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然;李凤和;陈光
目的:研究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牙列情况,建立基于螺旋CT扫描图像的上颌牙列的三维重建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为上颌牙列的正畸矫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选择男女两名自愿者作为建模素材,通过螺旋CT扫描技术得到头部二维CT图像,应用三维影像技术取出含上颌牙列部分图像,对截取图像重建三维模型,后在ANSYS中建立上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获得了细致逼真的上颌牙列三维重建影像和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综合运用CT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可以获得不同个体的上颌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为临床上颌牙列的正畸矫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邵玶;闫伟军;宋冰;赵媛;张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比较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准长脉宽1064nm波长)对老化昆明小鼠真皮重塑的作用,并探讨二者嫩肤作用机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两种波长激光照射自然老化昆明小鼠背部脱毛皮肤,通过HE染色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及真皮厚度测量,饱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皮肤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及Gomori醛品红染色观察弹力纤维的变化.结果:两组照射组中真皮厚度、成纤维细胞计数和弹力纤维容积分数的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点阵CO2激光组均高于Nd:YAG激光(准长脉宽1064nm波长)组(P均<0.05);两组照射组中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容积分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但照射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准长脉宽1064nm波长)均可引发小鼠真皮重塑,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作者:李蕊联;应朝霞;王梅;王永贤;王琼玉;张淑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不同的术式对不同成因的睑袋的整复效果,为睑袋的整复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对632例睑袋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结膜径路的眶脂取出术(125例)、单纯松弛皮肤去除术(63例)、单纯眼轮匝肌整复术(21例)、皮肤径路的眶脂去除下睑支持结构加固术(389例)以及保留眶脂的睑袋整复术(34例)进行整复.结果:2例患者因双侧下睑区不规则膨出,1例患者下睑切口位置高低不一,进行了再次手术;3例患者早期下睑皮肤瘀斑明显,2例患者早期有轻度睑球分离,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都消失;其余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睑袋形成的原因各异,患者的年龄、职业以及对手术的期望值差别较大,术前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注意处理每一个环节,绝大多数患者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沈正宇;朱儒胜;崔培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通过体外构建重组腺病毒miR-126,应用于小鼠缺血后肢腓肠肌局部治疗,观察miR-126对缺血局部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miR-126包装、纯化、滴度的鉴定;C57小鼠随机分为A组(C57左侧缺血后肢手术组)、B组(空病毒C57左侧缺血后肢手术组)、C组(重组腺病毒miR-126 C57左侧缺血后肢手术组)三组,制作小鼠缺血后肢模型,术后即刻将重组腺病毒miR-126和腺病毒各50μl局部注射于小鼠缺血左后肢腓肠肌.分别于3、7、14天各组(3只)取左后肢腓肠肌做HE染色、CD31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Akt、ERK1/2、pAkt、pERK1/2蛋白水平以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等.结果:各种检测结果显示C组较A、B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明显,新生血管数目计数明显增多,miR-12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尤其在第7天升高为明显,以及VEGF、bFGF等介导的IP3和MAPK信号通路中ERK1、pERK1、AKT和pAKT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增高.结论:miR-126局部应用于缺血后肢,通过激活Akt、ERK1/2的相关通路,促进血管新生,利于缺血后肢功能恢复.
作者:曾淑红;易成刚;郭树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VEGF在不同皮肤扩张方式中的表达与扩张皮瓣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关系,建立适合于临床的佳的皮肤扩张方式.方法:选用6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大组,随机将动物按不同扩张方式分为5组:A组(反复快速扩张组)、B组(快速扩张组)、C组(常规扩张组)、D组(植入不扩组)、E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扩张皮瓣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维持1周,A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差异不明显(P>0.05);在维持2、3、4周A组与B组、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维持6周,A组的VEGF表达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持6周的A组和B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维持4周的C组(P<0.05).结论:反复快速皮肤扩张可明显提高扩张皮瓣中VEGF的合成与分泌,促进血管形成.
作者:常谨;刘国林;刘硕;石培凯;董福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是口腔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由于发音,进食等方面感到不适,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修复标准也不断提高.容貌美是人类生命活力的体现,面部是人体中暴露而又不受衣冠掩饰的唯一部分,因此容貌美是评价人体形象的重要的部分[1].这就要求口腔修复工作者在对前牙缺失患者进行修复治疗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修复的解剖学,生物力学,材料学方面的特点,还应考虑到患者对美学的要求.笔者对前牙缺失患者应用烤瓷桥进行美容修复,并对其美学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张景波;陈立忠;朱礼昆;王继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重睑过宽是重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因上睑组织去除过多致实际重睑线高于设计切口线或重睑设计过宽所致;我科自2005年3月~2011年10月,采用眶隔脂肪筋膜瓣修复重睑术后重睑过宽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继忠;陈辉;曹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口服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型给予方药加减治疗,同时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局部涂5%二氧化钛霜;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同时局部涂5%二氧化钛霜,观察患者面部皮损的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辨证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能取长补短,且治愈率高、作用持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睚啡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枚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联合应用修复头面颈胸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先天性和获得性头面颈胸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缺损面积的大小及部位的不同,埋置1~3枚不等的合适形状和容量的扩张器,术后1周开始经注射壶注入生理盐水,每次注水为扩张器体积的10%,每周1~2次,待扩张达到合适的体积后,维持扩张2周,防止扩张后皮瓣术后收缩,而后切除病变组织应用旋转或推进皮瓣方法进行Ⅱ期修复创面,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果:所有患者缺损区均完全覆盖,其中有2例扩张器外露,1例因导管扭曲变形,造成注水困难,后经手术外置注射壶,可继续注水.结论:多枚扩张器联合应用是各种大面积的先天性和获得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很好的选择.对于扩张器植入后的并发症,要提早预防,对出现的并发症,需及时处理,否则会造成手术失败.
作者:靖昌瑞;程新德;曹芳;任妍;朱云林;胡高;李永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对桩钉辅助玻璃离子粘结固定冠根纵折的后牙行再植术并行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评价.方法:选择40例牙体相对完好、牙周情况良好的纵裂的后牙,拔牙后即刻体外完成根管治疗,用玻璃离子粘固剂粘结并复位,冠部横向钻通,插入并粘结根管桩钉辅助固定,再植入牙槽窝,2个月后行全冠或连冠修复,随访2年,观察疗效.结果:除失访4例外,6个月的成功保存率为100.00%(36/36),1年的保存率为88.89%(32/36),2年的保存率为80.56%(29/36),成功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对桩钉辅助玻璃离子粘结固定冠根纵折的后牙再植治疗,可获得一定的效果满意,为临床保存治疗提供多一种选择.
作者:黎石坚;陈燕;陆兆威;罗菊芬;李民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多生牙属于比较常见的牙齿发育障碍.虽然多生牙可能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可能伴或不伴病理改变,其隙、拥挤、扭转,牙根弯曲,以及邻牙的牙根吸收.其他并发症还包括由多生牙来源的始基囊肿或含牙囊肿导致骨质破坏或口鼻瘘等.多生牙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发育过程中牙板的过度活跃得到广泛认同[1-3].
作者:杨磊;赵和平;高巍然;周丽霞;高艳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注射美容由于微创、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求美者的青睐,但是注射美容也存在有一定的并发症,其中常见的是疼痛和瘀青.2011年10月~2012年5月,笔者在面部注射美容术前应用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局部喷雾,并与同期应用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病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皮肤冷喷剂对减轻注射疼痛及术后瘀青有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五一;王兰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治疗面部色素痣患者57例,在减少瘢痕等副作用发生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07例面部色素痣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按照就诊时间并征得患者的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皮损342个),其中男17例,女40例,年龄5~57岁,平均28.3岁,色素痣直径0.1~1.0cm;对照组50例(皮损307个),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7~60岁,平均为27.6岁,色素痣直径0.1~0.9cm.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疾病及瘢痕体质,两组在性别、年龄、色素痣大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世英;郭粉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OPT技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除皱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首先用OPT技术治疗面部细小皱纹,然后在面部动力性皱纹处注射A型肉毒毒素.结果:共治疗120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总有效率达83%,疗效满意.结论:OPT技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应用于面部除皱术,可更全面地提升皮肤年轻化的疗效,在皮肤美容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郭云;王芳;王爱玲;邓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口腔黏膜炎卷管游离移植修复尿道下裂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2007年1月~ 2012年1月应用口腔黏膜炎卷管游离移植修复尿道下裂患者68例患者.年龄5 ~27岁,平均年龄12岁.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尿道下裂畸形,均采用矫直阴茎后,应用口腔黏膜炎卷管游离移植预制缺损段尿道,二期进行吻接,同时应用以阴囊动脉为蒂的阴囊筋膜皮瓣覆盖创面进行修复,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方面和口腔、会阴手术区的对症护理.结果:术后68例均愈合良好,术后并发尿瘘4例,黏膜炎成活66例(97%).结论:应用口腔黏膜炎卷管游离移植分期修复尿道下裂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观好,术后严密观察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世妍;赵军霞;刘宝芹;齐凤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经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后的青少年面部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5例,在生长快速期使用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于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另收集128例同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Frankel Ⅲ型矫治器治疗1年,患者下颌骨长度发育受到抑制,减小后面高的增长,ANB角增加,SNB角减小,下颌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向后移动;下颌平面及(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结论:经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下颌生长会受到抑制,向后下方旋转生长.
作者:孟秋菊;张进;王磊昌;彭明慧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对面部外伤的修复要求达到功能和美观的统一[1].儿童外伤清创美容缝合术已是整形美容科的常见手术,但术中常因儿童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配合能力差,疼痛刺激以及对医务人员与环境的恐惧等造成双方沟通困难,迫使手术无法进行.如何确保此类手术顺利实施?笔者体会到其技巧在于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有效的交流对儿童顺利实施手术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12年2月实施儿童外伤清创美容缝合术134例的沟通技巧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莉;刘毅;刘萍;陈元婕;毛莉英;徐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颗楔缺露髓牙,分别用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A组37颗)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B组37颗)进行修复,患者经过2~3年随访,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37颗,失败1颗,B组治疗37颗,失败4颗,A组的成功率为97.3%,B组的成功率为89.2%,两组修复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向荣;邱建平;何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与其他各种人工合成材料、异种脂肪或异体脂肪相比,由于它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充盈外形好、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反应、无过敏反应等优点,倍受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早在1889年,Vander Meulent[1]就首次运用了人类自体脂肪组织进行移植,1893年,Neuber[2]首次将自体游离的小脂肪块用于填充软组织缺损,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游离脂肪组织移植后吸收、坏死的情况严重,其疗效并不十分满意.1986年,Illouz[3]提出了脂肪颗粒移植的理论,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其取材更加容易,且有对于供受体部位创伤小,不留瘢痕等优点,近年来在整形外科修复各种软组织凹陷或缺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并已成为临床上软组织扩增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雅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因交通事故、外伤、肿瘤等原因导致的体貌不佳以及美容等原因,选择整形外科来改善体貌缺陷的人越来越多.整形外科手术中的设计及方法受个人习惯、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效果不具有预见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同时还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模拟与重建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用于人体组织结构的建模、软组织的模拟和手术虚拟环境的建立.现就其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李倩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