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BP、ASiR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常规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吴瑶媛;王万勤;刘斌;Isao Tanaka;张帅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放射剂量
摘要: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商品名“VEO”)三种重建技术对常规剂量胸部薄层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能谱CT对15例成年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扫描条件:100 kVp,自动毫安,噪声指数15,螺距0.984∶1,球管转速0.4秒/圈.分别用FBP、50%ASiR(50%比例ASiR和FBP混合以降低噪声)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行0.625 mm薄层重建,测量图像噪声及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并对3组图像分别进行质量评分,然后行对比分析.结果 FBP、50% ASiR和VEO三组图像的噪声分别为24.30±3.55、17.11±2.55及11.69±1.74,50%ASiR和VEO组图像噪声分别较FBP组降低29.59%和51.89%(P均<0.01);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CNR FBP、50% 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10.56±3.05、15.15±3.88及21.69±5.62,50%ASiR和VEO组图像CNR较FBP组分别提高43.47%和105.40%(P均<0.0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FBP、50% 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4.03±0.72、4.63±0.41及5.75±0.25,50% ASiR和VEO组图像较FBP组分别提高14.89%和42.68%(P均<0.01).结论 与FBP重建算法比较,在相同剂量条件下,50% ASiR和VEO能显著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其中VEO重建算法降噪及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更为显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颅骨孤立性肌纤维瘤1例

    患儿女,16个月,主因“发现左顶部肿物12月余”入院.体检:左顶部触及鹌鹑蛋大小包块,质硬、位置周定,无压痛,皮肤无红肿热.影像学检查:CT平扫见左顶骨内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影,病变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CT值45 HU,境界清楚,肿块突破颅内外板,向颅外突出,边缘硬化(图1),邻近脑组织及皮下结构清晰.MRI示均匀等T1等T2信号(图2);DWI示病灶无扩散受限,边缘清楚;Gd-DTP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硬膜无强化(图3).诊断为良性肿瘤.行局部顶骨切除术,术中见肉红色肿物由板障向外突出,1.82 cm×1.50 cm×1.60 cm,包膜不明显,突破颅骨内外板,未侵及硬脑膜,肿块血供不丰富,切面灰白、质韧.病理示梭形肌纤维母细胞沿薄壁血管周围分布,胞浆相对空泛、红染,染色质呈空泡状,其内含有一个或两个的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细胞间见散在黏液样基质及血管断面(图4).免疫组化:SMA(+),Vim(+),CD34(-),Des(-),S-100(-).病理诊断:(左顶骨)肌纤维瘤.术后行全身核素检查未发现其他病灶.确诊为左顶骨孤立性肌纤维细胞瘤.

    作者:王林省;陈月芹;王皆欢;曹冠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联合运用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30名正常人,分别将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及左侧踝部胫后动脉,将两测量点间距离与测得动脉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的起点和动脉脉搏波曲线起点间的传播时间相比,以所得比值作为颈-踝动脉段的PWV(caPWV);并对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同一受试者肱-踝动脉段PWV(baPWV)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将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颈总动脉、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1).将多普勒探头放置于颈总动脉、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结论 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PWV为检测PWV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任亚娟;肖沪生;徐智章;张爱宏;徐芳;银浩强;彭欣;俞成杰;许轶君;高东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胆管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2例

    病例1:患者男,53岁,主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并放射至背部3年余,加重2天”就诊.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腹部CT:肝右叶胆管扩张,肝门右侧肝管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延迟轻度强化.腹部MRI:肝右叶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腔内见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影,呈稍长T1等长T2.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肝右叶胆管及肝总管上段管腔扩张,内见充盈缺损影(图1).考虑胆管癌可能.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术中见肝总管上段腔内生长绒毛状新生物,质脆,易出血,并向上蔓延进右肝管及肝内分支胆管.术后病理诊断:胆管乳头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作者:史玉振;童明敏;田迎;吴越菲;王中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特征配准的[PET+CT+MR]“三机三维”影像一体化融合尝试

    目的 尝试以基于图像特征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PET、MR和CT异机图像之间的精确三维融合.方法 输入PET/CT/MR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Mimics实时工作站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并通过信号叠加技术施行图像融合.结果 以头、胸、腹为实例交叉试验[CT+ MR]、[PET+MR]、[PET+CT]和[PET+ CT+ MR]立体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分辨软硬组织病灶性质和位置的互补影像.结论 在现阶段,此种异机融合方法是对同机成像功用的必要补充.

    作者:彭鳒侨;鞠向阳;李新春;韩佩;朱巧洪;白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常规MRI及DWI诊断中耳表皮样瘤

    目的 探讨常规MRI及DWI诊断表皮样瘤型中耳炎的价值.方法 对21例临床疑诊表皮样瘤型中耳炎患者行术前常规MR检查,其中20例加行DWI,并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常规MR检查23只患耳,其中18只符合表皮样瘤诊断标准,3只影像表现不典型;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为表皮样瘤,另有1只假阳性及1只假阴性;在加行DWI的22只患耳中,20只呈明显高信号,诊断为表皮样瘤;1只呈低信号,考虑为炎症,均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另1只伪影明显.常规MRI诊断表皮样瘤型中耳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6%(19/22)、50.00%(1/2),而DW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24%(20/21)、100%(1/1).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MRI和DWI有利于准确诊断并定位表皮样瘤病灶.

    作者:梅红林;徐林根;刘俊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判定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性质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判定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性质并引导手术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对22例乳腺癌患者,先用二维超声成像观察腋窝SLN、并综合评分判断其性质,再于乳晕周围皮下注射造影剂SonoVue,超声观察同侧腋窝SLN造影表现,判定其性质,并用细针穿刺定位引导手术切除活检.将二维超声和CEUS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均成功在细针穿刺定位引导下完成手术切除活检.与病理结果相比,二维超声判断SLN的敏感度为87.50%(7/8)、特异度为66.67%(10/15)、准确率为73.91%(17/23) ;CEUS判定SLN性质的敏感度为100%(8/8)、特异度为93.33%(14/15)、准确率为95.65%(22/23).结论 CEUS较二维超声能更好地预测SLN的性质,并能定位引导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

    作者:张茂春;顾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对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患者76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ARFI检查并分析,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两种增强影像学检查(CEUS、CT、MRI)确诊.采用ROC曲线评价剪切波速(SWV)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临界点.结果 VTI声像图中,31个(31/40,77.50%)恶性病灶和13个(13/36,36.11%)良性病灶呈灰黑色(P<0.05);良性病灶SWV明显低于恶性病灶[(1.67±0.61)m/s vs(2.80±1.07)m/s,P<0.01).以SWV=2.04 m/s为临界点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82.50%、80.60%和81.58%.结论 ARFI有助于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类婷婷;王兴田;崔建华;王荣;亓培君;沈培璞;胡春梅;薛涵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

    目的 探讨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对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椎体疾病患者(共34个病变椎体)行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b值为0、50、100、200、400、600、800、1000 s/mm2),其中良性病变13例(21个椎体,良性组),恶性病变9例(13个椎体,恶性组).以患者自身正常椎体作为对照组(共34个正常椎体).通过AW 4.3工作站测量并两两比较3组间的Fast ADC及Slow ADC值.结果 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Fast ADC分别为(4.31±1.48)×10-3 mm2/s、(2.85±1.26)×10-3 mm2/s、(0.86±0.63)×10-3 mm2/s,Slow ADC分别为(0.68±0.08)×10-3mm2/s、(0.38±0.08)×10-3mm2/s、(0.23±0.04)×10-3mm2/s.3组间Fast ADC及Slow 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可为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提供有价值的组织学参数(Fast ADC及Slow ADC).

    作者:韩瑞;夏黎明;孙子燕;黄璐;林华;陆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盆腔小细胞滑膜肉瘤1例

    患者男,30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0余天”入院,无呕吐、便血.查体:腹饱满,右中下腹隆起,扪及约20 cm×15 cm包块,质中,界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EA 7.55 μg/ml.彩超示盆腔右侧髂动、静脉内侧囊实性肿块(图1),约10.9 cm×8.5 cm×11.1 cm,内呈多房囊性,回声不均匀,部分区域回声混杂.CDFI可见散在棒状血流信号.CT示腹盆腔偏右侧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约7.8 cm×10.6 cm,形态欠规则,以囊性病变为主,其内可见较多分隔及壁结节,边界较清;平扫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其内分隔及壁结节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可见较明显强化.病灶向左前方推移膀胱,与右侧髂总及髂内、外动脉相邻,分界清.CT诊断:腹盆腔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肠系膜或肠间质肿瘤(图2).探查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腹盆腔,约10 cm×8 cm×8 cm,表面凹凸不平,广基底,并侵及腹膜,与大网膜轻微粘连.术后病理:腹盆腔内小细胞恶性肿瘤(图3),免疫组化:Des(-)、CK(-)、EMA(±)、Vim(++)、PLAP(-)、CD99(+)、Syn(+)、CD34和CD31(-)Ki-67阳性细胞率约20%,诊断为腹盆腔内小细胞滑膜肉瘤.

    作者:左后东;张小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采用红细胞指数评价甲状腺实质内血流

    目的 探讨红细胞指数在评价甲状腺实质内血流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初发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66例,根据TSH、FT4分为两组(甲亢组54例、甲减组11例);正常对照组65名.分析3组红细胞指数的差异,计算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佳诊断界点及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组间红细胞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判定甲状腺功能有无异常的红细胞指数的佳诊断界点为9.84,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5.40%、87.70%、91.60%.结论 红细胞指数作为一项定量参数,能较好地反映甲状腺实质内的血流情况.

    作者:丛淑珍;梁婷;甘科红;安秀艳;郭汉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正常腕关节3.0T MR多序列成像对比

    目的 比较3.0T MR多序列成像显示正常腕关节的价值.方法 采用GE Signa HDxT 3.0T MR对23只健康腕关节行FSE-FS-PDW、FSE-FS-T2W、T2* GRE、MERGE冠状位扫描,分别计算腕骨间软骨、骨髓、肌肉、TFC的SNR和软骨/骨髓、肌肉/骨髓、三角纤维软骨盘(TFC)/骨髓的对比噪声比(CNR),以四点评分法分析腕关节的TFC、腕骨间软骨、月三角韧带、舟月韧带的能见度.比较各序列诸结构间的SNR、CNR及能见度.结果 各序列间腕关节结构的SNR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MERGE和T2*GRE显著高于其他序列,FSE-FS-T2W均为低;各序列两两比较,部分序列显示同一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C、腕骨间软骨、月三角韧带、舟月韧带的能见度以MERGE高,FSE-FS-PDW较高,各序列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同一结构各序列两两比较,部分序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RGE是显示正常腕骨间软骨、TFC以及月三角韧带、舟月韧带的优选序列,对于诊断腕关节软骨病变可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崔丽贺;李松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重症呼吸道疾病合并气胸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重症呼吸道疾病合并气胸的价值.方法 对39例床边胸片检查未能发现隐匿性气胸的重症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CT扫查,根据CT结果将39例患者(78侧胸腔)分为实验组(有气胸的单侧胸腔)和对照组(无气胸的单侧胸腔),并进行胸部超声扫查,评价根据声像图特征诊断气胸的准确性.结果 39例气胸患者中,1例为双侧气胸,实验组共40侧胸腔;对照组共38侧胸腔.气胸的声像图特征为肺滑动征消失、A线征及肺截断性改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特征性声像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肺滑动征消失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100%(40/40),特异度为78.95%(30/38);A线征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63.16%(24/38);肺滑动征消失合并A线征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94.74%(36/38);肺截断性改变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77.50%(31/40),特异度为100%(38/38).结论 超声可以诊断床边胸片未能发现的重症呼吸道疾病合并的气胸,为临床提供便利.

    作者:王颖;王海霞;杨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R功能成像观察原发性心肌病

    随着心脏MR扫描序列和后处理软件的飞速发展,对心肌病的诊断已不仅仅局限于心脏形态及整体功能的评估,更可详细分析各心肌节段的局部收缩、舒张功能,测定血流量,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心脏MR具有更高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已成为心肌病检查的金标准.本文就MR功能成像诊断原发性心肌病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铟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T诊断左肾肉瘤样肾细胞癌1例

    患者男,38岁,主因“左上腹持续性疼痛1个月”就诊.查体:左肾区叩击痛阳性.CT:左肾体积增大,轮廓不清,肾实质内见不规则混杂等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中病灶不均匀强化;左肾门见肿大淋巴结影,邻近肾周脂肪密度不均匀增高;右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双侧肾静脉未见扩张或充盈缺损(图1).CT诊断:左肾恶性肿瘤.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肾中极约3.0cm×4.0 cm×5.0 cm不规则占位,切面灰白,可见血管脂肪组织,突破肾包膜,肾周脂肪质地变硬;镜下见肿物大面积出血坏死,广泛浸润肾实质及肾脂肪囊,肾门处输尿管黏膜下间质水肿,较多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左肾)肉瘤样肾细胞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SRCC)伴肿瘤大面积出血坏死,癌组织广泛浸润肾实质及肾脂肪囊(图2).

    作者:陈春新;陈美燕;胡寅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术中超声诊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手术中判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价值.方法 对32例颅脑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探查,确认是否有颅内出血、脑组织挫伤或弥漫性脑组织水肿发生,并记录出血灶和脑组织挫伤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回声特点.结果 32例中,术中超声发现颅内异常28例,包括颅内出血21例、脑组织挫伤4例及弥漫性脑组织水肿3例;其中6例术后经CT证实,其余均在术中得到证实并在超声引导下将血肿或挫伤灶清除.4例患者术中超声未发现颅内异常,术后经CT证实.结论 术中超声可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颅内出血和脑组织挫伤,为急性脑膨出的病因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并可指导术者选择适当手术方案.

    作者:李慧展;何文;贺焱;王立淑;张惠琴;成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DWI评估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及其与PSA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DWI表现和ADC值的变化情况及其与PSA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测量治疗前后ADC值、PSA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患者治疗前后ADC值分别为(0.82±0.18)×10-3mm2/s、(1.13±0.35)×10-3 mm2/s,PSA分别为(418.89±1505.71)ng/ml、(330.68±1092.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a患者治疗前后ADC值与PSA呈负相关(r=-0.763,P<0.0001).结论 单纯依靠PSA难以全面评估PCa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DWI可作为治疗监测与疗效评估手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PCa.

    作者:张贝;王玮;宦怡;赵海涛;崔光彬;白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T肺动脉造影检测肺栓塞:采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捕捉佳成像时相

    目的 探讨采用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进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CTP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研究组30例疑诊肺栓塞患者采用VHS进行CTPA成像,于开始注药后10s启动扫描,连续扫描4次(path).回顾性分析对照组15例疑诊肺栓塞患者的64排CT常规CTPA资料,于注射对比剂后13~16 s进行扫描.测量肺动脉主干、各段肺动脉的强化程度及主肺动脉的噪声,由2名医师按照5点评分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研究组全部病例均成功配合完成检查,佳path在第Ⅰ~Ⅳ个时相占比例分别为30.00% (9/30)、36.67%(11/30)、26.67% (8/30)、6.67% (2/30).研究组平均MPA的CT值为(286±39) HU,对照组为(278±71)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研究组MPA低强化值为240 HU,对照组3例低于200 HU.研究组肺段动脉可评价率平均为(88±14)%,高于对照组的(72±33)%(P=0.192).对研究组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强化两研究者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0.366、0.714,86.67%病例图像质量及90.00%肺动脉强化良好,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图像噪声及运动伪影的主观评价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VHS技术有利于捕捉佳肺动脉强化时相,是简单、实用的肺动脉血管造影方法.

    作者:齐丽萍;陈颖;高顺禹;李艳玲;李晓婷;李洁;张晓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妊娠期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妊娠期乳腺癌的临床、超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妊娠期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超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1例患者在早孕期获得诊断,6例在中晚孕期诊断;对5例行术前超声检查,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其中4例血流丰富,术前均正确诊断为恶性病变;7例患者均接受患侧乳癌改良根治术,孕期未接受化疗及放疗;病理示病灶大小1.7~5.5 cm;术后病理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多形性癌;3例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妊娠期乳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超声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妊娠期乳腺癌.

    作者:玄英华;朱庆莉;姜玉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SCT与多平面重组诊断不同分期宫颈癌

    目的 探讨MSCT及MPR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宫颈癌患者的CT、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以FIGO及病理分期为对照比较CT轴位及MPR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原位癌3例,Ⅰa期41例,Ⅰb期36例,Ⅱa期34例,Ⅱb期6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Ⅳ期2例.CT轴位扫描分期结果:原位癌及Ⅰa期0例,Ⅰb期9例,Ⅱa期12例,Ⅱb期4例,Ⅲ期3例,Ⅳ期2例.MPR对7例CT轴位未明确分期的Ⅰa期~Ⅱa期患者进行了准确分期.MPR图像与轴位扫描对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轴位扫描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低.MPR图像可以明显提高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对判断Ⅱb期~Ⅳ期宫颈癌宫旁浸润、阴道受侵及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

    作者:靳宏星;张建新;杜笑松;王艳艳;任基伟;侯丽娜;赵志楷;杨晓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8F-FDG PET/CT半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CT、PET及PE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短径>0.5 cm(A标准)、短径>1.0 cm(B标准)及长径>1.0 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图像上,以淋巴结出现异常18F-FDG摄取浓聚灶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D标准),SUVmax>1.93(E标准)、TSUVmax/NSUVmax>3.11(F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CT图像上,将结合CT图像A标准及PET图像E标准确定的G标准为判定以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标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颈部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在长径、短径、SUVmax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种标准中,PET(E标准)及PET/CT(G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吻合度,与单纯CT比较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不同PET及PET/CT诊断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笑一;许秀霞;徐文贵;戴东;朱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