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李雪;刘丽文;刘兵;段云燕;李金芳;温江田;崔明亮
患者男,28岁.因自觉前胸部隆起伴气促4个月来院就诊.无发热、咳嗽、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患者无隐睾及睾丸肿瘤病史.
作者:郭祎芬;李凤华;朱彩霞;唐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前运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探究针灸机制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中主要包括探讨穴位、经络与脑功能区的特定联系、针灸镇痛的磁共振脑功能研究、针灸方法和参数对激活脑功能区影响及针灸治疗药物成瘾,但是针灸效应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还不够深入,仍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对磁功能脑成像技术在探究针灸机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程晓玲;马树华;王兆新;贾宝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现有乳腺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乳腺组织与病变的X线吸收系数的差别形成密度对比.但乳腺腺体组织与肿瘤组织间的X线吸收系数差别很小,单纯依赖吸收系数差别形成的密度对比对于高致密度乳腺来说是不够的.
作者:蒋学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超高场7.0T磁共振T2加权成像技术、弛豫时间图和量化分析的方法评价体外胰蛋白酶消化与未消化家猪髌骨软骨T2弛豫时间的改变.方法 选择10头家猪,各取左、右侧髌骨.左侧髌骨10个为实验组,右侧髌骨10个为对照组,分别浸泡于含有胰蛋白酶的PBS溶液及PBS中,4 h后取出.利用7.0T磁共振机,分别采用多回波SE序列进行扫描,获得离体家猪髌骨关节软骨的T2加权图像.用自行编制的软件重构T2弛豫时间图,人工标注感兴趣区,分层定量测定关节软骨的T2值.结果 经酶诱导消化的离体家猪髌骨关节软骨T2W成像清晰,呈分层状表现,对比度好,无异常伪影.对照组与实验组关节软骨T2WI关节软骨未见局部信号异常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软骨全层、表层、中间层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深层与钙化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胰蛋白酶诱导消化可引起退变软骨T2弛豫时间改变,在软骨的表层及中间层变化明显,提示T2弛豫时间是较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可进一步应用于关节软骨退变的早期诊断.
作者:周智洋;单鸿;邹学农;Steffen Ringgaard;邹立津;李海声;谢学斌;Hans Stφdkilde-Jφrgensen;Cody Bünger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肝脏穿刺注射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制备原发性HAE模型,40只Wistar大鼠接种6个月后行B超检查及开腹探查.结果 B超检查示21只大鼠感染泡状棘球蚴,19只未感染,感染率52.50%.开腹探查证实B超检查21只阳性中1只未感染,19只未感染中1只为阳性.B超检查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性为94.74%,假阳性率为4.27%,假阴性率5.27%.结论 B超检查诊断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做为一种无创性筛选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方法.
作者:朱帝文;任伟新;顾俊鹏;许晓冬;张海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千伏设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颈联合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头颈联合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2组.A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00 kV;B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20 kV.扫描后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重建,以九位法来显示动脉的位置.对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6±0.36和2.8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的图像质量,颈动脉及椎动脉起始部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B组的平均辐射剂量高于A组.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千伏可以获得满意的CTA图像质量.
作者:张军;耿道颖;张晓龙;祝瑞江;李浩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早期影响.方法 53例起搏器植入(均为RVAP)的患者和30位正常人,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心室16个心肌节段达收缩末小容积时间的差值(Tmsv 16-Dif) 和标准差(Tmsv 16-SD)作为同步性参数,同时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后Tmsv 16-Dif和Tmsv 16-SD 显著延长(P<0.001),20.75%~22.64%患者出现左心室收缩不同步,而LVEF呈减低趋势(P>0.05).Tmsv 16-Dif和Tmsv 16-SD与LVEF负相关(r=-0.40和r=-0.52).结论 RVAP早期即可导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且其可能是收缩功能减低的主要原因.RT3DE可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作者:马春燕;刘爽;任卫东;于波;唐力;陈昕;张立敏;李楠;王晓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对儿童文盲和非文盲汉语加工相关脑区进行探讨.方法 分别对38名儿童(19名文盲和19名非文盲)进行汉字和简单图形判断的测试,同时采集其脑部的fMRI数据.使用基于Matlab7.0的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脑功能区激活图像,对组内和组间数据分别进行单样本和双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儿童汉字加工激活了由多个脑区构成的神经网络,与成人基本一致,其中非文盲组和文盲组的差异性脑区位于左侧额中回(BA46/9),左侧角回(BA39),左侧梭状回(BA37).结论 左侧额中回(BA46/9)、左侧角回(BA39)及左侧梭状回(BA37)与汉语语义加工密切相关,读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言加工的神经网络联结模式.
作者:刘娜;范国光;于兵;郭启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DTI纤维追踪法定量比较不同年龄组正常自愿者椎体束从大脑脚到中央前回部分(PRPT)FA值的差别及其意义.方法 将90名正常志愿者按年龄分为6组,进行基于纤维追踪的定量DTI研究,图像标准化后分析各组PRPT的FA值与年龄组老化的关系.结果 各年龄组双侧PRPT的FA值分布相似,低点在放射冠处,高峰为内囊后肢;各段FA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表明这些部位的纤维随年龄增长发生了老化,其中以额叶老化为明显;并发现额叶及大脑脚白质老化过程中存在突然变化.结论 DTI可以作为评价脑组织细微结构变化和老化过程的敏感工具;额叶及大脑脚白质老化过程中存在突变是否为脑生理上老化的标志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宇;吴明祥;徐坚民;冯敢生;孙国平;龚静山;李莹;张景中;朱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MR成像特点,提高对神经梅毒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临床证实的13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表现病变部位位于额叶(7例),顶叶(6例),颞叶(1例),基底节区(2例),脑桥(2例),小脑(3例),脊髓(2例),脑萎缩(1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脑膜型神经梅毒呈脑回样强化;脑膜血管性呈点状、片状不强化灶;树胶肿型见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周围有大片不强化的水肿带;脊髓痨型呈片状、条状不强化灶等.结论 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多样,早期诊断须综合分析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作者:李洁;王小宜;倪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男,68岁.发热、气促、全身酸痛1周入院,体检双肺底可及少许湿啰音.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减轻.CT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大小约2.5 cm× 2.3 cm软组织密度结节影,CT值为25 HU,边界清楚,呈长毛刺及浅分叶征,与胸膜相邻面较光整,邻近胸膜增厚,未见胸膜凹陷征(图1),增强后病灶均匀轻度强化(CT值为43 HU),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图2).
作者:任丽香;沈进;赵卫;杨亚英;彭雪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平阳霉素、碘化油、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三组药物致靶肺纤维化作用的差异.方法 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灌注右下肺叶,以骨水泥封堵支气管开口并摄胸片.在第30天切取靶肺,行HE染色、测定HYP含量,另用Western-blot法检测MMP-2、MMP-9表达蛋白量,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胸片上碘化油组呈支气管树表现,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组整个右下肺叶被充填,灌注试剂分布均匀.光镜下碘化油组见炎性渗出,有少量胶原纤维沉积,平阳霉素组、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组肺泡萎陷,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平阳霉素组与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组HYP含量及MMP-2、MMP-9表达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碘化油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强的致肺纤维化作用,是FPLT较理想的灌注药剂.
作者:刘再加;甘万崇;杜恩辅;胡红耀;饶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SPACE序列MRI在脊柱和脊髓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脊柱侧弯患者行3D SPACE序列扫描,并利用3D后处理软件对其原始图像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和横轴位重建;对28例脊柱侧弯患者行常规2D T2 TSE矢状位和横轴位扫描;对5例血管畸形患者同时行上述两种检查.分别比较矢状位和横轴位两种序列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质量.结果 SPACE序列横轴位图像的SNR和CNR优于常规T2 TSE序列(P<0.01),矢状位图像的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结论 利用3D重建软件对SPACE序列进行各个方向和层面的重建,可简化图像采集过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裴新龙;彭玉东;袁慧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乳腺X线摄影系统(PCM)与CR系统在乳腺实体成像质量上的差异.方法 24例患者,患侧乳腺在PCM系统或CR系统(随机选择)进行轴位(CC)或侧斜位(MLO)投照,在另一系统进行另一体位投照.30名正常体检者,一侧乳腺在PCM系统或CR系统上(随机选择)进行CC及MLO投照,另一侧乳腺在另一系统进行两个体位的投照.对所得影像进行解剖及病变细节显示情况的评分,分析PCM与CR系统对于乳腺实体摄影成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病变组:PCM系统在肿块边缘清晰度、内部结构显示及钙化边缘清晰度方面均明显优于CR系统(P=0.0003);正常体检组:正常乳腺双侧对照:PCM系统在锐利度、对比度和噪声方面均明显优于CR系统(P<0.05).结论 PCM系统与CR系统在乳腺实体成像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CM系统的图像基本质量及对病变细节的显示情况明显优于CR系统.
作者:武春雪;秦乃姗;宛然;宋鲁新;蒋学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胸腺上皮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并与WHO组织学分型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术前MSCT表现,并将其与WHO组织学分型及其简化分型[低危胸腺瘤(A、AB、B1型)、高危胸腺瘤(B2、B3型)和胸腺癌(C型)]进行对比.结果 胸腺癌的长、短径均大于低、高危胸腺瘤(P均<0.05);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非局限、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在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中均较在低危胸腺瘤中更常见(P均<0.05).结论 MSCT能够反映胸腺上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预测其组织学类型和判断预后的潜力.
作者:李英;于铁链;李东;曹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男,38岁.因不慎被气枪子弹及弹簧击伤右眶下区入院.院外行右上下眼睑皮肤裂伤清创缝合后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右眼视力:光感(定位不明确),左眼视力:1.2,右眼上下睑皮肤裂伤已对位缝合,右眼下陷,下转及外转受限.右眼角膜透明,前房积血,后段结构不清.头颅眼眶CT示:右眼环稍厚,边缘稍毛糙,右侧晶状体密度稍低,向后方移位,前房密度稍高,双眼视神经未见异常.
作者:李娟娟;黎铧;胡竹林;杨忠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征象和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erbB-2)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的主要超声表现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的ER、C-erbB-2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在207例IDC中,ER阳性率为57.97%(120/207),超声显示肿块有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者肿块ER阳性率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者(P<0.05);② C-erbB-2过表达率为29.95%(62/207),有微钙化征象者肿块C-erbB-2过表达率高于无微钙化征象者(P<0.05).结论 IDC的主要超声征象中的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ER的表达水平;微钙化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C-erbB-2的过表达水平.
作者:庞彩霞;李智贤;丁雪明;张莉;韦康来;黄克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一种超声医学图像增强的有效算法.方法 基于自适应低通滤波器的超声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对数变换的方法将超声医学图像中存在的乘性噪声变为加性噪声;再通过低通滤波器将对数图像分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对低频分量采用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处理,对高频分量进行加权;然后对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进行融合得到增强的对数图像;后对对数图像进行指数变换得到输出图像.结果 原超声医学图像得到有效增强,边缘细节得以保留.结论 该算法有效地实现了超声医学图像增强,突出了超声图像的细节,改善了视觉效果,并对噪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绍波;郭业才;王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用磁共振波谱(MRS)观察特发性震颤(ET)患者小脑皮质代谢物变化情况.方法 ET患者11例为病例组,健康人7名为对照组,对双侧小脑皮质进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计算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比值,并对每例患者进行临床评分(Fahn-Tolosa-Marin).结果 病例组同侧小脑皮质NAA/Cr较对照组减低(0.78±0.05,0.90±0.16;P=0.03).病例组双侧小脑皮质代谢物比值与症状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T患者小脑皮质存在神经元的损伤或丢失,提示ET很可能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作者:刘佳;沈加林;许建荣;周滟;路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按高血压类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42例(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组39例(B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老年人.二维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舒张期内径,观察颈总动脉斑块情况;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B组颈总动脉IMT、僵硬度、RI升高(P<0.01),扩张性、EDV、Vmean降低(P均<0.05),A组PI升高(P<0.01),B组PSV降低(P<0.05);A组颈总动脉僵硬度、PSV、RI、PI高于B组(P均<0.05),扩张性和EDV低于B组(P<0.01);A、B组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收缩压、脉压与颈总动脉内径、IMT、EDV、Vmean、RI、PI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发生重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壁顺应性差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对颈动脉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作者:林腾;陈丽函;许映斌;梁淑仪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