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的制作及病理观察

何东风;徐克;蒋宝国;王悦;邵海波;曹智刚;戴旭;郭敏;姜惠杰;刘瑞宝

关键词:导管消融, 模型, 动物, 残余肿瘤
摘要:目的 观察兔VX2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不同时间段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48只新西兰白兔接种VX2肿瘤,并开腹射频消融制作残余肿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于射频消融术(RFA)之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及3周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残余肿瘤组织射频消融术后MVD、VEGF及PCNA表达即明显减低,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至射频消融后2周;RFA后2周至第3周,MVD、VEGF及PCNA表达再次增加.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后残余肿瘤短期内受到抑制,仍需要进一步治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CT诊断鼻腔结石1例

    患者男,40岁,1年前出现自觉鼻臭,无流涕、呼吸困难及头痛头晕,偶伴胸闷、胸痛.曾于院外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否认有鼻腔异物史.体检:外鼻无异常,鼻前庭正常,左侧鼻腔下鼻道内与总鼻道交界处见一直径约1.0 cm的黄色硬物嵌于鼻中隔与下鼻甲之间,触之周边黏膜出血;体温36℃.

    作者:朱厚明;高志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尘肺病的影像学诊断

    尘肺病是一个临床概念,需要综合诊断.影像学诊断不仅能够明确病变的存在,明确病变范围、分布等,还能对病变进行分级,以指导治疗.目前高千伏X射线胸片改变是诊断尘肺病的主要依据和首选方法,还有多种胸部成像技术可供选择,包括CR、DR、CT、MRI等,大大提高了尘肺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曾庆玉;李宝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64层螺旋CT观察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肾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患者的肾动脉64层MSCTA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并根据主肾动脉的数量对肾动脉解剖进行分类、分型.结果 肾动脉解剖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9.20%(98/250)和22.80%(114/500),其中肾动脉提前分支和副肾动脉变异发生率分别为9.60%(48/500)和11.80%(59/500),性别、左右肾之间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单侧和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分别为32.80%(82/250)和6.40%(16/250),双侧肾动脉的解剖变异组合呈现多样性.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对于肾脏移植手术供肾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诸静其;郝楠馨;常时新;汪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40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连续病例接受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检查:治疗组17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对照组23例,均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的初诊病例,未经过任何治疗.治疗组所有患者为治疗有效病例,无临床复发表现.在b=0及b=800 s/mm~2的DWI中,测量骨转移病灶、正常肌肉(右侧臀大肌)、正常骨(通常取右侧股骨头)及充盈膀胱的ADC值.应用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的ADC值,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0±0.50)10~(-3)mm~2/s,对照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2±0.30)10~(-3)mm~2/s(P>0.05).结论 MR DWI不能反映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鹤;王霄英;李飞宇;郭雪梅;蒋学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的制作及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兔VX2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不同时间段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48只新西兰白兔接种VX2肿瘤,并开腹射频消融制作残余肿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于射频消融术(RFA)之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及3周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残余肿瘤组织射频消融术后MVD、VEGF及PCNA表达即明显减低,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至射频消融后2周;RFA后2周至第3周,MVD、VEGF及PCNA表达再次增加.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后残余肿瘤短期内受到抑制,仍需要进一步治疗.

    作者:何东风;徐克;蒋宝国;王悦;邵海波;曹智刚;戴旭;郭敏;姜惠杰;刘瑞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淋巴管肌瘤病胸腹部临床与CT表现

    目的 分析淋巴管肌瘤病(LAM)胸部及腹部的临床与CT表现.方法 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LAM胸腹部的临床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以肺内表现首发,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其他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气胸、胸闷、咯血、咳嗽、乳糜胸等;病程中均未出现肺外表现,仅1例无意中发现腹部巨大肿物,但无肺内表现.胸部CT表现为两肺散在或弥漫分布囊腔影,大小2~20 mm,囊壁薄而清晰,并且大多数囊腔间肺实质正常;4例合并肺大泡形成;2例出现胸腔积液.10例行腹部CT检查,7例有异常表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其中1例并腹膜后多发淋巴管肌瘤、腹膜后及腹腔积液,1例并肝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脾脏增大;余4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腹腔积液1例,腹膜后肿块并脾脏增大1例. 结论 LAM胸腹部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强军;宋海乔;高万勤;赵可;李云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人胚发育异常致肠旋转不良的血管影像解剖学研究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the intestine, CMI)指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旋转异常时出现的肠道解剖位置的畸形,是成人急性或慢性肠梗阻的原因之一.X线钡餐检查只能显示肠腔的梗阻部位, 而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 CTA)可显示肠系膜动脉发育情况.

    作者:刘慧明;陈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应变率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左心房收缩功能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CABG)术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23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应用应变率成像 (SRI) 技术定量评价左心房收缩功能. 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E/A、LVEF、LAFS、AEF和S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E/A和LVEF升高,LAFS、AEF和SR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LVEF的变化率分别与SRa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751,-0.783;P均<0.01). 结论 CABG术可影响冠心病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表现为辅泵功能减低.应用SRI技术可以评价左心房收缩功能,动态观察CABG手术前、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吴田;郭瑞强;陈金玲;周青;初洪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空洞是肺部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多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均可形成空洞,鉴别诊断困难.周围型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并发空洞.本文就空洞的定义及其病理基础、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在肺部空洞性病变诊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邦国;马大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临床型MR观察多发性硬化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目的 探索临床型MR扫描仪配备临床应用型线圈进行多发性硬化(MS)模型大鼠脑和脊髓病灶成像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致敏Lewis大鼠制备MS模型动物10只.以1.5T MR扫描仪配用小肢端表面柔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1WI和T2WI扫描,层厚1~2 mm;以3.0T MR扫描仪配用正交腕关节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1WI、T2WI和Gd-DTPA增强T1WI三维容积扫描,体素0.06~0.08 mm~3.利用工作站专业软件获得脑和脊髓多方向重组图像. 结果 3.0T MR T2WI和T1WI显示MS大鼠脑内病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对比度,脊髓病灶的对比度较弱.1.5T MR设备显示大鼠MS病灶的空间分辨力较低.MS模型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灶分布在脑和脊髓,斑片状,呈T2高信号、T1低信号,Gd-DTPA增强后部分病灶强化.结论 临床型3.0T MR设备能清晰显示MS模型大鼠脑以及脊髓内部的病灶,为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能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手段.

    作者:张海琴;李坤成;于春水;秦文;马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布、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1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中,11例(91.67%)为单发,直径0.9~8.0 cm;分布在躯干66.67(8/12)、四肢近端16.67%(2/12)、头颈部16.67%(2/12);83.33%(10/12)肿瘤出现在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肤下层.91.67%(11/12)肿瘤呈不均匀弱回声,66.67%(8/12)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肿瘤内部无液化或钙化且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91.67%(11/12)肿瘤内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丰富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患者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下层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呈不均匀弱回声、内部血流较丰富、无局部淋巴结肿大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

    作者:敬基刚;彭玉兰;罗燕;李永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价不同肾功能移植肾的血流灌注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比较不同肾功能的移植肾的灌注状况.方法 根据血清肌酐(SCr)值将60例移植肾患者分为SCr正常组和SCr异常组.二维超声观测移植肾结构及主肾动脉内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段动脉、叶间动脉、皮质及锥体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绝对强度(△I)及上升斜率(Increase);分别比较采用每种检查方法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结果 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弓形动脉EDV除外)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检查SCr正常移植肾的灌注指标大部分优于SCr异常的移植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功能正常移植肾的超声造影定量指标明显优于肾功能异常的移植肾,超声造影能够检测出肾功能异常移植肾的微循环灌注改变.

    作者:何颖倩;杜联芳;邢晋放;周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壁的收缩后收缩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左心室壁收缩后收缩(PSS)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利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检测60例CHF患者及对照组30名正常人的心肌运动,应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_s)、持续时间(T_s)及PSS峰值速度(V_(pss))、持续时间(T_(pss)). 结果 CHF组基底段和中间段在等容舒张期PSS的发生率均为34.44%,其中病理性PSS的发生率分别为29.44%、29.72%.对照组基底段和中间段在等容舒张期PSS的发生率分别为26.11%、20.56%,未发生病理性PSS.与对照组的生理性PSS相比,CHF组的病理性PSS峰值速度增高、持续时间延长(P<0.05). 结论 CHF患者的病理性PSS峰值速度高、持续时间长,可能是导致CHF患者左心室不同步运动的原因之一.

    作者:温江田;张军;刘丽文;张海滨;沈敏;戴杨;崔明亮;李金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第11~13周胎儿额上颌角的二维及三维超声测量

    目的 比较及评价二维和三维超声在测量胎儿额上颌(FMF)角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方法在颜面正中矢状面测量11~13周正常胎儿的FMF角,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测值的差异及可重复性,分析三维测量的FMF角与胎儿头臀长(CRL)的关系.结果 共37名胎儿测得FMF角.随CRL增大,测量例数增加,而FMF角减小.其中18名(48.65%)得到符合要求的二维测量平面,30名(81.08%)胎儿获得符合要求的三维重建平面.对同一胎儿,二维测量平面两次测值间的平均差异为2.78°±1.95°,明显大于三维重建平面两次测值间的平均差异(1.68°±1.01°,P<0.01).11名胎儿同时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测量,所得FMF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重建平面测得的FMF角随CRL的增加而减小,二者明显相关(r=-0.540,P<0.01).结论 在 11~13周正常胎儿中,与二维超声相比,应用三维超声可以快速而精确地测量FMF角.

    作者:欧阳云淑;张一休;孟华;姜玉新;戴晴;徐钟慧;杨萌;袁岩;楼海亚;李鹏;杨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二尖瓣口血流与二尖瓣环波形不一致性的提示意义

    目的 了解二尖瓣口血流波形与二尖瓣环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波形测量结果不一致性在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82例窦性心律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步心电图记录.于心尖四腔、心尖三腔、心尖二腔切面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前间隔、左心室后壁、左心室前壁及下壁6个位点的DTI舒张期波形;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波形;计算MV-E/A、DTI-e/a-ann及E/e-ann, e-ann为6个位点的平均值.结果 182例患者中,依二尖瓣口血流和6个位点二尖瓣环波形的测量结果分成4组,组Ⅰ:MV-E/A<1.0,同时6个位点DTI-e/a-ann均<1.0,共68例,MV-E/A为0.71±0.16、E/e-ann为15.91±6.78;组Ⅱ:MV-E/A<1.0,同时6个位点中有1~6个位点的DTI-e/a-ann≥1.0,共38例,MV-E/A为0.76±0.12、E/e-ann为10.37±2.63;组Ⅲ:MV-E/A≥1.0,同时6个位点的DTI-e/a-ann均≥1.0,共23例, MV-E/A为1.74±0.42、E/e-ann为9.57±2.39;组Ⅳ:MV-E/A≥1.0,同时6个位点中有1~6个位点的DTI-e/a-ann<1.0,共53例, MV-E/A为1.31±0.31、E/e-ann为13.27±9.46.组Ⅰ、Ⅱ、Ⅳ的平均年龄均大于组Ⅲ(P<0.05),组Ⅰ与组Ⅱ的平均年龄和MV-E/A基本相同(P>0.05),但组Ⅰ的平均E/e-ann明显高于组Ⅱ(P<0.05);组Ⅲ与组Ⅳ比较,两者的MV-E/A差别不大(P>0.05),但后者的年龄、E/e-ann均大于前者(P<0.05);组Ⅰ、组Ⅱ与组Ⅳ之间,组Ⅳ的平均年龄小于组Ⅰ与组Ⅱ,但组Ⅳ的E/e-ann小于组Ⅰ而大于组Ⅱ(P<0.05).结论 ①MV-E/A<1.0伴有6个位点DTI-e/a-ann均<1.0提示左心室充盈压较高;②MV-E/A≥1.0,同时6个位点中有1~6个位点的DTI-e/a-ann<1.0者有左心室充盈压较高的倾向;③MV-E/A<1.0,同时6个位点中有1~6个位点的DTI-e/a-ann≥1.0或MV-E/A≥1.0或同时6个位点的DTI-e/a-ann均≥1.0者的左心室充盈压可能有较大变数;④年龄对MV-E/A和DTI-e/a-ann测值有较大影响.

    作者:贺声;沈燕华;李馨;杨京伟;张云山;任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SSS)临床并不少见.本文对6例SSS患者行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 TRICKS)技术检查,探讨TRICKS技术诊断SSS的价值.

    作者:黄松涛;韩景奇;董益国;盛鸿颖;李京龙;刘兰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食蟹猴糖尿病模型脑部MR检查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利用MRI和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研究食蟹猴糖尿病模型不同脑区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静脉注射100 mg/kg 体质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5只青年食蟹猴制作成1型糖尿病模型,经长期血糖监测和静脉糖耐量实验来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造模3年后,通过MRI和~1H-MRS技术分别对糖尿病模型猴的海马、颞叶和枕叶的形态、大小、信号及其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醇(mI)与肌酸(Cr)的比值进行测定,并通过放免法检测血清皮质醇的含量.选取5只健康成年猴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MRI和~1H-MRS检测.结果 ①静脉注射100 mg/kg 体质量STZ可长期诱导稳定的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②1型糖尿病3年的食蟹猴海马mI/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③糖尿病3年的食蟹猴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1H-MRS分析可检测到糖尿病食蟹猴海马早期病变中一些代谢物含量的变化,有可能为今后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脑病提供帮助.

    作者:宋英儒;叶伟;黄仲奎;滕夏虹;张愚;邹春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膝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相关技术因素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相关技术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52例单侧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均采用仰卧位,其中26例膝关节伸直位,16例下肢轻度外旋休息位,10例分别取膝关节伸直位和屈膝45°位检查;对22例行动态检查.以MRI或CT表现为金标准,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其相对照.结果 52例积脂血症均获正确诊断.超声检查积脂血症的佳位置是髌上囊.仰卧膝关节伸直位显示佳的是髌骨上缘,其次为髌骨水平,差为髌骨以下水平.在少量积液时,佳检查体位是仰卧屈膝45°位,优于膝关节伸直位,前者显示各层液体厚度大于后者,能显示少量液体及脂肪.下肢轻度外旋休息位时,三层液体常不能同时显示,须结合内外侧面才能确诊.动态检查液体由一层逐渐变为二层、三层,界面由模糊逐渐变清晰.结论 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检查的位置、体位、制动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李传红;史少华;张忠英;夏爱君;宋修芹;赵晓岚;刘旭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表现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SCD)是体内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好发于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严重者视神经、小脑、脑干和大脑白质亦可受累.SCD临床较少见,诊断较困难,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文回顾性分析8例SCD患者的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MRI表现.

    作者:范光明;沈金丹;孙红赞;王玲;文伟;曾新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阴囊急症的临床特征和高频超声表现

    目的 探讨小儿阴囊急症的临床特征和高频超声表现.方法 分析112例小儿阴囊急症的超声和临床表现,并与终诊断及治疗方案对照.结果 急性附件扭转65例,超声表现为睾丸上极或附睾头旁回声不均结节,伴或不伴继发反应性炎症.睾丸完全扭转21例,超声示患侧精索螺旋状扭曲成团,睾丸内无明显血流信号;不全扭转4例,患侧精索走行纡曲,睾丸内均可测及少量低阻血流信号.急性睾丸、附睾炎22例,除1例化脓性睾丸炎外,其余病例受累结构血供增多;超声诊断符合率约为98.21%(110/112).三者临床表现虽部分重叠但仍各具特征.15例附件扭转、25睾丸扭转及1例急性睾丸炎接受手术治疗,余均予以保守治疗.结论 客观、准确的急诊超声诊断报告,辅以全面深入的临床资料分析,可为小儿阴囊急症的诊疗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陈舜;薛恩生;林礼务;梁荣喜;林晓东;俞丽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