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监;沈干;李昌;茅晓东;朱文;朱杰;杨海平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皮损表现的界定,对187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问诊、查体并填写调查表,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状况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单一证型、两证复合证型、三证复合证型、四证复合证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7.65%、70.59%、10.70%、1.07%,血瘀证、湿热证、痰湿证为主要证型.证属血瘀者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女性及四肢部有皮损并证属血瘀者比例较高,男性、15 ~ 30岁、下颌部、胸部有皮损及皮损炎症明显并证属湿热者比例较高.结论:瘢痕疙瘩证型多样、分布复杂,多以血瘀、湿热、痰湿、气滞及/或气虚证相兼存在;瘢痕疙瘩的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庆利;张阳;王毅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应用细胞膜片复合管状珊瑚材料,移植自体体内,构建具备特定形态的组织工程骨.方法:构建兔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与珊瑚支架复合,静置孵育24h后,移植动物自体背部皮下,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组.术后4周、8周分别取材,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组织学分析其成骨能力.结果:体内培养4周和8周后,证实实验组有新骨形成;而单纯材料组空隙内为纤维组织,未见骨样组织.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与珊瑚支架材料复合,在自体体内可构建管状组织工程骨.
作者:张蓉;高瞻;雷权;王荣耀;郭增良;李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现代美容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草药美容作为一种新型的美容方式逐渐被人们认可,并以其自然、副作用小、毒性弱,并具有保健功能等特点受到了整个美容界的推崇.常见的用于美容的中草药主要集中在当归、党参、首乌等滋阴补气的药物中,并以内服为主;葛根用于美容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以其丰胸的作用为主[1].本文就葛根的药理药性,深入分析其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现综述如下.
作者:费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肿瘤,好发中老年面颈、手背等暴露部位,组织病理学表现类似鳞状细胞癌.治疗常采用手术、激光、冷冻等方法,但易留瘢痕.我科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鼻翼部角化棘皮瘤1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颉玉胜;宋维旭;刘卉;杨海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脂溢性角化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皮损多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及日晒部位,如颜面、前臂、手背、颈部等处,影响美观.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科室对就诊的173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分别采用调Q开关Nd:YAG激光和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佳音;钟咪;曹志翔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杆圈接触形态对杆卡附着体焊接面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特殊工具加工不同杆圈接触形态的试件.测量焊接间隙,使用相同的Nd:YAG激光焊接参数进行焊接;肉眼观察焊缝区外观,测试焊件的抗拉强度,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的杆圈接触形态对焊接面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各实验组均未能实现全层焊透,无明显气孔等焊接缺陷.实验组与对照组伸长率与母材组对比显著降低,但在抗拉强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焊接参数相同时,杆圈接触的形态未对焊接面的机械性能产生显著性影响.
作者:崔广;宋应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皮肤是再生能力较强的组织,皮肤外层的表皮终身不断自我更新,其基底部的干细胞持续增殖分化以取代外层终末分化细胞,从而进行组织结构的更新,外层细胞的死亡脱落与基底干细胞的分裂维持一定的平衡,这是维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基本要求.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基础,调控着皮肤的更新和修复[1].ESCs来源于胚胎的外胚层,具有双向分行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向下分化表皮基底层,进而转变为毛囊;一方面可以向上迁移,分化为各种表皮细胞.ESCs不仅对于治疗皮肤创伤、皮肤肿瘤等疾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各种慢性创面(如烧伤,褥疮等)的愈合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十年的研究表明:皮肤具有内分泌作用,同时又是神经、激素敏感器官,神经、激素与皮肤的发育、损伤修复与其衰老密切相关.
作者:廖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黑龙江籍汉族女性年龄与皮肤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31名女性健康自愿者,检测面颊、眼角、颈部、侧胸部、背部、前臂屈侧皮肤的弹性.结果:曝光部位弹性参数R2、R5、R7相对非曝光部位低.皮肤各部位弹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年龄越大,皮肤弹性参数值越低,皮肤弹性越差,其中眼角部明显.结论: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能显示不同年龄和部位皮肤弹性的变换规律.
作者:徐艳明;王雪;李艳微;张宁;杨智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酒渣鼻是一种发生在颜面中部,以皮肤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为表现的慢性皮肤病.传统的西医治疗,疗效较差.自2005年以来,笔者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患者4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继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金属烤瓷同时具有金属基底的强度和瓷的美观,色泽稳定、表面光滑、质感逼真、耐磨性好、耐腐蚀、配戴舒适、不易变形,是目前比较可靠的修复牙体和牙列缺损的方法.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常见失败病例,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本文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39例病例,现就其导致原因及解决方法谈一些体会.
作者:赵梅;刘瑶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术式和技巧.方法:45例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于6~9个月时行前唇原长法修复,封闭鼻底,行前庭沟加深及口轮匝肌重建,侧唇红唇肌瓣修复中份唇红缘和唇珠.术后随访3个月~2年.结果:术后创口全部Ⅰ期愈合,唇弓形态好,唇珠丰满,上唇静态及动态时协调.结论:采用此前唇原长法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可获得术后上唇静、动态美感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汤晓雨;冯晓东;张雨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的分型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于2 001年~2010年我科收治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58例,根据其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共三型,并根据类型不同分别采用保守手术、临近皮瓣转移修复及剔骨皮瓣修复等三种方法.结果:根据分型标准,轻型溃疡11例,采用保守手术治愈;皮瓣转移修复中型溃疡39例,其中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植皮愈合;剔骨皮瓣修复重型溃疡8例,1例皮瓣感染,1例因坏死锁骨清创不彻底形成瘘道,行Ⅱ期手术后完全愈合.结论:根据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的分型对手术方法的选用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骁;金增强;杨文峰;杨志祥;郭林森;闫艺;甄彬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有关干细胞的研究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得益于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突破,早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成体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发育成熟机体组织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它们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和特异分化,至少产生一种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并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用于维持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生长与凋亡的动态平衡,并可以参与创伤修复.皮肤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实验证实在皮肤组织中含有至少5种成体干细胞,包括表皮干细胞、真皮间充质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黑色素干细胞以及内皮干细胞.这些细胞通过相互协调,可至少产生25种细胞谱系,发育并构建出完整的皮肤[1].表皮干细胞是目前研究取得成果多的一种皮肤干细胞,已有超过25年的研究历史.皮肤,尤其是表皮,终生处于快速自我更新的动态平衡之中,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中的特异性成体干细胞,存维持皮肤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2],将为皮肤组织工程、皮肤肿瘤、皮肤移植以及创面修复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杨登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用Hotz术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优点.方法:对2 7例(44眼)沙眼引起的瘢痕性上睑内翻施行hotz氏术,切口线设计好后在显微镜下手术,部分患者合并显微镜下灰线切开法,观察术后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内翻矫正,无成角畸形、倒睫残留,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显微镜下Hotz术治疗瘢痕性上睑内翻疗效好,并发症少,形态满意,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黄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一种有效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的作用方式.方法:对于面部肿瘤或者色素痣手术后缺损需要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患者进行点阵Nd:YAG激光手术前24h预处理皮片,手术后1 0天观察皮片的存活情况.结果:点阵激光预处理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全部存活,而未预处理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有部分坏死.结论:点阵激光进行热休克预处理能够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
作者:林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维甲酸灌注法对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诱导效果.方法:挑选不同月龄SD雌性大鼠,使用维甲酸8 0mg/(kg2g·d)对实验动物灌胃给药20天,在实验开始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对大鼠进行全身骨密度测定.结果:3月龄和6月龄大鼠在实验第30天和第45天骨密度呈逐渐恢复趋势,但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实验第60天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9月龄大鼠在实验后骨密度恢复较为缓慢,在第60天骨密度仍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从远期效果以及骨量丢失维持时间方面考虑,9月龄成熟大鼠优于3月龄、6月龄大鼠,适合用于骨质疏松造模进行后续动物实验.
作者:张春光;晁洋;王慧媛;乔仙;高菊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报道面部红斑型天疱疮误诊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采用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及其免疫荧光检查.结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棘细胞间水肿,表皮内裂隙及棘刺松解细胞;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周围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显示IgG在角质形成细胞间呈网状沉积.结论:临床表现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病理符合红斑型天疱疮的诊断.
作者:黄静;刘屹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1962年由遗传学家Ritossa发现的,这是一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并广泛存在于原核及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是生物受到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精神等刺激时发生应激反应而合成的蛋白质,能够维持信号转导蛋白的功能,在细胞突变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缓冲因子,调控着多种细胞生理、生化变化过程中重要蛋白的空间结构和突变.根据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热休克蛋白可分为HSP100、HSP90、HSP70、HSP60和小HSP五大家族,现仅就HSP90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芳;粟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对中面部老化在睑袋整形术的同时矫正泪槽畸形采用眶隔脂肪释放与填充剂矫正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46例睑袋整形术,其中33例采用睑袋整形术切口,皮下锐性分离皮瓣约1cm,于皮肤切口缘下方4mm切开眼轮匝肌,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钝、锐性游离达眶缘,松解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于眶缘处分离支持韧带,在骨膜上分离眼轮匝肌达眶缘下1 ~ 2cm,弓状缘释放眶隔脂肪并重置,6-0可吸收线将眶隔脂肪固定于眶缘下骨膜上.如果脂肪较多者适当去除部分脂肪,以局部平整为度.去除多余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后缝合切口;另外1 3例采用睑袋整形术方法同上,只是不行眶隔脂肪释放,于术后2个月后采用填充剂治疗泪槽畸形.结果:本组46例中33例眶隔脂肪释放重置者,泪槽畸形均矫正,回访3 ~12个月效果良好. 13例填充剂治疗泪槽畸形矫正者,回访3~12个月,其中5例填充爱贝芙者泪槽畸形改善较好,8例填充玻尿酸者,泪槽畸形仍较明显.结论:睑袋整形术时采用眶隔脂肪释放重置矫正中面部老化泪槽畸形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填充剂也能解决泪槽畸形,但毕竟有时效性,加之填充剂本身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故在睑袋整形术时不要轻易将眶隔脂肪去除.
作者:张连生;高俊明;刘中策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再生医学与新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已成为整形与美容外科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之一,而注射用软组织填充剂更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与热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和市场价值.注射用软组织填充剂从初的人工合成材料,到生物材料,再到生物活性材料,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并有诸多产品被应用于临床,现就国内外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注射用软组织填充材料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杰;石潇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