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东;封兴华;魏建华;李光辉
种子细胞来源一直是限制软骨组织工程发展的主要瓶颈.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体外大量扩增后易发生老化及去分化,丧失软骨形成能力,且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进一步限制了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如何寻找到佳的种子细胞是目前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间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来源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2].本文就问充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定向诱导条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琼;张路;周广东;曹谊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比FrankⅢ功能调节器和前方牵引矫治乳牙列反(牙合)的疗效,总结出两种结果的共性与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科2004~2007年接诊乳牙列前牙反(牙合)病例13例,随机分为功能矫治纽和矫形矫治组,前者6例,后者7例.前者应用Frank1Ⅲ功能调节器治疗,后者采用口内全包埋式活动矫治器配合成品前方牵引器矫治,以X线头影测量数值评价疗效.结果:矫治结束后,矫形矫治组上颌骨明显前移(P<0.05),功能矫治组无统计学意义;矫治结束一年后,功能矫治组上颌骨向前生长明显优于矫形矫治组(P<0.05);两组对下颌骨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矫治后两组上前牙角度明显唇倾(P<0.001),矫治结束一年后继续唇向倾斜(P<0.05),增大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矫治后下前牙角度在矫形矫治组无明显舌倾,功能矫治组下前牙明显舌倾(P<0.05),矫治结束一年后两组下前牙自主唇倾,去代偿,功能矫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牙列反(牙合)应尽旱得到矫治,无论采取矫形力矫治或功能性矫治方法.功能调节器矫治主要以前牙唇倾度改变为主,随着前牙反(牙合)的解除,上颌骨被诱导产生矢状向自主生长,对颌骨产生有利的影响.矫形力矫治以上颌骨前移、上前牙唇倾改变为主,效果较明显.
作者:汤腊梅;邹敏;张铁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福建省两个汉族癜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与2q23存在连锁关系.方法:从来自福建省2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中选出26名具有较高遗传学研究意义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他们的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近相似研究的方法,在染色体2q23上选取已知的6个大两点LOD值的微卫星为遗传标记,经PCR扩增,产物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重组率θ-0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都小于-2;在重组率0=0.05时,它们的两点LOD值均小于-1:可以否定这些标记与2q23的连锁关系.结论:本研究发现福建省两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上的遗传学证据,说明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存在异质性.
作者:陈阳;宋良萍;察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在修复拔牙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0颗)拔牙创骨缺损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自体骨和Bio-Oss骨粉充填修复,进行9个月临床随访追踪观察,从修复后的骨质质量,X线影像以及CT测量3方面,评估Bio-Oss骨粉在修复拔牙创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拔牙创骨缺损区Bio-Oss骨粉修复后第6个月时趋于稳定,骨缺损区新骨生成数量越来越多,骨密度越来越高,在第9个月时骨缺损处骨密度接近周围正常骨.结论:Bio-Oss能有效促进骨组织再生,用于拔牙创的修复效果较好.
作者:张嘉庆;王振河;杨丽;王迎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2005年11月~2007年5月,我们对20例外伤后色素沉着患者采用微晶磨削术治疗并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佳;陶佩玉;鲍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烧伤愈合后皮肤常会造成瘢痕及色素沉着或脱失.影响外观和功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笔者采用2940nm像素激光对30例烧伤愈合后患者皮肤瘢痕进行治疗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崇;刘丽红;樊昕;姚美华;岳丹霞;杨蓉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烧伤及外伤后的局部皮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J].一般脱痂时呈白色,继而变淡红色,色泽加深旱浅褐色,甚至棕色.外伤性色素沉着按病程自然恢复比较缓慢,一般3个月后才开始逐渐变淡,6个月~1年趋于隐退,有少部分终生存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生长肽超声导入早期干预外伤后创面新生皮肤的色素沉着形成过程,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黄泽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剔除毛囊大汗腺保留真皮乳头层血管网治疗腋臭的方法.方法:术前用美蓝沿腋毛边缘外0.5~1.0 cm画线,标记出手术范围,局部肿胀麻醉.然后按照设计好的切口线沿皮纹内切长约2~2.5cm皮肤切口进行锐性分离,形成带毛囊、汗腺、脂肪及浅筋膜的皮瓣,用眼科剪剪除毛囊和大汗腺等组织,保留真皮乳头层血管网.结果:经术后3个月~1年随访,所有患者腋区皮肤无坏死,瘢痕不明显,治愈率96%.结论:本方法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
作者:逯岩;张心霞;刘桂萍;项艳;郭爱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全乳腺切除同时置入硅胶乳房假体保持乳房外形的可能性.方法:经乳晕缘半环状切口,完整切除乳腺,胸大肌肌下分离形成合适大小腔隙,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分层缝合胸大肌、皮下脂肪、真皮及乳晕皮肤.结果:8例患者手术创口一期愈合.瓠人及配偶对手术后外形均满意.皮下脂肪较丰满者,外观和触诊效果与一般隆乳者区别不明显.结论:中年女性双乳多发性结节及囊性肿块,特别是有乳癌家属史的高危人群,在乳腺全切除后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在解除乳房的疼痛、阻断乳癌形成的可能进程的同时,保持乳房外形,减轻患者对乳腺切除后乳房外形破坏的心理负担.
作者:陶小风;赵达安;顾文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管瘤患儿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川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将真空成型改良FRⅢ矫治器与经典FRⅢ型矫治器从制作、矫治器结构、配戴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明确改良型FRⅢ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配戴真空成型改良式FRⅢ型矫治器和经典FRⅢ型矫治器从各方面收集相关实验资料,后进行统计处理和临床资料分析对比.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组比较对照组有4项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制作简单,无毒操作,省时省力,矫治器美观舒适,依从性良好,缩短疗程,矫治效果更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湘琳;司新芹;李湘婷;范建谊;周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皱纹是人类衰老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有效地祛除皱纹备受大家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医学工作者们不断发明和尝试各种祛皱方法,从初的机械磨削法和化学剥脱法,逐渐过渡到激光磨削术、光子嫩肤等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常会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1-2].因此,继光子技术后新出现的一种非侵袭性、非手术的治疗方式一射频技术倍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就射频技术治疗皱纹的作用原理、影响因素、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仇萌;邹先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义齿软衬材料(soft denture liners)是一类应用于义齿基托组织面,固化后具有一定弹性的义齿衬垫材料.软衬材料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可以缓冲冲击性咬合力、减轻或消除压痛、提高义齿基托与牙槽嵴的密合性、改善义齿的固位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软衬材料已有长足的发展,本文就其分类、性能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马蕾;姚月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实施能力素质本位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除了要求劳动者具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以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角色素质等[1].就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特点而言,它既不同于社会上短期的美容技能培训又不同于医疗美容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医疗美容行业应用型技术人才.
作者:张津平;杨晔;刘妮娜;韩君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地球时刻都在接受太阳的辐射,其中56%为红外线(波长780~5000nm),39%为可见光(波长400~780nm),5%为紫外线(290~400nm).紫外线辐射通常被皮肤中不同的色基例如黑色素、DNA、RNA、蛋白及脂类等所吸收,色基在吸收紫外光子的过程中导致发生不同的光化学反应,同时由于氧自由基的产生(ROS)而产生有害的效应[1].DNA是紫外线主要的靶标,尤其是嘧啶结构经常遭受光化学破坏,形成环丁二聚体、水合产物和其他光化学产物[2].因此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增殖时经常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衰老或癌变.因此采取必要的光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当前光防护的新进展,重点是这些光防护产品在皮肤衰老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袁小英;刘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颜面部外伤的美容修复方法.方法:采用美容外科原则和技术对106例颜面部外伤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并进性临床疗效的评估.结果:1例血肿,105例一期愈合,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美容外科技术是颜面部外伤修复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洪;肖芳;何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简易防脱出的义眼台的制作方法与效果.方法:根据眼球摘除后的解剖特点设计义眼台的大小,选择羟基磷灰石和涤纶布为材料制作复合材料义眼台.结果:羟基磷灰石和涤纶布形成牢固粘结,周围有纤维组织长出并包绕,义眼台无脱出、移位.结论:以羟基磷灰石和涤纶布为材料制作复合义眼台,方法简易,效果可靠,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反应轻,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德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颌面部皮肤癌手术切除后修复的疗效观察.方法:42例颌面部皮肤癌患者根据病灶部位和大小,应用直接拉拢、游离皮片移植和邻近随意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术中做冰冻切片决定手术切缘.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2例低分化鳞癌术后,发生肺转移,1年后死亡.结论:颌面部皮肤癌术中切缘冰冻可以保证肿瘤的完全切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修复方法,其中邻近组织瓣修复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闫长安;高岭;刘春喜;郅克谦;张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任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bFGF微球组(A组)、bF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 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5.42±2.19)%,(54.38±4.52)%,(45.43±2.71)%,微球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活质量好;皮瓣内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28.75±2.36,21.28±3.82,18.68±5.44,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FGF缓释微球可以促进缺血皮辩的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率.
作者:王璐;郭树忠;伍尚敏;潘华;马显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招募11名健康志愿者,在其背部选取6个非曝光部位.部位1~4分别涂抹白藜芦醇+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基质,半小时后予1.5倍小红斑量的模拟目光照射,部位5仅给予照射而不涂抹检测物质(阳性对照),部位6既不照射亦不涂抹检测物质(阴性对照).照射前后测量皮肤L值、a*、b*值.结果:在阴性对照部位无红斑,L值和a*值分别为63.76和7.10;在阳性对照和涂抹基质的照光部位均出现明显的红斑,L值显著降至56.10和56.38,a*值显著升至15.55和15.97;涂抹白藜芦醇+抗氧化剂部位红斑轻微,L值降低及a.值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其他照光部位,L值和a*值分别为59.32和12.96(P<0.05).结论:白藜芦醇加抗氧化剂可有效防护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的急性光损伤.
作者:贾丽丽;李远宏;吴严;郑颖娜;姜黎黎;祝霞;武海恩;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