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汪国民;胡煜;喻红玲
目的:通过X线测量边缘性骨吸收与种植体植入垂直位置的关系.方法:选择8 6例患者的126颗种植体,根据其植入时的垂直位置分为平骨缘组、骨缘上组和骨缘下组,分别在种植术后即刻、二期修复后、负载6个月后、1年后行X线检查,测量种植体基台连接平面与牙槽骨之间的垂直距离.结果:种植体植入后平均垂直位置为骨缘下(0.06±0.69)mm,二期修复后连接平面和牙槽骨上缘平均距离为(0.39±0.90)mm,负载后6个月平均距离为(1.35±0.53)mm,负载后1年平均距离为(1.56±0.49)mm.负载1年后,以原始牙槽骨平面为参照,三纽骨吸收程度分别为:骨缘下组(2.25±0.58)mm,平骨缘组(1.49±0.49)mm,骨缘上组(0.88±0.36)mm.骨缘下组骨吸收多,骨缘上组骨吸收少.结论:边缘性骨吸收在种植体植入后即可发生,吸收程度与植入时的垂直位置有显著关系.
作者:邓天政;吕晶;杨捷绯;柯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评价近红外光Titan治疗面颈部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 7例临床面、颈部皮肤轻度松弛患者.采用美国Cutera公司生产的Titan治疗仪进行治疗,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4周.由两位医生和患者根据治疗前后照片共同对治疗前后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评估,显示结果:10%的患者没有改善,25%的患者轻微改善,27%的患者中度改善,38%的患者良好改善.在治疗6个月后评估显示:12%的患者轻微改善,34%的患者中度改善,54%的患者显著改善.75%的患者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仅治疗后出现轻微红斑,无1例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近红外光1100~ 1800nm能有效改善面颈部皮肤松弛,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非剥脱性面颈部紧肤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杨鹏;麦跃;孙林潮;李娟;鲁东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①通过点阵CO2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疗的实验研究,验证其有效性;②观察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凋亡及VEGF表达情况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双侧耳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并分组,造模后三周治疗组行点阵CO2激光治疗,对照组无干预.两组切取治疗后1h、治疗后3天、7天、14天、28天瘢痕组织,TUNEL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点阵CO2激光治疗组瘢痕软化、变平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疗后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多、VEGF表达减少.结论:点阵CO2激光治疗可以促进兔耳增生性瘢痕软化、变平,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VEGF的表达降低,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理之一可能在于其启动了增生性瘢痕中过度增殖的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程序,加速凋亡,进而影响VEGF的表达,促进瘢痕的萎缩.
作者:谭军;郭君;李高峰;朱轶;丁卫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对中面部老化在睑袋整形术的同时矫正泪槽畸形采用眶隔脂肪释放与填充剂矫正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46例睑袋整形术,其中33例采用睑袋整形术切口,皮下锐性分离皮瓣约1cm,于皮肤切口缘下方4mm切开眼轮匝肌,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钝、锐性游离达眶缘,松解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于眶缘处分离支持韧带,在骨膜上分离眼轮匝肌达眶缘下1 ~ 2cm,弓状缘释放眶隔脂肪并重置,6-0可吸收线将眶隔脂肪固定于眶缘下骨膜上.如果脂肪较多者适当去除部分脂肪,以局部平整为度.去除多余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后缝合切口;另外1 3例采用睑袋整形术方法同上,只是不行眶隔脂肪释放,于术后2个月后采用填充剂治疗泪槽畸形.结果:本组46例中33例眶隔脂肪释放重置者,泪槽畸形均矫正,回访3 ~12个月效果良好. 13例填充剂治疗泪槽畸形矫正者,回访3~12个月,其中5例填充爱贝芙者泪槽畸形改善较好,8例填充玻尿酸者,泪槽畸形仍较明显.结论:睑袋整形术时采用眶隔脂肪释放重置矫正中面部老化泪槽畸形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填充剂也能解决泪槽畸形,但毕竟有时效性,加之填充剂本身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故在睑袋整形术时不要轻易将眶隔脂肪去除.
作者:张连生;高俊明;刘中策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 A磺酸钠(STS)对人增生性瘢痕(HS)的成纤维细胞(Fb)超微结构及自由基代谢平衡的影响,从抗氧化途径寻找一种新的治疗HS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术中7例HS组织进行Fb体外培养,取第3~6代传代细胞进行实验观察,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设置不同浓度组STS(0.05,0.075,0.10,0.125,0.15,0.20mg/ml)干预培养,对照组加入等量不含STS的DMEM培养液.①干预培养48h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②分别于培养12h,24h,48h后,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结果:①透射电镜见实验组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及空泡样变性,粗面内质网扩张、囊泡变及脱颗粒,胶原纤维束减少,细胞坏死等现象;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DA含量及XOD活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存在浓度-时间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SOD和GSH-Px活力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其升高程度受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药物作用12h时,高浓度组(0.15mg/ml和0.20mg/ml)T-SOD活力水平升高明显(P<0.05);24h时,0.125 ~0.20mg/ml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48h时,0.05mg/ml ~0.10mg/ml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0.15mg/ml和0.20mg/ml组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药物作用12h时,0.075 ~0.15mg/ml组GSH-Px活力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24h和48h时0.05mg/ml和0.075mg/ml组明显升高(P<0.01),48h时0.20mg/ml组GSH-Px活力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STS可通过降低自由基产生及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调节瘢痕成纤维细胞自由基代谢平衡和生物学功能.
作者:刘华;杨华莲;蒙诚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在重睑术前应重视先天性轻度上睑下垂的诊断并探讨应用限制韧带松解术在治疗先天性轻度上睑下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要求重睑的患者,通过“抬眉/额纹增多、仰颏、抬眼费力”三联症初步判断是否同时有轻度上睑下垂的存在;对确诊为先天性轻度上睑下垂患者,通过单纯松解限制韧带即可矫正大部分患者,不完善者加行上睑提肌腱膜缩短术.结果:本组2 3例3 3只眼,19例26只眼在重睑术中行单纯限制韧带松解术,4例7只眼行限制韧带松解术+上睑提肌腱膜折叠缩短术.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对上睑下垂矫正效果均满意,左右对称,外形自然.抬眼明显轻松,无复发.结论:在重睑术前应重视对先天性轻度上睑下垂的诊断,限制韧带松解术是治疗先天性轻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对于大部分患者可达到完全矫正的效果,且形态自然,不易复发.
作者:任冲;马力;胡晓根;马海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医美容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至今,全国数百万家美容机构,开设中药面膜,经络腧穴美容等疗法服务项目;经穴按摩、拔罐刮痧被选入美容师等多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核;而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就业,临床服务项目与现有医疗科室服务区别小,操作手段与现有各科常用手的相似等,一直困扰中医美容学科建设与发展.认识中医美容学科创新性价值,对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致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医美容学科概念,研究领域,理论与方法等多方面比较分析,表明中医美容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特,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开拓,理论与实践底蕴的深厚等特性,加之学科研究范畴与人们生活理想的一致性,其学科价值将显现于自身延伸发展的持久性与市场规模的广阔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绮;郑淑美;崔海;曲剑华;车念聪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人们对美容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瓷贴面修复具有外形美观、颜色协调、经济、可修补更换、磨除牙体少等优点,瓷贴面修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修复中[1].然而瓷贴面终美学效果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笔者就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的历史、适应证和禁忌证的选择、材料的种类、牙体预备方式以及粘结系统的选择等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丁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小面积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皮瓣修复小面积面部基底细胞癌14例.结果:1 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到3年,局部外观满意,功能恢复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局部皮瓣是修复小面积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裴永东;袁斯明;崔磊;洪志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在修复皮肤组织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在2 0只大鼠身上分别取邮票大小自体全厚皮片进行消化,分离成单个表皮细胞的悬液;经传代培养后,使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分别对2 0只大鼠背部表皮皮肤缺损创面进行覆盖移植,术后观察移植物成活率和植皮区收缩率,同时取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与对照组20只自体愈合创面进行相互比较.结果:表皮细胞悬液移植后1周渐融合成片,伤口愈合;经6周后,伤口平整,轻度瘢痕愈合,对照组在6周时伤口不平整,呈瘢痕愈合,色素沉着明显.结论:在表皮缺损创面上应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修复可达到重构皮肤的目的.
作者:吴昌炎;房志强;江宝华;陈石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物组织补片在隆乳术中的应用,并对其早期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采用乳晕切口,乳房假体植入胸大肌后间隙;实验组将胸大肌对假体压迫明显的部位切开,直到假体无明显压迫为止,形成的胸大肌裂口用生物组织补片进行修补;对照组将胸大肌裂口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除对照组出现1例包膜挛缩外,余均未出现排斥、过敏、感染、积液、裂口假体疝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后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术后乳房形态、手感、动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隆乳术中应用生物组织补片修补胸大肌裂口,增加了胸大肌后间隙容量,为乳房假体植入提供足够空间,对术后乳房自然形态、手感和动感有良好的作用,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张安利;黄泽春;晏丹;梁志为;李石峰;唐红伟;王红梅;张永东;黄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黄芪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延缓衰老的机理.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黄芪低剂量组和黄芪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连续注射D-半乳糖40天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各用药组在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记录剂量的药物,并测定皮肤组织中SOD、HYP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皮肤组织中SOD活性降低(P<0.05),HYP含量减少(P<0.05);黄芪组皮肤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HYP含量增多(P<0.05).结论:黄芪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郭丽红;吴景东;魏锦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介绍鼻中隔体外成形在歪鼻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6例歪鼻患者行常规的截骨整形术,同时行鼻中隔体外成形术.术中取出鼻中隔软骨,将鼻中隔软骨进行切除、切割等处理后植入原位并缝合固定,矫正歪鼻畸形和鼻中隔偏曲畸形.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治愈,无鼻背塌陷和鼻中隔穿孔发生.结论:鼻中隔软骨体外成形术用于矫正严重歪鼻畸形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欢;王盛;尤建军;张波;徐奕昊;胡晓东;刘征;范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脂溢性角化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皮损多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及日晒部位,如颜面、前臂、手背、颈部等处,影响美观.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科室对就诊的173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分别采用调Q开关Nd:YAG激光和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佳音;钟咪;曹志翔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治疗双侧唇裂治疗后鼻唇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2 006年9月~ 2011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鼻唇畸形患者31例,首先将前唇处设计三叶瓣,再对移位的组织施行完全游离与复位,之后向鼻小柱方向把三叶瓣掀起,将鼻小柱延长并抬高鼻底.结果:治疗后三叶瓣得到良好血运,患者鼻尖抬起,鼻小柱延长,对鼻底的外形十分满意,且增加了上唇突度.治疗后所有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对患者随访1~6个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采用三叶瓣修复对前唇小且上唇较为松弛的双侧唇裂治疗后畸形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周同葵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与局部用氟对青少年固定矫治后釉质脱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 0例青少年矫治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对照组4 0例(6 38颗),该组患者不进行任何行为干预;第2组40例(643颗),对患者及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但不涂氟;第3组40例(639颗),除了对患者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外,同时用氟化物处理牙面.结果:3组患者牙釉质脱矿的比率分别为18.18%、6.53%和3.59%,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健康教育与使用氟化物对预防正畸牙釉质脱矿是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陈冬梅;霍永力;张馨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再生医学与新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已成为整形与美容外科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之一,而注射用软组织填充剂更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与热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和市场价值.注射用软组织填充剂从初的人工合成材料,到生物材料,再到生物活性材料,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并有诸多产品被应用于临床,现就国内外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注射用软组织填充材料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杰;石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利用图像分析方法来量化皮肤颜色是当今的局势,为了能更好地得到图像结果,安利(中国)研发中心开发了新图像分析方法,此文探讨了新图像分析法与分光光度计的相关性.方法:97名自愿者参加了试验,测试区域分别为左/右脸颊、额头;测试时间为基础值、4周、8周、12周.结果:发现新图像分析法与分光光度计在L*值、b*值、ITA°方面有较高的相关性,与a*值弱相关.结论:新图像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定量评价皮肤颜色,并且可以避免由于接触而引起的皮肤变红.
作者:袁登峰;曲镝;陈银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现代美容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草药美容作为一种新型的美容方式逐渐被人们认可,并以其自然、副作用小、毒性弱,并具有保健功能等特点受到了整个美容界的推崇.常见的用于美容的中草药主要集中在当归、党参、首乌等滋阴补气的药物中,并以内服为主;葛根用于美容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以其丰胸的作用为主[1].本文就葛根的药理药性,深入分析其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现综述如下.
作者:费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三维可视化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是颌面部缺损畸形计算机辅助外科设计、种植手术设计及种植导板制作的基础,能够辅助确定手术方案、手术实施预演及进行术后评估,在颜面赝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T具有图像清晰、成像快、适用范围广、设备普及等优点,尤其是能同时获取表面软组织与内部骨组织的准确形态,因而成为获取颌面部三维模型主要的方法之一,但其存在大的缺点是会对患者造成潜在的放射性危害.2000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统计资料显示,在世界范围内CT检查约占放射学检查的5%,但放射剂量却占整个放射学检查的34%,在美国甚至高达67%[1].
作者:高蕊;白石柱;董岩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