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镜下Hotz法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黄洁

关键词:显微镜, HOTZ法, 瘢痕性睑内翻
摘要: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用Hotz术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优点.方法:对2 7例(44眼)沙眼引起的瘢痕性上睑内翻施行hotz氏术,切口线设计好后在显微镜下手术,部分患者合并显微镜下灰线切开法,观察术后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内翻矫正,无成角畸形、倒睫残留,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显微镜下Hotz术治疗瘢痕性上睑内翻疗效好,并发症少,形态满意,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厚真皮脂肪块在注射奥美定不良隆鼻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真皮脂肪块移植在奥美定不良隆鼻取出致鼻背塌陷修复中作为填充材料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切取自体臀部或腹部真皮脂肪复合组织块(7.0cm×1.0cm×1.0cm)作为填充材料,对21例因奥美定不良隆鼻取出致鼻背塌陷者进行修复治疗,酌情结合耳廓软骨移植,重塑鼻背、鼻尖的良好形态.结果:本组共21例治疗对象,术后移植组织存活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且痕迹不明显;经1年随访,鼻外形改善满意.结论:以自体厚真皮脂肪复合组织块或结合耳廓软骨移植修复注射奥美定不良隆鼻取出致鼻背塌陷,效果满意,无排异反应等,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张永玉;苗小金;董岩;张喜清;杨宪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全口多颗多生牙伴恒牙阻生一例报道

    多生牙(supcrnumerary teeth)也称额外牙,是一种牙齿数日的发育异常,恒牙列多生牙发生率为1%~3%,其中85.4%的病例只有1~2颗多生牙,3颗以上者少见[1].本病例3颗埋伏多生牙并伴有恒牙阻生及乳牙滞留,临床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丰培勋;刘瑶;王炎;张志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ALA光动力疗法治疗角化棘皮瘤一例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肿瘤,好发中老年面颈、手背等暴露部位,组织病理学表现类似鳞状细胞癌.治疗常采用手术、激光、冷冻等方法,但易留瘢痕.我科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鼻翼部角化棘皮瘤1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颉玉胜;宋维旭;刘卉;杨海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切口线与重睑皱襞顺延的内眦开大术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内眦开大术,使术后内眦开大充分,切口瘢痕隐蔽,术后形态满意.方法:根据内眦赘皮深部眼轮匝肌结构上的异常以及内眦赘皮的上、下睑内侧睑缘处皮肤短缺的特点,设计切口线的方向,切断或部分切除皮下交错的眼轮匝肌及其纤维束,改变皮肤受力方向,使睁眼时内眦赘皮消失.结果:本组53例,随访43例,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1年,内眦赘皮完全矫正,形态自然、效果满意41例,其中4例可见线状瘢痕;另外2例内眦赘皮部分矫正,瘢痕较明显.结论:此内眦开大术能够充分矫正内眦部结构上的异常,且切口瘢痕隐蔽,术后形态自然,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方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颗粒脂肪移植在预防深部组织粘连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预防瘢痕与深部组织粘连松解术后再发生粘连的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笔者对符合条件的15例皮肤外伤或手术后瘢痕与深部肌肉和腱性组织粘连的病例采用原瘢痕处小切口,仔细分离松解皮下粘连组织,并在粘连处形成皮下袋,将经20ml注射器抽吸得到的下腹部脂肪颗粒用2mm内径注射针注入到分离的皮下袋内,移植的自体脂肪颗粒作为隔离层填充于原粘连组织间,缝合伤口,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病例检查未发现粘连复发,并发现局部皮肤质地及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脂肪颗粒是预防瘢痕与深部组织粘连松解术后粘连复发粘连的理想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改善肌腱滑动的作用,同时还可改善局部皮肤组织修复的质量,是简单易行的粘连松解和防复发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肖静;李升红;刘宏伟;程飚;肖丽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珊瑚支架构建管状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细胞膜片复合管状珊瑚材料,移植自体体内,构建具备特定形态的组织工程骨.方法:构建兔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与珊瑚支架复合,静置孵育24h后,移植动物自体背部皮下,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组.术后4周、8周分别取材,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组织学分析其成骨能力.结果:体内培养4周和8周后,证实实验组有新骨形成;而单纯材料组空隙内为纤维组织,未见骨样组织.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与珊瑚支架材料复合,在自体体内可构建管状组织工程骨.

    作者:张蓉;高瞻;雷权;王荣耀;郭增良;李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猪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猪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收集其基础培养基的上清液配制成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同时观察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与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共培养情况.结果:条件培养基使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出现了凝集生长现象,其生长曲线显著优于基础培养基培养的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P<0.05),其细胞的3H-TdR测定值亦显著升高(P<0.05).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与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共培养后出现凝集性生长趋势.结论: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可分泌具有明确生物学活性的物质.

    作者:罗洋;杜华;鞠英;王洁;龙朝钦;高剑;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在修复皮肤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在修复皮肤组织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在2 0只大鼠身上分别取邮票大小自体全厚皮片进行消化,分离成单个表皮细胞的悬液;经传代培养后,使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分别对2 0只大鼠背部表皮皮肤缺损创面进行覆盖移植,术后观察移植物成活率和植皮区收缩率,同时取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与对照组20只自体愈合创面进行相互比较.结果:表皮细胞悬液移植后1周渐融合成片,伤口愈合;经6周后,伤口平整,轻度瘢痕愈合,对照组在6周时伤口不平整,呈瘢痕愈合,色素沉着明显.结论:在表皮缺损创面上应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修复可达到重构皮肤的目的.

    作者:吴昌炎;房志强;江宝华;陈石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雷帕霉素对病理性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瘢痕是创伤过度修复的必然产物,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胶原过量合成和堆积为特征.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主要功能细胞即成纤维细胞的正常增殖依赖于细胞周期中各种调节因子的平衡,整个周期中任何调节因子发生紊乱都将导致细胞增殖异常.近年来,随着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小断深入,如:对各种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周期及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物质作用,而是各种信号传导途径和细胞因子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20世纪70年代由加拿大科学家从放线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开始雷帕霉素作为一种抗菌药物进行研究,1977年Matel等报道其有免疫抑制作用,1989年,把该药作为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新药进行试用.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陆续将其应用于瘢痕方面的研究.迄今雷帕霉素对病理性瘢痕治疗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其结构、性质、作用机理方面对瘢痕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魏韩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面部挫裂伤的急诊美容修复

    目的:总结面部挫裂伤的急诊整形美容外科修复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009年至2012年间我科急诊整形美容修复的87例面部挫裂伤患者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87例患者随访均Ⅰ期愈合,均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无需进行Ⅱ期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面部挫裂伤后遵循整形外科基本原则的急诊整形美容精细修复,可达到无需或减少后续治疗,为患者减少痛苦,减轻负担.特别要提出在挫裂伤修复中对组织的保留,可减轻术后畸形.

    作者:王量;杨东运;陶灵;刘剑毅;陈亮;李世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阴茎再造术后尿道狭窄的护理

    阴茎再造术后尿道狭窄是女变男易性病患者阴茎再造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8~2012年以来收治女变男易性病患者阴茎再造280多例,有10例患者在阴茎再造术后半年或数年后出现了尿道狭窄,症状为排尿困难、尿线极细.我科通过尿道局部瘢痕松解及局部皮瓣转移来修复尿道狭窄,经手术治疗及细心护理,尿道狭窄的修复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术后排尿通畅,尿道狭窄没有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霄;陈琪;张媛媛;项园彩;江有琴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维甲酸灌注法对不同月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差异的评价

    目的:探讨维甲酸灌注法对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诱导效果.方法:挑选不同月龄SD雌性大鼠,使用维甲酸8 0mg/(kg2g·d)对实验动物灌胃给药20天,在实验开始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对大鼠进行全身骨密度测定.结果:3月龄和6月龄大鼠在实验第30天和第45天骨密度呈逐渐恢复趋势,但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实验第60天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9月龄大鼠在实验后骨密度恢复较为缓慢,在第60天骨密度仍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从远期效果以及骨量丢失维持时间方面考虑,9月龄成熟大鼠优于3月龄、6月龄大鼠,适合用于骨质疏松造模进行后续动物实验.

    作者:张春光;晁洋;王慧媛;乔仙;高菊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生物组织补片在隆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生物组织补片在隆乳术中的应用,并对其早期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采用乳晕切口,乳房假体植入胸大肌后间隙;实验组将胸大肌对假体压迫明显的部位切开,直到假体无明显压迫为止,形成的胸大肌裂口用生物组织补片进行修补;对照组将胸大肌裂口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除对照组出现1例包膜挛缩外,余均未出现排斥、过敏、感染、积液、裂口假体疝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后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术后乳房形态、手感、动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隆乳术中应用生物组织补片修补胸大肌裂口,增加了胸大肌后间隙容量,为乳房假体植入提供足够空间,对术后乳房自然形态、手感和动感有良好的作用,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张安利;黄泽春;晏丹;梁志为;李石峰;唐红伟;王红梅;张永东;黄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美容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瓷贴面修复具有外形美观、颜色协调、经济、可修补更换、磨除牙体少等优点,瓷贴面修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修复中[1].然而瓷贴面终美学效果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笔者就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的历史、适应证和禁忌证的选择、材料的种类、牙体预备方式以及粘结系统的选择等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丁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和自由基代谢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 A磺酸钠(STS)对人增生性瘢痕(HS)的成纤维细胞(Fb)超微结构及自由基代谢平衡的影响,从抗氧化途径寻找一种新的治疗HS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术中7例HS组织进行Fb体外培养,取第3~6代传代细胞进行实验观察,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设置不同浓度组STS(0.05,0.075,0.10,0.125,0.15,0.20mg/ml)干预培养,对照组加入等量不含STS的DMEM培养液.①干预培养48h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②分别于培养12h,24h,48h后,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结果:①透射电镜见实验组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及空泡样变性,粗面内质网扩张、囊泡变及脱颗粒,胶原纤维束减少,细胞坏死等现象;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DA含量及XOD活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存在浓度-时间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SOD和GSH-Px活力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其升高程度受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药物作用12h时,高浓度组(0.15mg/ml和0.20mg/ml)T-SOD活力水平升高明显(P<0.05);24h时,0.125 ~0.20mg/ml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48h时,0.05mg/ml ~0.10mg/ml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0.15mg/ml和0.20mg/ml组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药物作用12h时,0.075 ~0.15mg/ml组GSH-Px活力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24h和48h时0.05mg/ml和0.075mg/ml组明显升高(P<0.01),48h时0.20mg/ml组GSH-Px活力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STS可通过降低自由基产生及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调节瘢痕成纤维细胞自由基代谢平衡和生物学功能.

    作者:刘华;杨华莲;蒙诚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的影响

    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致伤原因包括各种车祸伤,机器碾压伤,高处坠落伤等.这种损伤往往合并严重的污染和大块组织的缺损、坏死,处理上比较困难.若治疗不当,常可导致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外露的肌腱、骨骼缺血坏死,甚至截肢.早期的处理原则是在彻底清创、恢复足够的血供后Ⅰ期闭合创面,充分覆盖重要组织结构如神经、肌腱、血管以及合并的骨折断端.但对于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伤情严重,处理十分棘手,传统处理方法常留有不能或不易闭合的软组织创面或创腔,需换药或引流后行Ⅱ期植皮或皮瓣移位修复,具有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并增加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宋亚妮;刘云景;何林;李杨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金属烤瓷全冠、桥修复失败的原因分析

    金属烤瓷同时具有金属基底的强度和瓷的美观,色泽稳定、表面光滑、质感逼真、耐磨性好、耐腐蚀、配戴舒适、不易变形,是目前比较可靠的修复牙体和牙列缺损的方法.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常见失败病例,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本文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39例病例,现就其导致原因及解决方法谈一些体会.

    作者:赵梅;刘瑶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显微镜下Hotz法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用Hotz术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优点.方法:对2 7例(44眼)沙眼引起的瘢痕性上睑内翻施行hotz氏术,切口线设计好后在显微镜下手术,部分患者合并显微镜下灰线切开法,观察术后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内翻矫正,无成角畸形、倒睫残留,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显微镜下Hotz术治疗瘢痕性上睑内翻疗效好,并发症少,形态满意,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黄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静脉瘀血皮瓣的微血管研究进展

    静脉瘀血是各种皮瓣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静脉瘀血未被及时纠正,就会危及皮瓣的成活,称为皮瓣的静脉危象.有研究显示,静脉危象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监测微循环是预防和处理皮瓣血管危象重要的措施.本文就静脉瘀血皮瓣的微血管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邻位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7例临床分析

    目的:介绍邻位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 005年1月~2012年6月,对37例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对3 7例颌面部缺损患者,根据不同部位和程度,分别采用局部推进皮瓣,鼻唇沟皮瓣,Abbe瓣等邻位带蒂皮瓣即刻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7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肿瘤患者无复发,4例出现患侧口角轻度偏歪、3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手术或外伤造成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局部邻位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因其血供良好、制作方便、灵活,易于掌握,术后易存活,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但也需要在术中注意适应证及手术要点.

    作者:冼淡;莫础嘉;李金;陈巨峰;劳均平;李捷;李嘉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