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颌面分析

叶金梅;王洪涛;邓利琴;陈柯;张栋杰;李新桂

关键词:Ⅲ类错(牙合), FRIII矫治器, 功能性
摘要:目的:探讨Frankel 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III类错(牙合)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III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经FRIII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牙合)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 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III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偶联剂表面处理对金属托槽与不同瓷修复体黏结强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四种表面处理方法对三种陶瓷修复体表面处理后与金属托槽间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三种不同的瓷粉制作试件并随机分成四个处理组:①酸蚀;②喷砂;③喷砂+偶联剂;④酸蚀+偶联剂.在各组试件表面处理后黏结金属托槽并测量其黏结剪切强度.结果:①经统计学分析,无论对于喷砂还是酸蚀,结合硅烷偶联剂处理后都能显著地提高托槽与瓷修复体表面的黏结强度(P<0.05);而且这种经偶联剂辅助处理后黏结强度提高的特点,是不因为瓷修复体的材料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性的(P>0.05);②酸蚀不同于喷砂,单独处理时达不到临床托槽黏结强度要求,而结合硅烷偶联剂后,其黏结强度有显著的提高(P <0.05);③同一处理方法对不同的陶瓷修复体其黏结剪切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偶联剂作为一种辅助处理措施,可以提高喷砂或酸蚀处理后托槽与瓷修复体表面的黏结强度;联合硅烷偶联剂处理,可使单独应用达不到临床托槽黏结要求的酸蚀表面处理方法,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余涛;王瑾;曹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乙酰水杨酸在UVB诱导黑素细胞树突形态相关分子Rac1和RhoA表达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ASA)在UVB诱导黑素细胞树突形态相关分子Rac1和RhoA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将细胞以一定密度接种于平皿中,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00mJ UVB照射组及UVB照射后ASA处理组.ASA处理24h后采用RT-PCR 检测Rac1和RhoA mRNA表达的变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PIG1细胞经100mJ UVB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促进树突形成的Rac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抑制树突形成的RhoA表达下调;ASA处理可反转UVB照射对Rac1和RhoA的作用,Rac1表达较UVB照射组明显降低,而RhoA表达增高.结论:一定剂量UVB照射后,黑素细胞Rac1表达增高,RhoA表达下调;ASA可以抑制一定剂量UVB照射诱导的黑素细胞树突形态相关分子的改变.

    作者:惠坤;简强;薛柯;朱东宁;安庆;李承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舌侧活动翼矫治器治疗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治疗均角型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均角型双颌前突患者31例(29°<SN/MP<40°),根据患者对矫治器的主观要求分为舌侧活动翼矫治器组和唇侧活动翼矫治器组.舌侧治疗组11例,唇侧治疗组20例.所有病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将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和两组治疗前后测量数据的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矢状方向:①舌侧组上下切牙分别内收4.89mm和3.68mm,直立16.91°和10.61°.且两组差值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矫治后两组磨牙均有所前移,唇侧组上磨牙前移2.31mm,下磨牙前移2.72mm.舌侧组上磨牙前移2.5mm,下磨牙前移2.72mm,并且两组差值无明显差异,均达到中强支抗.垂直方向:①舌侧组上磨牙伸长1.03mm,下颌磨牙伸长0.99mm.②两组的Y轴角、面角、FMA、SN/MP治疗前后均没有统计学意义,OP/FH有所增加,后面高有所增加.软组织方面:①两组的上下唇厚度明显减少、上下唇明显内收、鼻唇角增大.②舌侧组上切牙和上唇内收量的比为1:0.4009,下切牙和下唇内收量的比为1:0.7092.结论:舌侧活动翼能一定程度上弥补舌体解剖上的个体差异性.在支抗维护与垂直方向控制上效果较好,上下颌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软组织侧貌有明显改善,能有效地改善双颌前突畸形.

    作者:陈启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法在微创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

    腋臭又称臭汗症,是腋窝部分泌的汗液有特殊难闻的臭味,俗称狐臭.它是由一些细菌分解顶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有机物质(蛋白质和脂质),产生有明显气味的短链饱和脂肪酸和氨所致[1].患者因其异味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交往,造成心理压力.临床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自2003年,我科采用微创腋臭根治术即小切口皮下修剪结合局部搔刮术治疗腋臭患者,效果良好[2].此方法术后会形成术区皮片与皮下组织的腔隙,因此术后需要对腋区加压包扎,而传统的打包、八字绷带加压包扎方法等有很多缺点如术后血肿,患者活动不便等,我科在微创腋臭根治术后采用的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法包扎,弥补了传统方法的许多缺点,现将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明勇;段雪敬;张寒;李斌斌;房林;李冰;刘越;金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额部扩张皮瓣联合耳软骨支架鼻再造术

    目的:探讨应用额部扩张皮瓣复合耳软骨支架植入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对7例鼻缺损患者Ⅰ期行额部斜行扩张器埋置术,Ⅱ期行扩张皮瓣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的同时,于残鼻内植入耳软骨支架,形成支撑结构.结果:7例术后均无感染,无软骨外露,再造鼻外观坚挺,色泽与邻近组织相似,形态逼真,效果满意.结论:额部扩张皮瓣复合耳软骨支架植入鼻再造术增加了鼻尖及鼻小柱的支撑、塑形,是较理想的鼻再造方法.

    作者:宋振涛;张博;陈冬梅;张洪涛;易成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的活力、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PIG1细胞72h,CCK-8比色法测定阿司匹林对PIG1细胞活力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的含量;体外多巴氧化反应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浓度小于或者等于500μmol/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25μmol/L时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黑素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阿司匹林抑制PIG1细胞的黑素生成,可能应用于色素增多性皮肤病.

    作者:汤玲珍;坚哲;刘邦民;李凯;李强;李春英;高天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耳后扩张皮瓣破溃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耳后扩张皮瓣破溃的常见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2006年10月,67例行耳廓再造、耳后扩张皮瓣破溃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破溃的时间、部位、危险因素、破溃的过程、破溃的直接原因及破裂后的即刻处理方法等总结.结果:导致耳后扩张皮瓣破溃的危险因素包括皮瓣内部因素(约占21%)、外部因素(51%),另有约占28%的危险因素不明确者.危险因素不同者破溃的过程表现有异.结论:耳后扩张皮瓣破溃的原因和过程比较复杂,应予高度重视防患未然.

    作者:胡守舵;赵延勇;杨庆华;蒋海越;庄洪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目的:总结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的应用经验.方法:2006年~2011年,我科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共46例,创面大7.0cm×4.5cm,小1.2cm×0.6cm.在缺损边缘的一侧设计皮瓣,浅筋膜层内形成皮瓣,无张力下向受区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术后除2例皮瓣尖端散在的表皮坏死外,其余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经1个月~5年随访,切口痕迹不明显,局部外形满意.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制作简单,是修复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刘大海;张蕊;钟莉;汪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下颌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连接体横截面适宜受力面积研究

    目的:探寻下颌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连接体横截面适宜受力面积,以保证瓷层不发生断裂.方法:在建立下颌单侧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桥体跨度不同连接体面积时的模型I-I、I-II、I-III和II-I、II-II、II-III,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找出连接体变形量小于0.001mm时连接体横截面积.结果:在模型I中和模型II中,连接体的大变形量分别为0.00106、0.000938、0.000563、0.00118、0.000958和0.000785.结论:在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时,连接体横截面积分别大于或等于4mm2和8mm2时连接变形率小于0.1%,可确保瓷层不发生断裂.

    作者:丁旭;程纬;孙应明;曹雪;汪大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桂枝汤和解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色素脱失性疾病,世界患病率是0.5~1%[1],临床以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皮肤变白为特征.皮损在面部、头部、双手者高于皮损在躯干不外露处[2],50%的患者于18岁前患病[3],使患者身心受创.笔者通过阅读历代与白癜风相关书籍,并查阅近二十年与白癜风的相关文献,发现临床上中医治疗白癜风多从肝肾不足、肝郁气滞、气血瘀滞辨证分型,分别用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论治.然而,临床千变万化,部分患者从营卫不和辨证,通过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法治愈.本文就营卫不和型白癜风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丽军;陈燕松;黄曼萍;梁伟海;杨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唇向扩弓器矫正上前牙槽骨发育型反(牙合)

    上前牙区牙槽骨矢状发育不足导致的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这种患者除前牙反(牙合)外还多伴有上前牙区的拥挤和上唇后缩凹陷畸形[1].对于此类患者,如使用通常的舌簧(牙合)垫式活动矫正器,由于矫正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拓展间隙,所以难以排齐牙列,解除反(牙合),面型的畸形也不能得到矫正.若使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正,则矫正效应仅局限于牙列和(牙合)关系,同样存在面型改善不明显的问题[2].针对上述不足,笔者使用菱形分裂簧唇向扩弓器用于此类患者的矫正,通过促进牙槽骨矢状方向的发育,既矫正了反(牙合)又开辟了间隙,不仅为固定矫正器排齐牙列创造了条件,还改善了患者的侧面型,取得了很好的矫正效果.

    作者:徐扬;刘怀勤;蔡建梅;武秋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兔肋软骨膜对肋软骨移植后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肋软骨膜对肋软骨自体异位移植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上选取佳肋软骨移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6只,取单侧6、7、8带软骨膜肋软骨,每个标本随机分为等长两段,一段保留软骨膜,一段去除软骨膜,分别埋植于兔的背部两侧对称部位.于12周后取出两组埋植软骨,剥去带肋软骨膜者的软骨膜,埋植前不带肋软骨膜者不作处理.据试验机要求制成相应大小标准试件.采用SHIMADZU(日本,AGS-X型)试验机行拉伸、压缩和弯曲试验.结果:带软骨膜组肋软骨极限抗拉强度及大拉伸应变、大压缩强度及大压缩应变、大弯曲强度及弯曲破坏时间均大于不带软骨膜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软骨膜肋软骨生物力学性能优于不带软骨膜者.

    作者:姜珊;陈振雨;朱月华;冷向锋;张维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美容专业教师的形象效应

    在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像阳光之于幼苗,其作用是无法代替的.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充当人之楷模.既为人之楷模, 就必须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尤其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所要展示的首先是本身的外在形象,这代表着自身的格调、作风以及对美的理解,其次才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对美容专业的教师而言,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实际上是辨证统一的.作为一名医学高等院校美容专业的教师,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自身形象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下颌后小切口结合肿胀分离技术在髁突低位骨折内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后小切口及肿胀分离技术在髁突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下颌骨髁突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下颌后小切口,术区皮下行肿胀液注射后紧贴皮下分离至咬肌表面,平行于面神经的方向钝性分离咬肌纤维,显露骨折部位,直视下行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无面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切口瘢痕隐蔽.结论:下颌后小切口结合皮下肿胀分离技术处理髁突低位骨折具有安全、便捷、美观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剑虹;许振华;任常群;王文峰;黄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头面部术后肿胀药物治疗进展

    随着整形美容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减少术后的局部肿胀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讨论的热点.头面部术后的肿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求美者的日常生活,如何减轻术后肿胀对于求美者和临床医生来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头面部外科手术通常导致以组织充血、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组织损伤,体液在细胞间隙聚集、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迁移,导致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1-2].水肿可以表现为漏出性水肿或者渗出性水肿,在外科手术中,两者通常同时出现[3-4].术后期的肿胀几乎是难以预知的,切口的长度、手术中对组织的操作手法和手术时间的长短对术后肿胀均有影响,以往的数据表明,相对小的切口术后肿胀和疼痛明显减轻[5-9].Akadiri等[10]认为性别、体重和体表面积影响了术后的肿胀.然而,肿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很难预测其发生.目前临床上已经应用一些药物治疗来减轻术后肿胀,均取得了一些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杜仲提取物对小鼠皮肤光老化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杜仲提取物对光老化模型小鼠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紫外光疗仪(UVA+UVB,模拟日光)照射KM小鼠,建立光老化小鼠模型,灌胃或外用给予杜仲提取物,观察小鼠皮肤的组织形态,测定小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外用及灌胃低剂量杜仲提取物均能有效提高小鼠血浆中SOD活力(P<0.05)、降低MDA含量(P<0.05),且外用能显著减轻小鼠皮肤组织受损程度.结论:杜仲提取物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且外用优于口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从而防止组织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李建民;刘琦;王雪;张宁;徐艳明;陈巧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在口腔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及长期观察的评价.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09年5月口腔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修复的19例患者资料.术后进行追踪随访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 6~24个月,平均15个月.19例患者的组织缺损修复均获得成功,术后7~10天均未见修复膜脱落,愈合良好,植入异种生物膜部位逐渐为自体膜组织长入.长期观察,活化后的修复膜在软组织部位受植床存在一定的收缩.结论:生物膜修复组织缺损的机理与传统的植皮方法不同,是生物支架功能,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适合口腔颊部肿瘤切除后浅、中层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者:张圃;王欣;杨新杰;孙沫逸;李建虎;马秦;雷德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3~5.40%的IH发生于面部,其次是颈部20%.IH有其独特的自然病程,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出生后数周开始快速增殖,1岁左右开始缓慢消退,历经数年、甚或十年完全消退.临床上通常将IH分为三期:增殖期(3~12月)、消退期(1~3岁)和消退完成期(3~7岁)[1].目前IH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IH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薛文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睑成形术中矛头状皮肤切除术矫正内眦赘皮

    目的:探索重睑成形术中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方法:在内眦部位设计矛头状皮肤切口上方与重睑线连接,下方沿下睑延长,水平切断内眦处的眼轮匝肌纤维,横向缩短内眦韧带,将赘皮缘推进缝合至鼻侧切口,消除引起赘皮的解剖学因素.结果:临床应用30例对25例进行了为期1~12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的重睑形态满意,内眦矫正充分、瘢痕隐蔽.结论:此方法能充分矫正内眦赘皮,适合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的方法.

    作者:崔子伟;杨颖;王卫东;李红艳;何成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Q开关倍频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485例

    雀斑是常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色素沉着病.组织病理为皮损部位黑素细胞数目未见增多,黑素细胞胞体较大,树枝状突长而多,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增加,在基底部细胞内黑素颗粒数量亦增加[1].因影响容貌美,患者治疗心切.2002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科室采用Q开关倍频532nm、755nm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雀斑患者485例,疗效肯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关斌;孙志文;杨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