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在隆胸术后的应用

孙云霞;崔凤英

关键词:心理护理, 隆胸术后, 心理障碍, 求美者, 患者, 现报道如下, 整形美容, 树立信心, 疏导工作, 隆胸手术, 理论知识, 护理人员, 心理学, 过学习, 住院, 临床, 恐惧, 焦虑, 恢复, 过程
摘要:随着整形美容在我国的不断发展,隆胸手术也日趋增多.针对众多的求美者,实行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隆胸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忧郁、孤独、恐惧等心理障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疏导工作,对保证手术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通过学习各种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将此应用到临床上,为解决求美者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信心,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以促进术后的恢复.现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1186例隆胸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美容医学》2003~2007年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从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透视<中国美容医学>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对该刊2003~2007年所载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被引半衰期,以及地区分布教、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及基金论文比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该刊2003~2007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及被引半衰期均呈递增趋势.结论:该刊论文质量较高,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该刊不仅是我国外科美容医学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核心期刊.

    作者:张向阳;刘延;张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烧伤科换药室的管理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的屏障功能破坏,易引起创面感染,目前感染仍是烧伤患者创面延迟愈合和并发败血症甚或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治疗与预防感染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1].除系统的应用抗生素治疗外,加强创面的换药无疑是创面治疗的重点.换药室是提供换药物品和进行创面换药治疗的场所,许多创面的交叉或医源性感染均是由于对换药室的管理不当所引起,可见良好的烧伤科换药室的管理,是提高烧伤患者的创面治疗的基础.

    作者:焦晓春;周琴;石雪芹;邹小梅;徐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32例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管瘤患儿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川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200例修护护理体会

    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是近年新推出的安全无创高科技美容技术,对面部色素性、血管性疾病、毛孔粗大、细小皱纹及皮肤弹性有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07年引进美国Lumenis公司生产的Lumenis one强脉冲光子嫩肤仪共治疗数干例患者,采用强脉冲光治疗雀斑患者200例,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丹丹;刘丽红;杨蓉娅;姚美华;岳丹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两种自酸蚀粘结剂修复牙颈部非龋性缺损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自酸蚀粘结剂3M AdperPrompt和Clearfil SE Bond临床应用于牙颈部非龋性缺损修复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31名患者(102颗牙),采用随机自身同名牙配对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使用3M hdperPrompt粘结剂,另一组使用Clearfil SE Bond粘结剂,分别于修复即刻(基线),修复后6个月、1年、2年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United States Pubtic Health Service,USPHS)制定的评定系统标准记录修复效果.结果:采用配对X2检验,比较两种粘结剂在修复效果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两年临床观察,两种自酸蚀粘结剂修复牙颈部非龋性缺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焱;唐继伟;施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切口腋臭刮除术的术后护理

    腋臭又称臭汗症,是腋窝部分泌的汗液有特殊难闻的臭味,俗称狐臭.它是由一些细菌分解项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有机物质(蛋白质和脂质),产生有明显气味的短链饱和脂肪酸和氨所致.我科自2004年开展小切口微创腋臭刮除术以来,治疗患者415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艳;杨颖;刘淑杰;何成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胶原蛋白线在面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

    在整形外科手术中,特别是面部整形美容手术,如何能使伤口愈合良好,并且无明显的痕迹,除了正确的缝合方法和熟练的缝合技术外,选择合适的缝线也非常重要.我科在面部手术中常用的缝线是涤纶带针线,此线排异性小,张力强度持久,通过组织几乎无损伤.但是,由于拆线时手术部位肿胀未能完全消退,特别是眼睑部位的手术,婴幼儿手术后.常使患者感到疼痛与恐惧.我科自2008~2009年,对患者使用胶原蛋白线缝合伤口,缝线5~7天自行脱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机抽取10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梅;汪丽萍;胡晓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下颌神经管的分体重建

    目的:三维CT能清楚再现骨组织结构,但对于软组织及骨内血管束的表述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实验根据患者头颅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分层重建技术,构建下颌神经管三维图像,与头颅三维图像进行配比,得到正确位置,方便在口腔颌面疾病诊断治疗中应用.方法:对2例健康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应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下颌神经管的重建,与完整的头颅三维图像进行配比,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设计.结果:均可得到完整的下牙槽神经三维图像及在下颌骨正确位置,方便术者观察与测量.结论:下牙槽神经管的分体重建技术对于下颌骨的手术操作手术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莹;归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义齿软衬材料的研究进展

    义齿软衬材料(soft denture liners)是一类应用于义齿基托组织面,固化后具有一定弹性的义齿衬垫材料.软衬材料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可以缓冲冲击性咬合力、减轻或消除压痛、提高义齿基托与牙槽嵴的密合性、改善义齿的固位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软衬材料已有长足的发展,本文就其分类、性能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马蕾;姚月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生长肽超声导入修复面部外伤后早期色素沉着78例

    烧伤及外伤后的局部皮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J].一般脱痂时呈白色,继而变淡红色,色泽加深旱浅褐色,甚至棕色.外伤性色素沉着按病程自然恢复比较缓慢,一般3个月后才开始逐渐变淡,6个月~1年趋于隐退,有少部分终生存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生长肽超声导入早期干预外伤后创面新生皮肤的色素沉着形成过程,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黄泽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一种防脱出义眼台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简易防脱出的义眼台的制作方法与效果.方法:根据眼球摘除后的解剖特点设计义眼台的大小,选择羟基磷灰石和涤纶布为材料制作复合材料义眼台.结果:羟基磷灰石和涤纶布形成牢固粘结,周围有纤维组织长出并包绕,义眼台无脱出、移位.结论:以羟基磷灰石和涤纶布为材料制作复合义眼台,方法简易,效果可靠,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反应轻,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德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皮肤色素沉着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人体皮肤的色素沉着过程非常重要,它不仅决定皮肤、眼睛和头发的颜色,还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尽管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病因不全相同,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黑素代谢障碍.了解黑素的合成、转移及其代谢过程有助于理解皮肤色素沉着的复杂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至少有125个基因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其中[1].不仅如此,这一过程还需要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合作.黑素细胞合成与储存黑素是在黑素小体中进行的,通过黑素小体向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传递,后在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中重新分布.本文就黑素合成以及黑素小体的传递与再分布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承新;王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经骨向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脱钙骨上生长行为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成骨细胞-脱钙骨支架复合物,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从而探寻组织工程化骨的体外构建方法.方法:运用细胞沉淀法将大鼠BMSCs诱导形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免疫荧光观察脱钙骨表面细胞生长情况,通过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Ⅰ型前胶原羧端肽(PICP)、骨钙素检测观察成骨细胞活性.结果:扫描电镜示成骨细胞在脱钙骨表面生长良好,上清液ALP、PICP及骨钙素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时间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采用细胞沉淀法成功将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成骨细胞在支架材料中增殖旺盛,细胞活性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骨形成能力,脱钙骨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的较优选择.

    作者:娄鸣;李晓红;饶国洲;朱勇;唐成芳;王峰;王湘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切口低负压共振吸脂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切口低负压共振吸脂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利用该技术进行腹、腰、臀等部位局部肥胖的吸脂塑形47例,观察手术是否安全、微创、高效.结果:经3~12个月的随访,均达到了理想的减肥塑形目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就医者满意.结论:小切口低负压共振吸脂技术是一种安全、微创、高效的脂肪抽吸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金冉;赵绛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像素激光治疗面部烧伤后瘢痕30例疗效观察

    烧伤愈合后皮肤常会造成瘢痕及色素沉着或脱失.影响外观和功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笔者采用2940nm像素激光对30例烧伤愈合后患者皮肤瘢痕进行治疗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崇;刘丽红;樊昕;姚美华;岳丹霞;杨蓉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整形美容门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微小的缺憾和健康问题重视起来,门诊手术量也由此逐年增加.由于门诊手术能随到随做,不用住院,大大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和不便.但门诊手术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有限,与医护沟通时间短,对手术治疗中可能造成的机体创伤,甚至生命安全了解不够全面,从而导致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甚至在术中出现严重的紧张、焦虑或抑郁等情绪.我科自2006年8月建立门诊手术室以来,实施各类整形手术1798例,均实施心理护理和干预,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洁;钟晓玲;李秋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股前外侧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评价股前外侧组织瓣在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9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病例分析总结.针对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选择.

    作者:李小东;封兴华;魏建华;李光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通过鼻再造术一次性修复鼻及鼻周缺损

    目的:探索一次性修复鼻及鼻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2008年,收治34例鼻及鼻周缺损的患者,男21例,女1 3例:年龄17~70岁.先行额部扩张器置入术.二期手术,利用缺损周围的局部翻转皮瓣形成鼻衬里,将缺损纳入鼻前庭;额部扩张皮瓣移位行鼻再造术.三期断蒂.病程6~26月.结果:34例患者,32例疗效满意.结论:将鼻周的缺损视作术后新鼻部解剖区的-部分,再造全鼻并修复缺损,重建面部美学解剖分区.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卢九星;范飞;尤建军;王盛;张致媛;陈长永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福建省两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与染色体2q23的连锁分析

    目的:探讨福建省两个汉族癜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与2q23存在连锁关系.方法:从来自福建省2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中选出26名具有较高遗传学研究意义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他们的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近相似研究的方法,在染色体2q23上选取已知的6个大两点LOD值的微卫星为遗传标记,经PCR扩增,产物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重组率θ-0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都小于-2;在重组率0=0.05时,它们的两点LOD值均小于-1:可以否定这些标记与2q23的连锁关系.结论:本研究发现福建省两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上的遗传学证据,说明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存在异质性.

    作者:陈阳;宋良萍;察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颗粒脂肪注射隆臀术的进展

    把颗粒脂肪作为自身软组织充填材料,长期以来一直让整形外科医生充满着期待,但对注射移植的效果,尤其是较大量的颗粒脂肪一次性移植的存活率,仍有较大疑问.整理近年来国外的大量临床资料发现,作为整形美容下一个热点部位一臀部,有可能成为颗粒脂肪注射为理想、脂肪存活好的区域之一,本文就颗粒脂肪注射隆臀术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洪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