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李雪;刘丽文;刘兵;段云燕;李金芳;温江田;崔明亮
目的 在弹性配准中考虑肝脏周边解剖结构间运动的不连续性.方法 采用双薄板样条弹性配准方法,利用制定治疗计划过程中于参考影像中勾画的轮廓线信息对特征点进行分区.结果 对临床病例进行配准,沿人体上下方向偏移量绝对值的平均误差从配准前的11.25 mm降到配准后的1.80 mm,标准方差从2.60 mm降到1.39 mm.结论 该方法考虑了脏器间运动的不同模式,并且不需要在配准中对目标影像进行轮廓线勾画.
作者:谢耀钦;包尚联;陈国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肠疾病中肠周脂肪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探讨肠周脂肪CT征象对诊断肠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肠疾病患者的术前腹部CT征象,观察原发疾病与肠周脂肪CT征象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9例肠疾病患者的肠周脂肪CT征象包括脂肪组织模糊、蚯蚓状影、线状影、结节影、网格状影、积液影、条索状影及脂肪组织结构僵硬,其病理基础包括充血、水肿、渗出,血管扩张、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组织纤维化、癌肿浸润.术前正确判断良、恶性36例(36/39).肠恶性肿瘤术前CT诊断肠周淋巴结转移19例(19/20),手术病理证实只有13例(13/20).结论 肠周脂肪对肠疾病的反应敏感,不同肠疾病在肠周脂肪中产生不同的CT征象.
作者:欧阳林;刘士远;肖湘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按高血压类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42例(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组39例(B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老年人.二维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舒张期内径,观察颈总动脉斑块情况;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B组颈总动脉IMT、僵硬度、RI升高(P<0.01),扩张性、EDV、Vmean降低(P均<0.05),A组PI升高(P<0.01),B组PSV降低(P<0.05);A组颈总动脉僵硬度、PSV、RI、PI高于B组(P均<0.05),扩张性和EDV低于B组(P<0.01);A、B组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收缩压、脉压与颈总动脉内径、IMT、EDV、Vmean、RI、PI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发生重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壁顺应性差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对颈动脉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作者:林腾;陈丽函;许映斌;梁淑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男,56岁.腹痛、恶心、呕吐、发烧、乏力、消瘦、腹泻、便秘3个月加重1天入院.有胰腺炎病史.体征:腹软,中腹部扪及结节性肿块,质硬、腹膜刺激征阳性、腹部膨隆,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白细胞10.32×109/L,血沉加快.
作者:牛艳坤;陈为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RT-3DE测量28名正常人(对照组)和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左心室壁17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计算节段每搏量(rSV)及节段射血分数(rEF).结果对照组左心室壁17节段局部容积-时间曲线呈集中且规则的抛物线形,心肌梗死组呈运动分散且不规则的曲线;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运动异常节段的rEDV、rESV显著增大(P<0.05),而REF显著减低(P<0.05);心肌梗死组17节段REF的平均值(rEF′)与整体EF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8,P<0.001).结论 RT-3DE技术能够测定心肌梗死代偿节段的数目和分布范围,可用于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
作者:彭娟;郭瑞强;陈金玲;周青;郝力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超声检查对干燥综合征(SS)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SS患者、19例可疑腮腺病变的口腔科患者(对照组1)、17名健康人(对照组2)进行双侧腮腺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表现对受检者腮腺进行评价.结果 SS组腮腺病变均累及双侧,实质声像图表现分为轻度不均匀、多发结节和纤维化萎缩三类.以多发结节和纤维化萎缩作为标准诊断,SS腮腺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9%、97.22%、97.37%和83.33%.SS组腮腺径线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纤维化萎缩型腮腺径线小.结论 SS腮腺病变具有较特异的声像图改变;超声检查对诊断SS腮腺累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钟慧;王鸿琳;杜德顺;李建初;姜玉新;戴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室间间期(VVD)优化中的价值.方法 7例CRT患者行VVD优化,比较不同VVD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即刻差异.结果 7例中左心室优先优于右心室优先和双室同步起搏:左心室优先时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功能指数(Tei指数)、左右心室射血前期延迟(PETd)、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达峰速时间标准差(TS-12-SD)、左心室收缩后收缩(PSS)减小,左心室收缩期压力上升速率(dp/dt)、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VTIAV)增大(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室同步起搏与右心室起搏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优VVD分布在10~30 ms,但个体差异明显.结论 超声心动图指导下CRT患者VV间期优化可使CRT患者获得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
作者:骆志玲;郭涛;顾云;倪锐志;王钰;沈艳;陆永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千伏设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颈联合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头颈联合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2组.A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00 kV;B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20 kV.扫描后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重建,以九位法来显示动脉的位置.对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6±0.36和2.8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的图像质量,颈动脉及椎动脉起始部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B组的平均辐射剂量高于A组.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千伏可以获得满意的CTA图像质量.
作者:张军;耿道颖;张晓龙;祝瑞江;李浩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价值.方法 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28例初诊T2DM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右侧颈动脉和右侧肱动脉血管壁弹性进行评估.结果 T2DM组颈动脉及肱动脉弹性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2DM组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峰)和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低于对照组(P<0.01,P<0.05).T2DM组空腹血糖(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T2DM患者血管壁弹性的早期变化.
作者:胡莉君;吕清;王新房;王静;贺林;黄君红;段利科;丁灵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探讨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并评价心肌同步性运动.方法 尿毒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1例.经胸采集并存储标准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及达峰时间、心底部旋转角度及达峰时间、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及达峰时间、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扭转角度、解旋率,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①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rot)、峰值扭转角度(Ptw)、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扭转角度(AVCtw)及解旋率(Untw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尿毒症患者心尖部旋转角度达峰时间、扭转角度达峰时间均明显延迟于主动脉瓣关闭时间,而心底部旋转角度达峰时间早于主动脉瓣关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尿毒症患者Ptw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心尖部旋转速度峰值(PTVap)高度相关(P<0.05).结论 STI技术可准确、无创地评价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并能从旋转运动的角度评估心肌运动的同步性.
作者:王淑珍;谢明星;王新房;吕清;卢晓芳;杨亚利;李卫芹;付倩;黄君红;刘莹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PCM系统、SFM系统和普通CR系统乳腺摄影在相同平均腺体剂量条件下影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使用TORMAX和CDMAM模体,在SFM系统进行曝光,以相同AGD下的曝光组合在PCM及CR系统上进行相应模体摄影,对所得图像分别进行评分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在相同AGD下三种乳腺X线摄影系统成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在相同AGD下,PCM在低对比分辨率方面与SFM系统、CR系统相比有明显优势;在检出微小钙化方面,PCM几乎可以达到SFM系统水平,但在高对比分辨率方面不及SFM系统.结论 PCM系统综合的影像质量优于SFM和CR系统.
作者:宛然;武春雪;刘澜涛;秦乃姗;蒋学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左心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40例,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使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大位移(Ds)、大位移达峰时间, 并将平均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组的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1),LVEF显著减低(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比正常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的达峰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正常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正相关,但较正常组低(r=0.419,P<0.05).结论 TMAD作为一种新技术成为简单、准确、客观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途径.
作者:张军;李雪;刘丽文;刘兵;段云燕;李金芳;温江田;崔明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一种超声医学图像增强的有效算法.方法 基于自适应低通滤波器的超声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对数变换的方法将超声医学图像中存在的乘性噪声变为加性噪声;再通过低通滤波器将对数图像分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对低频分量采用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处理,对高频分量进行加权;然后对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进行融合得到增强的对数图像;后对对数图像进行指数变换得到输出图像.结果 原超声医学图像得到有效增强,边缘细节得以保留.结论 该算法有效地实现了超声医学图像增强,突出了超声图像的细节,改善了视觉效果,并对噪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绍波;郭业才;王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肾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肾VX2肿瘤模型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实验组15只,对实验组10天后行超声引导下兔肾脏VX2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未行处理,于微波治疗后5 d、10 d、15 d,比较两组肿瘤大小及回声情况,至兔自然死亡时比较平均生存时间和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15只兔均经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成功.微波治疗后5 d、10 d、15 d,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生存时间治疗组(46.3±8.6)d与对照组(23.7±5.6)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粗测治疗组腹腔及肺部转移情况少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兔肾VX2肿瘤操作简便,可有效减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生存期并减少转移几率.
作者:张婷;杨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前运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探究针灸机制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中主要包括探讨穴位、经络与脑功能区的特定联系、针灸镇痛的磁共振脑功能研究、针灸方法和参数对激活脑功能区影响及针灸治疗药物成瘾,但是针灸效应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还不够深入,仍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对磁功能脑成像技术在探究针灸机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程晓玲;马树华;王兆新;贾宝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相对定量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人脑深部灰质核团(包括黑质、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的脑铁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71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5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行头部SWI扫描并测量黑质、红核、苍白球、壳、尾状核头部的SWI信号值,分析各部位SWI信号值随年龄的变化规律.结果 不同年龄阶段所测量得到的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黑质、红核SWI信号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按一定规律变化.尾状核、苍白球SWI信号值于20~39岁变化基本平稳,于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诸深部灰质核团SWI信号值快速下降(以红核及壳核为著).黑质、红核、壳核、尾状核头SWI信号值均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r黑质=-0.759,r红核=-0.875,r壳核=-0.880,r尾状核头=-0.524,P<0.001);苍白球SWI信号值与年龄存在弱相关(r=-0.211,P=0.042).结论 SWI信号值可以反映脑铁分布区域性和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作者:苗延巍;刘婷;伍建林;宋清伟;张清;张竞文;杨志宏;倪鸣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对X线胸片肺结节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经CT检查的肺内结节患者70例和100名正常者的数字化胸片,由2名专家组医生参照CT片,阅读相应胸片并标记结节部位,意见达成一致后得出结论,将该结论与CAD系统产生的假阳性结节组合模拟成三类敏感度已知(50%、75%和 100%)的CAD检测结果.另外6名放射科医生(2名高年资,4名低年资)分别在不用和应用CAD辅助的情况下阅读胸片,并得出结论.结果 应用CAD系统后,所有医生的检测敏感性均得到显著提高;低年资医生检测敏感性提高的幅度大于高年资医生;不同敏感度的CAD系统对医生检测敏感性的提高程度有显著差异,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00%与75%敏感度的CAD系统对医生检测敏感性提高的影响无显著区别.结论 CAD可显著提高影像诊断医生的检测敏感性.CAD系统存在一个敏感度临界点,提高CAD系统的敏感度并不一定能够显著提高医生的检测敏感性.
作者:费军;黄海滨;张朝利;郑冬;陈宁;赵亮;刘军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乳腺X线摄影系统(PCM)与CR系统在乳腺实体成像质量上的差异.方法 24例患者,患侧乳腺在PCM系统或CR系统(随机选择)进行轴位(CC)或侧斜位(MLO)投照,在另一系统进行另一体位投照.30名正常体检者,一侧乳腺在PCM系统或CR系统上(随机选择)进行CC及MLO投照,另一侧乳腺在另一系统进行两个体位的投照.对所得影像进行解剖及病变细节显示情况的评分,分析PCM与CR系统对于乳腺实体摄影成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病变组:PCM系统在肿块边缘清晰度、内部结构显示及钙化边缘清晰度方面均明显优于CR系统(P=0.0003);正常体检组:正常乳腺双侧对照:PCM系统在锐利度、对比度和噪声方面均明显优于CR系统(P<0.05).结论 PCM系统与CR系统在乳腺实体成像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CM系统的图像基本质量及对病变细节的显示情况明显优于CR系统.
作者:武春雪;秦乃姗;宛然;宋鲁新;蒋学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与组织病理学对照,探讨MRI评价重型β地中海贫血肝脏铁沉积的价值.方法 对3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行肝脏、脾脏MR检查并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在TSE T2WI上测量肝脏/肌肉、脾脏/肌肉信号强度比,与血清铁蛋白、肝穿刺活检中的肝含铁血黄素细胞百分比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5例地中海贫血的肝/肌信号强度为(0.53±0.24),脾/肌信号强度比为(2.47±1.71),血清铁蛋白为(2912.77±1646.01)μg/L,肝脏含铁血黄素细胞百分比为(61.57%±18.26%,中位数60.00%).肝/肌信号强度比与血清铁蛋白、肝含铁血黄素细胞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0.38,-0.44,P均<0.05),脾/肌信号强度比与血清铁蛋白负相关(r=-0.41,P=0.03),但脾/肌信号强度比、血清铁蛋白与含铁血黄素细胞百分比均无相关性.结论 MRI测量肝脏信号强度比可作为无创伤性动态评估肝脏铁负荷的一个补充方法.
作者:钟小梅;沈君;段小慧;成丽娜;徐宏贵;陈纯;梁碧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女,58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未予药物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室轻度扩大,右房室内径正常;室壁增厚,以室间隔为显著,室间隔厚约1.50 cm,左心室后壁厚度约1.20 cm,室壁回声未见明显异常,收缩运动基本协调,未见明显节段性异常;各瓣膜形态及启闭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贾化平;梁会泽;何薇薇;魏相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