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脐入路脂肪抽吸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

何林;孙峰;贾方艳;王师平;王芳;栗勇

关键词:男性乳房发育, 脂肪抽吸, 脐
摘要:目的:对目前脂肪抽吸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手术入路和方法进行改进,探索更适合青少年和青少年后男性乳房发育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10年11月至2 01 2年3月,对44例青少年和青少年后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采用经脐入路脂肪抽吸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月~1.5年.结果:所有患者乳房体积均明显减小,胸壁平整,轮廓自然,无一例出现乳头乳晕区皮肤缺血坏死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仅4例出现皮下淤血,2周后自行吸收.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及胸壁外形均表示满意.结论:对于青少年和青少年后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经脐入路脂肪抽吸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头皮撕脱伤回植术一例的护理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多因长发被卷入高速转动的机器或皮带中,导致头皮全部或部分撕脱,严重者可连同前额、眉、上睑皮肤及耳等被一并撕脱[1].全头皮撕脱伤在创伤疾病中不常见,但撕脱头皮再植术的成败将直接波及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2010年12月我科为一例全头皮撕脱伤患者进行了回植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陈佳佳;刘莎;覃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成纤维细胞凋亡及VEGF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①通过点阵CO2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疗的实验研究,验证其有效性;②观察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凋亡及VEGF表达情况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双侧耳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并分组,造模后三周治疗组行点阵CO2激光治疗,对照组无干预.两组切取治疗后1h、治疗后3天、7天、14天、28天瘢痕组织,TUNEL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点阵CO2激光治疗组瘢痕软化、变平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疗后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多、VEGF表达减少.结论:点阵CO2激光治疗可以促进兔耳增生性瘢痕软化、变平,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VEGF的表达降低,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理之一可能在于其启动了增生性瘢痕中过度增殖的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程序,加速凋亡,进而影响VEGF的表达,促进瘢痕的萎缩.

    作者:谭军;郭君;李高峰;朱轶;丁卫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同时减小直径和高度的乳头缩小整形术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有效减小直径和高度的乳头缩小方法.方法:在局麻下,于乳头圆柱体侧方楔形切除部分乳头组织(楔形顶端不超过乳腺导管开口)及与之相连的三角形乳晕区皮肤,再于乳头圆柱体下部环形切除乳头皮肤,切口对位间断缝合.结果:1 5例患者的30只乳头体积显著缩小,术后7天拆线时无乳头坏死,全部乳头感觉存在.11例于术后3个月~1年获得随访,乳头外形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结论:本方法能够有效缩小乳头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从而显著缩小乳头体积,具有简便、安全及大限度保留乳头功能的特点.

    作者:何冬梅;夏东胜;吴近芳;孙华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珊瑚支架构建管状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细胞膜片复合管状珊瑚材料,移植自体体内,构建具备特定形态的组织工程骨.方法:构建兔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与珊瑚支架复合,静置孵育24h后,移植动物自体背部皮下,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组.术后4周、8周分别取材,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组织学分析其成骨能力.结果:体内培养4周和8周后,证实实验组有新骨形成;而单纯材料组空隙内为纤维组织,未见骨样组织.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与珊瑚支架材料复合,在自体体内可构建管状组织工程骨.

    作者:张蓉;高瞻;雷权;王荣耀;郭增良;李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HSP90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1962年由遗传学家Ritossa发现的,这是一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并广泛存在于原核及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是生物受到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精神等刺激时发生应激反应而合成的蛋白质,能够维持信号转导蛋白的功能,在细胞突变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缓冲因子,调控着多种细胞生理、生化变化过程中重要蛋白的空间结构和突变.根据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热休克蛋白可分为HSP100、HSP90、HSP70、HSP60和小HSP五大家族,现仅就HSP90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芳;粟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激光溶脂辅助抽吸塑形术的围术期护理

    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是所有爱美人士的共同愿望,但对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肥胖患者来说,单纯通过锻炼和饮食疗法来控制体重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通过无创或微创手术解决问题.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为40例局部脂肪堆积轻、中度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使用掺钕钇石榴石激光(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Nd:YAG)溶脂辅助脂肪抽吸手术.在围术期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整形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贾小欣;闫秀娟;陈永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的影响

    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致伤原因包括各种车祸伤,机器碾压伤,高处坠落伤等.这种损伤往往合并严重的污染和大块组织的缺损、坏死,处理上比较困难.若治疗不当,常可导致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外露的肌腱、骨骼缺血坏死,甚至截肢.早期的处理原则是在彻底清创、恢复足够的血供后Ⅰ期闭合创面,充分覆盖重要组织结构如神经、肌腱、血管以及合并的骨折断端.但对于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伤情严重,处理十分棘手,传统处理方法常留有不能或不易闭合的软组织创面或创腔,需换药或引流后行Ⅱ期植皮或皮瓣移位修复,具有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并增加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宋亚妮;刘云景;何林;李杨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显微镜下Hotz法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用Hotz术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优点.方法:对2 7例(44眼)沙眼引起的瘢痕性上睑内翻施行hotz氏术,切口线设计好后在显微镜下手术,部分患者合并显微镜下灰线切开法,观察术后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内翻矫正,无成角畸形、倒睫残留,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显微镜下Hotz术治疗瘢痕性上睑内翻疗效好,并发症少,形态满意,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黄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瘢痕疙瘩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皮损表现的界定,对187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问诊、查体并填写调查表,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状况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单一证型、两证复合证型、三证复合证型、四证复合证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7.65%、70.59%、10.70%、1.07%,血瘀证、湿热证、痰湿证为主要证型.证属血瘀者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女性及四肢部有皮损并证属血瘀者比例较高,男性、15 ~ 30岁、下颌部、胸部有皮损及皮损炎症明显并证属湿热者比例较高.结论:瘢痕疙瘩证型多样、分布复杂,多以血瘀、湿热、痰湿、气滞及/或气虚证相兼存在;瘢痕疙瘩的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庆利;张阳;王毅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红斑型天疱疮误诊探讨

    目的:报道面部红斑型天疱疮误诊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采用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及其免疫荧光检查.结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棘细胞间水肿,表皮内裂隙及棘刺松解细胞;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周围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显示IgG在角质形成细胞间呈网状沉积.结论:临床表现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病理符合红斑型天疱疮的诊断.

    作者:黄静;刘屹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哈尔滨地区男性少年儿童颈椎骨骨龄的测量分析

    目的:测量并分析哈尔滨地区男性少年儿童颈椎骨形态变化特点,探讨其变化规律,为临床上判断北方地区错拾患者骨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40名8~15岁哈尔滨地区男性少年儿童,对其头颅定位侧位片的第三颈椎(the third cervical vertebrae,C3)、第四颈椎(the fourth cervical vertebrae,C4)椎体进行测量,参考Mito的颈椎骨骨龄测定法,根据年龄与椎体定量性指标的相关性,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颈椎骨骨龄的计算方法.结果:年龄与颈椎体定量性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并得出颈椎骨骨龄回归方程Y=-20.953-28.922×3/AP3+52.647×H4/AP4+12.923×AH4/PH4+26.295×tanα4(r2=0.996).结论:哈尔滨地区男性少年儿童颈椎骨发育具有增龄性变化,通过变化规律得出的骨龄方程可用来评价个体生长发育所处阶段.

    作者:杨璐;邵玶;冯全胜;闫伟军;孙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左旋维生素C联合Q开光Nd:YAG激光碳膜术治疗黄褐斑185例

    2007年3月~2011年6月,笔者科室使用左旋维生素C和Q开关1064nmNd:YAG激光碳膜术联合治疗黄褐斑患者18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斌;孙志文;向芳;张祥月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静脉瘀血皮瓣的微血管研究进展

    静脉瘀血是各种皮瓣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静脉瘀血未被及时纠正,就会危及皮瓣的成活,称为皮瓣的静脉危象.有研究显示,静脉危象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监测微循环是预防和处理皮瓣血管危象重要的措施.本文就静脉瘀血皮瓣的微血管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医美容学科创新性分析

    中医美容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至今,全国数百万家美容机构,开设中药面膜,经络腧穴美容等疗法服务项目;经穴按摩、拔罐刮痧被选入美容师等多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核;而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就业,临床服务项目与现有医疗科室服务区别小,操作手段与现有各科常用手的相似等,一直困扰中医美容学科建设与发展.认识中医美容学科创新性价值,对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致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医美容学科概念,研究领域,理论与方法等多方面比较分析,表明中医美容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特,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开拓,理论与实践底蕴的深厚等特性,加之学科研究范畴与人们生活理想的一致性,其学科价值将显现于自身延伸发展的持久性与市场规模的广阔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绮;郑淑美;崔海;曲剑华;车念聪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PAHG清除术后即时假体隆乳术300例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PAHG清除术后即时假体隆乳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80例注射PAHG丰乳术后数年,后遗乳房硬结、变形等并发症者,从乳晕入路进行清除手术.对其中乳腺、胸肌尚完整的300例,随即剥离出肌下腔隙,植入假体,操作中强调彻底止血、轻柔操作、无张力缝合和有效引流.结果:300例经过1年的随访,全部成功,整体满意,无包膜挛缩和假体移位病例,但有早期(术后8h内)术后出血2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结论:在PAHG清除术后,有选择性地进行即时假体隆乳术是可行的,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文锋;伍新鹏;刘欢;高山;田方文;查元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生物组织补片在隆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生物组织补片在隆乳术中的应用,并对其早期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采用乳晕切口,乳房假体植入胸大肌后间隙;实验组将胸大肌对假体压迫明显的部位切开,直到假体无明显压迫为止,形成的胸大肌裂口用生物组织补片进行修补;对照组将胸大肌裂口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除对照组出现1例包膜挛缩外,余均未出现排斥、过敏、感染、积液、裂口假体疝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后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术后乳房形态、手感、动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隆乳术中应用生物组织补片修补胸大肌裂口,增加了胸大肌后间隙容量,为乳房假体植入提供足够空间,对术后乳房自然形态、手感和动感有良好的作用,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张安利;黄泽春;晏丹;梁志为;李石峰;唐红伟;王红梅;张永东;黄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女性皮肤弹性与年龄和部位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黑龙江籍汉族女性年龄与皮肤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31名女性健康自愿者,检测面颊、眼角、颈部、侧胸部、背部、前臂屈侧皮肤的弹性.结果:曝光部位弹性参数R2、R5、R7相对非曝光部位低.皮肤各部位弹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年龄越大,皮肤弹性参数值越低,皮肤弹性越差,其中眼角部明显.结论: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能显示不同年龄和部位皮肤弹性的变换规律.

    作者:徐艳明;王雪;李艳微;张宁;杨智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阻生上前牙的正畸牵引治疗

    目的:评价阻生上前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 ~2009年宝鸡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上前牙阻生矫治患者30例,阻生牙44颗,采用固定矫治器牵引矫治.结果:40颗阻生前牙牵引入牙弓,成功率91%.结论:前牙阻生应尽量采取保存治疗.

    作者:汤腊梅;景栓让;张铁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现况

    有关干细胞的研究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得益于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突破,早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成体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发育成熟机体组织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它们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和特异分化,至少产生一种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并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用于维持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生长与凋亡的动态平衡,并可以参与创伤修复.皮肤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实验证实在皮肤组织中含有至少5种成体干细胞,包括表皮干细胞、真皮间充质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黑色素干细胞以及内皮干细胞.这些细胞通过相互协调,可至少产生25种细胞谱系,发育并构建出完整的皮肤[1].表皮干细胞是目前研究取得成果多的一种皮肤干细胞,已有超过25年的研究历史.皮肤,尤其是表皮,终生处于快速自我更新的动态平衡之中,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中的特异性成体干细胞,存维持皮肤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2],将为皮肤组织工程、皮肤肿瘤、皮肤移植以及创面修复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杨登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7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运用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伴发基础疾病、住院日、感染间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致病菌、治疗要点、疾病发展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67例,14例伴DM(20.9%),住院病程平均(9.4±6.3)天,长33天.牙源性感染30例(44.8%),多间隙感染23例(34.3%).患者入院后均立即予以抗感染+基础疾病治疗.切开引流52例,单纯抗感染治疗14例.脓液培养示31例有菌生长,链球菌17株(25.3%).随访2例死于基础疾病,其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及时诊断及治疗是治愈的关键,注意全身及局部治疗相结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浩;张来健;徐伟;闫忠义;陈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