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褐斑的针灸治疗进展

王茜

关键词:黄褐斑, 针灸, 患者, 紫外线照射, 中青年女性, 育龄期妇女, 内分泌紊乱, 自觉症状, 致病因素, 月经不调, 现代医学, 睡眠质量, 身心健康, 色素沉着, 精神紧张, 过度疲劳, 中医学, 皮肤病, 黧黑斑, 咖啡色
摘要:黄褐斑(melamine)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的难治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呈淡褐色或咖啡色,多呈蝶形分布在前额和颧部.患者虽无自觉症状,但严重影响美观和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具有多种致病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滥用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种族、精神紧张、睡眠质量,部分患者伴有月经不调、睡眠不安、神疲乏力、烦躁易怒的症状.中医学称之为“黧黑斑”、“面尘”、“肝斑”、“面黑干”,《诸病源侯论》中提到:“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7月到2010年7月收治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的患者120例,对60例进行基本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列为观察组,其余60例实施基本护理列为对照组,2组疗效对比及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异常心理状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使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异常情绪减轻,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内耳供血,提高听力.

    作者:陈波;唐红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人胃镜检查心理生理分析及护理干预224例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对心理和躯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24例行胃镜检查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等干预措施,并观察两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后血压、脉搏变化程度、恶心情况和患者自我感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均较基础水平升高,但研究组生理指标增加程度及恶心呕吐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

    作者:尹春英;王春青;陈健;杨志莉;钱丽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封闭式尿液引流在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与观察

    探讨封闭式尿液引流的效果.方法:选取186例留置导尿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尿液引流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普通引流尿袋2天更换一次.然后分别在留置导尿的第3、7、14天留取尿培养送检.结果:留置尿管患者每2天更换尿袋的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封闭式引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封闭式尿液引流能明显降低尿路感染.

    作者:刘秀俊;王美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2-溴-对硝基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2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mL.min-i,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30℃,内标为环己烷羧酸.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8.96~134.4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n=6),低检测浓度为2 mg.L-1;平均回收率为99.8%~102.4%,日内与日间RSD均<6.7%(n=5).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临床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李炳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芪归煎剂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研究芪归煎剂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本方防治CH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拟采用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芪归煎剂(QGJ)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芪归煎剂高、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G0T、LDH、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芪归煎剂能通过抗氧化途径,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心肌细胞造成的损害,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作者:陈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舌系带过短的高频电刀矫正术及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矫治舌系带过短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报道了90例在门诊运用高频电刀矫治舌系带过短的病例.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结论:高频电刀矫治舌系带过短具有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势.

    作者:唐小荣;陈东雷;陈拥军;王翔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手指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一例临床分析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在临床上多见于下肢,手指发生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将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主因左手指疼痛3天入院.既往9年前患有心肌梗塞病史,经治疗好转,3月前患有脑梗塞,经治疗遗留四肢活动无力,饮水呛咳及言语不利,有吸烟史40余年,平均每日60支.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规整,腹软,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Ⅳ级,双侧巴氏征阳性.左手拇指及食指末端青紫,皮温低,疼痛明显,桡动脉搏动可.

    作者:王卫叶;连贵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颅内肿瘤患者的视野情况分析

    目的:总结近4年来我科就诊的颅内肿瘤患者的视野情况.方法:汇总2008年9月~2012年9月就诊的颅内肿瘤患者的视野情况.结果:45例患者中,视野正常23例(51.1%),视野异常22例(48.9%).异常视野中,双颞侧偏盲12例(54.5%),单眼颞侧偏盲4例(18.2%),双眼同向偏盲1例(4.5%),单眼颞上视野缺损1例(4.5%),单眼鼻下视野缺损1例(4.5%).视野形态异常的患者中,鞍区肿瘤1 5例(68.2%).26例鞍区肿瘤患者中,视野正常11例(42.3%),视野异常15例(57.7%).结论:部分颅内肿瘤可引起视野改变,视野的具体形态由病变类型、病灶大小和压迫部位决定.其中,鞍区肿瘤占绝大多数,典型的视野改变为双颞侧偏盲.视野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肿瘤,甚至辅助定位病灶,为临床工作起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牟晓燕;邵亚非;李弘;苏静;付琳;杨杨;邹欣;郭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在减少门诊输液室不良反应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护理干预减少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对我院门诊输液室2010~2012年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达到了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不良反应率由原来的0.29%降至0.07%有效的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规避了医疗风险,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及痛苦;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门诊输液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胎膜早破70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胎膜旱破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70例胎膜早破患者中自然分娩44例,剖宫产23例,头吸引1例,臀牵引1例.新生儿死亡1例,其余母婴都健康出院.结论:加强对胎膜早破患者的早期防治的同时,还要加强护理和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异常情况,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采取优质的护理,是保证成功的坚实基础,经过精心护理,效果比较满意.

    作者:林铃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450名MSM人群HIV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男同性爱者一般心理-行为状况等的了解,为制定对该人群与艾滋病相关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1].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方法对邢台市的MSM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调查450名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6.67%;年龄18~47岁,中位数26.5岁;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在11~30岁,年龄中位数20岁;近6个月内同性性伴数为1~100个,中位数2个;近6个月安全套每次都使用的占41.03%;1.33%(6/450)的人近6个月内曾注射过毒品,6人中有3人近一次注射毒品时与别人共用注射器.450名MSM中共检出10例HIV阳性者,检出率2.22%,34例梅毒TPPA和RPR均阳性者,检出率7.56%.结论:MSM普遍存在易感染HIV的多种高危行为,需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并创造有助于MSM的艾滋病控制的支持性环境[2].

    作者:刘福宝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CT泌尿系成像技术(MSCTU)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在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94例临床疑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常规彩超与螺旋CT多期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使用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方法,获得完整泌尿系图像.结果:常规彩超发现94例患者中诊断泌尿系结石伴积水41例,肿瘤21例,炎症5例,先天性畸形6例,诊断准确率73/94(77.66%). MSCTU检查所有病例均能良好显示泌尿系病变情况,其中泌尿系结石伴积水54例,肿瘤24例,炎症8例,先天性畸形8例.MSCTU对诊断正确率100%,并能直观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著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MSCTU能够从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泌尿系的解剖情况,对泌尿系肿瘤、结石及其它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立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食管癌术后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及护理

    食管癌术后,必须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至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其目的在于通过负压作用将胃液及胃内容物吸出,减少胃液积聚,防止返流,降低手术部位张力和炎症,减少胃液对胃的刺激,利于吻合口愈合,预防食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1].我科临床放置胃管时间一般为6~8天,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管提前脱出,若胃管自行脱出,严禁再次插入,以防吻合口插瘘[2].我科采用与普外科合作,在患者腹部行空肠造瘘手术的补救方法,将营养液经造瘘口处注入空肠,供给营养.

    作者:高小红;赵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本组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使用电脑中频电疗仪、卧硬板床、牵引、中药离子导入,超短波治疗、骶管滴注疗法等.结果:方法安全,无毒副作用,有效率较高.结论:腰椎间盘的治疗,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贺嘉鹏;李培源;杜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对具有危险因素的非高血压个体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具有危险因素的非高血压个体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对高血压发病率与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分析对该类人群进行个体生活方式干预管理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具有危险因素的非高血压个体600例,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干预组实施个体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周期为2年,落实膳食管理,经常测量血压,且重点要进行限盐,加强体育锻炼,对具有超重、血脂与血糖异常的个体加强干预管理;对照组仅进行一般高血压的健康宣传.结果:干预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管理2年后,高血压发病率为10.2%,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6%;对照组的高血压发病率为26.7%,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8.2%.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发病率明显下降,防治知识知晓率很高.结果:对具有危险因素的非高血压个体进行个体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并且提高非高血压个体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进而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具有显著实用价值.

    作者:周桂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生活及用药指导,通过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前后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观察组的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是有效的,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减少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李艳丽;许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肿瘤科轮转护士培训计划实施考核实践

    目的:落实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培养称职护士.方法:新分配护士必须完成院内轮转,上岗后须接受3~5年规范化培训,护理部制定全院的规范化培训方案,肿瘤科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包括职业素质、医德医风、临床护理理论及技能.轮转期间以“三基”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带教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科室轮转结束后进行出科考核.结果:2011年本病区共接受年轻轮转护士六名,均顺利完成轮转计划,合格出科.结论:肿瘤科的专科特点及要求,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对年轻护士影响较大,要把轮转护士视为一个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的人,重视环境对她们的影响,全方位给予支持和关心,使她们早日成才.

    作者:丁粉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罕见手掌巨大表皮样囊肿结石一例

    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胆脂瘤,系胚胎期神经管闭合时混入了外胚层成分,逐渐生长所导致肿瘤形成[1].即残留了皮肤表皮细胞层,上皮组织不断更新脱落角化的细胞,使得囊肿内容物逐渐增多,形成肿瘤.现对一例罕见手掌巨大表皮样囊肿结石的临床诊治作一探讨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农民.左手掌肿物17年,疼痛1个月.患者于17年前左手掌铁钉刺伤,当时疼痛有少量的出血,未经任何处理,伤口愈合后,局部形成稍硬的小瘢痕.于2年左右,局部出现皮下肿物,17年来,未经特殊治疗,肿物生长缓慢、逐渐增大,时有隐痛不适,偶尔因外力肿物缩小,不久会再次生长.

    作者:孙晓斌;姬景威;焦延杰;蓝月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一种改良中路法在颈内静脉穿刺术中的应用

    目的:为常规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寻求一种更好的颈内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将预计常规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10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改良中路法,常规颈内静脉穿刺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49例(98%)穿刺成功,对照组39例(78%)穿刺成功(P<0.0l);试验组和对照组穿刺时间分别为(4.3±3.0)min、(8.5±5.1)min(P<0.01);试验组1例(2%)误穿动脉,对照组7例(14%)误穿动脉(P>0.05).结论:与传统穿刺法相比,改良中路法操作更简单快捷,穿刺成功率更高.

    作者:严语;毛宵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妊娠糖尿病的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妊娠期糖尿病(GDM)后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确诊为GDM且住院分娩的11 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无GDM的正常孕产妇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制后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先天畸形、早产、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GDM可有效控制GDM妊娠期血糖并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霞;李小拴;唐江月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