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镜下活检防治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张曼莉

关键词:阴道镜, 宫颈癌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对于宫颈癌活检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寻求较好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妇科采用阴道镜进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400例,作为实验组,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54.4±12.3)岁.选取同期在妇科进行普通宫颈涂片方式检查的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7.5±11.6)岁.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宫颈癌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的检出率为3.3%,对照组为0.8%;实验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的检出率为4.0%,对照组为0.8%;实验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检出率为3.0%,对照组为1.0%%;实验组检测宫颈癌的检出率为4.3%,对照组为2.0%;实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各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越高,阴道镜下异常图像出现率越高.结论:阴道镜在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时,可以大大提高检出率,有利于患者早期防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护理程序组织产科护理教学查房的做法与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组织护理教学查房加强对护生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生整体综合素质能力.方法:采用个案整体护理查房的形式.查房的全过程中运用护理程序对产科常见或经典个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护生精心准备,积极发言,讨论热烈.这种查房形式得到了护生的认可.通过分析讨论能将专科护理知识应用于个案病例中.结论: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专科知识水平及临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陈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公立医院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中的难点,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如何走出困境,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医院是否重视市场营销所决定的.就目前医院现状而言,仅靠常规经营难以获得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研究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的运用.本文研究了医院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医院市场营销水平的对策措施.

    作者:殷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临终关怀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身心两方面的护理.结果: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能够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使其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后的旅程.结论:做好临终关怀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痛苦,增加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周红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对于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医院92例需要进入手术室进行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都进入手术室检查,但是就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和洁净的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交叉感染率、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虹;廖宝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瘤变与宫颈癌早期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使用电子阴道镀检查对女性上皮瘤变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针对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发现异常女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进行乡镇、街道妇科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电子阴道镜进行上皮瘤变筛查效果较好;受检者分析表明,所受教育及工作接触人群复杂性对上皮瘤变及宫颈癌发生具有相关影响;日常生活习惯及健康行为调查表明规律生活习惯、烟酒刺激及良好营养与该病变也存在一定程度关系;患者较多性伴侣并高频率且较短周期的性生活也与上皮瘤变发展至子宫癌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我国宫颈癌发生率及病死率;电子阴道镜图像可准确显示女性宫颈病变情况,是宫颈癌早期检查阶段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均很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溶栓,但是由于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使用过程中禁忌症较多,使用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1].本研究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给予患者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宗秀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乳腺癌保乳术中保留与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壁神经与切除肋间壁神经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观察93例乳腺癌保乳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62例患者保留肋间壁神经,31例切除肋间壁神经.结果:保留ICBN与切除ICBN组相比较,两组在术后上臂区及腋下的皮肤感觉异常情况、客观感觉异常情况、是否疼痛、疼痛级别、疼痛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保留ICBN,保存了患侧上臂及腋下等部位的皮肤感觉功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上臂区及腋下的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发生.

    作者:丁梅;张淑芝;杨艳玲;王增辉;刘雅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保留胸肌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经验

    目的:探讨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经验,为乳腺癌的手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乳腺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5 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手术,保留了胸肌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与总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多数患者手术后胸部外观正常,外形优良率及臂内侧感觉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Ⅰ-Ⅱ期者施行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手术是合理的,降低了术中创伤,有利于后期行乳房成形及假体植入,能够满足术后肢体功能的需要.

    作者:雷拴虎;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肉毒毒素面部注射进行面部除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面部除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采用肉毒毒素面部注射进行面部除皱患者的临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观察A型肉毒毒素进行面部除皱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肉毒素面部注射除皱临床疗效均较为明显,仅有1(16.67%)例鼻部除皱术,治疗效果欠佳.经过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面部表现不自然,瘀斑,皱纹皱纹加重与注射次数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6.34,-5.98,-6.12,P均<0.05).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除皱安全可靠,并且可以多次使用.

    作者:张克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健康指导

    目的:提高老年骨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或杜绝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方法: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关怀和健康教育.结果:良好积极的情绪具有治疗作用.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在和谐的环境中治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

    作者:张志娟;董丽芬;郑丽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部分促炎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RA患者的TNF-α、IL-6及IL-17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类风湿因子(RF),用血球计数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沉(ESR)等实验室指标.结果:RA患者组的TNF-α、IL-6及IL-17的表达水平以及RF,PLT和ESR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NF-α、IL-6及IL-17与RA免疫炎症有关,ELISA法可有效检测上述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对RA有辅助诊断作用.

    作者:许春红;祝瑾;王佳顺;万伏银;顾金鑫;程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小儿外伤性青光眼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为掌握小儿眼外伤后青光眼的特点,有利于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住院的38例外伤性青光眼进行病因分析及临床现察及护理.结果:38例小儿病情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已出院.结论:及时正确的分析病因,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和精心的术前、术后的护理,能促进小儿旱日康复,并融合医患关系.

    作者:谢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9月于我院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119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n=60)和非干预组(n=59),心理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一般临床治疗和心理干预措施,非干预组患者仅采用一般临床治疗.分别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间抑郁程度和血糖、血压水平.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男性51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57.6±5.4岁.治疗4周后,心理干预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者比例(20.0%vs86.4%)、抑郁评分(12.5±3.2vs27.6±8.6)、收缩压水平(132.2±10.6mmHgvs138.4±9.4mmHg)和舒张压水平(83.6±8.2mmHg vs 86.7±6.3mmHg)均低于非干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和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秀清;赵咏梅;于秀艳;韩东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配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某医院常用药物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及变色原因.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药配伍后的PH值,溶液颜色变化,测定吸收曲线变化及含量变化.结果:头孢噻肟钠在236nm,奥硝唑在319nm处有大吸收;混合的液在40min时变为淡粉红色,在4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峰形、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变色,临床应避免配伍.

    作者:赵冲;李荣;曾敬怀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3M HP型透明敷料应用于PICC置管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调查分析3M加强型(HP型)透明敷料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9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固定敷料实验组选用3M加强型透明敷料(HP型).对照组选用选用3M普通透明敷料,敷料实验组患者更换频率一般均为每周1次,对照组每周更换2次,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反应情况,并调查患者自感舒适情况以及有无导管脱出现象.结果:实验组皮肤反应和导管脱出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ICC置管后应用3M加强型透明敷料固定,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患者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和预防导管脱落,较大提高患者的自觉舒适度.

    作者:覃慧敏;冯毕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出生在11月到次年2月之间0~3个月新生儿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出生在2011年11月~2012年2月0~3个月新生儿骨密度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2011年1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280例新生儿,使用BMD-1000超声骨质分析仪进行骨质测定,身高、体重的测量,随后准确填写母婴营养调查表,3个月后婴儿复查再次进行身高、体重和超声骨密度测定,了解三个月之间的喂养因素对骨质造成的影响.结论:不同的喂养方式,哺乳期产妇饮食状况,产妇及新生儿钙剂补充,对骨密度均有较大影响.

    作者:李霞;李岩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急诊手术室护士心理疲劳分析与调节策略

    目的:通过对急诊手术室护士心理疲劳原因分析,探索预防和调节的方法,以此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健康水平.方法:通过对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状态的深入了解,对其急诊手术室护士所处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医院的工作制度和自身生理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急诊手术的护士做好自我保健,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素质,轻松工作.护士才能远离压力;远离心理疲劳;远离纠纷和伤害.结论: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调节措施,使之急诊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对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文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PowerPoint课件及护士长晨间提问在护理业务学习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护理业务学习的质量.方法:运用PowerPoint课件及护士长晨间提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学习.结果:通过运用PowerPoint课件及护士长晨间提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能力,同时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在护理业务学习中采用PowerPoint课件及护士长晨间提问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护士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业务学习的质量和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郭青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静滴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慢性支管炎82例,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5.23%和85%(P<0.05),且FEV1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缓解慢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改善FEV1有可靠疗效.P<0101).

    作者:梁爱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除护理干预时间不同外,其余治疗均相同,对照组待病情稳定3周后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当天即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指数评分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12,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评定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2,P<0.01).讨论:早期护理干预可加快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昏迷时间,减少治残率.

    作者:周雪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