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颌面部皮肤癌切除及邻近组织瓣修复缺损的疗效观察

闫长安;高岭;刘春喜;郅克谦;张军

关键词:颌面部皮肤癌, 修复,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皮肤癌手术切除后修复的疗效观察.方法:42例颌面部皮肤癌患者根据病灶部位和大小,应用直接拉拢、游离皮片移植和邻近随意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术中做冰冻切片决定手术切缘.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2例低分化鳞癌术后,发生肺转移,1年后死亡.结论:颌面部皮肤癌术中切缘冰冻可以保证肿瘤的完全切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修复方法,其中邻近组织瓣修复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全切除同期假体置入乳房整形术

    目的:探讨弥漫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全乳腺切除同时置入硅胶乳房假体保持乳房外形的可能性.方法:经乳晕缘半环状切口,完整切除乳腺,胸大肌肌下分离形成合适大小腔隙,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分层缝合胸大肌、皮下脂肪、真皮及乳晕皮肤.结果:8例患者手术创口一期愈合.瓠人及配偶对手术后外形均满意.皮下脂肪较丰满者,外观和触诊效果与一般隆乳者区别不明显.结论:中年女性双乳多发性结节及囊性肿块,特别是有乳癌家属史的高危人群,在乳腺全切除后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在解除乳房的疼痛、阻断乳癌形成的可能进程的同时,保持乳房外形,减轻患者对乳腺切除后乳房外形破坏的心理负担.

    作者:陶小风;赵达安;顾文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国美容医学》2003~2007年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从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透视<中国美容医学>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对该刊2003~2007年所载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被引半衰期,以及地区分布教、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及基金论文比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该刊2003~2007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及被引半衰期均呈递增趋势.结论:该刊论文质量较高,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该刊不仅是我国外科美容医学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核心期刊.

    作者:张向阳;刘延;张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定向诱导条件的研究进展

    种子细胞来源一直是限制软骨组织工程发展的主要瓶颈.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体外大量扩增后易发生老化及去分化,丧失软骨形成能力,且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进一步限制了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如何寻找到佳的种子细胞是目前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间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来源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2].本文就问充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定向诱导条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琼;张路;周广东;曹谊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用分流注水器行肿胀麻醉及脂肪抽吸术治疗颈背脂肪垫

    目的:手术切除是治疗颈背脂肪垫的传统方法,但术后会遗留大的瘢痕.我们应用分流注水器行肿胀麻醉及脂肪抽吸术治疗颈背部脂肪垫,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2例患者,颈背脂肪垫部位以三通分流注水器注射肿胀液,以负压吸引器带直径2~2.5mm吸脂针抽吸脂肪组织,术后加压包扎.结果:应用分流注水器可减少注水时间并减轻患者痛苦.早期随访,颈肩部外形满意,无血肿、血清肿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长期随访,未见颈背脂肪垫复发,相关不适症状消失.结论:以肿胀麻醉及脂肪抽吸术治疗颈背部脂肪垫,创伤小,无并发症,安全有效.应用分流注水器省时省力,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痛苦.

    作者:陈建;刘珍君;马桂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真空成型改良式FRⅢ型矫治器与经典FRⅢ型矫治器临床对比应用

    目的:将真空成型改良FRⅢ矫治器与经典FRⅢ型矫治器从制作、矫治器结构、配戴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明确改良型FRⅢ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配戴真空成型改良式FRⅢ型矫治器和经典FRⅢ型矫治器从各方面收集相关实验资料,后进行统计处理和临床资料分析对比.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组比较对照组有4项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制作简单,无毒操作,省时省力,矫治器美观舒适,依从性良好,缩短疗程,矫治效果更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湘琳;司新芹;李湘婷;范建谊;周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腿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暨美学思考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部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回顾一年多来应用各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缺损创面,总结经验教训.结果:25例患者26个游离组织瓣成功移植25个,1个骨组织复合瓣移植失败,但创面全部得到一期修复.结论:受区血管选择、组织供区选择,手术设计操作及术后观察处理是小腿创面显微外科修复成功的四个关键环节;修复创面的同时亦要兼顾供区和小腿的功能与美观.

    作者:王爱武;张万锋;李金有;张小锋;梁锋;李林;牛雪涛;高秋芳;赵丽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经骨向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脱钙骨上生长行为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成骨细胞-脱钙骨支架复合物,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从而探寻组织工程化骨的体外构建方法.方法:运用细胞沉淀法将大鼠BMSCs诱导形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免疫荧光观察脱钙骨表面细胞生长情况,通过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Ⅰ型前胶原羧端肽(PICP)、骨钙素检测观察成骨细胞活性.结果:扫描电镜示成骨细胞在脱钙骨表面生长良好,上清液ALP、PICP及骨钙素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时间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采用细胞沉淀法成功将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成骨细胞在支架材料中增殖旺盛,细胞活性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骨形成能力,脱钙骨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的较优选择.

    作者:娄鸣;李晓红;饶国洲;朱勇;唐成芳;王峰;王湘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以职业能力素质为本的医疗美容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实施能力素质本位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除了要求劳动者具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以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角色素质等[1].就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特点而言,它既不同于社会上短期的美容技能培训又不同于医疗美容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医疗美容行业应用型技术人才.

    作者:张津平;杨晔;刘妮娜;韩君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十三)——皮肤外科领域的激光、强光、射频治疗及其他光疗技术

    激光等一系列光疗技术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是皮肤外科治疗手段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标志着皮肤外科从普通手术进入到微创时代,而且把皮肤科与医疗美容更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大大拓展了皮肤科医师的医疗范围.

    作者:李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乳牙列前牙反(牙合)两种矫治方法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比FrankⅢ功能调节器和前方牵引矫治乳牙列反(牙合)的疗效,总结出两种结果的共性与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科2004~2007年接诊乳牙列前牙反(牙合)病例13例,随机分为功能矫治纽和矫形矫治组,前者6例,后者7例.前者应用Frank1Ⅲ功能调节器治疗,后者采用口内全包埋式活动矫治器配合成品前方牵引器矫治,以X线头影测量数值评价疗效.结果:矫治结束后,矫形矫治组上颌骨明显前移(P<0.05),功能矫治组无统计学意义;矫治结束一年后,功能矫治组上颌骨向前生长明显优于矫形矫治组(P<0.05);两组对下颌骨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矫治后两组上前牙角度明显唇倾(P<0.001),矫治结束一年后继续唇向倾斜(P<0.05),增大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矫治后下前牙角度在矫形矫治组无明显舌倾,功能矫治组下前牙明显舌倾(P<0.05),矫治结束一年后两组下前牙自主唇倾,去代偿,功能矫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牙列反(牙合)应尽旱得到矫治,无论采取矫形力矫治或功能性矫治方法.功能调节器矫治主要以前牙唇倾度改变为主,随着前牙反(牙合)的解除,上颌骨被诱导产生矢状向自主生长,对颌骨产生有利的影响.矫形力矫治以上颌骨前移、上前牙唇倾改变为主,效果较明显.

    作者:汤腊梅;邹敏;张铁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切口腋臭刮除术的术后护理

    腋臭又称臭汗症,是腋窝部分泌的汗液有特殊难闻的臭味,俗称狐臭.它是由一些细菌分解项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有机物质(蛋白质和脂质),产生有明显气味的短链饱和脂肪酸和氨所致.我科自2004年开展小切口微创腋臭刮除术以来,治疗患者415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艳;杨颖;刘淑杰;何成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下颌神经管的分体重建

    目的:三维CT能清楚再现骨组织结构,但对于软组织及骨内血管束的表述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实验根据患者头颅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分层重建技术,构建下颌神经管三维图像,与头颅三维图像进行配比,得到正确位置,方便在口腔颌面疾病诊断治疗中应用.方法:对2例健康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应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下颌神经管的重建,与完整的头颅三维图像进行配比,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设计.结果:均可得到完整的下牙槽神经三维图像及在下颌骨正确位置,方便术者观察与测量.结论:下牙槽神经管的分体重建技术对于下颌骨的手术操作手术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莹;归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切口剔除毛囊大汗腺保留真皮乳头层血管网治疗腋臭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剔除毛囊大汗腺保留真皮乳头层血管网治疗腋臭的方法.方法:术前用美蓝沿腋毛边缘外0.5~1.0 cm画线,标记出手术范围,局部肿胀麻醉.然后按照设计好的切口线沿皮纹内切长约2~2.5cm皮肤切口进行锐性分离,形成带毛囊、汗腺、脂肪及浅筋膜的皮瓣,用眼科剪剪除毛囊和大汗腺等组织,保留真皮乳头层血管网.结果:经术后3个月~1年随访,所有患者腋区皮肤无坏死,瘢痕不明显,治愈率96%.结论:本方法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

    作者:逯岩;张心霞;刘桂萍;项艳;郭爱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含SMAS的随意型皮瓣在修复睑外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各种含SMAS随意型皮瓣治疗瘢痕性睑外翻的方法,总结临床上修复瘢痕性睑外翻SMAS瓣的设计和应用.方法: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们采用各种含SMAS的随意型皮瓣共治疗不同程度的瘢痕性睑外翻患者,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6~48岁,平均28岁.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并发症.24例患者随访2周~6月,随访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均获得满意效果,睑缘位置正常,无睑外翻的复发.结论: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应用各种含SMAS的随意型皮瓣治疗瘢痕性睑外翻可获得满意效果,由于SMAS独特的动脉供血系统,皮瓣应用较安全、血供丰富,长宽比例平均可达4:1,长达6:1,切取灵活,旋转角度大,切口隐蔽,皮肤色泽质地均与睑部皮肤相近,成为修复不同程度瘢痕性睑外翻的理想选择.

    作者:房林;王佳琦;赵振民;宋维明;杨明勇;候典举;郑行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脉冲CO2激光在睑袋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脉冲CO2激光应用于睑袋修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6例睑袋患者,68例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辅助行睑袋修复术,48例行传统方法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阃、术后瘀血、肿胀消退时间,下睑外翻、切口瘢痕情况.结果: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辅助行睑袋修复术组术中出血少、手术历时短,术后瘀血轻、肿胀消退快,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切口瘢痕方面无明显差别,均无下睑外翻.结论:应用超脉冲CO2激光行睑袋修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便捷的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痘.

    作者:黄泽春;梁志为;晏丹;董能斌;张安利;谭章梅;李帅华;王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颗粒脂肪注射隆臀术的进展

    把颗粒脂肪作为自身软组织充填材料,长期以来一直让整形外科医生充满着期待,但对注射移植的效果,尤其是较大量的颗粒脂肪一次性移植的存活率,仍有较大疑问.整理近年来国外的大量临床资料发现,作为整形美容下一个热点部位一臀部,有可能成为颗粒脂肪注射为理想、脂肪存活好的区域之一,本文就颗粒脂肪注射隆臀术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洪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招募11名健康志愿者,在其背部选取6个非曝光部位.部位1~4分别涂抹白藜芦醇+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基质,半小时后予1.5倍小红斑量的模拟目光照射,部位5仅给予照射而不涂抹检测物质(阳性对照),部位6既不照射亦不涂抹检测物质(阴性对照).照射前后测量皮肤L值、a*、b*值.结果:在阴性对照部位无红斑,L值和a*值分别为63.76和7.10;在阳性对照和涂抹基质的照光部位均出现明显的红斑,L值显著降至56.10和56.38,a*值显著升至15.55和15.97;涂抹白藜芦醇+抗氧化剂部位红斑轻微,L值降低及a.值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其他照光部位,L值和a*值分别为59.32和12.96(P<0.05).结论:白藜芦醇加抗氧化剂可有效防护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的急性光损伤.

    作者:贾丽丽;李远宏;吴严;郑颖娜;姜黎黎;祝霞;武海恩;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外源性bFGF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成年白兔30只,随机分Ⅰ、Ⅱ两组(n=15),用自制的牵张器延长右侧下颌骨3mm.牵张部位Ⅰ组给外源性bFGF(0.5ml/天×7天,420U/ml)作为实验组,Ⅱ组给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组,牵张结束后不同时期行X线、定量CT、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动物右侧下颌骨被成功延长,组织学示:Ⅰ组动物新骨生成的速度和数量优于Ⅱ组;定量CT示:固定早期(2周、4周)Ⅰ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外源性bFGF早期有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

    作者:朱永云;徐静;熊竹友;黄鹤;李光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颌面部皮肤癌切除及邻近组织瓣修复缺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颌面部皮肤癌手术切除后修复的疗效观察.方法:42例颌面部皮肤癌患者根据病灶部位和大小,应用直接拉拢、游离皮片移植和邻近随意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术中做冰冻切片决定手术切缘.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2例低分化鳞癌术后,发生肺转移,1年后死亡.结论:颌面部皮肤癌术中切缘冰冻可以保证肿瘤的完全切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修复方法,其中邻近组织瓣修复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闫长安;高岭;刘春喜;郅克谦;张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颜面部外伤美容修复106例报告

    目的:探讨颜面部外伤的美容修复方法.方法:采用美容外科原则和技术对106例颜面部外伤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并进性临床疗效的评估.结果:1例血肿,105例一期愈合,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美容外科技术是颜面部外伤修复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洪;肖芳;何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