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选择在义齿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董竑斌;张屹;陈国忠;崔海燕

关键词:个性化, 美学义齿, 整体设计
摘要:目的:研究患者的个性化在义齿修复过程中对美容的影响.方法:临床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数个患者,通过在整体设计、材料选择、颜色匹配、面容改善等几个方面个性化地进行临床修复,并对治疗前后通过摄影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美容上有极大的改善,对治疗结果很满意.结论:个性化选择对患者的义齿美容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3例相关病因分析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时间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皮肤萎缩、灼热及紧绷感,毳毛明显,色素沉着等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病,症状顽固,反复难治.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笔者对2007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3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华;慕永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医疗美容护理专业教程探讨

    我国美容医学兴起至今已历经二十多个春秋,教育发展也在不断改革完善中,从1991年“第四医学”[1-2]的提出到2000年教育部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列入《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指南》中,2004年又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3],而2006年卫生部又对本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整,不允许其报考临床助理医师[4],其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改变,或美容医技或美容护理.经过十余年的医学美容教育,从事美容医技的人才数量逐年上升,然而从事美容护理的人员多数还是来自临床护理专业,并没有受到医学美容专业教育,医学美容行业对于协助专业医师进行护理人员的需求已逐步提升到需要有严谨的专业训练以及对相关治疗进行严密护理实施,这是传统护理人员难以克服的瓶颈.因此,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学生对“美容外科”各项手术技能操作及护理实施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教材《美容外科与护理技术概论》的出版将美容外科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技术相结合,并将两者融为一体讲授,从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医疗美容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5].

    作者:北展;刘明鹤;姜世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正畸取模工作中良好的护患沟通体会

    口腔护士有了熟练的操作技术后,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需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仪表、语音语调、手势、眼神等[1].临床护理人员有效地沟通,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2].在正畸科采取印模工作中,完全由护士承担,能否顺利的完成这项护理工作,护患沟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位患者取印模操作时间在3~5min,如何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操作,除了熟练的取模操作技术外,其次就是护患沟通.尽使患者明白操作的意义,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并能使其积极的参与到护理操作中来,至关重要.

    作者:刘利娜;王海雪;尚将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胶原蛋白精华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精华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分析53例痤疮患者使用胶原蛋白精华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使用12周后,试验侧面部皮肤炎性丘疹、粉刺、脓疱、色素沉着及瘢痕的痊愈率分别为57.14%、50.00%、68.18%、22.86%,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59.52%、77.27%、34.29%;蒸馏水对照侧痊愈率分别为0、9.52%、0、0,总有效率分别为0、14.29%、4.55%、0.试验侧与对照侧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35.28,P< 0.001).结论:胶原蛋白精华可以治疗轻中度面部痤疮及相关皮损.

    作者:黄海峰;毕鸣晔;施和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上颌异位尖牙埋伏阻生的辅弓矫治

    目的:探讨垂直曲式的片段辅弓应用在尖牙异位萌出的固定矫治方法.方法:对6例上颌异位尖牙用垂直曲式的片段辅弓支持下,固定正畸技术进行矫治.结果:6例在片段辅弓固定矫治器支持下,12个月左右异位尖牙进入牙弓排齐.结论:上颌异位尖牙通过正畸技术完全能排入正常牙列,不需拔除.

    作者:王德顺;高益林;谢小飞;田瑞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脂肪抽吸术在脂肪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由于脂肪抽吸技术的出现,特别是1987年Klein发明肿胀麻醉技术以来,使体形塑造获得了迅速发展.随着脂肪抽吸技术与设备的发展,抽吸部位已由腹部扩大到全身各个部位,并在治疗脂肪瘤、巨乳症等相关疾病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脂肪抽吸技术在非吸脂手术的其他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单株自体毛发移植行阴毛再造

    目的:探讨单株自体毛发移植再造阴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先天性无阴毛的女性求美者进行阴毛再造,供区、受区均采用肿胀麻醉,在4倍放大镜下制取单株毛囊移植胚,受区用双刃宝石刀制备移植胚腔隙进行阴毛再造.术后随访6个月,检测移植毛发的成活率、生长密度、线性生长速度,观察移植毛发的生长方向及形态,问卷调查术者对再造阴毛的主观评价和毛发外观的满意度.结果:11例求美者术后6个月时,移植毛发成活率为96.50%,平均生长密度为42±5n/cm2,线性生长速度0.2±0.06mm/天,术者满意率100%,部分毛发生长方向无规律,形态无明显卷曲.结论:采用单株自体毛发移植进行阴毛再造,移植毛发成活率高,外观形态自然,术者满意率高.

    作者:张东波;赵贤忠;孙记燕;黄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整形美容修复

    目的:选择一种较实用的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23例,供区Ⅰ期缝合.结果:23例皮瓣均I期愈合,供区、受区无并发症,随访1月~2年,术后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局部皮瓣可以优先作为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的创面修复方法.

    作者:朱华锋;王健;陈付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提升重睑线末端下垂的一种改良重睑术式

    目的:探索行重睑术同时提升重睑线末端下垂的一种改良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尸体解剖观察眼轮匝肌形态及走向,采用常规重睑术切口,依据患者局部情况酌情去除外眦部一个三角形眼轮匝肌组织,改善组织臃肿下垂状况,使重睑线尾部形态自然上翘.结果:2009年9月~2010年9月共对153例(306只眼睛)就医者进行手术,其中110例获6个月以上随访,对随访者的重睑形态进行评估,重睑线外形流畅,末端自然略上翘,效果理想.结论:本术式能够改善外眦上方组织臃肿松弛,使重睑线形态更流畅,末端略上翘,术后形态良好,是一种效果肯定,结果满意的方式.

    作者:李兵;杨明勇;吕唯;房林;刘越;张寒;李斌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因治疗在口腔再生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颌面部的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等均可造成牙齿、牙周组织、颌骨等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的缺损.现有的修复手段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要.1995年,Baum[1]首次描述了基因治疗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六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技术、再生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迅猛发展,基因治疗技术在口腔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已经成为国际口腔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2-6].因此,本文将对基因转移技术以及基因治疗在口腔再生医学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建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国产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统计国产微螺钉种植体的脱落率,分析不同加载时机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寻找临床上的佳加载时机.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9例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资料进行回顾,分类并统计,根据不同加载情况将种植体归为即刻加载组,两周加载组和不加载组3组,分别对3组种植体临床脱落情况进行统计,得出各组种植体脱落率;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比较不同加载状态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可能影响脱落率的因素.结果:两周后加载的种植体脱落率表现得低为10%,即刻加载组脱落率为50%;而不加力组脱落率高为79%.结论:种植体植入后两周加载对于种植体稳定性比不加载稳定性要高;即刻加力的种植体稳定性比不加力的种植体稳定性差.

    作者:亢静;周洪;安晓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芪人抗皱霜祛皱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芪人抗皱霜祛除皮肤皱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芪人抗皱霜,对照组使用普通祛皱霜,分别于皮肤皱纹测试部位外涂,每日早晚各涂一次,使用周期为40天.试验前后均拍照进行皮肤皱纹等级及积分评价,同时用硅橡胶复制皮肤皱纹模型,应用图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芪人抗皱霜能够降低受试对象的皱纹积分,降低皮肤皱纹深度及皮肤皱纹粗糙度,并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芪人抗皱霜有较好的祛皱美容作用,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美容产品.

    作者:唐志铭;翟晓翔;张翠侠;陈向辉;李敬果;陈苏;曹广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ini Uni-Twin托槽系统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Mini Uni-Twin托槽系统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选择18例轻中度拥挤患者采取非拔牙矫治,分为MiniUni-Twin组和TP组,每组9例分别使用Mini Uni-Twin托槽和TP托槽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Ⅰ类(牙合)关系.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牙齿排列整齐,均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Mini Uni-Twin组在镍钛(Ni-Ti)圆丝排齐阶段所用时间低于TP组.比较治疗前后各个头影测量值,下中切牙长轴与NB连线的交角(L1-NB°)、下中切牙切缘于NB连线的垂直距离(LI-NB)、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角的交角(IMPA°)等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ni Uni-Twin托槽系统其独特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结扎方式,从而大大降低摩擦力,提高了滑动机制的效果,显著缩短了疗程.笔者主要通过MiniUni-Twin托槽矫治技术与临床上常用的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比较,为临床上广泛使用Mini Uni-Twin托槽矫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但因患者配合程度也影响疗程,且样本量限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王晓荣;鲍庆红;唐晓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上睑眼轮匝肌蒂皮瓣矫正Treacher-collins综合征眼睑畸形

    目的:探讨Treacher-collins综合征眼睑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上睑重睑线切口,形成上睑眼轮匝肌蒂皮瓣,转移修复下睑缺损,同时行外眦复位.结果:2007~ 2010年间笔者共治疗了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半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Treacher-collins综合征眼睑畸形,可Ⅰ期完成下睑缺损和外眦移位的修复,手术方法简单可靠,可获得满意的长期效果.

    作者:徐家杰;滕利;靳小雷;卢建建;张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游离足拇甲皮瓣修复拇指指甲缺损

    目的:报道游离足拇甲皮瓣修复拇指指甲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 2007年10月,对18例拇指指甲部分或完全缺损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足拇甲皮瓣进行修复,8例供区采用腹部全厚皮片植皮,10例供区采用相邻第二趾胫侧方皮瓣顺行转移覆盖.结果:移植后的足拇甲皮瓣、供区植皮或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13个月),指甲生长良好,表面光滑,足部功能无明显影响.患者修复对拇指的外形及功能感到满意.结论:应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足拇甲皮瓣移植是修复拇指指甲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新益;巨积辉;李秀平;程贺云;侯瑞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成体血管新生与细胞自主调节血管特异性microRNAs

    成体血管新生在整形美容外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各种皮片、皮瓣以及脂肪移植等,都需要尽快形成新生血管供应移植组织的血运.多年来众多学者从各种生长因子到干细胞,对促进成体血管新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局限.如何有效调节成体血管新生,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管特异性microRNA在调节成体血管新生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给调节血管新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基因水平对其进行调控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近年来细胞自主调节血管特异性microRNAs在成体血管新生中调控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曾淑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胎盘脂多糖联合潘生丁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常见皮肤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明显的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无角化不全,颗粒层均匀增厚,角质层细胞广泛空泡形成明显的网篮状;可接触传染或自体接种,好发于青少年及妇女,免疫功能低下[1]及外伤(包括使用HPV污染了的伪劣化妆品)易患病,由于其好发部位多在面部、手背及前臂等皮肤暴露部位,部分患者病程长、皮疹范围广、治疗困难、影响容貌而备受关注.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部分药物或疗法还有一些副作用,引起瘢痕、凹陷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2008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运用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肌注配合潘生丁口服,外用0.1%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5%硫磺溶液结合强脉冲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5%硫磺溶液联合强脉冲光(1PL)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9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外涂5%硫磺溶液至患处,2次/日,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仪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维胺酯胶囊25mg,3次/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副作用包括短暂且可耐受的轻微红肿、发热或局部刺痛感.结论:5%硫磺溶液结合强脉冲光照射治疗寻常性痤疮优于维胺酯胶囊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用于治疗中重度痤疮的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圣炽;李玉良;陈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23例(男6例,女17例),口服普萘洛尔0.5~0.75 mg/(kg·d),疗程1~9个月,并进行疗效评定和安全性评价.结果:疗效评定:优6例(26.1%),良9例(39.1%),中等8例(34.8%);不良反应包括:心率轻度减慢8例(34.78%),睡眠障碍2例(8.7%),腹泻1例(4.3%).不良反应轻,均1周内自行消失;安全性评定:15例为安全,8例为比较安全.结论: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

    作者:冯进云;饶国洲;彭振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单侧唇裂的个体化修复设计应用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的临床分型,根据分型制定个体化修复术式,评价手术效果.方法:50例单侧上唇裂患者,平均年龄4.8个月,包括单侧完全性唇裂、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根据唇高分为4型,分别对各型应用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法、制定术后效果评定方法,观察术后近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近期唇弓、唇红、唇珠恢复好,鼻畸形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唇裂修复根据临床分型应用个体化唇裂修复设计,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董希银;魏明勇;唐友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