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强度超声破坏微泡对犬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

钟世根;王志刚;凌智瑜;殷跃辉;李巧;骆杰;李兴升

关键词:微泡, 生物学效应, 心肌组织, 超声检查, 强度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的超声破坏微泡对犬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优化出影响心肌微环境的佳辐照条件.方法 9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3只.静脉输入2 ml微泡造影剂,同时采用频率为1 MHz,强度不同的超声辐照(0.5 W/cm~2、1.0 W/cm~2、2.0 W/cm~2)犬心肌组织,辐照时间为5 min.辐照完毕后即刻处死动物,取局部心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犬心肌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0.5 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心肌组织水肿,无出血;1.0 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心肌组织轻微出血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2.0 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心肌组织明显出血,炎症细胞一定程度浸润.结论 不同强度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能使犬心肌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物学效应;超声强度在1.0~2.0 W/cm~2能在使心肌轻度损伤时引起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相关技术因素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相关技术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52例单侧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均采用仰卧位,其中26例膝关节伸直位,16例下肢轻度外旋休息位,10例分别取膝关节伸直位和屈膝45°位检查;对22例行动态检查.以MRI或CT表现为金标准,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其相对照.结果 52例积脂血症均获正确诊断.超声检查积脂血症的佳位置是髌上囊.仰卧膝关节伸直位显示佳的是髌骨上缘,其次为髌骨水平,差为髌骨以下水平.在少量积液时,佳检查体位是仰卧屈膝45°位,优于膝关节伸直位,前者显示各层液体厚度大于后者,能显示少量液体及脂肪.下肢轻度外旋休息位时,三层液体常不能同时显示,须结合内外侧面才能确诊.动态检查液体由一层逐渐变为二层、三层,界面由模糊逐渐变清晰.结论 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检查的位置、体位、制动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李传红;史少华;张忠英;夏爱君;宋修芹;赵晓岚;刘旭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后胡桃夹综合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确诊后的NCS患者(病变组)和50名正常人肾血管(对照组)的MSCTA影像资料.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及空间结构.测量对照组夹角处和病变组腹主动脉后方LRV前后径(d1)截面积(s1);近肾端管腔宽处前后径(d2)及截面积(s2),并计算s2/ s1及d2/d1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变组LRV受压变窄,近肾端管腔明显扩张.对照组LRV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管腔大致均匀.两组比较d1、s1、s2、d2/d1、s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可清楚地显示后NCS的LRV形态及立体走向,利用重建功能测量截面积能准确、直观地评估LRV扩张及变窄的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龙;史河水;柳曦;韩萍;喻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阴囊急症的临床特征和高频超声表现

    目的 探讨小儿阴囊急症的临床特征和高频超声表现.方法 分析112例小儿阴囊急症的超声和临床表现,并与终诊断及治疗方案对照.结果 急性附件扭转65例,超声表现为睾丸上极或附睾头旁回声不均结节,伴或不伴继发反应性炎症.睾丸完全扭转21例,超声示患侧精索螺旋状扭曲成团,睾丸内无明显血流信号;不全扭转4例,患侧精索走行纡曲,睾丸内均可测及少量低阻血流信号.急性睾丸、附睾炎22例,除1例化脓性睾丸炎外,其余病例受累结构血供增多;超声诊断符合率约为98.21%(110/112).三者临床表现虽部分重叠但仍各具特征.15例附件扭转、25睾丸扭转及1例急性睾丸炎接受手术治疗,余均予以保守治疗.结论 客观、准确的急诊超声诊断报告,辅以全面深入的临床资料分析,可为小儿阴囊急症的诊疗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陈舜;薛恩生;林礼务;梁荣喜;林晓东;俞丽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处妊娠1例

    患者女,37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于外院接受清宫术,术中大出血急转我院.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尿HCG(+).超声:子宫切面形态正常,大小78 mm×36 mm×43 mm,内膜居中,于子宫前壁切口处见一大小42 mm×36 mm混合回声区(图1),边界清,类圆形,内可见大小21 mm×16 mm不规则无回声区;该混合回声区与前壁子宫肌层菲薄;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CDFI:上述斑片状混合回声周边及内部均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并可探及低阻动脉血流(RI 0.36).

    作者:郭玲;王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淋巴管肌瘤病胸腹部临床与CT表现

    目的 分析淋巴管肌瘤病(LAM)胸部及腹部的临床与CT表现.方法 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LAM胸腹部的临床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以肺内表现首发,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其他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气胸、胸闷、咯血、咳嗽、乳糜胸等;病程中均未出现肺外表现,仅1例无意中发现腹部巨大肿物,但无肺内表现.胸部CT表现为两肺散在或弥漫分布囊腔影,大小2~20 mm,囊壁薄而清晰,并且大多数囊腔间肺实质正常;4例合并肺大泡形成;2例出现胸腔积液.10例行腹部CT检查,7例有异常表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其中1例并腹膜后多发淋巴管肌瘤、腹膜后及腹腔积液,1例并肝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脾脏增大;余4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腹腔积液1例,腹膜后肿块并脾脏增大1例. 结论 LAM胸腹部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强军;宋海乔;高万勤;赵可;李云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VVI及对比超声评价犬冠状动脉狭窄时心肌灌注和舒张功能的关系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结合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犬冠状动脉狭窄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心肌组织灌注和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制作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模型8只,在冠状动脉狭窄前后于静息和多巴酚丁胺注射达峰值剂量时,取左心室短轴图像行VVI分析,并行MCE测量心肌血流量(A·β值)和短轴圆周方向上的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_(dia)),评价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时,供血区SR_(dia)和A·β值与正常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时,供血区SR_(dia)和A·β值均低于正常区(P<0.05).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时,供血区SR_(dia)和A·β值即低于正常区(P<0.05);重度狭窄时,缺血区SR_(dia)和A·β值较正常区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无论静息还是负荷状态下,SR_(dia)和A·β间均呈正相关(r_(静息)=0.57,r_(负荷)=0.72,P<0.01).结论 VVI技术能够用于评价短轴心肌节段舒张功能,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

    作者:陈冬冬;刘俭;崔凯;吴爵非;陈向辉;陈少敏;吴平生;宾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型猪正常胰腺MRI表现

    目的 探讨小型猪正常胰腺的MRI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8头健康小型猪行MR扫描,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及信号强度.然后开腹观察所有猪的胰腺形态、位置和毗邻,同时术中探查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术后处死2头,完整取出胰腺供解剖研究.结果 小型猪正常胰腺分左、中、右三叶,在MRI上均能清晰显示.整个胰腺T1加权像信号强度高于肝、脾,T2加权像信号强度低于肝、脾.MR胰胆管水成像未见胰管显影,但胆总管能清晰辨认.解剖发现胆总管开口在胃幽门稍下方的十二指肠上部,而胰管开口于胰右叶对应十二指肠内壁乳头.结论 小型猪正常胰腺MR成像显示良好;解剖上小型猪胰腺形态和胰胆管汇入方式与人类有所不同.

    作者:肖波;张小明;曾南林;蒲宇;唐伟;周立绥;左友波;庞君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5例QRS宽度正常的AMI患者在AMI发作72 h之内及60名正常人行STE检查,检测心肌峰值纵向应变(LS_(peak))代表心肌收缩功能,并测量左心室短轴水平心肌节段收缩期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TRS),将前间壁和后壁TRS的差值(TAS-POST)≥130 ms定义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以心肌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代表AMI面积(MIS).结果 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LS_(peak)减小,TAS-POST延长.AMI导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发生率为64.62%(42/65).TAS-POST 与LVEF、LS_(peak)和MIS(WMSI)显著相关,与QRS宽度无相关性.MIS(WMSI)是TAS-POST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QRS宽度正常的AMI患者可出现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且MIS是收缩不同步的主要影响因素.STE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作者:马春燕;李秀云;任卫东;刘爽;赵世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临床型MR观察多发性硬化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目的 探索临床型MR扫描仪配备临床应用型线圈进行多发性硬化(MS)模型大鼠脑和脊髓病灶成像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致敏Lewis大鼠制备MS模型动物10只.以1.5T MR扫描仪配用小肢端表面柔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1WI和T2WI扫描,层厚1~2 mm;以3.0T MR扫描仪配用正交腕关节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1WI、T2WI和Gd-DTPA增强T1WI三维容积扫描,体素0.06~0.08 mm~3.利用工作站专业软件获得脑和脊髓多方向重组图像. 结果 3.0T MR T2WI和T1WI显示MS大鼠脑内病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对比度,脊髓病灶的对比度较弱.1.5T MR设备显示大鼠MS病灶的空间分辨力较低.MS模型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灶分布在脑和脊髓,斑片状,呈T2高信号、T1低信号,Gd-DTPA增强后部分病灶强化.结论 临床型3.0T MR设备能清晰显示MS模型大鼠脑以及脊髓内部的病灶,为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能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手段.

    作者:张海琴;李坤成;于春水;秦文;马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

    目的 利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 30例患者接受MPI和CTCA检查.将CTCA三支冠状动脉分为12段,以MPI为诊断标准,分别以CTCA血管狭窄≥50%和≥75%为截断值,统计对应节段MPI是否出现异常,分析CTCA诊断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效能评价.结果 MPI发现灌注异常9例(6例可逆性,3例固定性血流灌注减低).CTCA共分析327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狭窄≥50%者占25段(7.65%);狭窄≥75%者12段(3.67%).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病变血管,以狭窄≥50%为界值时,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8.42%、96.14%、99.01%、52.00%和95.41%;以狭窄≥75%为界值,则分别为66.67%、99.04%、98.73%、66.67%、97.55%.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患者,当血管狭窄≥50%为界值时,CTCA 的敏感性、特异性、NPV、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6.67%、57.14%、80.00%、40.00%和60.00%;当≥75%为界值时,上述指标分别是55.56%、85.71%、81.82%、62.50%和76.67%.结论 正常CTCA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排查是可靠的,CTCA异常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

    作者:郑泓明;陈英敏;冯珏;方风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99m)Tc-奥曲肽显像和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

    目的 比较~(99m)Tc-奥曲肽显像和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32例临床怀疑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均进行~(99m)Tc-奥曲肽显像和X线钼靶摄影,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二者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结果 ~(99m)Tc-奥曲肽显像和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1.67%、66.67%(χ~2=4.54,P<0.05),特异性分别为100%、37.50%(χ~2=4.65,P<0.05),准确性分别为93.75%、59.38%(χ~2=10.54,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76.19%(χ~2=5.93,P<0.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27.27%(χ~2=3.92,P<0.05).联合两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100%、96.88%、82.14%和47.06%. 结论 ~(99m)Tc-奥曲肽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X线钼靶摄影,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何小江;黄劲雄;陈贵兵;俞浩;吴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40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连续病例接受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检查:治疗组17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对照组23例,均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的初诊病例,未经过任何治疗.治疗组所有患者为治疗有效病例,无临床复发表现.在b=0及b=800 s/mm~2的DWI中,测量骨转移病灶、正常肌肉(右侧臀大肌)、正常骨(通常取右侧股骨头)及充盈膀胱的ADC值.应用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的ADC值,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0±0.50)10~(-3)mm~2/s,对照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2±0.30)10~(-3)mm~2/s(P>0.05).结论 MR DWI不能反映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鹤;王霄英;李飞宇;郭雪梅;蒋学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应变率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左心房收缩功能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CABG)术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23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应用应变率成像 (SRI) 技术定量评价左心房收缩功能. 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E/A、LVEF、LAFS、AEF和S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E/A和LVEF升高,LAFS、AEF和SR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LVEF的变化率分别与SRa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751,-0.783;P均<0.01). 结论 CABG术可影响冠心病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表现为辅泵功能减低.应用SRI技术可以评价左心房收缩功能,动态观察CABG手术前、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吴田;郭瑞强;陈金玲;周青;初洪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尘肺病的影像学诊断

    尘肺病是一个临床概念,需要综合诊断.影像学诊断不仅能够明确病变的存在,明确病变范围、分布等,还能对病变进行分级,以指导治疗.目前高千伏X射线胸片改变是诊断尘肺病的主要依据和首选方法,还有多种胸部成像技术可供选择,包括CR、DR、CT、MRI等,大大提高了尘肺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曾庆玉;李宝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磁共振成像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胰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检查中的优势日趋明显.本文对不同胰腺疾病MRI表现、MRI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在胰腺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苏天昊;靳二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于反向传输神经网络的肝脏31P磁共振波谱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神经网络的~(31)P磁共振波谱(~(31)P-MRS)辨别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和正常肝组织的价值.方法 运用反向传输神经网络分析66个~(31)P-MRS样本数据,其中包括37个肝硬化结节样本、13个HCC样本和16个正常肝脏样本.结果 经交叉验证实验证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31)P-MR波谱数据分析可以将肝细胞癌的诊断正确率从85.47%提高到92.31%.结论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31)P-MRS波谱数据分析可以用于HCC与肝硬化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王韶卿;刘毅慧;王丽娟;刘强;成金勇;李保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双源CT双能量减影诊断下肢血管疾病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血管能量减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双源CT直接去骨CTA(DE-BR-CTA)检查,经工作站减影处理,获取容积再现及大密度投影图像,其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评价DE-BR-CTA图像的动脉血管可见度及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DE-BR-CTA与DSA图像的血管可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 DSA 为标准评价32例被检查者328个节段中,12个偏心性狭窄节段被DE-BR-CTA 高估,6个节段狭窄程度被低估.DE-BR-CTA对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10%的诊断准确性为94.51%,敏感性96.15%,特异性93.02%,阳性预测值92.59%,阴性预测值96.39%.结论 DSCT能量减影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准确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可为术前评价和筛选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道伟;郭文力;卢再鸣;乞文旭;郭启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活体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CT灌注成像

    目的 比较活体肝移植术后1个月患者与无肝脏病变者的CT灌注参数,评价移植物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所引流区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对肝移植术后1个月、临床无术后并发症的20例患者及对照组25名正常志愿者行动态16排螺旋CT灌注扫描.CT灌注扫描后,选取适当靶层面,将每一层面的移植物按照肝右、肝中静脉引流区分为淤血区、淤血风险区和参考区,对照组亦作类似分区,并分别绘制出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图像,计算相关灌注参数值和相对灌注差异(RPD).结果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前段易淤血区、淤血风险区相对灌注差异RPD分别为:BF (44.56±43.19)ml/(min·100 g)和(25.41±27.49)ml/(min·100 g),BV (3.91±2.45)ml/100 g和(2.15±1.86)ml/100 g,PVP (41.50±39.15)ml/(min·100 g)和(22.66±23.82)ml/(min·100 g);前段BF、BV、PVP的相对灌注差异RPD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淤血风险区BF、BV、PVP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所引流肝段血流动力学存在差异;与肝右静脉引流区相比,肝中静脉单独引流的前段灌注低,肝右、肝中静脉共同引流区次之.

    作者:王小燕;钱黎俊;许建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透视触发3D LAVA技术在亲体肝移植术模拟手术中的应用

    透视触发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扫描(3D LAVA)可清晰获得准确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肝脏的图像[1-2],用Fluoro Trigger技术测定对比剂到达动脉峰值时间的方法的成功率较高[3].简化了肝脏血管成像方法,使肝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成像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大大提高,并可同时获得多期(3~4期)薄层扫描图像[4].本文讨论3D LAVA技术在亲体肝移植术模拟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余红军;李云伟;罗春蓉;罗惠林;李海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价不同肾功能移植肾的血流灌注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比较不同肾功能的移植肾的灌注状况.方法 根据血清肌酐(SCr)值将60例移植肾患者分为SCr正常组和SCr异常组.二维超声观测移植肾结构及主肾动脉内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段动脉、叶间动脉、皮质及锥体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绝对强度(△I)及上升斜率(Increase);分别比较采用每种检查方法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结果 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弓形动脉EDV除外)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检查SCr正常移植肾的灌注指标大部分优于SCr异常的移植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功能正常移植肾的超声造影定量指标明显优于肾功能异常的移植肾,超声造影能够检测出肾功能异常移植肾的微循环灌注改变.

    作者:何颖倩;杜联芳;邢晋放;周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