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介导靶向微泡联合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刘红霞;常淑芳;孙江川;蒲才秀;王志刚

关键词:超声处理, 微气泡, 卵巢肿瘤, 线粒体膜电位, 生长抑制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LHRHa靶向微泡联合紫杉醇对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DDP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合成LHRHa靶向微泡.将对数生长期的A2780/DDP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紫杉醇+超声组、普通微泡+紫杉醇+超声组、LHRHa靶向微泡组和LHRHa靶向微泡+紫杉醇+超声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LHRHa靶向微泡+紫杉醇+超声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24 h、48 h和72 h抑制率分别为(35.39±2.12)%、(66.90±2.15)%、(69.53±2.85)%,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除LHRHa靶向微泡组外,各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LHRHa靶向微泡+紫杉醇+超声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 超声介导LHRHa微泡联合紫杉醇能有效增加紫杉醇对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DDP的增殖抑制和线粒体膜电位的耗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管电压64层螺旋CT对儿童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 用64层螺旋CT观察不同管电压(80 kVp及100 kVp)对儿童CTA图像质量(IQ)和辐射剂量(E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CTA检查资料,根据扫描管电压分为80 kVp组(n=30)及100 kVp组(n=22),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自动注射对比剂,记录增强后心腔和大血管的密度,测量背景噪声,计算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单盲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 80 kVp和l00 kVp两组心腔大血管平均密度、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Q评分分别为4.17±0.70、4.23±0.53(P=0.834);80 kVp组平均ED为(0.458±0.085)mSv,低于100 kVp组的(1.074±0.290)mSy(P<0.001).结论 儿童心脏CTA检查中,与100 kVp相比,80 kVp管电压可明显降低ED而不影响IQ.

    作者:张健;杨明;莫绪明;靳激扬;刘斌;黎玲玲;滕皋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类肿瘤样髓外造血的CT及MRI表现: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髓外异位造血组织增生(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EMH)系良性病变,是骨髓造血功能不足的生理性补偿[1],可见于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骨髓放疗术后等[2-3],主要发生于肝、脾、肾脏、淋巴结、纵隔、胸膜、腹膜后等[4],脊柱旁病灶占11%~15%[5].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乏力、咳嗽、呼吸困难1月余,无发热、盗汗,无皮肤瘀斑、鼻衄,皮肤无苍白,血常规示白细胞显著升高.患者20余年前因脾大接受脾切除术,曾被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

    作者:刘军;罗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兔坐骨神经牵拉伤的磁化传递成像与病理对比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牵拉伤后磁化传递率(MTR)改变的病理基础.方法 对20只新西兰大白兔牵拉坐骨神经主干,建立坐骨神经牵拉伤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天、1、2、3、4、6、8、10周进行双侧坐骨神经MR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坐骨神经牵拉伤后MTR下降,早期下降明显,后期逐渐回升;神经损伤早期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神经变性,后期主要为施万细胞增生与神经纤维再生.牵拉伤后各段坐骨神经的MTR下降程度不同,牵拉段MTR下降为明显.结论 MTR的动态变化能反映兔坐骨神经牵拉伤后的病理变化过程和神经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价预后及疗效的补充手段.

    作者:周翠屏;沈君;成丽娜;段小慧;蓝博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声监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脐带胎盘附着预测胎儿预后的价值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监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 MCDA)双胎脐带胎盘附着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名MCDA双胎妊娠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产后临床资料,比较两胎儿脐带胎盘附着一致组(59名)和不一致组(68名)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结果 脐带胎盘附着不一致组复杂性双胎的发生率为51.47% (35/68),脐带胎盘附着一致组为23.73%(1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胎之一脐带帆状附着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为59.09%(13/22),双胎之一脐带边缘附着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为47.83%(2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双胎之一帆状附着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发生率为40.91%(9/22),双胎之一边缘附着中TTTS的发生率为13.0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超声监测MCDA双胎脐带胎盘附着能预测胎儿预后.

    作者:甘晗靖;王慧芳;林琪;焦阳;刘涛;熊奕;张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声介导靶向微泡联合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LHRHa靶向微泡联合紫杉醇对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DDP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合成LHRHa靶向微泡.将对数生长期的A2780/DDP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紫杉醇+超声组、普通微泡+紫杉醇+超声组、LHRHa靶向微泡组和LHRHa靶向微泡+紫杉醇+超声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LHRHa靶向微泡+紫杉醇+超声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24 h、48 h和72 h抑制率分别为(35.39±2.12)%、(66.90±2.15)%、(69.53±2.85)%,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除LHRHa靶向微泡组外,各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LHRHa靶向微泡+紫杉醇+超声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 超声介导LHRHa微泡联合紫杉醇能有效增加紫杉醇对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DDP的增殖抑制和线粒体膜电位的耗散.

    作者:刘红霞;常淑芳;孙江川;蒲才秀;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多功能靶向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对神经母细胞瘤的靶向性和MRI示踪性观察

    目的 制备集靶向siRNA传递及MRI显像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靶向纳米载体,并验证其对神经母细胞瘤的靶向性及MRI示踪性.方法 制备PEG-PEI-SPION,scAbGD2 -PEG-PEI-SPION并检测其基本特性.利用凝胶阻滞检测纳米载体与siRNA的复合能力;以CLSM及MRI验证纳米载体的靶向性.结果 PEG-PEI-SPION,scAbGD2-PEG-PEI-SPION平均粒径分别为(60.0±2.3)nm及(90.0±7.8)nm.氮磷比(N/P)≥2.2时siRNA与PEG-PEI-SPION,scAbGD2 -PEG-PEI-SPION完全复合.CLSM实验及MRI结果证实scAbGD2-PEG-PEI-SPION具有靶向性.结论 scAbGD2-PEG-PEI-SPION对神经母细胞瘤具有靶向传递siRNA及MRI显影的功能.

    作者:沈敏;巩发明;朱康顺;庞鹏飞;帅心涛;单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心功能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左心功能.方法 对39例PH患者(PH组)和2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面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功能、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留取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采用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心肌整体收缩期环形应变(GCSS)、径向应变(GRSS)及纵向应变(GLSS).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H患者右心功能减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66.48%±6.38% vs 65.26%±4.01%,P>0.05).左心室心肌GCSS(-15.66%±3.67% vs一18.56%±2.16%,P<0.01),GRSS(15.54%±5.35% vs 30.03%±9.64%,P<0.01)和GLSS(- 16.18%±4.35% vs-20.91%±2.96%,P<0.01)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 中重度P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低;尽管LVEF无明显变化,其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减低.

    作者:梁玉;吕秀章;段福建;蔡绮哲;熊长明;何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对比分析CEUS和ECT诊断良恶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

    目的 评价CEUS和ECT在甲状腺低回声结节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86个确诊的良恶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行ECT和CEUS,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同时绘制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 186个甲状腺低回声结节,病理诊断良性结节117个,恶性结节69个,良性结节在注射造影剂后以高增强和等增强为主,恶性结节以低增强为主.CEUS诊断甲状腺低回声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6.96% (60/69)、88.89% (104/117)、82.19%(60/73)、92.04% (104/113)和88.17%(164/186);ECT诊断分别为60.87% (42/69)、78.63% (92/117)、62.69%(42/67)、77.31% (92/119)和72.04%(134/186).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和ECT诊断甲状腺低回声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和0.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较ECT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李苗;郑转梅;姜珏;周琦;雷小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T误诊血吸虫性异位阑尾炎1例

    患者男,56岁,因“持续性右上腹疼痛8天”入院,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右肾结石,予输液治疗后症状缓解,近5天来患者右上腹隐痛,未排便.专科检查:于右侧肋弓下触及约3.0cm×3.0cm包块,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升高.CT示结肠肝曲不规则增厚变形,边界不整,管腔不规则狭窄,管壁不规则增厚并形成肿块(图1),约5.0 cm×3.9 cm×5.5 cm,密度不均,平扫CT值约35 HU,边界尚清;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阑尾显影不全、变形、僵硬(图2、3),CT值约41~65 HU.考虑结肠癌合并感染可能,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作者:胡锦波;邱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二维应变价值的再探讨

    目的 基于心脏血管耦联理论探讨糖尿病患者心肌纵向应变的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射血分数(EF)正常组(DMN组,EF≥50%)40例,EF减低组(DMA组,EF<50%)40例;对照组为42名健康志愿者.测量左心每搏量(SV),计算每搏功(SW)、心率血压二重乘积(RPP)、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有效动脉弹性(Ea).采用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心室壁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左心室基底(SLBA)、乳头肌(SLPM)和心尖水平的纵向应变(SLAp)为同一水平6个节段应变的均值.结果 ①DMA组RPP、Ea和SVRI参数与DMN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BA、SLPM和SLAP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SLBA、SLPM和SLAP与Ea、SVRI、EF及FS呈正相关(P均<0.01);与SW和RPP呈负相关(P均<0.01);③ROC分析DMN组与对照组间,SLBA、SLPM和SLAP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862和0.832(P均>0.05);分析DMA组与DMN组间,曲线下面积SLAP>SLPM> SLBA,分别为0.942、0 782和0.72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心肌纵向应变同步减低;心脏血管脱耦联心肌纵向应变减低失同步,心肌做功效能减低,氧耗增加.

    作者:李朝军;罗向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淋巴瘤脾脏浸润的18F-FDG PET/CT表现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淋巴瘤脾脏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经18F-FDG PET/CT诊断为淋巴瘤脾脏浸润的42例患者,分析脾脏体积、病灶大小、病灶密度、病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正常肝脏SUVmax.结果 42例淋巴瘤脾脏浸润的18 F-FDG PET/CT表现分为3型,其中Ⅰ型(单纯弥漫型浸润)24例、Ⅱ型(单纯结节型浸润)13例,Ⅲ型(混合型浸润)5例.在淋巴瘤浸润脾脏病灶的SUV=max中,Ⅱ型、Ⅲ型>T型(P均<0.05),Ⅱ型与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奇金病(HD)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淋巴瘤与T细胞/NK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与HD的脾脏浸润PET/CT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0.18、0.17);T细胞/NK细胞淋巴瘤与HD的脾脏浸润PET/CT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脾脏淋巴瘤浸润有明显优势,其表现以Ⅰ型和Ⅱ型为主;淋巴瘤浸润脾脏结节样病灶的18F-FDG摄取显著高于弥漫性病灶;T细胞/NK细胞淋巴瘤累及脾脏较HD更多表现为Ⅰ型.

    作者:吴江;朱虹;王新刚;桂一;胡裕效;杨桂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磁共振电影成像方法评价空腹及餐后胃动力

    目的 探讨采用MR电影成像方法观察空腹、餐后胃蠕动波及检测胃动力的可行性.方法 11名健康志愿者禁食6h后取偏右侧仰卧位.采用磁共振FIESTA序列电影扫描.分别采集空腹及饮水后5、15、30 min图像,通过观测胃腔收缩幅度(PGC)和胃动力指数(GMI)来判断胃蠕动波和动力情况.结果 MR电影成像可以清晰捕捉到各时期的胃蠕动波.空腹状态下,4名在胃底、体部可见蠕动波,7名在胃窦部可见蠕动波.饮水后均可观察到蠕动波存在,饮水后胃底、体部和胃窦部PGC均高于空腹状态(P均=0.003),且胃窭部收缩程度更强.11名中,2名未测得明确的胃动力数据,余9名饮水后15 min GMI明显高于5 min(F=6.152,P=0.005),但在30 min时GMI有所下降,与5 min和15 min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min:F=1.624,P=0.238;15 min:F=0.844,P=0.198).结论 采用MR电影成像可以观察胃蠕动波活动及定量检测胃动力.

    作者:崔玲玲;刘屹;牛猛;李雪丹;李佩玲;曹际斌;徐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T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EFD)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胸部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FD患者,其中10例接受CT平扫,2例(4个肿块)同时接受CT增强扫描.分析EFD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特征.结果 12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9例病灶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2例病灶累及双侧.10例临床表现为单侧肿块者CT检查均在对侧同一位置发现较小的亚临床阶段病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肌肉深面.CT共发现24个病灶EFD呈扁丘状或半圆形肿块,主要呈肌样密度,内见脂肪密度沿病灶长轴呈条纹状间隔排列(16个病灶)或呈不规则岛状分布(8个病灶);边缘不规整,可见索条状肌样密度影向周围脂肪间隙移行,与肋骨及前锯肌近肩胛骨附着处分界不清,脂肪间隙消失;其他部位脂肪间隙浑浊(16个病灶)或清晰(8个病灶).增强扫描中1个病灶见斑片状轻度强化,3个病灶未见强化.结论 中老年女性单侧或双侧肩胛下角区无症状性扁丘状肿块,CT表现为肌样密度伴条纹状脂肪间隔排列、无强化或轻度斑片状强化者,应考虑EFD.应双侧同时检查,以利于发现亚临床阶段病变.

    作者:丁长伟;刘鹏;张军;王秋实;潘诗农;郭启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植入式微波水冷电极消融活体犬肺

    目的 探讨植入式微波水冷电极不同时间、功率组合消融犬活体肺组织的范围和特点.方法 应用植入式微波水冷电极对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采用不同时间、功率组合进行消融:1组(40W×120 s,n=1),2组(40W×180 s,n=1),3组(40W×240 s,n=1),4组(40 W×300 s,n=2),5组(50W×120 s,n=1),6组(50W×180 s,n=2),7组(50W×240 s,n=2),8组(50W× 300 s,n=2),9组(60 W×120 s,n=2),10组(60 W×180 s,n=2),11组(60 W×240 s,n=2),12组(60W×300 s,n=2).术中分别于消融针旁开1 cm及周边充血带处测温,术后取肺组织肉眼观察消融灶形态、特点,测量并比较各组消融灶长、宽径,消融灶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消融4组中1只犬因麻醉意外于术前死亡;19只犬完成实验,共247个消融灶,肉眼观呈椭球形,自中心至外周分别为中心碳化区、凝固区及周边充血带.11组[长径(3.38±0.39)cm、宽径(1.70±0.23)cm]与12组[长径(3.33±0.27)cm、宽径(1.63±0.35)cm]消融灶大,且大于非水冷式微波电极在相同功率更短时间内(60W×600 s)获得的消融灶[长径(1.54±0.19)cm、宽径(1.13±0.1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12组针道周边肉眼可见炭化区.各组消融针旁开1 cm处温度均达70℃以上,周围充血带温度均在50~60℃,带宽0.6~1.0 cm.结论 植入式微波水冷电极消融犬活体肺组织的佳组合条件为60 W×240 s,其消融范围大,无中心炭化区,较非水冷式微波电极消融具有更大优势.

    作者:成晔;何文;张红霞;隗冬梅;程令刚;李慧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胸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男,38岁,咳嗽、咳痰2周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前纵隔内邻近心脏见约7.0 cm×5.1 cm×6.5 cm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光整,形态欠规则,病灶内见散在点状钙化影,CT值约35 HU(图1A),增强呈轻度强化,动脉期CT值约40 HU(图1B),静脉期CT值约48 HU(图1C).考虑为前纵隔血管瘤,行前纵隔占位切除术.术中见前纵隔内青紫色柔软包块,起源于无名静脉分支,包绕无名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入处;穿刺见其内暗红色血性液体.病理:镜下见少量散在胸腺小体(图2),另见扩张的大小不一的血管密集分布,管壁厚薄不均,部分血管腔中有血栓.诊断:胸腺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殷慧康;夏云宝;潘功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基于64层螺旋CT的筛板解剖研究

    目的 以64层螺旋CT测量筛板相关解剖学指标及其发育特点.方法 按年龄组随机选取420例(840侧)接受鼻窦或眼眶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冠状位及矢状位均以硬腭为参考平面,分别测量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筛板水平板宽度及前后倾斜度、筛板外侧板高度及其与水平板的夹角.结果 ≤12岁男性及≤11岁女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与年龄呈高度线性相关(男:r=0.82.女:r=0.80).男、女左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高于右侧(t=7.81,P<0.001),男、女左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01),男、女右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P<0.001).筛板水平板宽度为(2.81±0.47)mm,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P=0.24),男、女及左、右筛板水平板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0.98,P=0.07、0.33).各年龄组筛板水平板前后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P=0.22);男、女及左、右筛板水平板前后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1.43,P=0.43、0.15).各年龄组筛板外侧板的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P=0.35);左侧筛板外侧板高度高于右侧(t=4.70,P<0.001),男、女左侧、右侧筛板外侧板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51,P=0.17、0.13).左右侧、男女筛板外侧板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1.03,P=0.43、0.30).筛板外侧板与水平板的夹角为(120.70±9.85)°,与年龄呈低度线性相关(r=0.18),筛板外侧板高度与筛板外侧板及水平板的夹角呈低度线性相关(r=0.25).结论 ≤12岁男性及≤11岁女性筛板高度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男性筛板高于女性,左侧高于右侧.筛板水平板宽度及前后倾斜度、筛板外侧板高度、角度无明显随年龄增长趋势.

    作者:王新艳;杨本涛;王振常;鲜军舫;王永哲;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在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前、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前、术后评价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接受双向Glenn分流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处的血流速度和通畅程度.结果 1例患者于双向Glenn分流术后第2天死于低心输出量.对余22例患者术后进行超声随访6~36个月,术后血氧饱和度、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肺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 双向Glenn分流术可促进肺血管和左心室发育,提高血氧饱和度.超声心动图在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的术前评估、术后近期监测及远期随访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亮辉;周启昌;余习蛟;徐朝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的临床与影像观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中,单侧肺病灶1例,双肺病灶15例;多发小结节状、粟粒状病灶8例,片状、磨玻璃样病灶5例,肺内占位性改变3例;6例淋巴结肿大;4例胸膜改变.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具有一定影像学及临床特征.

    作者:韦璐;许彪;柯柳;邹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间质性钙质沉着症1例

    患者女,51岁,因“双手指间关节肿胀”就诊.3年前发现全身多发性结节,大小不等,多分布在肘、膝及大腿部位,质地坚硬,部分压痛明显.查体:双手指间关节对称性肿胀,伸屈功能受限.皮肤色素沉着,关节肿胀处可触及大小不等硬性结节.X线片:双手诸指间及掌指关节、左腕第1掌腕关节(图1)及两侧肘、肩、膝关节及骨盆(图2)周围软组织中多发结节状致密影,呈类圆形、短条形,大小不等;右手小指近节指骨受压变形,指间关节间隙变窄.考虑为间质性钙质沉着症.行右侧髋部局部结节活检术.病理诊断: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图3).

    作者:毛毳;李永华;朱永波;张宏社;刘国红;常艳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胎儿硬腭的三维超声显像方法及其应用

    目的 探讨胎儿硬腭的三维超声显像方法及其在产前诊断胎儿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100胎孕13~35周正常胎儿及32胎唇裂胎儿颜面部的三维容积数据,通过旋转x、y、z轴、调节灰度阈值和片层,显示观察胎儿硬腭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声像图.结果 正常胎儿硬腭矢状面显示率为93.00%(93/100),呈前后走向的带状稍强回声,表面光滑,前方与上牙槽突强回声相延续;冠状面显示率为91.00%(91/100),冠状面上硬腭位于中部,呈连续的弧形带状稍强回声,与上方鼻骨强回声构成三角关系;横断面显示率为90.00%(90/100),横断面上硬腭呈拱门形稍强回声,前方、左、右侧被上牙槽突强回声所包围;88.00%(88/100)的胎儿硬腭在3个位面上均可显示.32胎唇裂胎儿中,检出9胎合并腭裂并经随访证实,其腭裂部位、裂隙宽度、整体形态及走向显示清楚.结论 应用三维超声观察胎儿硬腭简便易行.掌握正常胎儿硬腭三维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胎儿腭裂的检出率及评判预后.

    作者:包中涛;叶真;甘玲;古立娟;李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