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超声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

谭喜平;王慧芳;胡芷洋;林琪;冯程

关键词:超声检查, 产前, 双胎, 双胎反向动脉灌注综合征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RAP)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5例TRAP超声图像、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总结TRAP声像学特点.结果 5例TRAP初次确诊孕周为13~28周,均于产后得到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无心畸胎血液循环呈现反向动脉灌注的特点.5例中2例引产;1例流产;1例超声引导下接受无心畸胎减胎术,妊娠至37周分娩;1例在超声密切监测下妊娠至32~(+4)周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TRAP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治疗方案和分娩时机的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食蟹猴糖尿病模型脑部MR检查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利用MRI和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研究食蟹猴糖尿病模型不同脑区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静脉注射100 mg/kg 体质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5只青年食蟹猴制作成1型糖尿病模型,经长期血糖监测和静脉糖耐量实验来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造模3年后,通过MRI和~1H-MRS技术分别对糖尿病模型猴的海马、颞叶和枕叶的形态、大小、信号及其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醇(mI)与肌酸(Cr)的比值进行测定,并通过放免法检测血清皮质醇的含量.选取5只健康成年猴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MRI和~1H-MRS检测.结果 ①静脉注射100 mg/kg 体质量STZ可长期诱导稳定的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②1型糖尿病3年的食蟹猴海马mI/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③糖尿病3年的食蟹猴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1H-MRS分析可检测到糖尿病食蟹猴海马早期病变中一些代谢物含量的变化,有可能为今后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脑病提供帮助.

    作者:宋英儒;叶伟;黄仲奎;滕夏虹;张愚;邹春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40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连续病例接受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检查:治疗组17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对照组23例,均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的初诊病例,未经过任何治疗.治疗组所有患者为治疗有效病例,无临床复发表现.在b=0及b=800 s/mm~2的DWI中,测量骨转移病灶、正常肌肉(右侧臀大肌)、正常骨(通常取右侧股骨头)及充盈膀胱的ADC值.应用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的ADC值,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0±0.50)10~(-3)mm~2/s,对照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2±0.30)10~(-3)mm~2/s(P>0.05).结论 MR DWI不能反映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鹤;王霄英;李飞宇;郭雪梅;蒋学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组织均衡技术用于鼻骨侧位成像

    组织均衡技术是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处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于同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不同体厚部位的细节信息,避免反复调节窗宽、窗位来观察密度偏高的部位,为数字影像高标准、高质量提供保障.本文报告采用组织均衡技术显示53例鼻骨侧位像的结果.

    作者:彭俊玲;布桂林;曹林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名健康志愿者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的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位移值(Dm)及应变率(SRs).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心肌收缩期大位移和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减低(P<0.01);合并高血压组左心室壁中间段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TDI技术为糖尿病心脏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检测提供了一种无创方法,局部心肌收缩期大位移及峰值应变率能够成为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较敏感指标.

    作者:张军;项娟娟;朱永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双源CT数字减影CTA与双能量CT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

    目的 以常规DSA和三维旋转DSA为参照标准,评价双源CT数字减影去骨CT血管成像(DS-BR-CTA)和双能量直接去骨CTA(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0例患者接受DS-BR-CTA检查,74例患者接受DE-CTA检查.以3D-DSA为标准,以患者和发生部位为单位,计算DS-BR-CTA和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DS-BR-CTA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0%、98.36%;97.37%、99.97%;对≤3.0 mm的动脉瘤,其诊断敏感性高达88.89%,特异性达98.36%;DE-CT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5%、100%;95.52%、100%,对≤3.0 mm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100%.结论 双源CT的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与DS-BR-CTA相当,可作为常规技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流程中.

    作者:张龙江;柴学;赵艳娥;周长圣;顾海峰;郑玲;卢光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空洞是肺部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多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均可形成空洞,鉴别诊断困难.周围型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并发空洞.本文就空洞的定义及其病理基础、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在肺部空洞性病变诊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邦国;马大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动态观察大鼠C6胶质瘤血管生成

    目的 使用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时间段大鼠C6胶质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 30只荷瘤大鼠按种植周数分成1、2、3周组,分别行对比剂稳态磁化率对比MR成像,测量肿瘤周边区、中央区及对侧相应正常脑实质区的BV和VSI_(MRI)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随种植周数增加,肿瘤中心区的BV先升后降,与组织学上肿瘤中央区宿主血管退缩、血管密度下降及出现明显坏死区有关;周边区BV持续上升,与周边区具有活跃的血管生成有关;肿瘤中心区及周边区的VSIMRI值均逐渐增大,以中心区增大更为明显,且同时间段比较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时间段、相同ROI内MR与组织学测量的VSI均明显相关(P<0.01).结论 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所测量的BV和VSI_(MRI)值能准确地反映胶质瘤生长、发展过程中微血管生成的形态学和功能学信息.

    作者:牛洪涛;张文丽;郭启勇;于兵;马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膝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相关技术因素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相关技术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52例单侧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均采用仰卧位,其中26例膝关节伸直位,16例下肢轻度外旋休息位,10例分别取膝关节伸直位和屈膝45°位检查;对22例行动态检查.以MRI或CT表现为金标准,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其相对照.结果 52例积脂血症均获正确诊断.超声检查积脂血症的佳位置是髌上囊.仰卧膝关节伸直位显示佳的是髌骨上缘,其次为髌骨水平,差为髌骨以下水平.在少量积液时,佳检查体位是仰卧屈膝45°位,优于膝关节伸直位,前者显示各层液体厚度大于后者,能显示少量液体及脂肪.下肢轻度外旋休息位时,三层液体常不能同时显示,须结合内外侧面才能确诊.动态检查液体由一层逐渐变为二层、三层,界面由模糊逐渐变清晰.结论 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检查的位置、体位、制动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李传红;史少华;张忠英;夏爱君;宋修芹;赵晓岚;刘旭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囊性肾细胞癌

    目的 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声像图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肾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18例中超声诊断15例,误诊3例,诊断正确率83.33%.其中透明细胞癌囊性变7例,囊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5例,多房性肾细胞癌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囊性壁上见透明细胞癌1例,肾母细胞瘤1例.结论 囊性肾细胞癌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了解其声像图特点能明显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蔡迪明;李永忠;罗燕;彭玉兰;张刚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系统性硬皮病合并左舟、月骨坏死1例

    患者女,41岁,因左腕部外伤后疼痛2周入院.既往有系统性硬皮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史并伴有雷诺现象.体检见手部呈鹰爪样改变,指骨末端甲粗隆部分消失,皮肤受累严重.X线片及CT提示左舟骨骨密度不均匀性增高,并可见囊状低密度影,腕背侧及掌侧簇状高密度钙化影,指骨末端骨质吸收,全手普遍骨质疏松,指间关节间隙正常(图1~3).行左腕病灶清除术.术中见腕背侧及掌侧钙质沉着病灶有包膜,同时发现舟、月骨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桡腕关节间隙尚正常,钙化灶清除后,左腕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术后X线片示左腕舟月骨死(Ⅱ期),病理检查提示病灶为钙盐沉积,其内未见有骨组织.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随访3个月,患者未诉左腕活动疼痛,患腕屈、伸均可.

    作者:孟琳;李新志;郑之和;曾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

    目的 利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 30例患者接受MPI和CTCA检查.将CTCA三支冠状动脉分为12段,以MPI为诊断标准,分别以CTCA血管狭窄≥50%和≥75%为截断值,统计对应节段MPI是否出现异常,分析CTCA诊断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效能评价.结果 MPI发现灌注异常9例(6例可逆性,3例固定性血流灌注减低).CTCA共分析327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狭窄≥50%者占25段(7.65%);狭窄≥75%者12段(3.67%).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病变血管,以狭窄≥50%为界值时,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8.42%、96.14%、99.01%、52.00%和95.41%;以狭窄≥75%为界值,则分别为66.67%、99.04%、98.73%、66.67%、97.55%.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患者,当血管狭窄≥50%为界值时,CTCA 的敏感性、特异性、NPV、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6.67%、57.14%、80.00%、40.00%和60.00%;当≥75%为界值时,上述指标分别是55.56%、85.71%、81.82%、62.50%和76.67%.结论 正常CTCA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排查是可靠的,CTCA异常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

    作者:郑泓明;陈英敏;冯珏;方风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SSS)临床并不少见.本文对6例SSS患者行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 TRICKS)技术检查,探讨TRICKS技术诊断SSS的价值.

    作者:黄松涛;韩景奇;董益国;盛鸿颖;李京龙;刘兰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全方向M型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目的 探讨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运动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DCM心衰患者与27例健康志愿者,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短轴基底段及中间段水平各节段室壁达收缩期大位移时间,计算各短轴水平经心率校正的室壁达收缩期大位移时间(Tc)的大差值(Tc-dif)及标准差(Tc-SD)、间隔-左心室后壁延迟时间(SPWMD)、间隔-左心室前壁延迟时间(SAWMD)、间隔-左心室侧壁延迟时间(SLWMD)、间隔-左心室下壁延迟时间(SIWMD)、前壁-下壁延迟时间(AIWMD).结果 在二尖瓣水平,DCM组的Tc-dif、Tc-SD、SLWMD、SPWMD、SIWMD均大于对照组(P<0.05),在乳头肌水平DCM组的Tc-dif、Tc-SD、SAWMD、SPWMD、SIWMD、AIWMD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能够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的同步性.

    作者:叶振盛;郭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正常肝脏3.0T质子MRS检查的可重复性

    目的 探讨质子MRS检查正常肝脏同一感兴趣区(ROI)的可重复性.方法 对31名正常志愿者,采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TE:1500 ms/30 ms,NSA:64次,ROI:2 cm×2 cm×2 cm.对预扫描匀场效果和抑水效果、SNR和基线稳定性、水峰和脂质峰两次重复测量及水峰、脂质峰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同部位两次MRS检查得波谱SNR(Z=-0.535, P=0.593)、基线稳定性(Z=-0.333, P=0.739)、自动匀场线宽(Z=-0.305, P=0.761)、抑水(Z=-1.232, P=0.218)、脂质峰高度(Z=-0.558, P=0.557)、脂质峰峰下面积(Z=-1.195, P=0.232)、水峰高度(Z=-0.647, P=0.518)、水峰峰下面积(Z=-0.118, P=0.9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后两次脂质峰面积、水峰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P<0.001)和0.799(P<0.001).结论 在体质子MRS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具有可重复性.

    作者:徐莉;梁长虹;萧远球;张忠林;张水兴;谢淑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植入式水冷915 MHz与2450 MHz微波消融的猪活体肝脏的实验对比

    目的 对比植入式水冷915 MHz和2450 MHz微波在活体猪肝脏消融实验中的消融范围及热场特性.方法 根据频率不同分两组实验.915 MHz和2450 MHz微波天线沿特制支架插入活体猪肝脏后,平行天线裂隙旁开5 mm、10 mm、15 mm、20 mm 间距的A(5,0)、B(10,0)、C(15,0)、D(20,0)四点分别放置测温针,均以60 W、600 s条件辐射,计算机采集测温数据,消融后测量消融区范围并比较两组消融范围的大小,分析温升曲线并比较两组的温升速率及所达高温度.结果 915 MHz微波较2450 MHz微波在活体猪肝消融中可获得更大的消融横径和纵径;915 MHz微波和2450 MHz微波两者距离天线越近的位点温升速率越快,所达高温度亦越高;对应B、C、D点上915 MHz微波较2450 MHz微波具有更快的温升速率及更高的温度.结论 915 MHz微波与2450 MHz微波相比,915MHz微波可获得更大的消融范围,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作者:刘方义;于晓玲;梁萍;王旸;程志刚;于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布、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1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中,11例(91.67%)为单发,直径0.9~8.0 cm;分布在躯干66.67(8/12)、四肢近端16.67%(2/12)、头颈部16.67%(2/12);83.33%(10/12)肿瘤出现在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肤下层.91.67%(11/12)肿瘤呈不均匀弱回声,66.67%(8/12)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肿瘤内部无液化或钙化且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91.67%(11/12)肿瘤内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丰富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患者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下层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呈不均匀弱回声、内部血流较丰富、无局部淋巴结肿大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

    作者:敬基刚;彭玉兰;罗燕;李永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图像传感器在体内无线内窥微机电系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图像传感器在体内无线内窥微机电系统的应用.方法 比较不同类型图像传感器的优缺点,并考虑体内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集成度高、功耗低、体积小,可输出模拟图像的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无线内窥微机电系统的传感部件,对此类传感器的特定型号的体积和功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设计合理解决了设计图像传感器外围电路时应该注意的接地、晶振电路配置、电路板布线等问题,制造出了含OV7930的图像传感器采集模块,在动物实验中成功采集到图像.结论 在无线内窥微机电系统中关于此图像传感器的应用设计是可行的.

    作者:陈英俊;黄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显像鉴别甲状腺癌结节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中鉴别癌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术后病理证实的83例甲状腺癌合并良性结节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3例甲状腺癌中,恶性结节89个.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的二维征象纵横比≥1,实性低回声、边缘模糊、微钙化的检出及后方回声衰减等方面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恶性结节内Ⅱ级、Ⅲ级血流显示较良性结节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9个癌结节中,直径≤1 cm的微小甲状腺癌结节占52.81%(47/89),超声对癌结节的诊断符合率达67.42%(60/89).结论 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有助于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中鉴别癌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实性低回声、边缘模糊、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内部血供丰富;尤其不能忽视微小甲状腺癌存在的可能.

    作者:邹霞;李泉水;张家庭;粟辉;陈胜华;郭国强;姜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临床型MR观察多发性硬化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目的 探索临床型MR扫描仪配备临床应用型线圈进行多发性硬化(MS)模型大鼠脑和脊髓病灶成像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致敏Lewis大鼠制备MS模型动物10只.以1.5T MR扫描仪配用小肢端表面柔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1WI和T2WI扫描,层厚1~2 mm;以3.0T MR扫描仪配用正交腕关节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1WI、T2WI和Gd-DTPA增强T1WI三维容积扫描,体素0.06~0.08 mm~3.利用工作站专业软件获得脑和脊髓多方向重组图像. 结果 3.0T MR T2WI和T1WI显示MS大鼠脑内病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对比度,脊髓病灶的对比度较弱.1.5T MR设备显示大鼠MS病灶的空间分辨力较低.MS模型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灶分布在脑和脊髓,斑片状,呈T2高信号、T1低信号,Gd-DTPA增强后部分病灶强化.结论 临床型3.0T MR设备能清晰显示MS模型大鼠脑以及脊髓内部的病灶,为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能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手段.

    作者:张海琴;李坤成;于春水;秦文;马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CT增强诊断肾梗死4例

    肾梗死缺乏特异性症状,常见症状为腹部或肋胁部疼痛、低热、恶心、呕吐等.发病时患者多急诊就诊,而急诊CT平扫易于漏诊[1].本文利用CT增强扫描诊断4例肾梗死,报道如下.

    作者:赵殿辉;万卫平;陆青云;许建国;陈民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