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邻位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7例临床分析

冼淡;莫础嘉;李金;陈巨峰;劳均平;李捷;李嘉朋

关键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邻位皮瓣, 修复
摘要:目的:介绍邻位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 005年1月~2012年6月,对37例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对3 7例颌面部缺损患者,根据不同部位和程度,分别采用局部推进皮瓣,鼻唇沟皮瓣,Abbe瓣等邻位带蒂皮瓣即刻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7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肿瘤患者无复发,4例出现患侧口角轻度偏歪、3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手术或外伤造成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局部邻位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因其血供良好、制作方便、灵活,易于掌握,术后易存活,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但也需要在术中注意适应证及手术要点.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Body-jet水动力吸脂系统行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较理想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Body-jet水动力吸脂系统抽吸腹部、臀部、大腿部的脂肪,同时纯化过滤脂肪,并将其均匀注射于乳房各层组织中.自2010年08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应用Body-jet水动力吸脂系统为10例患者行自体脂肪抽吸的同时行注射隆乳术,每侧乳房一次注射剂量为100-270ml.结果:对10例患者首次手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乳头水平围较首次手术即刻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再次手术间隔6-12个月.术后乳房较丰满、圆润,形态自然,手感柔软.术后效果较满意.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是比较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应用Body-jet水动力吸脂系统行脂肪抽吸的同时利用抽吸的脂肪颗粒注射隆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的方法.

    作者:严志;汪国民;胡煜;喻红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鼻中隔体外成形在歪鼻矫正术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鼻中隔体外成形在歪鼻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6例歪鼻患者行常规的截骨整形术,同时行鼻中隔体外成形术.术中取出鼻中隔软骨,将鼻中隔软骨进行切除、切割等处理后植入原位并缝合固定,矫正歪鼻畸形和鼻中隔偏曲畸形.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治愈,无鼻背塌陷和鼻中隔穿孔发生.结论:鼻中隔软骨体外成形术用于矫正严重歪鼻畸形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欢;王盛;尤建军;张波;徐奕昊;胡晓东;刘征;范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经脐入路脂肪抽吸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

    目的:对目前脂肪抽吸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手术入路和方法进行改进,探索更适合青少年和青少年后男性乳房发育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10年11月至2 01 2年3月,对44例青少年和青少年后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采用经脐入路脂肪抽吸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月~1.5年.结果:所有患者乳房体积均明显减小,胸壁平整,轮廓自然,无一例出现乳头乳晕区皮肤缺血坏死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仅4例出现皮下淤血,2周后自行吸收.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及胸壁外形均表示满意.结论:对于青少年和青少年后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经脐入路脂肪抽吸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何林;孙峰;贾方艳;王师平;王芳;栗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弹力纤维性假黄瘤一例

    弹力纤维假黄瘤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沿皮纹分布的淡黄色丘疹、斑丘疹,呈鹅卵石样改变.皮肤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部弹力纤维断裂,变短、扭曲呈碎片状.本例患者临床经过典型,现报道如下.

    作者:仵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哈尔滨地区男性少年儿童颈椎骨骨龄的测量分析

    目的:测量并分析哈尔滨地区男性少年儿童颈椎骨形态变化特点,探讨其变化规律,为临床上判断北方地区错拾患者骨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40名8~15岁哈尔滨地区男性少年儿童,对其头颅定位侧位片的第三颈椎(the third cervical vertebrae,C3)、第四颈椎(the fourth cervical vertebrae,C4)椎体进行测量,参考Mito的颈椎骨骨龄测定法,根据年龄与椎体定量性指标的相关性,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颈椎骨骨龄的计算方法.结果:年龄与颈椎体定量性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并得出颈椎骨骨龄回归方程Y=-20.953-28.922×3/AP3+52.647×H4/AP4+12.923×AH4/PH4+26.295×tanα4(r2=0.996).结论:哈尔滨地区男性少年儿童颈椎骨发育具有增龄性变化,通过变化规律得出的骨龄方程可用来评价个体生长发育所处阶段.

    作者:杨璐;邵玶;冯全胜;闫伟军;孙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应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体会

    手指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常导致指骨和肌腱外露,临床处理的方法很多,均存在不同的问题且修复较为困难.2009年7月~2012年3月,笔者单位先后收治示指、中指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采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进行修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兴盛;周玉新;徐立伟;张永明;姚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红斑型天疱疮误诊探讨

    目的:报道面部红斑型天疱疮误诊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采用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及其免疫荧光检查.结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棘细胞间水肿,表皮内裂隙及棘刺松解细胞;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周围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显示IgG在角质形成细胞间呈网状沉积.结论:临床表现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病理符合红斑型天疱疮的诊断.

    作者:黄静;刘屹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阴茎再造术后尿道狭窄的护理

    阴茎再造术后尿道狭窄是女变男易性病患者阴茎再造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8~2012年以来收治女变男易性病患者阴茎再造280多例,有10例患者在阴茎再造术后半年或数年后出现了尿道狭窄,症状为排尿困难、尿线极细.我科通过尿道局部瘢痕松解及局部皮瓣转移来修复尿道狭窄,经手术治疗及细心护理,尿道狭窄的修复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术后排尿通畅,尿道狭窄没有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霄;陈琪;张媛媛;项园彩;江有琴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显微镜下Hotz法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用Hotz术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优点.方法:对2 7例(44眼)沙眼引起的瘢痕性上睑内翻施行hotz氏术,切口线设计好后在显微镜下手术,部分患者合并显微镜下灰线切开法,观察术后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内翻矫正,无成角畸形、倒睫残留,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显微镜下Hotz术治疗瘢痕性上睑内翻疗效好,并发症少,形态满意,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黄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瘢痕疙瘩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皮损表现的界定,对187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问诊、查体并填写调查表,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状况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单一证型、两证复合证型、三证复合证型、四证复合证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7.65%、70.59%、10.70%、1.07%,血瘀证、湿热证、痰湿证为主要证型.证属血瘀者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女性及四肢部有皮损并证属血瘀者比例较高,男性、15 ~ 30岁、下颌部、胸部有皮损及皮损炎症明显并证属湿热者比例较高.结论:瘢痕疙瘩证型多样、分布复杂,多以血瘀、湿热、痰湿、气滞及/或气虚证相兼存在;瘢痕疙瘩的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庆利;张阳;王毅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应用三叶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31例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治疗双侧唇裂治疗后鼻唇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2 006年9月~ 2011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鼻唇畸形患者31例,首先将前唇处设计三叶瓣,再对移位的组织施行完全游离与复位,之后向鼻小柱方向把三叶瓣掀起,将鼻小柱延长并抬高鼻底.结果:治疗后三叶瓣得到良好血运,患者鼻尖抬起,鼻小柱延长,对鼻底的外形十分满意,且增加了上唇突度.治疗后所有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对患者随访1~6个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采用三叶瓣修复对前唇小且上唇较为松弛的双侧唇裂治疗后畸形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周同葵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调Q开关Nd:YAG激光和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疗效观察

    脂溢性角化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皮损多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及日晒部位,如颜面、前臂、手背、颈部等处,影响美观.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科室对就诊的173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分别采用调Q开关Nd:YAG激光和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佳音;钟咪;曹志翔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经乳晕下缘切口双平面隆乳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乳晕下缘切口双平面隆乳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 007年~ 2012间,我们在全身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采用经乳晕下缘内侧切口将假体一部分置于胸大肌下,另一部分置于腺体下的双平面隆乳术,对209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回访3月~4年,除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血肿,其余患者乳房形态自然,手感好,未见双峰现象,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双平面隆乳术吸收了传统隆乳术的优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而经乳晕切口操作方便,术后瘢痕不明显,适合于东方女性.

    作者:王师平;孙峰;何林;贾方艳;王芳;栗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猪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猪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收集其基础培养基的上清液配制成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同时观察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与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共培养情况.结果:条件培养基使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出现了凝集生长现象,其生长曲线显著优于基础培养基培养的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P<0.05),其细胞的3H-TdR测定值亦显著升高(P<0.05).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与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共培养后出现凝集性生长趋势.结论: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可分泌具有明确生物学活性的物质.

    作者:罗洋;杜华;鞠英;王洁;龙朝钦;高剑;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不同乳房假体材料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目的:通过对不同乳房假体材料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探讨MRI检查对不同材料乳房假体植入后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硅凝胶假体、盐水假体、自体脂肪假体填充植入者各5例1 0只乳房,然后进行MRI检查,总结不同假体材料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差异.结果:正常硅凝胶假体T1Wl为均质等信号,T2WI为均质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其中1只乳房假体出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STIR高信号,发现此为漏出硅凝胶颗粒循内侧胸壁扩散所致.自体脂肪植入假体的MRI表现与人体正常脂肪信号基本一致,其中1只乳房假体出现脂肪纤维包块形成及脂肪液化、1只乳房假体出现脂液平面,说明脂肪纤维包块转化为脂肪液化.盐水填充假体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包膜表现为周围菲薄的低信号,MRI能清晰显示生理盐水填充范围及所在层次,并能准确找到乳房皮下或腋下有无游离注射物等.结论:MRI能直观显示乳房假体植入后的形态、部位、分布范围,并清晰显示周围乳房腺体及软组织情况,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因此,MRI是评价乳房假体植入术后情况的理想方法.

    作者:程若勤;金红花;王化敏;杨鹏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面部挫裂伤的急诊美容修复

    目的:总结面部挫裂伤的急诊整形美容外科修复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009年至2012年间我科急诊整形美容修复的87例面部挫裂伤患者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87例患者随访均Ⅰ期愈合,均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无需进行Ⅱ期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面部挫裂伤后遵循整形外科基本原则的急诊整形美容精细修复,可达到无需或减少后续治疗,为患者减少痛苦,减轻负担.特别要提出在挫裂伤修复中对组织的保留,可减轻术后畸形.

    作者:王量;杨东运;陶灵;刘剑毅;陈亮;李世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双侧完全性唇裂45例修复体会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术式和技巧.方法:45例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于6~9个月时行前唇原长法修复,封闭鼻底,行前庭沟加深及口轮匝肌重建,侧唇红唇肌瓣修复中份唇红缘和唇珠.术后随访3个月~2年.结果:术后创口全部Ⅰ期愈合,唇弓形态好,唇珠丰满,上唇静态及动态时协调.结论:采用此前唇原长法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可获得术后上唇静、动态美感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汤晓雨;冯晓东;张雨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在修复皮肤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在修复皮肤组织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在2 0只大鼠身上分别取邮票大小自体全厚皮片进行消化,分离成单个表皮细胞的悬液;经传代培养后,使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分别对2 0只大鼠背部表皮皮肤缺损创面进行覆盖移植,术后观察移植物成活率和植皮区收缩率,同时取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与对照组20只自体愈合创面进行相互比较.结果:表皮细胞悬液移植后1周渐融合成片,伤口愈合;经6周后,伤口平整,轻度瘢痕愈合,对照组在6周时伤口不平整,呈瘢痕愈合,色素沉着明显.结论:在表皮缺损创面上应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修复可达到重构皮肤的目的.

    作者:吴昌炎;房志强;江宝华;陈石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微创脂肪负压抽吸加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2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脂肪负压抽吸加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2 3例微创脂肪负压抽吸加皮下修剪术进行治疗.对照组(B) 23例采用微创皮下修剪术,对照组(C)组采用微创脂肪负压抽吸.结果:治疗组A23例,痊愈1 8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B23例,痊愈13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8.2%,对照组C22例,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8.1%.结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手术疗效确切可靠,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术后瘢痕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德监;沈干;李昌;茅晓东;朱文;朱杰;杨海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两种阴道再造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单纯游离皮片法和小阴唇皮瓣联合游离皮片法阴道再造术的手术效果.方法:16例先天性无阴道的患者7例行中厚皮片阴道再造术,9例行小阴唇皮瓣联合中厚皮片法阴道再造.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16例阴道再造患者皮片及小阴唇瓣均成活,术后阴道可容2~3指,阴道长约8~10cm,小阴唇皮瓣联合游离皮片的手术较单纯游离皮片法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小阴唇皮瓣联合游离皮片的方法术后阴道长度及性生活满意率优于单纯游离皮片法(P<0.05),阴道宽度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相对于单纯中厚皮片的方法,小阴唇皮瓣结合皮片阴道再造术皮片不易挛缩,弹性好,腔隙湿润,更加符合生理环境,但是小阴唇瓣受小阴唇发育情况的限制,更适合小阴唇发育好的患者.

    作者:李晓格;李世荣;曹川;陈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