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外线防护的新进展

袁小英;刘玮

关键词:紫外线防护, 光化学反应, 光防护, 紫外线辐射, 最新进展, 紫外光子, 氧自由基, 细胞衰老, 细胞发生, 吸收, 水合产物, 色基, 皮肤衰老, 嘧啶结构, 化学破坏, 分裂增殖, 防护产品, 波长, 可见光, 红外线
摘要:地球时刻都在接受太阳的辐射,其中56%为红外线(波长780~5000nm),39%为可见光(波长400~780nm),5%为紫外线(290~400nm).紫外线辐射通常被皮肤中不同的色基例如黑色素、DNA、RNA、蛋白及脂类等所吸收,色基在吸收紫外光子的过程中导致发生不同的光化学反应,同时由于氧自由基的产生(ROS)而产生有害的效应[1].DNA是紫外线主要的靶标,尤其是嘧啶结构经常遭受光化学破坏,形成环丁二聚体、水合产物和其他光化学产物[2].因此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增殖时经常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衰老或癌变.因此采取必要的光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当前光防护的新进展,重点是这些光防护产品在皮肤衰老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美容医学》2003~2007年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从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透视<中国美容医学>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对该刊2003~2007年所载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被引半衰期,以及地区分布教、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及基金论文比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该刊2003~2007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及被引半衰期均呈递增趋势.结论:该刊论文质量较高,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该刊不仅是我国外科美容医学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核心期刊.

    作者:张向阳;刘延;张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颜面部外伤美容修复106例报告

    目的:探讨颜面部外伤的美容修复方法.方法:采用美容外科原则和技术对106例颜面部外伤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并进性临床疗效的评估.结果:1例血肿,105例一期愈合,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美容外科技术是颜面部外伤修复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洪;肖芳;何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用耳后乳突区皮瓣早期修复外伤性部分耳廓缺损

    目的:探讨采用耳后乳突区带蒂皮瓣早期修复外伤性耳廓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耳后乳突区设计带蒂筋膜皮瓣,向前推进转移,包埋Medpor支架,修复缺损耳廓.结果:本组病例皮瓣皆成活,颜色相近,所有病例术后外形满意.结论:采用耳后乳突区带蒂筋膜皮瓣,包被Medpor支架的方法,可早期修复耳廓缺损,取材方便,手术设计合理,效果良好,方法简易.

    作者:张本寿;杨志刚;郑翔;水祥兵;徐志久;贾凌;储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定向诱导条件的研究进展

    种子细胞来源一直是限制软骨组织工程发展的主要瓶颈.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体外大量扩增后易发生老化及去分化,丧失软骨形成能力,且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进一步限制了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如何寻找到佳的种子细胞是目前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间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来源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2].本文就问充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定向诱导条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琼;张路;周广东;曹谊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伴睑内翻倒睫的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伴睑内翻倒睫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伴睑内翻倒睫的手术适应证患者,在局麻下行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伴睑内翻倒睫矫正术.结果:本组115例221眼,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36眼正矫,185眼轻度过矫.术后2周125眼正矫,96眼轻度过矫.术后4周21 3眼正矫(占96.38%),7眼轻度过矫(占3.17%),1眼轻度欠矫(占0.45%).结论:手术量的合理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清晰的组织解剖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徐峰;周斌;金小琴;郭亚琴;徐佳;周秀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发生的炎症性皮肤病.头、面部是常见的好发部位,其皮肤损害轻者为片状白色糠秕状鳞屑,基底稍红,轻度瘙痒;重者表现为油腻性鳞屑,伴有渗出和厚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法,我们应用强脉冲光(640nm)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红;王聪敏;王丹;姚美华;杨蓉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在隆胸术后的应用

    随着整形美容在我国的不断发展,隆胸手术也日趋增多.针对众多的求美者,实行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隆胸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忧郁、孤独、恐惧等心理障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疏导工作,对保证手术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通过学习各种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将此应用到临床上,为解决求美者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信心,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以促进术后的恢复.现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1186例隆胸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云霞;崔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信号转导与病理性瘢痕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是人体对创伤产生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它们都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胶原的过量合成和沉积为特征.病理性瘢痕作为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报道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1].

    作者:牛海鑫;周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股前外侧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评价股前外侧组织瓣在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9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病例分析总结.针对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选择.

    作者:李小东;封兴华;魏建华;李光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腿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暨美学思考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部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回顾一年多来应用各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缺损创面,总结经验教训.结果:25例患者26个游离组织瓣成功移植25个,1个骨组织复合瓣移植失败,但创面全部得到一期修复.结论:受区血管选择、组织供区选择,手术设计操作及术后观察处理是小腿创面显微外科修复成功的四个关键环节;修复创面的同时亦要兼顾供区和小腿的功能与美观.

    作者:王爱武;张万锋;李金有;张小锋;梁锋;李林;牛雪涛;高秋芳;赵丽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18例疗效观察

    特发性眼睑痉挛是指眼、眶和眶周轮匝肌的自发性痉挛性收缩.持续痉挛时间可长可短,痉挛的表现为非意志性强烈闭眼的不断重复.许多病人在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前已忍受了相当长时间的痛苦.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常为双侧病变.呈进行性进展,多在60岁以上发病.表现为频繁而不自主地瞬目,双眼紧皱,双眼痉挛性或强直性的闭睑,同时由于眼轮匝肌长期的剧烈的痉挛又会引起眉毛下垂、上睑下垂及眼睑皮肤松弛等继发性病变[1].

    作者:毛罕燕;田文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管组织工程中内皮种子细胞的干细胞来源研究进展

    自体动脉或静脉是冠脉和外周旁路分流术中常用的血管替代物,但由于损伤、血管疾病、先前的手术等原因,许多患者的自体血管并不合适.

    作者:兰志勇;熊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广西籍汉族年轻女性面部软组织的测量研究

    目的:测量分析广西籍汉族年轻女性面部软组织形态特征,为美容整形及相关学科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数码照片测量法测量97名正常容貌广西籍汉族年轻女性面部,测量结果与其它地区汉族及白人、黑人女性人群比较;分过阔面型组,阔面型组和中面型组,于组间比较线距、角度及比例指教.结果:广西人群面部测量结果与国内其它地区汉族及白人、黑人女性人群间存在差异.不同面型组间部分线距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角度及面中下部比例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汉族女性与不同地区汉族及其他种族女性人群面部形态存在差异,不同面型间也具有差异.本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面部形态数据.

    作者:李鸿艺;翦新春;李银丹;贺智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舒疤宁联合维生素E治疗瘢痕增生

    寻求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治疗瘢痕增生的方法,一直是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我科自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外涂舒疤宁联合口服维生素E治疗门诊术后瘢痕增生67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红莉;崔鑫;马建新;乔刘永;茹战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全切除同期假体置入乳房整形术

    目的:探讨弥漫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全乳腺切除同时置入硅胶乳房假体保持乳房外形的可能性.方法:经乳晕缘半环状切口,完整切除乳腺,胸大肌肌下分离形成合适大小腔隙,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分层缝合胸大肌、皮下脂肪、真皮及乳晕皮肤.结果:8例患者手术创口一期愈合.瓠人及配偶对手术后外形均满意.皮下脂肪较丰满者,外观和触诊效果与一般隆乳者区别不明显.结论:中年女性双乳多发性结节及囊性肿块,特别是有乳癌家属史的高危人群,在乳腺全切除后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在解除乳房的疼痛、阻断乳癌形成的可能进程的同时,保持乳房外形,减轻患者对乳腺切除后乳房外形破坏的心理负担.

    作者:陶小风;赵达安;顾文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经骨向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脱钙骨上生长行为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成骨细胞-脱钙骨支架复合物,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从而探寻组织工程化骨的体外构建方法.方法:运用细胞沉淀法将大鼠BMSCs诱导形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免疫荧光观察脱钙骨表面细胞生长情况,通过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Ⅰ型前胶原羧端肽(PICP)、骨钙素检测观察成骨细胞活性.结果:扫描电镜示成骨细胞在脱钙骨表面生长良好,上清液ALP、PICP及骨钙素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时间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采用细胞沉淀法成功将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成骨细胞在支架材料中增殖旺盛,细胞活性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骨形成能力,脱钙骨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的较优选择.

    作者:娄鸣;李晓红;饶国洲;朱勇;唐成芳;王峰;王湘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口-面-指综合征Ⅰ型2例报道

    目的:报道母女2例口-面-指综合征Ⅰ型(Oral-facial-digital syndrome typel,OFDI)病例,探讨OFDI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例女性患儿,以腭裂首诊,依据临床体征,诊断为OFD1,其母具有相似临床表现,患儿一期手术行腭裂修补,二期手术行舌裂修复术、唇颊系带及舌系带修整术,并指畸形整复术,切除舌腹部肿物.结果:患几经两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腭裂成功修复,舌腹肿物病理证实为错构瘤.患儿母亲朱配合进行其他检查和治疗.结论:OFD是一种以轻度面部畸形,口腔表现及指畸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罕见,但分型复杂,其中以Ⅰ型为多,OFD1是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病,新生儿发病率约1/250 000,对于男性是致命的,临床治疗以手术纠正畸形和功能障碍.

    作者:陈书军;韩小宪;计宁;林雪梅;陈宇轩;魏晓总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福建省两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与染色体2q23的连锁分析

    目的:探讨福建省两个汉族癜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与2q23存在连锁关系.方法:从来自福建省2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中选出26名具有较高遗传学研究意义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他们的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近相似研究的方法,在染色体2q23上选取已知的6个大两点LOD值的微卫星为遗传标记,经PCR扩增,产物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重组率θ-0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都小于-2;在重组率0=0.05时,它们的两点LOD值均小于-1:可以否定这些标记与2q23的连锁关系.结论:本研究发现福建省两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上的遗传学证据,说明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存在异质性.

    作者:陈阳;宋良萍;察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真空成型改良式FRⅢ型矫治器与经典FRⅢ型矫治器临床对比应用

    目的:将真空成型改良FRⅢ矫治器与经典FRⅢ型矫治器从制作、矫治器结构、配戴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明确改良型FRⅢ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配戴真空成型改良式FRⅢ型矫治器和经典FRⅢ型矫治器从各方面收集相关实验资料,后进行统计处理和临床资料分析对比.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组比较对照组有4项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制作简单,无毒操作,省时省力,矫治器美观舒适,依从性良好,缩短疗程,矫治效果更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湘琳;司新芹;李湘婷;范建谊;周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腋臭55例

    腋臭是一种以腋窝发出特殊臭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该病具有遗传倾向,与多汁症常同时存在,青年女性尤为多见.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传统的外科手术通过切开腋毛区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及大汗腺组织达到治疗目的,效果确切,但并发症较多,且术后不可避免地会遗留瘢痕,患者不易接受.2008年2月~12月,我们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腋臭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展航;曾艺红;欧丽嫦;李慧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