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12年11期文献
  • CT诊断胰腺假性囊肿并消化道内瘘致消化道出血2例

    病例1:男,64岁,鲜血便1h.查体:心率90次/分,血压100 mmHg/70 mmHg,贫血貌,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血淀粉酶291 U/L,尿淀粉酶450 U/L.结肠镜于约横结肠近结肠脾曲处见大量血凝块堵塞肠腔.CT:胰腺萎缩,胰管扩张,胰头可见钙化灶,胰腺体尾部见7 cm×8 cm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36 HU,局部与结肠脾曲相延续,增强后可见对比剂溢入其内(图1).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尾部囊实混合性肿物约10 cm×8 cm×7 cm,侵及脾门及部分横结肠,肿物腔内与结肠脾曲相通,并可见脾动脉宽约0.2 cm的破裂孔.

    作者:何刊;王景宇;吕游;王淑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先天性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

    孕妇26岁,孕1产0,孕37周.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瘘.二维超声示RV扩张,内径32 mm;RCA明显扩张,内径9 mm,于RV前壁近三尖瓣根部处进入RV,瘘口直径5 mm(图1A).CDFI示瘘口处高速湍流(图1B),主动脉弓处可探及舒张期反向湍流.孕妇于孕39周自然分娩一男婴,体质量2.9 kg;Apgar评分1、5、10 min分别为8、9、10分,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1/6级连续杂音.

    作者:杨娅;裴金凤;赵旭;张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双重超声造影定位隐匿性胰岛素瘤1例

    患者女,45岁,反复意识模糊11个月,昏倒1次,多于清晨和餐后发作,无明显饥饿感,口服糖或进食后症状缓解,低血糖为1.4 mol/L.入院后测餐后4h血糖为1.6 mmol/L、胰岛素37.53 μU/ml.腹部超声及增强MR均未见占位,遂于口服胃肠助显剂后行对比脉冲序列造影(双重超声造影).造影显示胰腺尾部前表面0.8 cm低回声结节(图1A).静脉注射SonoVue 4.8 ml后,结节呈快速强化(图1B),诊断为胰岛素瘤.

    作者:王冬梅;田野;麦刚;任艳;周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肝淋巴管瘤病1例

    患者女,34岁,反复胸闷、气促半年,右侧胸痛2周.患者5年前自2楼阳台坠落,伤及骶尾部,住院观察十余日后出院,之后无特殊不适.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自觉右侧前胸壁压迫感明显;2周前出现右侧前胸壁疼痛,胸部CT发现大量胸腔积液、肝脏多发低密度.

    作者:黄丹萍;江新青;郭永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2例

    病例1,女,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呈舞蹈样,情绪激动及睡眠时加重.专科检查:右侧偏身舞蹈样动作伴口角抽动,右侧肢体肌张力低,巴宾斯基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糖18.6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Osm/L,血酮体(一),尿糖(+++).脑脊液检查可见少量蛋白样物.MRI示左侧壳核、尾状核头片状异常信号,T1WI、T2 Flair呈高信号(图1),DWI呈低信号.

    作者:孙玉今;马二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观察兔急性缺血性横纹肌溶解症

    目的 探讨兔后肢急性缺血性横纹肌溶解症(RM)模型在不同b值下MR DWI中ADC的变化.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3只,手术结扎一侧后肢动脉,制成后肢急性缺血性RM模型(模型组),以未结扎侧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GE Signa 1.5T超导MR扫描仪,行DWI扫描,先取b值为0,之后分别取b值为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及1000 s/mm2,测量各b值下模型组及对照组股外侧肌的ADC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300 s/mm2及b>800 s/mm2时,模型组与对照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00≤b≤800 s/mm2时,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b值增加,ADC值逐渐下降,DW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CNR下降,b≤600 s/mm2时图像质量较好(CNR>5).结论 DWI可用于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RM;对于兔后肢急性缺血性RM模型,b=400、500 s/mm2时DWI图像质量良好,ADC测值较准确,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病变肌肉的水分子扩散能力.

    作者:张红;史长征;王晓白;关敏;熊斐;罗良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观察猪结肠前哨淋巴结

    目的 探讨CEUS显像猪结肠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于10头猪的乙状结肠浆膜下和黏膜下先后注射不同剂量SonoVue,以CEUS实时动态观察淋巴管和SLN增强情况;在相同部位注射1%亚甲蓝,对比观察CEUS对SLN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 黏膜下注射0.5 ml和1.0 ml SonoVue后能够获得清晰的结肠SLN和传入淋巴管图像;CEUS可见SLN内部结构和造影剂在其内的实时流动.与注射0.5 ml SonoVue相比,注射1.0 ml SonoVue后淋巴管增强时间、SLN增强时间及SLN达峰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而SLN增强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黏膜下SLN的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5.65% (22/23),与蓝染料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猪结肠SLN有较好的显像效果,有可能成为检测SLN的一种新型有效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学茹;王文;杨银学;杨光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辐照在增强多西他赛纳米粒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对多西他赛纳米粒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多西他赛纳米粒,测定载药纳米粒的粒径、载药率、包封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辐照前后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超声辐照对肿瘤组织药物分布量的影响;经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多西他赛纳米粒,联合肿瘤局部超声辐照治疗,28天后剥离肿瘤,计算抑瘤率.结果 多西他赛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9.71 nm,包封率为85.62%,载药率为4.28%;超声辐照后,肿瘤组织的血流分布面积占肿瘤面积比为(11.37±2.52)%,明显高于超声辐照前的[(5.42±0.65)%,P<0.01];多西他赛纳米粒联合超声辐照后的肿瘤组织内多西他赛药物量为(3.73±0.76)μg/g蛋白,明显高于单纯多西他赛纳米粒注射的肿瘤组织[(1.87±0.35)μg/g蛋白(P<0.01);联合静脉注射多西他赛纳米粒与超声辐照治疗的肿瘤生长抑制率达64.69%.结论 超声辐照具有增强多西他赛纳米粒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增殖的作用.

    作者:杨菁;张秀娟;林礼务;薛恩生;陈志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损害及内侧颞叶萎缩

    目的 采用DTI和内侧颞叶萎缩(MTA)视觉评分评价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改变及其MTA状况,并观察两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运用DTI技术ROI测量方法对轻度AD患者23例(AD组)及正常老年人21名(NC组)的16个ROI进行平均扩散率(MD值)及部分FA值测量,同时用MTA视觉评分方法对MTA状况进行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典型相关分析观察两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与NC组对比,AD组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后扣带回、双侧下纵束及双侧下额枕束FA值明显减低,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后扣带回、双侧下额枕束、左侧下纵束、左侧钩束MD值明显升高,MTA明显.脑白质部分区域DTI指数及双侧MTA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结论 DTI能探测轻度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异常;采用MTA评分方法可区分轻度AD与正常老年人;综合应用DTI技术及MTA评分方法可为诊断轻度AD提供更多辅助信息.

    作者:史珊;袁慧书;廖晶;王华丽;于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扩散张量成像不同参数评价肌萎缩侧索硬化

    目的 探讨DTI不同参数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4例ALS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1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3.0T MR仪行轴位DTI序列检查,探讨其不同参数对ALS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除中央后回皮质外所有ROI的分数各向异性(FA)、相对各向异性(RA)、各向异性指数(AI)值均减低(P均<0.01),中央后回皮质处FA值有减低趋势(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放射冠处各指标变化幅度更明显.DTI有差异各指标的敏感度为60.71%~100%;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和侧脑室旁白质处各指标敏感度均为100%.DTI有差异的各指标的特异度为55.00%~76.19%;内囊后肢处FA值、RA值、AI值的特异度分别为76.19%、72.73%及68.18%.结论 ALS患者中枢运动区及非运动区的FA值、RA值和AI值与健康人均有差别;ALS患者RA值和AI值改变较健康人更大,RA值更稳定.DTI序列多个指标对判断ALS运动神经元损伤均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而不同部位RO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同.

    作者:张玉笛;贺丹;王婷婷;郝烘玉;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分析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方法 依照Nauta分型分析44例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结果 44例囊性脑膜瘤中,Nauta 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16例,混合型(包括以上4种类型中的2种或2种以上类型)12例.病理类型以纤维型、上皮型多见.MRI多表现为实性肿物伴有大小不等的囊变区,囊性部分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呈低或稍低信号,DWI为低信号;实性部分以等或长T1长T2信号为主,FLAIR呈等或高信号,DWI为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实性部分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其中29例均匀强化、15例呈不均匀强化,27例囊壁强化.结论 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璐;程敬亮;王斐斐;孙梦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非线性梯度场下并行成像技术进展

    随着高场MR设备的普及,由于传统梯度场的发展受到人体外周神经刺激(PNS)阈值的限制,使对快速成像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非线性梯度场并行成像技术由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梯度场构建、并行接收、采样轨迹以及图像重建算法等技术,对非线性梯度场下并行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徐雅洁;祝祯伟;田浩然;张广才;常严;杨晓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皮经肝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SPVE)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性.方法 对41例肝脏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癌13例,转移性肝癌28例)行SPVE,对其中32例同期行TACE术(SPVE+ TACE组),9例未行或未同期行TACE术(单纯SPVE组).术后回顾性分析SPVE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临床安全性.结果 对41例均成功完成SPVE术,成功率100%;术后第3天患者ALT、AST、TB较术前升高,SPVE+TACE组升高更为明显,至术后第7天均明显下降.5例出现SPVE相关并发症,包括2例异位门静脉栓塞、1例暂时性肝功能衰竭、1例肝包膜下出血和1例肝内门静脉-静脉瘘.结论 SPVE作为肝脏外科手术和TACE术的重要辅助技术是可行的,但术后相关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周春泽;吕维富;张行明;肖景坤;张正峰;鲁东;王伟昱;侯昌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术前256层螺旋CTA显示脾叶动脉与脾段动脉

    目的 评价术前256层螺旋CTA显示对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于我院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资料,观察脾动脉终末端分型、脾叶动脉分型,测量脾动脉末端直径、脾上下叶动脉直径,评价CTA对脾叶、脾段动脉的显示能力.结果 200例脾动脉、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均显示清晰.脾上下叶动脉直径、脾动脉末端直径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青中年和老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56层螺旋CTA能清晰、直观显示脾叶、脾段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可为外科手术前评估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徐鹏;孙鸣;刘凤先;张武;许传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T诊断与鉴别诊断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目的 探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的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LCD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影像不典型的纵隔及肺门区的团块状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包括肺门区类癌14例、纵隔及肺门区淋巴结核21例、胸腺瘤15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结节病12例、淋巴瘤15例及肺癌淋巴结转移25例.观察肿块影像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结果 10例LCD患者中,7例位于纵隔及2例位于左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透明血管型,1例位于右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混合型.CT平扫10例LCD均表现为结节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5例病灶内见分支、条状及斑片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分支、片状钙化.LCD病灶强化方式:1例右肺门混合型病灶呈中度强化,其余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并呈快进慢出型动态强化方式.9例明显强化病灶中4例病灶可见较粗大的滋养血管.9例透明血管型LCD与纵隔及肺门区常见实性结节样病变CT值比较:LCD大增强CT值明显高于胸腺瘤、纵隔淋巴结结核、神经源性肿瘤、肺门区支气管腔外类癌,明显低于支气管腔内类癌CT值(P均<0.05).结论 胸部透明血管型LCD的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作者:吕岩;谢汝明;周震;过丽芳;周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探讨超声BI-RADS分类误诊乳腺原位癌的原因

    目的 探讨超声BI-RADS分类误诊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7例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包括447例DCIS及40例良性DIN)的超声表现及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BI-RADS分类诊断DCIS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15%(366/487)、76.73%(343/447)和57.50%(23/40);诊断Ⅱ型DIN的准确率明显低于Ⅲ型和Ⅳ型(x2=27.189,P<0.001).伴发钙化灶见于54.36%(243/447)的DCIS,明显高于良性DIN(5/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47,P<0.001).超声BI-RADS分类对于不伴发超声可见钙化的DCIS的误诊率为33.82%(69/204),明显高于伴发钙化者(35/243,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28,P<0.001).结论 病灶长径<10 mm或声像图中未见实质性肿物及钙化是超声BI-RADS分类漏诊和误诊DCIS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涌;秦茜淼;杨宝年;陈莉;王怡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X线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与非三阴乳腺癌(non-TNBC)比较,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的X线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对比分析81例TNBC(TNBC组)与493例non-TNBC患者(non-TNBC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X线表现.结果 TNBC组织学分级以中、高级别为主,其中53.09%(43/81)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高于non-TNBC组(39.96%,197/493,P<0.05).与non-TNBC组相比,TNBC病变体积较大,多为单纯肿块型,少见钙化(P<0.05),肿块型TNBC瘤体多为类圆形,边缘光滑,较少见不规则形及毛刺(P<0.05).结论 TNBC与non-TNBC在X线表现及病理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了解其特征有助于诊断TNBC.

    作者:李丽娟;黎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综合检查诊断乳腺放射状瘢痕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和CEUS在诊断乳腺放射状瘢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接受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CEUS检查的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放射状瘢痕的患者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准确诊断3例,弹性成像准确诊断4例,CEUS准确诊断7例.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及CEUS有利于提高乳腺放射状瘢痕的诊断效能.

    作者:肖晓云;智慧;杨海云;罗葆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9例中,肿瘤位于左肺3例,右肺6例,其中上叶6例,中叶1例,下叶2例;CT显示病灶位于单或多段支气管及其分支腔内,呈不规则息肉样改变,近肺门侧粗大,远端细小,局部管径移行变化急剧;平扫病灶密度较均匀,CT值27~48 HU,中位数42 HU,仅1例内见斑点状钙化;增强后均呈轻-中度欠均匀强化,CT净增值约25 HU;4例邻近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明显受包绕;7例合并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出现肺内转移,其中1例伴局部胸膜转移.病理结果显示中/低分化鳞癌5例,类癌3例,小细胞肺癌1例.结论 中央型肺癌可表现为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特殊生长方式,可能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其CT表现具有明显特征,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作者:张岳;张金娥;赵振军;刘再毅;吴政光;梁长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国人群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生理性瓣膜反流的发生率、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超声多普勒特征.方法 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0年1-6月1750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且无心脏病病史的受检者为调查对象,记录各个瓣膜生理性反流的发生率,观察肺动脉瓣反流的彩色多普勒特征,用连续多普勒测量其大反流压差.结果 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检出率高,为30.86%(540/1750),其次为三尖瓣、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生理性反流,分别为14.63%(256/1750)、7.37%(129/1750)和2.06%(36/1750).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在1~19岁组及≥60岁组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P<0.05);其在男女人群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生理性三尖瓣反流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9.06%(100/256),高于其在总体人群中的发生率(540/1750,30.86%,P<0.05).连续多普勒测得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大反流压差为(7.60士3.90)mmHg.结论 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超声多普勒特征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布有一定特点;大反流压差对诊断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刘晓军;钟敬泉;李景莎;张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右心室功能和同步性的短期影响

    目的 采用TDI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右心室(RV)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短期影响.方法 对51例因慢性心力衰竭(CHF)而接受CRT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DI检查,检测右心室内径(RVD)、游离壁收缩期峰值速度(RVv)和同步性(RV-T),同时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和同步性(LV-TsD).以术后1个月LVESV减小率△LVESV≥15%为CRT治疗有效,比较术后与术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CRT术后38例患者(38/51,74.51%)为有效组,13例(13/51,25.49%)为无效组.两组术后RVD无变化,右心室收缩功能(RVv)和同步性(RV-T)均显著改善,RVv改善率与术前RVv和RV-T密切相关(r=0.69、-0.73,P<0.05),而与LV-TsD无相关.结论 短期CRT即可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

    作者:马春燕;刘爽;杨军;张妍;马少卫;于波;唐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不同左心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心肌应变(S)、应变率(SR)的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高血压患者64例,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分为左心室构型正常组(LVN组,n=37)和左心室肥厚组(LVH组,n=27);对照组为25名健康体检者.超声采集心尖四腔观及两腔观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VVI技术获取左心房前壁、下壁、侧壁及间隔的基底段和中间段S、SR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εsys)、应变率(SRs)及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e、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VH组SRe降低、SRa增高(P均<0.05),LVN组SRe、SRa、SRs、εsy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LVN组比较,LVH组SRe、SRa、SRs、εsy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VI技术所测左心房心肌S/SR参数可以反映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左心房管道功能降低、辅泵功能增强,但对左心室构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功能改变的敏感性不足.

    作者:邱琼;杨莉;方思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MRI对右心室容量和收缩功能的对比分析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MRI对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RT-3DE、MRI法对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进行分析,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射血分数(RVEF),并比较相关性.采用RT-3DE对98名正常成人的右心室容量及射血分数进行测量.结果 RT-3DE获得的右心室EDV、ESV值明显小于MRI(P均<0.05),而两者的R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测量的EDV、ESV、RVEF值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EDV =0.81,rESV=0.84,rEF=0.70,P均<0.05).RT-3DE测得98名正常成人右心室EDV为(92.47士31.83)ml,ESV为(40.69士17.42)ml,RVEF为(56.47±6.65)%;正常成人女性的右心室EDV小于男性(P<0.05),而ESV及RVEF在两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组的正常成人右心室EDV、ESV、R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EDV=3.06,FESV =2.63,FRVEF=0.11,P均>0.05).结论 RT-3DE可作为观测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筛查和初步替代MRI的方法.

    作者:芮逸飞;颜紫宁;项艰波;范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早期改变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早期改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单纯T2DM患者39例(DM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38例(DH组)、正常对照34名(NC组),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心室长轴三个切面及整体的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e)、左心室三个短轴切面及整体的圆周(SrCe)及径向的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Re).结果 DM组和DH组的左心室SrLe均较NC组显著降低(P均<0.001),其中DH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DM组和DH组的左心室SrCe较NC组显著降低(P均<0.05),但DM与D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Re仅在DH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STI技术可以评价T2D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早期改变.

    作者:范瑞;林红;李翠玲;姚凤娟;陆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0T MR相位对比法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反流与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关系

    目的 通过3.0T相位对比磁共振(PC-MRI)定量测量法洛四联症(TOF)术后远期患者的肺动脉反流程度,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肺动脉反流与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42例TOF根治术后患者于1个月内先后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R检查.以PC-MRI测量肺动脉反流分数(PRF),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对PC-MRI所见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PRF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比较不同PRF程度间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RV-ES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的差异.结果 PC-MRI与超声心动图显示的肺动脉反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606,P<0.001).轻度、中度及重度PRF组RV-EDVI中位数分别为89.45、108.05及133.50 ml/m2(x2=12.530,P=0.002),RV-ESVI中位数分别为50.40、64.85及81.30 ml/m2(x2=13.173,P<0.01),但三组间R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32,P>0.05).结论 3.0T PC-MRI测量肺动脉反流严重程度与超声心动图有良好相关性.RV-EDVI及RV-ESVI与肺动脉反流程度密切相关;随反流严重程度加重,RV-EDVI及RV-ESVI增大,而RVEF保持稳定.

    作者:刘辉;王秋实;梁长虹;黄美萍;谢兆丰;郑君惠;谭绍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三维超声检测宫内缺氧胎儿颅脑和肾脏血流灌注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在诊断孕中晚期胎儿宫内缺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检测60胎25~32孕周正常胎儿(正常对照组)的颅脑血流容积指数(CVf)及肾脏血流容积指数(RVf),并计算二者的比值(Vi=CVf/RVf),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各测量值与孕龄的关系.随机抽取20胎胎儿,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测量的重复性及一致性.以同期检出的73胎宫内缺氧胎儿作为缺氧组,测量其CVf、RVf及Vi,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CVf与孕龄呈正相关(r=0.831,P<0.05),RVf与孕龄呈正相关(r=0.737,P<0.05),Vi与孕龄无相关性(r=0.015,P=0.910);②同一医师及不同医师测量CVf和RVf的重复性及一致性良好(ICC均>0.9);③胎儿宫内缺氧时,CVf增加,RVf减少,Vi增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三维超声可以准确测量胎儿颅脑和肾脏血流容积,对于诊断胎儿宫内缺氧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珊珊;吕国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4月19 914名孕妇于我院接受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冠状静脉窦扩张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合并相关疾病的特点.结果 共检出54胎冠状静脉窦扩张胎儿,均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其中12胎合并其他心内畸形,3胎合并心外异常,6胎同时合并心内、心外异常.结论 产前超声对冠状静脉窦扩张及其相关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杨忠;邓学东;马建芳;凌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单纯性三尖瓣反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单纯性三尖瓣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500胎胎龄18~41周的胎儿进行检测,将检出三尖瓣反流的胎儿分为单纯反流组、非先心病组及先心病组,并测定反流程度及反流速度.结果 共检出胎儿三尖瓣反流68胎,检出率为13.60%(68/500);其中单纯反流组29胎,非先心病组25胎,先心病组14胎.单纯反流组大反流速度[(169.00±10.70)cm/s]低于非先心病组[(188.00±15.70) cm/s]和先心病组[(200.00±16.80) cm/s](P均<0.05).单纯反流组及非先心病组胎儿出生后反流均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生理性”胎儿三尖瓣反流的检出率较高;反流程度不能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即使程度重、速度快,如不合并严重心脏畸形及其他异常因素,胎儿均可发育良好.

    作者:宋晓霞;姜志荣;吴海爽;马淑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观察胎儿帆间池增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胎儿帆间池增大的超声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7440名单胎妊娠孕妇于我院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对产前超声诊断帆间池增大的胎儿,仔细检查是否合并其他部位异常,分析帆间池增大的超声特征并定期复查.胎儿出生后,对其进行神经系统发育及身体发育评估.结果 共检出8胎胎儿帆间池增大.除1胎合并双侧脑室宽度临界高值10 mm外,其余7胎均未发现合并其他部位异常.帆间池增大的超声特点:脑中线上的囊性结构,位于丘脑及大脑肉静脉上方,透明隔腔及穹隆下方;多数矢状面及冠状面均呈椭圆形,横切面呈尖向前的三角形无回声区.对所有胎儿出生后随访至今,未发现生长发育或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结论 认识帆间池的解剖与毗邻结构是诊断帆间池增大的关键.本组产前超声诊断单纯帆间池增大的胎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及身体发育均表现正常.

    作者:李谊;丛淑珍;钱隽;郭玉萍;李妙珊;王满立;刘彦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术前行轴位T1W、T2W,矢状位T2W SPIR,矢状位及常规轴位Gd-DTPA动态增强,矢状位T1W增强扫描.分析常规序列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肿瘤、结合带及子宫肌层的情况,评估动态增强MR扫描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应用MR常规序列扫描图像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44.44%(16/36),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图像对肿瘤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94.44%(34/36).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各期图像对子宫结合带及肌层组织显示清晰.结论 DCE-MRI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范围及周围组织的受侵情况,对肿瘤术前分期及选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明;刘庆余;蒋伟;林笑丰;梁碧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放置Foley导尿管在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放置Foley水囊在剖宫产切口妊娠清宫术中及术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清宫术术中或术后出血患者,于超声引导下放置Foley导尿管,充盈球囊,使之完全压迫出血部位.超声实时观察出血部位,如发现出血量渐增多,则继续压迫止血;如无继续出血,可安全取出球囊.记录术中出血量、注液量及水囊留置时间.结果 76例患者中,35例为孕囊型,41例为混合性包块型;孕囊型术中出血量为(30.16±5.20)ml,注液量(20.11±5.62)ml,水囊留置时间(13.37±4.19)h;混合性包块型术中出血量为(85.88±6.81)ml,注液量(30.12±9.06)ml,水囊留置时间(31.32±8.28)h.对所有患者均成功放置Foley水囊压迫止血,效果良好.结论 超声实时监视下放置Foley导尿管对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雪梅;任芸芸;高洋;常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209例分析

    目的 评估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异位妊娠的209例患者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腹腔镜结果相对照.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为99.04%(207/209).已破裂的异位妊娠包块主要为混合性回声型(36/38,94.73%);孕囊型、卵黄囊或胚芽型仅见于未破裂包块;直径>5 cm的异位妊娠包块发生破裂的比例为92.00%(23/25);经阴道超声诊断盆腔积液的假阴性率为64.55%(51/79);当超声测量积液深度>3 cm时,腹腔镜检查显示盆腔出血量>500ml,96.30%(26/27)发生破裂.结论 经阴道超声能够为临床诊断异位妊娠、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丰富的信息,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玉萍;许少兰;丛淑珍;黄映英;王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Matlab GUI的DICOM文件头信息处理

    目的 开发一个计算机软件工具用于增加或修改DICOM文件头信息,便于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介绍DICOM标准中对DICOM文件格式的定义,选择Matlab软件开发,用GUI组件编程制作操作界面,可以进行单个文件和多个文件的批量文件信息修改.结果 本软件实现了医学影像DICOM图像头文件中对实验对象信息的修改.结论 应用此软件处理后的文件具有完整有效的文件头信息,弥补了数据生成时的误操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媛媛;张进禄;陈大兴;焦汝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胸部扫描剂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降低胸部扫描剂量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4例胸部疾病患者,采用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Flash Spiral模式进行平扫.将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低剂量组:采用100 kV,并采用SAFIRE(值为3)技术进行重建.对照组:采用常规120 kV、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测量比较2组患者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的CT值与标准差(SD)、同层背部肌肉的CT值与SD值;比较两组胸部CT剂量指数(CTDI)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2名医师采用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观察者间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95).低剂量组CTDI为(3.23±0.53)mGy,DLP为(114.96±18.90)mGy·cm,有效剂量为(1.60士0.26)mSv,对照组CTDI为(5.27±1.07) mGy,DLP为(184.40±36.85)mGy· cm,有效剂量为(2.58±0.51)mSv;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CT值分别为(39.90±8.31)HU和(43.12±7.43) HU,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3.61±2.00和13.00±3.39;同层背部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50±11.85)HU和(48.23±10.99) HU,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0.34±1.55和8.53士1.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成人胸部扫描中,利用SAFIRE技术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王芳;高剑波;刘杰;侯平;胡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探讨双源CT颈动脉造影低管电压扫描的可行性

    目的 评价低管电压双源CT扫描应用于颈部血管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5例可疑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头颈部DSCTA扫描.扫描完成后取得3组数据,其中融合图像重建函数为反投影滤过重建算法(D26),80-kVp数据重建函数分别为D26和迭代重建算法(I26).于颈动脉分叉区及胸廓人口区测定颈动脉血管的噪声、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动脉影像质量评级评分.结果 80-kVp(I26)重建图像与融合图像的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kVp(D26)重建图像的噪声高于融合图像和80-kVp(I26)重建图像(P均<0.05).80-kVp(I26)和80-kVp(D26)重建图像的CT值均高于融合图像(P均<0.05).80-kVp(D26)重建图像与融合图像的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0-kVp(I26)重建图像的SNR和CNR高于80-kVp(D26)重建图像和融合图像(P均<0.05).80-kVp(I26)重建图像、融合图像的图像质量均为优,满足诊断率达100%;80-kVp(D26)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率低于80-kVp(I26)重建图像和融合图像(P均<0.05).结论 DSCT低管电压扫描观察颈动脉病变是可行的,所得图像可满足诊断要求.

    作者:杜煜;时高峰;王亚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螺距双源CT采用bolus-tracking团注法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

    目的 评价应用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团注示踪法(bolus-tracking)行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获得图像的增强效果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收集临床疑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8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92例,采用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模式、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bolus-t racking法扫描;B组92例,采用测试团注法(test-bolus)扫描.对两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噪声、CNR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噪声、CNR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触发时、扫描过程中辐射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CCTA中,采用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bolus-tracking法可获得与test-bolus法相近的图像增强效果,而对比剂用量进一步减低.

    作者:孙凯;韩瑞娟;赵瑞平;马利军;崔丽芳;李立刚;陈九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股骨头坏死核素骨显像征象与MRI的分期关系

    目的 探讨不同MRI分期股骨头坏死(FHN)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RBI)征象及其与MRI的分期关系.方法 分析42例(72髋)经临床随访和病理证实的FH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同期进行的RBI和MR检查,依据MRI不同表现分期后对RB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72髋FHN中,23髋MRI上股骨头外形正常、坏死区呈单纯脂肪样信号(Ⅰ期),RBI上11髋呈“手托白球征”、7髋呈“炸面圈征”;37髋MRI上股骨头外形正常、坏死区呈脂肪肉芽组织样混合信号(Ⅱ期),RB1可见4髋呈“手托白球征”、7髋呈“手托黑球征”、7髋“炸面圈征”和16髋弥漫性浓集;12髋MRI上股骨头塌陷但未见骨性关节炎征象(Ⅲ期),RBI上10髋呈弥漫性浓集.结论 不同MRI时期FHN的RBI表现多样,其中“手托白球征”、“手托黑球征”和“炸面圈征”具有特征性,而弥漫性浓集常出现于Ⅱ期和Ⅲ期FHN.

    作者:高振华;胡晓书;刘吉华;孟悛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MR DWI在Graves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 DWI在Graves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82例经临床确诊的活动期Graves病患者及15名健康受试者行DWI,b值取0和1000 s/mm2,分别测量甲状腺两侧叶中部水平的ADC值;比较不同病情活动期Graves病甲状腺实质的ADC值的差异;对ADC值与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和24 h摄碘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不同病情活动期Graves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7,P<0.01),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raves病甲状腺实质ADC值与血清FT3(r=0.40,P<0.01)、FT4(r=0.31,P<0.01)均呈正相关,与TSH及24 h吸碘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DWI在Graves病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陈娇;张桂芝;孟召伟;韩树高;刘冰;孙浩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观察呼吸运动对脑静脉颅外回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条件下呼吸运动对脑静脉颅外回流的影响.方法 嘱4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取坐位和仰卧位,以超声观测颈内静脉和椎静脉在平静呼吸、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时的血流量变化.结果 卧位平静呼吸时,颈内静脉和椎静脉血流量分别占脑血流总量的66.94%和4.17%;深吸气末颈内静脉所占比例增至86.61%,椎静脉所占比例减至1.69%.坐位平静呼吸时,颈内静脉和椎静脉血流量分别占脑血流总量的18.08%和14.73%;深吸气末颈内静脉所占比例增至89.68%,椎静脉所占比例减至1.86%.在深呼气末,卧位和坐位时颈内静脉、椎静脉血流量与平静呼吸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卧位和坐位时,深吸气均使得脑静脉通过颈内静脉向颅外回流的比例显著增加.

    作者:陈永超;邓雪飞;连娟;罗福成;王琼;韩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正常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可重复性

    目的 探讨正常肾脏的DTI特点,分析检查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行肾脏DTI检查,测量肾皮质及髓质的ADC值及FA值.分析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正常肾皮质的ADC值高于髓质(t=20.126,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脏髓质的FA值高于皮质(t=42.713,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其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5,alpha系数均大于0.8.结论 DTI可以反映正常肾脏超微结构的特点,检查结果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王文娟;郭燕;王丽琴;王焕军;杨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弹性成像观察抗感染治疗急性附睾尾炎性包块的效果

    目的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观察急性附睾尾炎性包块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收集71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于初诊、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临床治愈及治愈2周后行UE检查,对比观察附睾尾包块与睾丸应变率比值变化情况以及包块的转归.结果 附睾尾炎性包块在UE声像图中呈蓝色.初诊时71例附睾尾均显示实性团块,平均直径约(4.40±1.51)cm,睾丸实质与附睾尾包块应变率比值(B/A)为8.87±2.16;治疗1周后附睾尾包块全部存在,平均直径约(3.63±1.82)cm,其硬度减低,B/A为4.23±2.04;治疗2周后25例包块消失,46例包块存在,平均直径约(2.57±1.14)cm,硬度较前减低,B/A为2.76±1.50;临床治愈时复查,19例包块存在,平均直径约(1.64±0.99)cm,其硬度与睾丸实质硬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2周后,13例包块存在,平均直径约(1.44±0.57)cm,硬度与临床治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可反映睾丸及周边组织的相对硬度.抗感染治疗过程中,附睾尾炎性包块的硬度逐渐减小,体积缩小直至消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作者:邱少东;陈菲;曾碧丹;罗燕华;祝志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光流场模型的弹性配准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基于光流场模型的图像弹性配准,并将其应用于放射治疗患者CT图像中,为进一步分析肿瘤及危机器官的变化提供软件支持.方法 对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CT图像,分别基于Lucas-Kanade与Horn-Schunck光流场模型实施弹性配准.结果 Lucas-Kanade模型弹性配准前后对比,小均方误差(MSE)减少59.80%(19.5915/32.7590),相关系数(CC)提高6.17%(0.0331/0.9369);Horn-Schunck模型弹性配准前后对比,小MSE减少67.75%(22.1940/32.7590),CC提高6.36%(0.0596/0.9369).结论 上述两种基于光流场模型的弹性配准取得较好的配准效果,且耗时较少;但其精度对于细微差别仍显不足,需进一步提高形变的精确性.

    作者:庞皓文;孙小扬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