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慧敏;冯毕龙
目的:对关节腔内注射益赛普治疗外周关节受累明显的RA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具有至少1个外周关节(包括肩、肘、腕、膝、踝关节)肿痛的类风湿关节炎98例患者进行关节腔穿刺注入益赛普25mg,注射前及注射一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关节腔注射益赛普1周时,全组患者的目标关节总体状况VA S评分与注射前比较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益赛普可减轻外周关节受累明显的RA患者炎性关节的局部炎症,改善关节症状,尤其适用于全身症状轻微,单一关节炎症明显者,此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好.
作者:侯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男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表对某医学院93名男护生和1 20名女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SCL结果:男护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妄想5因子得分高于女护生,其它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②自制量表:与女护生相比,男护生在社会压力、环境、工作内容、工资待遇方面有较大压力,在掌握专业知识、自身动手能力、就业、孤独感方面压力较小.结论:男护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其角色适应能力,缓解各种心理压力,强化临床男护士形象,以促进其良好心理的发展.
作者:邱会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赖氨匹林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 ~ 2012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注射用赖氨匹林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赖氨匹林所致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和用药不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肾损害、神经系统等症状.结论:应重视注射用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重型颅脑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及持续脑脊液耳、鼻漏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术,评价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280例患者置管持续腰池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3~10天,平均4.8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护理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引流的重要保证.
作者:商亚娟;罗盈;孟娟;闫钰;徐敏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护理方法及康复指导.方法:对18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制定全面详实的康复计划.结果: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较术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有计划的康复锻炼,大程度地提高了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作者:孙红霞;何小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臭氧融核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臭氧消融术及腰椎牵引治疗,按照Macnab评价标准评定.结果:160例患者,术后症状显著缓解116例(73%),术后1个月优良112例(70%),术后1年优良107例(67%),术后3年优良104例(65%).术后1年、3年优良率略低于术后及术后一个月,无显著差异.结论:臭氧消融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满意.
作者:张永华;高玉林;王玉红;曹建辉;静小明;历宝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总结85例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我们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肠道准备,术中正确的体位摆放,充分的物品准备,熟练地手术配合和做好术后病情观察,正确的饮食指导,卫生宣教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林铁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合并错牙合畸形的成人正畸患者20例进行观察,患者行常规牙周、正畸及牙周维护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牙周炎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等,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效果稳定、良好.结论:对于合并错牙合畸形等局部因素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比术后配合穴位针刺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术后腹胀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80例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鸣音、腹胀、伴随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针刺治疗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对因手术产生的不适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曹敏;蒋易晗;王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我科于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病人28例,收到明显的疗效,现将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均为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男18例,女10例;年龄28~65岁,平均48.5岁;病理分型为腺癌19例,鳞癌7例,腺鳞2癌例;TNM分期:ⅢA期12例,ⅢB10例,Ⅳ期6例.
作者:李娥;寇雪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黄褐斑(melamine)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的难治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呈淡褐色或咖啡色,多呈蝶形分布在前额和颧部.患者虽无自觉症状,但严重影响美观和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具有多种致病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滥用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种族、精神紧张、睡眠质量,部分患者伴有月经不调、睡眠不安、神疲乏力、烦躁易怒的症状.中医学称之为“黧黑斑”、“面尘”、“肝斑”、“面黑干”,《诸病源侯论》中提到:“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
作者:王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医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认知情况及探讨教学对策.方法:以问卷形式对106名中医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概念了解的占总数的0.94%,不了解的占总人数的90.60%;对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目的了解的占总人数的22.60%,不了解占总人数的77.40%;了解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对研究中医的意义的占总人数的83%,不了解的占总人数的17%;了解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对学习中医的意义的占总人数的67%,不了解的占总人数的33%.结论: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是使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在中医院校,应加相关的强师资培训并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其在中医研究中的优势.
作者:吕红玲;李潇;闵晓黎;俞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进展性临床综合征[1].随着循证医学的开展,对心衰治疗步入了规范化和个体化轨道,笔者先对其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成芳;赵良梅;舒茂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卡络磺钠及氨甲环酸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3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正规足量的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卡络磺纳160mg/日,对照组加用氨甲环酸2.0g/日,静滴给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所用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及止血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为26.8%,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络磺纳与氨甲环酸均可用于肺结核咯血内科治疗,但氨甲环酸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作者:梅松柳;张琦;张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彩色超声对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共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共40例,对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肌瘤共46例,符合率为92.0%,对30例子宫腺肌病进行彩超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腺肌病共26例,符合率为86.7%.结论:采取彩色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具有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与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桂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疗法分别对不同组前列腺炎(CP)患者的治疗对比观察其效果.方法:将135例C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依药敏选用高敏的半哀期长的针剂进行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同样依药敏选用高敏的不同类的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0.7与28%.结论:局部注射治疗CP较常规疗法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作者:郭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水中分娩,顾名思义,就是孕妇在水中生孩子的过程,用类似浴缸的专业分娩缸代替传统产床进行生产,婴儿在水中诞生,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种全新的生育方式更加贴近人性和自然,也被越来越多的孕妇所接受.水中分娩是我院引进的一项新分娩方式.从2011年10月至今,已经顺利完成90例水中分娩,现将本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其造成的死亡和并发症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预防手术差错,是手术室安全和风险管理的重点.手术安全核查的重要性分析2004年AORN报道[1],位居第一的差错是手术不正确(包括患者、手术和部位):1995年1月~2001年3月,香港医疗机构鉴定联合委员会回顾1152例志愿者样本,其中114例手术部位发生错误[2];近年来,国内连续发生数起因手术安全核查失误而引发的医疗事件[3],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作者:闫丽;柴凤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患有肺源性心脏病同时伴有冠心病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 2012年9月就诊的15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由于肺心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患病时间均相对较长,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红细胞增多同时肺血管出现分流现象,加重了左右心室的负荷,特别是右心室的负荷增加的明显,导致右心室扩大,肺心病的各种症状加上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可以更损害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医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结论:老年患者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很多,特别是下级医院,不能进行冠脉造影,要提高对其的诊断意识,熟悉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临床表现,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有效提升临床上的诊断率.
作者:徐俊华;徐燃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9例154指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78指,对照组59例76指,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综合心理干预,记录2周内各种血管危象发生的例数,并对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断指再植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
作者:郭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