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信号转导与病理性瘢痕

牛海鑫;周辉

关键词:信号转导, 病理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 细胞外基质, 成纤维细胞, 整形外科, 愈合反应, 常见疾病, 瘢痕疙瘩, 国内外, keloid, 增殖, 学者, 特征, 速度, 人体, 热点, 结果, 胶原, 合成
摘要: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是人体对创伤产生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它们都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胶原的过量合成和沉积为特征.病理性瘢痕作为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报道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1].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痣周围皮肤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以痣周围扩张皮瓣修复痣切除后创面的方法.方法:一期手术,于痣中心区真皮深层浅面部分切除痣,植入扩张器体积小50ml,大200ml,缝合时将痣下真皮深层与皮下瓦合,扩张时间短为45天,长为80天.二期手术,痣切除,扩张皮瓣修复术.结果:自2006年~2009年,用该方法完成6例,1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17~28岁.面部2例,四肢4例.小面积5.5cm×3cm,大面积8.5cm×6.5cm,均完全切除.术后随访3例,长2年,无复发,瘢痕不明显.结论:痣周围皮肤扩张术安全、高效,无附加切口,可应用于小面积痣切除后修复整形.

    作者:周传德;李强;李峰永;唐勇;杨喆;陈文;李养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不同nPCL/HA电纺纤维薄膜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nPCL/HA电纺纤维取向薄膜材料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黏附生长的影响,评价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前景.方法:将体外诱导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经传代培养第5代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2×105的密度与不同nPCL/HA电纺纤维取向薄膜支架在培养板内共培养,同时以nPCL电纺纤维非取向薄膜材料作为对照,初步观察不同nPCL/HA支架材料与hBMSCs的复合培养情况,计算各材料的细胞黏附率. 结果:hBMSCs与4种电纺薄膜支架材料均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能在不同材料表面黏附生长.但是nPCL/80℃HA电纺纤维取向薄膜材料黏附率(45.6±3.2)%,明显高于nPCL/180℃ HA电纺纤维取向薄膜材料黏附率(36.5±3.0)%. 结论:80℃条件下合成的nPCL/HA电纺取向薄膜材料细胞黏附率较高,较适合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hBMSCs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构建.

    作者:李家锋;万美蓉;管海虹;万延俊;贺文鹏;张扬;陈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CO2冷冻治疗儿童增殖期血管瘤495例临床分析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Ⅲ,发生在颜面部因影响美容,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较大的社会心理创伤,因此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我院自2000年2月始应用CO2(干冰)对儿童增殖期血管瘤进行冷冻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励;林胤;林福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神经纤维瘤组织中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和胶原的表达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神经纤维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其上、下游效应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CTGF在神经纤维瘤组织中的促纤维化机制.方法:收集神经纤维瘤组织、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T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组织CTGF、TGF-β1、Ⅰ型胶原(Col Ⅰ)及Ⅲ型胶原(Col Ⅲ)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CTGF在瘤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在汗腺和皮脂腺细胞中有阳性表达.神经纤维瘤组织及瘢痕疙瘩组织中CTGF、TGF-β1、Col Ⅰ和Col Ⅲ的mRNA过表达,而正常皮肤组织无或仅有极弱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神经纤维瘤组织有明显的CTGF蛋白表达条带.结论:在神经纤维瘤发病过程中,CTGF可能是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与TGF-β1协同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

    作者:余文林;李勤;曾东;毕媛;杨传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三维重建模拟技术在下颌角缩小整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为下颌角缩小整形术提供客观.精确的手术参考和评价依据.方法:对接受下颌角缩小整形术患者进行术前扫描重建下颌骨三维图像,计算机进行三维设计手术方案、模拟手术效果,并与术后扫描重建图像对比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004年11月~2008年11月共实施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28岁,随访3~12个月,患者均对疗效满意.结论:术前三维CT重建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患者下颌骨个体化解剖结构的细节;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提供数字化的手术方案;三维模拟与术后图像的比较是对手术效果直接的评价.

    作者:罗奇;韩路军;张劲;王竞鹏;柳大烈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正常人在四种不同UV光源辐照后的MPPD和MED分析

    目的:测定四种不同紫外线光源下正常人皮肤MPPD和MED,探讨在不同波长紫外线照射下皮肤的反应差异.方法:以紫外线光疗仪(SS-03A/B)和GS2004日光防护指数测定仪为光源,对10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PPD和MED的测定.结果:紫外线光疗仪SS-03A的MPPD值为(24.00±6.19)J/cm2,SS-03B的MED值为(10.15±4.47)mJ/cm2;日光防护指数测定仪UVA的MPPD值为(9.98±2.22)J/cm2,UVB的MED值为(0.52±0.14)J/cm.GS2004照射下女性的MED显著高于男性.在不同的皮肤光反应类型之间,Ⅱ型皮肤在光源SS-03A的照射下,MPPD显著高于Ⅲ型皮肤和Ⅳ型皮肤(P<0.05);Ⅲ型皮肤在光源GS2004照射下的MED显著低于Ⅳ型皮肤(P<0.05).结论:不同紫外线光源照射下,皮肤的MPPD与MED的数值是不完全一样的.

    作者:袁超;温海;杨丽洁;谈益妹;李宁;林银芬;王学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颜面部外伤美容修复106例报告

    目的:探讨颜面部外伤的美容修复方法.方法:采用美容外科原则和技术对106例颜面部外伤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并进性临床疗效的评估.结果:1例血肿,105例一期愈合,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美容外科技术是颜面部外伤修复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洪;肖芳;何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福建省两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与染色体2q23的连锁分析

    目的:探讨福建省两个汉族癜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与2q23存在连锁关系.方法:从来自福建省2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中选出26名具有较高遗传学研究意义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他们的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近相似研究的方法,在染色体2q23上选取已知的6个大两点LOD值的微卫星为遗传标记,经PCR扩增,产物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重组率θ-0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都小于-2;在重组率0=0.05时,它们的两点LOD值均小于-1:可以否定这些标记与2q23的连锁关系.结论:本研究发现福建省两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上的遗传学证据,说明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存在异质性.

    作者:陈阳;宋良萍;察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下颌神经管的分体重建

    目的:三维CT能清楚再现骨组织结构,但对于软组织及骨内血管束的表述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实验根据患者头颅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分层重建技术,构建下颌神经管三维图像,与头颅三维图像进行配比,得到正确位置,方便在口腔颌面疾病诊断治疗中应用.方法:对2例健康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应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下颌神经管的重建,与完整的头颅三维图像进行配比,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设计.结果:均可得到完整的下牙槽神经三维图像及在下颌骨正确位置,方便术者观察与测量.结论:下牙槽神经管的分体重建技术对于下颌骨的手术操作手术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莹;归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像素激光治疗面部烧伤后瘢痕30例疗效观察

    烧伤愈合后皮肤常会造成瘢痕及色素沉着或脱失.影响外观和功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笔者采用2940nm像素激光对30例烧伤愈合后患者皮肤瘢痕进行治疗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崇;刘丽红;樊昕;姚美华;岳丹霞;杨蓉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射频除皱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皱纹是人类衰老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有效地祛除皱纹备受大家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医学工作者们不断发明和尝试各种祛皱方法,从初的机械磨削法和化学剥脱法,逐渐过渡到激光磨削术、光子嫩肤等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常会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1-2].因此,继光子技术后新出现的一种非侵袭性、非手术的治疗方式一射频技术倍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就射频技术治疗皱纹的作用原理、影响因素、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仇萌;邹先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生长肽超声导入修复面部外伤后早期色素沉着78例

    烧伤及外伤后的局部皮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J].一般脱痂时呈白色,继而变淡红色,色泽加深旱浅褐色,甚至棕色.外伤性色素沉着按病程自然恢复比较缓慢,一般3个月后才开始逐渐变淡,6个月~1年趋于隐退,有少部分终生存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生长肽超声导入早期干预外伤后创面新生皮肤的色素沉着形成过程,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黄泽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信号转导与病理性瘢痕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是人体对创伤产生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它们都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胶原的过量合成和沉积为特征.病理性瘢痕作为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报道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1].

    作者:牛海鑫;周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国美容医学》2003~2007年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从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透视<中国美容医学>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对该刊2003~2007年所载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被引半衰期,以及地区分布教、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及基金论文比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该刊2003~2007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及被引半衰期均呈递增趋势.结论:该刊论文质量较高,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该刊不仅是我国外科美容医学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核心期刊.

    作者:张向阳;刘延;张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口服佳蓉片配合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佳蓉片配合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疗效及反弹情况.方法:皮肤光老化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中药治疗),29例;Ⅱ组(激光治疗),33例;Ⅲ组(激光联合中药治疗),36例,共治疗4个月.疗效评价标准综合采用描述性评分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同时观察第6、12、18个月皮肤光老化的反弹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2%,81.8%,88.9%,Ⅱ、Ⅲ组疗效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第18个月,Ⅲ组反弹例数低于Ⅰ、Ⅱ组,P<0.05.结论:口服佳蓉片辅助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费用低、安全,在延缓皮肤光老化反弹发生、减轻反弹程度上有效.

    作者:张维苹;单鸣;康涛;何俊;甘德春;秦素;曹春晓;范小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经骨向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脱钙骨上生长行为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成骨细胞-脱钙骨支架复合物,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从而探寻组织工程化骨的体外构建方法.方法:运用细胞沉淀法将大鼠BMSCs诱导形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免疫荧光观察脱钙骨表面细胞生长情况,通过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Ⅰ型前胶原羧端肽(PICP)、骨钙素检测观察成骨细胞活性.结果:扫描电镜示成骨细胞在脱钙骨表面生长良好,上清液ALP、PICP及骨钙素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时间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采用细胞沉淀法成功将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成骨细胞在支架材料中增殖旺盛,细胞活性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骨形成能力,脱钙骨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的较优选择.

    作者:娄鸣;李晓红;饶国洲;朱勇;唐成芳;王峰;王湘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腋臭55例

    腋臭是一种以腋窝发出特殊臭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该病具有遗传倾向,与多汁症常同时存在,青年女性尤为多见.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传统的外科手术通过切开腋毛区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及大汗腺组织达到治疗目的,效果确切,但并发症较多,且术后不可避免地会遗留瘢痕,患者不易接受.2008年2月~12月,我们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腋臭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展航;曾艺红;欧丽嫦;李慧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皮肤色素沉着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人体皮肤的色素沉着过程非常重要,它不仅决定皮肤、眼睛和头发的颜色,还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尽管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病因不全相同,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黑素代谢障碍.了解黑素的合成、转移及其代谢过程有助于理解皮肤色素沉着的复杂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至少有125个基因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其中[1].不仅如此,这一过程还需要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合作.黑素细胞合成与储存黑素是在黑素小体中进行的,通过黑素小体向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传递,后在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中重新分布.本文就黑素合成以及黑素小体的传递与再分布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承新;王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用分流注水器行肿胀麻醉及脂肪抽吸术治疗颈背脂肪垫

    目的:手术切除是治疗颈背脂肪垫的传统方法,但术后会遗留大的瘢痕.我们应用分流注水器行肿胀麻醉及脂肪抽吸术治疗颈背部脂肪垫,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2例患者,颈背脂肪垫部位以三通分流注水器注射肿胀液,以负压吸引器带直径2~2.5mm吸脂针抽吸脂肪组织,术后加压包扎.结果:应用分流注水器可减少注水时间并减轻患者痛苦.早期随访,颈肩部外形满意,无血肿、血清肿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长期随访,未见颈背脂肪垫复发,相关不适症状消失.结论:以肿胀麻醉及脂肪抽吸术治疗颈背部脂肪垫,创伤小,无并发症,安全有效.应用分流注水器省时省力,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痛苦.

    作者:陈建;刘珍君;马桂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脉冲CO2激光在睑袋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脉冲CO2激光应用于睑袋修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6例睑袋患者,68例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辅助行睑袋修复术,48例行传统方法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阃、术后瘀血、肿胀消退时间,下睑外翻、切口瘢痕情况.结果: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辅助行睑袋修复术组术中出血少、手术历时短,术后瘀血轻、肿胀消退快,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切口瘢痕方面无明显差别,均无下睑外翻.结论:应用超脉冲CO2激光行睑袋修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便捷的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痘.

    作者:黄泽春;梁志为;晏丹;董能斌;张安利;谭章梅;李帅华;王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