丛神经损伤, 心理障碍, 心理损伤, 效果满意, 乳房肥大, 美容外科, 缩小术, 麻醉下, 颈椎病, 疼痛, 湿疹, 社交, 女性, 局部, 患者, 病症, 背部
摘要:女性乳房肥大、松垂是美容外科常见的病症.乳房过大、过重可引起肩颈背部疼痛、颈椎病、甚至臂丛神经损伤及乳房下皱襞湿疹、糜烂,并且体态臃肿、行动不便、影响社交,常造成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或心理损伤.笔者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乳晕外缘切口局部麻醉下行乳房缩小术36例,效果满意.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多孔双相磷酸钙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容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多孔双相磷酸钙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二代细胞,按照经典组织工程构建方法,分别接种双相磷酸钙(对照组)和双相磷酸钙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实验组)支架.单纯细胞培养为空白对照组.体外成骨诱导培养14天.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细胞成骨分化功能.结果:细胞在新型支架上吸附、生长良好.各组MT及ALP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培养各时段实验组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BCP支架与兔BMSC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二者具有体外构建工程骨的潜力.

    作者:张骏;章庆国;张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塑料颈枕矫治器推磨牙向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塑料颈枕矫治器推磨牙向后矫治的牙颌面变化.方法:替牙晚期及恒牙早期上颌牙弓内轻、中度拥挤的患者32例(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10~13岁.采用Cetlin等人推磨牙向后的方法,平均推磨牙的治疗时间为5.3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为研究手段.结果:塑料颈枕矫治器治疗后软组织、骨组织方面无明显改变.牙齿方面U1-NA(°)、U1-NA(mm)分别增加4.33°、2.16mm(P<0.05),表明上中切牙唇向倾斜;U6-SN(°)、U6-PTV(mm)分别减少5.41°、2.92mm,表明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同时伴有远中倾斜.结论:塑料颈枕矫治器能够有效地移磨牙向远中移动,但需患者积极合作.

    作者:司新芹;周洪;王晓荣;李湘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同种异体面部复合组织移植回顾与现状

    同种异体面部复合组织移植是把自愿捐献者的面部组织包括鼻子、眼睑、耳朵等器官通过手术移植到严重毁容的患者面部,使其继续成活的方法.由于面部是人体重要的美学器官,烧伤、创伤、手术等造成的面部缺损畸形,常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创伤.目前的外科技术仅能对较轻的缺损和畸形达到相对满意的效果,对严重毁容者效果欠佳.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免疫抑制剂的改进,器官移植得到了飞速发展,肾、心、肺等异体组织和器官移植近乎成为常规术式.本文就同种异体面部复合组织移植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姚玉胜;王桂君;柳春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聚己内酯电纺纤维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评价聚己内酯电纺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对其在组织工程支架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己内酯纳米纤维,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及内部结构,通过溶血实验、粘膜刺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MTT法)初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场发射扫描显微镜观察显示所获得纤维呈无纺多孔网状结构,直径范围为153~612 nm,纤维形态光滑均一.溶血实验显示材料无溶血现象,不影响凝血功能;MTT试验显示L929细胞在材料浸提液种中生长良好,细胞毒性为0级;粘膜刺激实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结论:聚己内酯电纺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其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领域的应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贾骏;段嫄嫄;周建学;延卫;张少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T型曲作用下上颌三维有限元应力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T型曲作用下上颌各牙齿的位移趋势和牙根及牙周支持组织内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中合理选用矫活力系统以便有效地控制牙齿移动类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标准T型曲打开1mm情况下牙齿初始位移和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T型曲作用下前、后牙段均有伸长且各牙均表现为倾斜移动,冠部大于根部.结论:①在T型曲作用下前后牙段各牙的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牙根表面应力大,齿槽骨表面次之,牙周膜应力小).②在T型曲作用下,上颌前、后牙段各牙均表现为倾斜移动,冠部大于根部.③T型曲关闭间隙时会引起上前牙伸长至覆(牙合)加深.

    作者:张智勇;周洪;刘明智;刘海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眶区皮肤松弛矫正术

    在眼部整形美容求术者中,一部分中年患者除睑袋外,常合并过早出现的上睑松垂(三角眼)、眉下垂,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衰老,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自卑.2002年1月至今,笔者通过经眉缘切口上睑松弛与睑袋同期整形一次性矫治眶区皮肤松弛,取得理想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周捍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内眦韧带悬吊加皮肤V-Y成形矫治中重度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是内眦部垂直向的皮肤皱襞,除遮盖内眦角、遮挡部分视野,更使眼距增宽而影响美观[1].矫治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繁多,多数方法存在着或矫治不彻底、或局部瘢痕明显等缺点.为了克服以上缺点,笔者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间采用内眦韧带悬吊加皮肤V-Y成形矫治中重度内眦赘皮5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黄朝胜;夏东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Medpor支架在全耳郭再造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edpor支架的医学生物学性能及其在全耳郭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3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均以耳后乳突区扩张皮瓣包被Medpor支架行全耳郭再造术.结果:36例皆成功,经6个月~5年的随访观察支架无软化、吸收或变形,质地柔软,形态、大小与健侧对称.结论:Medpor作为全耳郭再造术的支架,是一种良好的支架材料.

    作者:张本寿;林子豪;赵跃中;季健;郑翔;徐志久;魏福堂;贾凌;许良标;水祥兵;黄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模型,分别应用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观察皮瓣成活面积及组织改变.结果:术后7天时皮瓣成活面积分别为:假性实验组为100%;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8.3±19.6)%;实验组为(85.63±22.05)%.组织学观察发现:生理盐水对照组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组织肿胀、大部分皮肤组织坏死;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使用实验组则炎症症状明显减轻、坏死组织减少,基本与假性实验组近似.结论: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成活面积.

    作者:潘宝华;高政慧;夏炜;彭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在治疗圆形瘢痕疙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修复圆形瘢痕疙瘩手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修复圆形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缺损,术后联合应用局部放射治疗和硅凝胶敷贴综合治疗12例.结果:创面修复满意,随访18~24个月,11例有效,1例胸前瘢痕复发.结论: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技术是修复圆形瘢痕疙瘩有效和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明刚;薛贵芝;水庆付;余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注射隆鼻术后并发症分析

    隆鼻术是整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一般采用假体置入隆鼻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注射隆鼻术由于操作简单、见效快,易被受术者所接受,但是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美容效果,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笔者自2002年5月~2006年5月,接诊了39例在外院注射隆鼻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蒋友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局部浸润麻醉联合腔内灌注麻醉腋窝切口隆乳术

    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置入隆乳术是目前美容界公认的较成熟的术式.局部浸润麻醉是隆乳术中常采用的麻醉方法[1-2]联合腔隙内灌注麻醉,使麻醉药液的准确注射层次和合理分布药量是避免术中产生疼痛的关键,笔者自2006年初至2007年2月,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腔内灌注麻醉的方法行110例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麻醉效果良好,医患双方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共矫治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43例患者通过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基本建立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结论:下颌前突畸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不但能够显著地改善颌骨畸形,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作者:任敏;滕利;汪英;孙晓梅;归来;庄洪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的矫治

    目的:探讨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1例乳房下皱襞不对称患者,采用乳晕上缘半环形切口,游离乳房后间隙,根据双侧不对称的差值,将过低侧乳房的上极腺体组织弧形切除并向上与胸肌筋膜缝合固定(其中9例同期行隆乳术),切口上缘皮肤作适当切除.结果:11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下皱襞基本对称,形态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林;朱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替牙(牙合)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治疗20例

    替牙(牙合)期上中切牙埋伏扭转导致牙列不齐,牙列关系紊乱,邻牙根吸收等,阻生的牙囊可形成囊肿,对功能和美观都有较大影响,是正畸临床疑难病症之一.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患者20例,采用再植、正畸的方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三羟基异黄酮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不同浓度Genistein作用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在Genistein作用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Genistein可通过诱导凋亡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Bax、Caspase-3等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曹川;李世荣;冯智;陈艳清;夏珊;姚恒;陶灵;覃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皮肤弹性无创性评价及在皮肤科的应用

    皮肤弹性无创性评价把皮肤弹性的研究加以量化,使皮肤弹性的评价有了客观的标准.近年来国外采用无创方法分析皮肤弹性,并以此作为整形手术、皮肤激光治疗及保湿抗皱化妆品疗效的重要指标.近十年来,皮肤弹性测量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对皮肤弹性无创性评价的方法、原理和在皮肤科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回顾.

    作者:唐莉;李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角质形成细胞在色素增加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色素增加性疾病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碍容性皮肤病.色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内在色素,如黑色素、胆色素等;另一类是外在色素,如食物中的胡萝卜素、药物和重金属.其中尤以黑素细胞合成的黑素过多或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各类色斑为常见,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作者:吴品茹;刘健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多后天发生,好发于青年人,多见于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美,故就诊者治疗心切.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了43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进行表皮移植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表皮移植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昆梅;向进;刘俊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激光睑袋整形术240例临床体会

    睑袋俗称眼袋,是指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堆积较多及眼轮匝肌肥厚等因素所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且臃肿的征象,是面部组织衰老的形态标志之一.2005年5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超脉冲C02激光睑袋整形术(即内切法激光下睑袋成形术)治疗患者240例,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星武;孙晓燕;言超英;李恩生;马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