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解剖形态的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

张丽娟;吕发金;谢惠;蒋孝先

关键词:上矢状窦, 桥静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摘要:目的 通过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探讨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解剖学表现及蛛网膜颗粒与桥静脉的关系. 方法 分析102例患者的资料,观测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数目、形态、大小、汇入上矢状窦的部位和角度;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大小及与桥静脉的关系. 结果 102例共有桥静脉837支,以中部多(约2支/侧),后部少(约1支/侧),前部主要集中在起始点附近;桥静脉大致有三类形态:圆管状或带状(65.95%)以前部和后部居多、扁平不规则形(24.73%)以中部居多、扁平筛孔状(9.31%)主要位于中部;桥静脉汇入上矢状窦的部位前部以窦基底部汇入为主,中部以窦中部水平汇入稍多,后部则主要从窦下缘汇入;桥静脉汇入上矢状窦的角度前部主要以直角汇入为主(84.25%、80.14%),其次为锐角汇入(13.70%,13.70%),中部以直角汇入为主(71.35%、66.45%),后部均以钝角汇入(100%);102例中发现135个蛛网膜颗粒,均小于5 mm,大部分(68.89%)与桥静脉无关,部分(22.22%)位于桥静脉狭窄处. 结论 VCTDSA是显示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理想影像学方法,可从不同角度充分显示其解剖形态及与蛛网膜颗粒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各种纵裂间手术时保护桥静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fMRI数据特征提取

    目的 设计一种灵敏度高且处理速度快的fMRI数据小波分析方法.方法 先用离散小波变换和频谱分析确定有用信号存在的小波分解尺度,也即特征尺度;再对实验数据进行离散小波分解,重构时将非特征尺度里的小波系数设置为0;再以相关分析对小波重构信号进行激活检测.结果 对视觉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新方法的灵敏度与基于平稳小波变换、SPM2方法相当,而优于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方法;新方法的处理速度与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方法相当,但较平稳小波变换方法有较大提高.结论 本文为fMRI数据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敏且快速的小波分析方法,更为实用.

    作者:支联合;李玉晓;赵书俊;单保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

    目的 观察肺内常见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结核球、球形肺炎、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型肺癌、错构瘤及硬化性血管瘤的CT资料,记录分析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结果 结核球周围病灶以结节为主(66.67%),树芽征占12.64%,后者在其他性质结节中很少出现.球形肺炎周围病灶主要表现为絮状影(96.92%).周围型肺癌周围主要表现为胸膜凹陷征(76.04%)、血管集束征(14.58%).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以絮状影(64.00%)、斑片影(24.00%)及局灶肺气肿(64.00%)为主.1例硬化性血管瘤周围出现絮状影.本组错构瘤均未出现周围病灶.结论 分析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肺内肺结核球、球形肺炎、周围型肺癌及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等常见孤立结节病变.

    作者:谢汝明;吕岩;周新华;周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右心室心肌功能

    目的 探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右心室心肌局部舒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34例尿毒症患者根据左心室肥厚与否分为左心室非肥厚组18例,左心室肥厚组16例.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者.测量各组左、右心室壁基底段及中间段的大应变(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SRa).结果 左心室:各节段ε、SRs及SRe均为左心室非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小于正常对照组,大部分节段左心室非肥厚组大于左心室肥厚组;SRa:左心室非肥厚组大于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非肥厚组部分节段小于正常对照组,部分节段大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肥厚组大部分节段小于正常对照组.右心室:各节段的ε、SRs及SRe均为左心室非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小于正常对照组,SRa为正常对照组<左心室非肥厚组<左心室肥厚组.结论 应变及应变率能敏感地定量评价尿毒症左、右心室心肌局部舒缩功能.

    作者:卢西梅;高晓军;贾莉;宋喜焕;卢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周动静脉瘘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周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和(或)造影证实的外周动静脉瘘患者的术前二维、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图像.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动静脉瘘的准确率为91.67%,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瘘口和其相关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特异性,瘘口处动脉进入静脉的高速、低阻、双期、单向血流是动静脉瘘的血流频谱特征.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动静脉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大,结合相关参数综合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继萍;王志萍;高志翔;宋秋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的MRI特征

    目的 探讨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MRI特征.结果 9例囊实性室管膜瘤中,肿瘤位于侧脑室旁者7例,表现为大囊大结节者6例,大囊小结节者2例,肿块内多发小囊变者1例.7例肿块呈多发囊变,3例见瘤内出血.全部病例均见瘤周Ⅱ度水肿;肿瘤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囊变区呈T2WI更高信号,瘤内出血呈T1WI结节状或片状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及瘤内出血不强化.结论 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常位于侧脑室旁,大囊变、多囊变、瘤内出血、壁结节、囊壁明显强化和瘤周Ⅱ度水肿等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李跃明;曹代荣;李银官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联体双胎1例

    孕妇,22岁,孕1产0,孕11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宫腔内见一孕囊,囊内见两胎儿回声,顶臀长分别4.3 cm、4.2 cm,胎心率均167次/分.两胎头部及背部见无回声包绕,以颈部为著,F1较厚处0.57 cm,F2较厚处0.53 cm,两胎儿腹部联系紧密,其间未见明显羊水分隔(图1).

    作者:李莉蕊;陈振喜;郑春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的10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肝结核4例,细菌性肝脓肿6例)患者的常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观察病灶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重点观察增强模式、增强水平及随时相变化等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共12个肝局灶性炎性病灶.超声造影示其中5个呈周边环状增强伴中央无增强,3个呈弥漫性增强,4个呈蜂窝状增强.动脉相有9个病灶呈高增强且早于周围肝实质,3个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呈同步等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9个病灶呈等增强,3个病灶呈低增强.12个病灶中11个诊断正确,1个病灶误诊,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 肝局灶性炎性病灶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马霞;王兴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前预后多因素CT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前增强CT影像学征象与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根治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术前临床及双期增强CT影像学资料,分析CT征象及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时序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1、3、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0.18%、65.48%和42.0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单段病灶与多段病灶)、子灶、血管侵犯、动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血管侵犯、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0.8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7、0.007). 结论原发性HC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CT征象包括血管侵犯和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0.85.

    作者:高顺禹;崔湧;孙应实;唐磊;李晓婷;张晓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MSCT在空腔脏器穿孔定位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SCT在空腔脏器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空腔脏器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穿孔11例,空、回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3例,子宫穿孔1例.CT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穿孔部位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原发病变的征象.结论 MSCT扫描对确定空腔脏器穿孔、判断穿孔部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阎玉明;张兰慧;闫如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淋巴瘤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病理相关性

    目的 探讨淋巴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及淋巴瘤发展进程的相关性.方法 将A20淋巴瘤细胞接种于30只Balb/c小鼠,制备小鼠淋巴瘤模型.对不同阶段的荷瘤小鼠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荷瘤小鼠肿瘤DWI信号,并测量其ADC值.应用Image-J 1.42q软件分析淋巴瘤肿瘤细胞密度.比较淋巴瘤不同发展阶段的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的差异,分析二者间的关系及淋巴瘤ADC值与肿瘤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 第三阶段的淋巴瘤ADC值为(0.37±0.08)×10-3 mm2/s,第二阶段的淋巴瘤ADC值为(0.47±0.08)×10-3 mm2/s,第一阶段的淋巴瘤ADC值为(0.69±0.07)×10-3 mm2/s,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3,P<0.05).第三阶段的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密度(48.85±4.04)%明显大于第二阶段(42.65±4.48)%和第一阶段淋巴瘤肿瘤细胞密度(31.75±4.19)%,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2,P<0.05).淋巴瘤的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82,P<0.01).淋巴瘤的ADC值与其发展阶段呈显著负相关(r=-0.84,P<0.01).结论 ADC值可用于评价淋巴瘤发展进程,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并监测疗效.

    作者:赵芸芸;刘剑羽;徐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5T MR 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增强扫描评价前列腺癌

    目的 评价1.5T MR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增强扫描对判断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强化类型、周围组织浸润的价值及其检出部位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并分析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与MR LAVA强化类型的关系及MR LAVA增强扫描对外周带前列腺癌部位显示的结果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双侧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与MR LAVA强化类型有关;随着内部浸润分级增加,肿瘤浸润周围结构的几率增加;MR LAVA增强扫描对外周带前列腺癌部位显示的结果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双侧活检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3).结论 LAVA增强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直接征象和强化特征,有助于准确判断前列腺癌周围浸润的部位.

    作者:王永安;周洁;徐谊朝;夏明汗;罗良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胃癌多发钙化性转移1例

    患者男,57岁.上腹胀痛不适伴食欲差1个月.既往无肝炎、结核、手术及疫区接触史.入院CT检查:平扫见胃窦壁不均匀增厚并见点状钙化,腹腔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图1A),肝内见大小不等的沙粒状、结节状及团块状高密度影,CT值91~192 HU;左肺底见一钙化结节(图1B);增强扫描示增厚的胃壁明显强化,肝内及腹腔病灶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肝内另见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灶.

    作者:郑生喜;黄宝生;邓生德;魏铭;柴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肺透明细胞瘤1例

    患者男,59岁.1周前因受凉引发胸闷、气促,活动后加剧入院.患者无发热、畏寒,无咳嗽、咯血.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胸部CT平扫:右肺上叶见球形病灶,约3.0 cm×3.0 cm×3.0 cm,边缘光滑,无分叶,密度均匀, CT值约40 HU(图1);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病灶中心平均CT值约80 HU(图2A);静脉期病灶均匀强化,平均CT值约87 HU(图2B).

    作者:孟闫凯;谢理想;李绍东;徐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 采用血管造影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血管造影资料,且22例与术前造影资料比较,评价肺动脉发育、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主动脉侧支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31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疑血栓形成.28例肺动脉发育良好且左、右肺动脉发育对称,3例单侧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发育差.1例出现肺动静脉瘘,1例存在胸腔积液.22例双向Glenn手术前后造影比较,左右肺动脉直径和McGoon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6%(8/22)的主动脉侧支较术前增多.18.75%(6/32)病例术后存在腔静脉侧支血管. 结论血管造影是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情况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向太;崔燕海;张群;谈文开;唐向周;王绍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整体功能指数评价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

    目的 采用整体功能指数(GFI)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CAD合并AF组患者30例(心室律<120次/分)、CAD窦性心律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用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收缩峰值速度(Sm).计算E/Em和GFI[(E/Em)/Sm].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D窦性心律组及CAD合并AF组E/Em增大、Em、Sm减低、GFI值增大(P<0.05).与CAD窦性心律组比较,CAD合并AF组E/Em、GFI值增大(P<0.05). 结论应用GFI能够评价CAD合并A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作者:管敏;夏稻子;朱阿丽;宋敏;邢桂英;许光瑜;卢亚光;张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静脉超声造影诊断子宫肌瘤

    目的 探讨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疑诊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实时记录病灶的增强方式及程度.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72个病灶,≥3 cm的病灶56个,均表现为周边环状增强,包膜增强持续时间较长,与正常肌层充盈方式显著不同;<3 cm的病灶16个,呈环绕型增强8个、树枝状增强2个、混合型增强6个. 结论静脉超声造影对诊断、鉴别诊断子宫肌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卢峻;佘志红;熊奕;王慧芳;林琪;甘晗靖;徐金锋;吴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 方法 对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含HRCT),回顾性分析、比较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动态变化并进行半定量CT评分. 结果 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①主要表现为片状肺实质渗出病灶,早期和吸收期主要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②两肺小叶性或节段性散在分布,以胸膜下和支气管周围多见,下叶较重;③肺组织、胸膜及纵隔受累可同时存在;④病程早期CT评分4.41且逐渐下降,渗出性病灶短期内吸收较快,后期遗留纤维化病变CT评分1.64分. 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动态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胸部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疗效观察,但确诊需依靠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邓莹莹;陆普选;刘映霞;杨根东;朱文科;郑斐群;彭程;刘艳;周伯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加速器锥形束CT成像参数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加速器机载kV锥形束CT(CBCT)成像参数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CatPhan 600模体的CTP 528模块,分别改变管电压、管电流、准直器、扫描范围和重建精度,测量XVI CBCT的空间分辨率. 结果管电压从80 kV增至140 kV时,空间分辨率从5 lp/cm增加到7 lp/cm.管电流对空间分辨率影响较小.准直器型号、重建精度和机架旋转范围对空间分辨率影响较大. 结论 CBCT的影像质量随成像条件变化范围很大,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条件合理选择参数,减少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得到佳的影像质量.

    作者:王运来;廖雄飞;葛瑞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目的 探讨超声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32例孤立性AF患者(孤立性AF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计算百分变化率,并测量左心房容积.结果 孤立性AF组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FM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6.14±2.03)% vs (16.50±5.00)%,P<0.01],两组受试者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NTG-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AF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左心房容积明显增大[(45.85±13.72)ml vs (27.33±6.51)ml,P<0.01].孤立性AF患者FMD与左心房容积呈负相关(r=-0.62,P<0.01).结论 AF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损伤作用,孤立性AF患者FMD与左心房构型有关.

    作者:李巧丽;李天亮;胡新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87例(135个结节)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检查,予以弹性分级.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弹性分级以≤Ⅱ级为主,甲状腺乳头状癌弹性分级以≥Ⅲ级为主.良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0~Ⅱ级为主,恶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Ⅲ~Ⅳ级为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弹性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分级Ⅲ级时,良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超声弹性分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91%、76.47%、80.00%.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

    作者:刘芳;肖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