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淋巴管瘤病1例

黄丹萍;江新青;郭永梅

关键词:淋巴管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摘要:患者女,34岁,反复胸闷、气促半年,右侧胸痛2周.患者5年前自2楼阳台坠落,伤及骶尾部,住院观察十余日后出院,之后无特殊不适.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自觉右侧前胸壁压迫感明显;2周前出现右侧前胸壁疼痛,胸部CT发现大量胸腔积液、肝脏多发低密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分析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方法 依照Nauta分型分析44例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结果 44例囊性脑膜瘤中,Nauta 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16例,混合型(包括以上4种类型中的2种或2种以上类型)12例.病理类型以纤维型、上皮型多见.MRI多表现为实性肿物伴有大小不等的囊变区,囊性部分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呈低或稍低信号,DWI为低信号;实性部分以等或长T1长T2信号为主,FLAIR呈等或高信号,DWI为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实性部分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其中29例均匀强化、15例呈不均匀强化,27例囊壁强化.结论 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璐;程敬亮;王斐斐;孙梦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9例中,肿瘤位于左肺3例,右肺6例,其中上叶6例,中叶1例,下叶2例;CT显示病灶位于单或多段支气管及其分支腔内,呈不规则息肉样改变,近肺门侧粗大,远端细小,局部管径移行变化急剧;平扫病灶密度较均匀,CT值27~48 HU,中位数42 HU,仅1例内见斑点状钙化;增强后均呈轻-中度欠均匀强化,CT净增值约25 HU;4例邻近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明显受包绕;7例合并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出现肺内转移,其中1例伴局部胸膜转移.病理结果显示中/低分化鳞癌5例,类癌3例,小细胞肺癌1例.结论 中央型肺癌可表现为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特殊生长方式,可能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其CT表现具有明显特征,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作者:张岳;张金娥;赵振军;刘再毅;吴政光;梁长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肝淋巴管瘤病1例

    患者女,34岁,反复胸闷、气促半年,右侧胸痛2周.患者5年前自2楼阳台坠落,伤及骶尾部,住院观察十余日后出院,之后无特殊不适.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自觉右侧前胸壁压迫感明显;2周前出现右侧前胸壁疼痛,胸部CT发现大量胸腔积液、肝脏多发低密度.

    作者:黄丹萍;江新青;郭永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观察猪结肠前哨淋巴结

    目的 探讨CEUS显像猪结肠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于10头猪的乙状结肠浆膜下和黏膜下先后注射不同剂量SonoVue,以CEUS实时动态观察淋巴管和SLN增强情况;在相同部位注射1%亚甲蓝,对比观察CEUS对SLN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 黏膜下注射0.5 ml和1.0 ml SonoVue后能够获得清晰的结肠SLN和传入淋巴管图像;CEUS可见SLN内部结构和造影剂在其内的实时流动.与注射0.5 ml SonoVue相比,注射1.0 ml SonoVue后淋巴管增强时间、SLN增强时间及SLN达峰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而SLN增强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黏膜下SLN的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5.65% (22/23),与蓝染料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猪结肠SLN有较好的显像效果,有可能成为检测SLN的一种新型有效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学茹;王文;杨银学;杨光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单纯性三尖瓣反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单纯性三尖瓣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500胎胎龄18~41周的胎儿进行检测,将检出三尖瓣反流的胎儿分为单纯反流组、非先心病组及先心病组,并测定反流程度及反流速度.结果 共检出胎儿三尖瓣反流68胎,检出率为13.60%(68/500);其中单纯反流组29胎,非先心病组25胎,先心病组14胎.单纯反流组大反流速度[(169.00±10.70)cm/s]低于非先心病组[(188.00±15.70) cm/s]和先心病组[(200.00±16.80) cm/s](P均<0.05).单纯反流组及非先心病组胎儿出生后反流均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生理性”胎儿三尖瓣反流的检出率较高;反流程度不能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即使程度重、速度快,如不合并严重心脏畸形及其他异常因素,胎儿均可发育良好.

    作者:宋晓霞;姜志荣;吴海爽;马淑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MR DWI在Graves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 DWI在Graves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82例经临床确诊的活动期Graves病患者及15名健康受试者行DWI,b值取0和1000 s/mm2,分别测量甲状腺两侧叶中部水平的ADC值;比较不同病情活动期Graves病甲状腺实质的ADC值的差异;对ADC值与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和24 h摄碘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不同病情活动期Graves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7,P<0.01),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raves病甲状腺实质ADC值与血清FT3(r=0.40,P<0.01)、FT4(r=0.31,P<0.01)均呈正相关,与TSH及24 h吸碘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DWI在Graves病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陈娇;张桂芝;孟召伟;韩树高;刘冰;孙浩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观察胎儿帆间池增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胎儿帆间池增大的超声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7440名单胎妊娠孕妇于我院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对产前超声诊断帆间池增大的胎儿,仔细检查是否合并其他部位异常,分析帆间池增大的超声特征并定期复查.胎儿出生后,对其进行神经系统发育及身体发育评估.结果 共检出8胎胎儿帆间池增大.除1胎合并双侧脑室宽度临界高值10 mm外,其余7胎均未发现合并其他部位异常.帆间池增大的超声特点:脑中线上的囊性结构,位于丘脑及大脑肉静脉上方,透明隔腔及穹隆下方;多数矢状面及冠状面均呈椭圆形,横切面呈尖向前的三角形无回声区.对所有胎儿出生后随访至今,未发现生长发育或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结论 认识帆间池的解剖与毗邻结构是诊断帆间池增大的关键.本组产前超声诊断单纯帆间池增大的胎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及身体发育均表现正常.

    作者:李谊;丛淑珍;钱隽;郭玉萍;李妙珊;王满立;刘彦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光流场模型的弹性配准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基于光流场模型的图像弹性配准,并将其应用于放射治疗患者CT图像中,为进一步分析肿瘤及危机器官的变化提供软件支持.方法 对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CT图像,分别基于Lucas-Kanade与Horn-Schunck光流场模型实施弹性配准.结果 Lucas-Kanade模型弹性配准前后对比,小均方误差(MSE)减少59.80%(19.5915/32.7590),相关系数(CC)提高6.17%(0.0331/0.9369);Horn-Schunck模型弹性配准前后对比,小MSE减少67.75%(22.1940/32.7590),CC提高6.36%(0.0596/0.9369).结论 上述两种基于光流场模型的弹性配准取得较好的配准效果,且耗时较少;但其精度对于细微差别仍显不足,需进一步提高形变的精确性.

    作者:庞皓文;孙小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胸部扫描剂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降低胸部扫描剂量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4例胸部疾病患者,采用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Flash Spiral模式进行平扫.将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低剂量组:采用100 kV,并采用SAFIRE(值为3)技术进行重建.对照组:采用常规120 kV、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测量比较2组患者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的CT值与标准差(SD)、同层背部肌肉的CT值与SD值;比较两组胸部CT剂量指数(CTDI)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2名医师采用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观察者间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95).低剂量组CTDI为(3.23±0.53)mGy,DLP为(114.96±18.90)mGy·cm,有效剂量为(1.60士0.26)mSv,对照组CTDI为(5.27±1.07) mGy,DLP为(184.40±36.85)mGy· cm,有效剂量为(2.58±0.51)mSv;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CT值分别为(39.90±8.31)HU和(43.12±7.43) HU,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3.61±2.00和13.00±3.39;同层背部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50±11.85)HU和(48.23±10.99) HU,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0.34±1.55和8.53士1.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成人胸部扫描中,利用SAFIRE技术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王芳;高剑波;刘杰;侯平;胡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T诊断胰腺假性囊肿并消化道内瘘致消化道出血2例

    病例1:男,64岁,鲜血便1h.查体:心率90次/分,血压100 mmHg/70 mmHg,贫血貌,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血淀粉酶291 U/L,尿淀粉酶450 U/L.结肠镜于约横结肠近结肠脾曲处见大量血凝块堵塞肠腔.CT:胰腺萎缩,胰管扩张,胰头可见钙化灶,胰腺体尾部见7 cm×8 cm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36 HU,局部与结肠脾曲相延续,增强后可见对比剂溢入其内(图1).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尾部囊实混合性肿物约10 cm×8 cm×7 cm,侵及脾门及部分横结肠,肿物腔内与结肠脾曲相通,并可见脾动脉宽约0.2 cm的破裂孔.

    作者:何刊;王景宇;吕游;王淑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股骨头坏死核素骨显像征象与MRI的分期关系

    目的 探讨不同MRI分期股骨头坏死(FHN)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RBI)征象及其与MRI的分期关系.方法 分析42例(72髋)经临床随访和病理证实的FH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同期进行的RBI和MR检查,依据MRI不同表现分期后对RB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72髋FHN中,23髋MRI上股骨头外形正常、坏死区呈单纯脂肪样信号(Ⅰ期),RBI上11髋呈“手托白球征”、7髋呈“炸面圈征”;37髋MRI上股骨头外形正常、坏死区呈脂肪肉芽组织样混合信号(Ⅱ期),RB1可见4髋呈“手托白球征”、7髋呈“手托黑球征”、7髋“炸面圈征”和16髋弥漫性浓集;12髋MRI上股骨头塌陷但未见骨性关节炎征象(Ⅲ期),RBI上10髋呈弥漫性浓集.结论 不同MRI时期FHN的RBI表现多样,其中“手托白球征”、“手托黑球征”和“炸面圈征”具有特征性,而弥漫性浓集常出现于Ⅱ期和Ⅲ期FHN.

    作者:高振华;胡晓书;刘吉华;孟悛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损害及内侧颞叶萎缩

    目的 采用DTI和内侧颞叶萎缩(MTA)视觉评分评价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改变及其MTA状况,并观察两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运用DTI技术ROI测量方法对轻度AD患者23例(AD组)及正常老年人21名(NC组)的16个ROI进行平均扩散率(MD值)及部分FA值测量,同时用MTA视觉评分方法对MTA状况进行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典型相关分析观察两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与NC组对比,AD组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后扣带回、双侧下纵束及双侧下额枕束FA值明显减低,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后扣带回、双侧下额枕束、左侧下纵束、左侧钩束MD值明显升高,MTA明显.脑白质部分区域DTI指数及双侧MTA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结论 DTI能探测轻度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异常;采用MTA评分方法可区分轻度AD与正常老年人;综合应用DTI技术及MTA评分方法可为诊断轻度AD提供更多辅助信息.

    作者:史珊;袁慧书;廖晶;王华丽;于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术前256层螺旋CTA显示脾叶动脉与脾段动脉

    目的 评价术前256层螺旋CTA显示对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于我院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资料,观察脾动脉终末端分型、脾叶动脉分型,测量脾动脉末端直径、脾上下叶动脉直径,评价CTA对脾叶、脾段动脉的显示能力.结果 200例脾动脉、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均显示清晰.脾上下叶动脉直径、脾动脉末端直径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青中年和老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56层螺旋CTA能清晰、直观显示脾叶、脾段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可为外科手术前评估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徐鹏;孙鸣;刘凤先;张武;许传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4月19 914名孕妇于我院接受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冠状静脉窦扩张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合并相关疾病的特点.结果 共检出54胎冠状静脉窦扩张胎儿,均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其中12胎合并其他心内畸形,3胎合并心外异常,6胎同时合并心内、心外异常.结论 产前超声对冠状静脉窦扩张及其相关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杨忠;邓学东;马建芳;凌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正常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可重复性

    目的 探讨正常肾脏的DTI特点,分析检查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行肾脏DTI检查,测量肾皮质及髓质的ADC值及FA值.分析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正常肾皮质的ADC值高于髓质(t=20.126,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脏髓质的FA值高于皮质(t=42.713,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其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5,alpha系数均大于0.8.结论 DTI可以反映正常肾脏超微结构的特点,检查结果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王文娟;郭燕;王丽琴;王焕军;杨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右心室功能和同步性的短期影响

    目的 采用TDI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右心室(RV)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短期影响.方法 对51例因慢性心力衰竭(CHF)而接受CRT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DI检查,检测右心室内径(RVD)、游离壁收缩期峰值速度(RVv)和同步性(RV-T),同时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和同步性(LV-TsD).以术后1个月LVESV减小率△LVESV≥15%为CRT治疗有效,比较术后与术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CRT术后38例患者(38/51,74.51%)为有效组,13例(13/51,25.49%)为无效组.两组术后RVD无变化,右心室收缩功能(RVv)和同步性(RV-T)均显著改善,RVv改善率与术前RVv和RV-T密切相关(r=0.69、-0.73,P<0.05),而与LV-TsD无相关.结论 短期CRT即可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

    作者:马春燕;刘爽;杨军;张妍;马少卫;于波;唐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术前行轴位T1W、T2W,矢状位T2W SPIR,矢状位及常规轴位Gd-DTPA动态增强,矢状位T1W增强扫描.分析常规序列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肿瘤、结合带及子宫肌层的情况,评估动态增强MR扫描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应用MR常规序列扫描图像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44.44%(16/36),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图像对肿瘤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94.44%(34/36).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各期图像对子宫结合带及肌层组织显示清晰.结论 DCE-MRI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范围及周围组织的受侵情况,对肿瘤术前分期及选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明;刘庆余;蒋伟;林笑丰;梁碧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探讨超声BI-RADS分类误诊乳腺原位癌的原因

    目的 探讨超声BI-RADS分类误诊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7例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包括447例DCIS及40例良性DIN)的超声表现及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BI-RADS分类诊断DCIS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15%(366/487)、76.73%(343/447)和57.50%(23/40);诊断Ⅱ型DIN的准确率明显低于Ⅲ型和Ⅳ型(x2=27.189,P<0.001).伴发钙化灶见于54.36%(243/447)的DCIS,明显高于良性DIN(5/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47,P<0.001).超声BI-RADS分类对于不伴发超声可见钙化的DCIS的误诊率为33.82%(69/204),明显高于伴发钙化者(35/243,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28,P<0.001).结论 病灶长径<10 mm或声像图中未见实质性肿物及钙化是超声BI-RADS分类漏诊和误诊DCIS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涌;秦茜淼;杨宝年;陈莉;王怡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探讨双源CT颈动脉造影低管电压扫描的可行性

    目的 评价低管电压双源CT扫描应用于颈部血管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5例可疑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头颈部DSCTA扫描.扫描完成后取得3组数据,其中融合图像重建函数为反投影滤过重建算法(D26),80-kVp数据重建函数分别为D26和迭代重建算法(I26).于颈动脉分叉区及胸廓人口区测定颈动脉血管的噪声、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动脉影像质量评级评分.结果 80-kVp(I26)重建图像与融合图像的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kVp(D26)重建图像的噪声高于融合图像和80-kVp(I26)重建图像(P均<0.05).80-kVp(I26)和80-kVp(D26)重建图像的CT值均高于融合图像(P均<0.05).80-kVp(D26)重建图像与融合图像的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0-kVp(I26)重建图像的SNR和CNR高于80-kVp(D26)重建图像和融合图像(P均<0.05).80-kVp(I26)重建图像、融合图像的图像质量均为优,满足诊断率达100%;80-kVp(D26)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率低于80-kVp(I26)重建图像和融合图像(P均<0.05).结论 DSCT低管电压扫描观察颈动脉病变是可行的,所得图像可满足诊断要求.

    作者:杜煜;时高峰;王亚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国人群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生理性瓣膜反流的发生率、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超声多普勒特征.方法 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0年1-6月1750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且无心脏病病史的受检者为调查对象,记录各个瓣膜生理性反流的发生率,观察肺动脉瓣反流的彩色多普勒特征,用连续多普勒测量其大反流压差.结果 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检出率高,为30.86%(540/1750),其次为三尖瓣、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生理性反流,分别为14.63%(256/1750)、7.37%(129/1750)和2.06%(36/1750).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在1~19岁组及≥60岁组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P<0.05);其在男女人群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生理性三尖瓣反流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9.06%(100/256),高于其在总体人群中的发生率(540/1750,30.86%,P<0.05).连续多普勒测得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大反流压差为(7.60士3.90)mmHg.结论 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超声多普勒特征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布有一定特点;大反流压差对诊断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刘晓军;钟敬泉;李景莎;张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