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孕周正常胎儿心脏大小的超声检测与临床意义

常红梅;邓学东;唐亚奇;冯鸿;梁泓;夏飞

关键词:心脏, 胎儿, 孕周, 超声检查, 产前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生长指标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测量14~39周正常胎儿左心房(LA)、右心房(RA)、左心室(LV)、右心室(RV)、主动脉(AO)和肺动脉(PA)内径及卵圆孔大小(FO)、心脏面积(HA)、胸腔面积(TA)、心脏周长(HC)、胸廓周长(TC),分析孕周与测量值的关系. 结果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胎儿时期心脏各腔室大小、AO、PA及室间隔(IVS)厚度随孕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PA/AO)、左心房与右心房内径比值(LA/RA)、左心室与右心室内径比值(LV/RV)、心脏周长与相应胸廓周长比值(HC/TC)、心脏面积与相应胸廓面积比值(HA/TA)与不同孕周比较各比值变化不明显. 结论胎儿心脏随孕龄增加而增大,其中心脏面积与孕周具相关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人胚发育异常致肠旋转不良的血管影像解剖学研究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the intestine, CMI)指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旋转异常时出现的肠道解剖位置的畸形,是成人急性或慢性肠梗阻的原因之一.X线钡餐检查只能显示肠腔的梗阻部位, 而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 CTA)可显示肠系膜动脉发育情况.

    作者:刘慧明;陈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肾结核

    肾结核是常见的肾特异性感染,既往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尿常规及肾盂造影.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尤其是B超、静脉肾盂造影及CT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肾结核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回顾性分析58例资料完整的肾结核患者的声像图表现.

    作者:陈晓慧;曲国田;李翔;何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应变率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左心房收缩功能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CABG)术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23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应用应变率成像 (SRI) 技术定量评价左心房收缩功能. 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E/A、LVEF、LAFS、AEF和S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E/A和LVEF升高,LAFS、AEF和SR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LVEF的变化率分别与SRa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751,-0.783;P均<0.01). 结论 CABG术可影响冠心病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表现为辅泵功能减低.应用SRI技术可以评价左心房收缩功能,动态观察CABG手术前、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吴田;郭瑞强;陈金玲;周青;初洪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40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连续病例接受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检查:治疗组17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对照组23例,均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的初诊病例,未经过任何治疗.治疗组所有患者为治疗有效病例,无临床复发表现.在b=0及b=800 s/mm~2的DWI中,测量骨转移病灶、正常肌肉(右侧臀大肌)、正常骨(通常取右侧股骨头)及充盈膀胱的ADC值.应用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的ADC值,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0±0.50)10~(-3)mm~2/s,对照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2±0.30)10~(-3)mm~2/s(P>0.05).结论 MR DWI不能反映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鹤;王霄英;李飞宇;郭雪梅;蒋学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囊性肾细胞癌

    目的 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声像图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肾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18例中超声诊断15例,误诊3例,诊断正确率83.33%.其中透明细胞癌囊性变7例,囊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5例,多房性肾细胞癌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囊性壁上见透明细胞癌1例,肾母细胞瘤1例.结论 囊性肾细胞癌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了解其声像图特点能明显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蔡迪明;李永忠;罗燕;彭玉兰;张刚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评价兔肾皮质血流灌注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兔肾皮质血流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 通过结扎肾动脉建立不同程度家兔肾皮质血流减少的模型.经耳缘静脉团注SonoVue(0.05 ml/kg体质量)进行肾灌注超声造影,观察并采集注射造影剂后0~3 min的动态图像,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软件分别计算肾动脉结扎前后肾皮质TIC的加速时间(AT)、峰值背向散射强度(A)、峰值减半时间(T)、峰值基础视频强度差(PBD)、TIC斜率(β)以及A·β值,并对以上指标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 结果 实时观察发现肾动脉结扎前,肾皮质表现为快速明显强化,增强顺序为各级肾动脉-皮质-锥体.结扎后AT明显延长(P<0.001),A显著减小(P<0.001), T明显缩短(P<0.001), PBD明显减低(P<0.001),β明显下降(P<0.002), A·β值显著降低(P<0.001).肾动脉狭窄程度与AT、PBD及A·β呈明显的相关;肾动脉狭窄率在31%~69%之间组与70%~93%之间组比较,后者较前者AT延长(P<0.001),A减小(P<0.029), PBD减低(P<0.001), A·β值降低(P<0.02). 结论超声造影剂和造影专用成像技术可灵敏地反映肾皮质微小血管的血流变化,在评价肾皮质的血流灌注状态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银龙;初银珠;吴长君;岳殿强;王坤坤;张锋;李云娟;刘海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二尖瓣口血流与二尖瓣环波形不一致性的提示意义

    目的 了解二尖瓣口血流波形与二尖瓣环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波形测量结果不一致性在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82例窦性心律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步心电图记录.于心尖四腔、心尖三腔、心尖二腔切面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前间隔、左心室后壁、左心室前壁及下壁6个位点的DTI舒张期波形;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波形;计算MV-E/A、DTI-e/a-ann及E/e-ann, e-ann为6个位点的平均值.结果 182例患者中,依二尖瓣口血流和6个位点二尖瓣环波形的测量结果分成4组,组Ⅰ:MV-E/A<1.0,同时6个位点DTI-e/a-ann均<1.0,共68例,MV-E/A为0.71±0.16、E/e-ann为15.91±6.78;组Ⅱ:MV-E/A<1.0,同时6个位点中有1~6个位点的DTI-e/a-ann≥1.0,共38例,MV-E/A为0.76±0.12、E/e-ann为10.37±2.63;组Ⅲ:MV-E/A≥1.0,同时6个位点的DTI-e/a-ann均≥1.0,共23例, MV-E/A为1.74±0.42、E/e-ann为9.57±2.39;组Ⅳ:MV-E/A≥1.0,同时6个位点中有1~6个位点的DTI-e/a-ann<1.0,共53例, MV-E/A为1.31±0.31、E/e-ann为13.27±9.46.组Ⅰ、Ⅱ、Ⅳ的平均年龄均大于组Ⅲ(P<0.05),组Ⅰ与组Ⅱ的平均年龄和MV-E/A基本相同(P>0.05),但组Ⅰ的平均E/e-ann明显高于组Ⅱ(P<0.05);组Ⅲ与组Ⅳ比较,两者的MV-E/A差别不大(P>0.05),但后者的年龄、E/e-ann均大于前者(P<0.05);组Ⅰ、组Ⅱ与组Ⅳ之间,组Ⅳ的平均年龄小于组Ⅰ与组Ⅱ,但组Ⅳ的E/e-ann小于组Ⅰ而大于组Ⅱ(P<0.05).结论 ①MV-E/A<1.0伴有6个位点DTI-e/a-ann均<1.0提示左心室充盈压较高;②MV-E/A≥1.0,同时6个位点中有1~6个位点的DTI-e/a-ann<1.0者有左心室充盈压较高的倾向;③MV-E/A<1.0,同时6个位点中有1~6个位点的DTI-e/a-ann≥1.0或MV-E/A≥1.0或同时6个位点的DTI-e/a-ann均≥1.0者的左心室充盈压可能有较大变数;④年龄对MV-E/A和DTI-e/a-ann测值有较大影响.

    作者:贺声;沈燕华;李馨;杨京伟;张云山;任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VVI及对比超声评价犬冠状动脉狭窄时心肌灌注和舒张功能的关系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结合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犬冠状动脉狭窄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心肌组织灌注和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制作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模型8只,在冠状动脉狭窄前后于静息和多巴酚丁胺注射达峰值剂量时,取左心室短轴图像行VVI分析,并行MCE测量心肌血流量(A·β值)和短轴圆周方向上的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_(dia)),评价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时,供血区SR_(dia)和A·β值与正常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时,供血区SR_(dia)和A·β值均低于正常区(P<0.05).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时,供血区SR_(dia)和A·β值即低于正常区(P<0.05);重度狭窄时,缺血区SR_(dia)和A·β值较正常区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无论静息还是负荷状态下,SR_(dia)和A·β间均呈正相关(r_(静息)=0.57,r_(负荷)=0.72,P<0.01).结论 VVI技术能够用于评价短轴心肌节段舒张功能,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

    作者:陈冬冬;刘俭;崔凯;吴爵非;陈向辉;陈少敏;吴平生;宾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系统性硬皮病合并左舟、月骨坏死1例

    患者女,41岁,因左腕部外伤后疼痛2周入院.既往有系统性硬皮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史并伴有雷诺现象.体检见手部呈鹰爪样改变,指骨末端甲粗隆部分消失,皮肤受累严重.X线片及CT提示左舟骨骨密度不均匀性增高,并可见囊状低密度影,腕背侧及掌侧簇状高密度钙化影,指骨末端骨质吸收,全手普遍骨质疏松,指间关节间隙正常(图1~3).行左腕病灶清除术.术中见腕背侧及掌侧钙质沉着病灶有包膜,同时发现舟、月骨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桡腕关节间隙尚正常,钙化灶清除后,左腕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术后X线片示左腕舟月骨死(Ⅱ期),病理检查提示病灶为钙盐沉积,其内未见有骨组织.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随访3个月,患者未诉左腕活动疼痛,患腕屈、伸均可.

    作者:孟琳;李新志;郑之和;曾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食蟹猴糖尿病模型脑部MR检查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利用MRI和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研究食蟹猴糖尿病模型不同脑区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静脉注射100 mg/kg 体质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5只青年食蟹猴制作成1型糖尿病模型,经长期血糖监测和静脉糖耐量实验来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造模3年后,通过MRI和~1H-MRS技术分别对糖尿病模型猴的海马、颞叶和枕叶的形态、大小、信号及其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醇(mI)与肌酸(Cr)的比值进行测定,并通过放免法检测血清皮质醇的含量.选取5只健康成年猴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MRI和~1H-MRS检测.结果 ①静脉注射100 mg/kg 体质量STZ可长期诱导稳定的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②1型糖尿病3年的食蟹猴海马mI/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③糖尿病3年的食蟹猴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1H-MRS分析可检测到糖尿病食蟹猴海马早期病变中一些代谢物含量的变化,有可能为今后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脑病提供帮助.

    作者:宋英儒;叶伟;黄仲奎;滕夏虹;张愚;邹春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第11~13周胎儿额上颌角的二维及三维超声测量

    目的 比较及评价二维和三维超声在测量胎儿额上颌(FMF)角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方法在颜面正中矢状面测量11~13周正常胎儿的FMF角,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测值的差异及可重复性,分析三维测量的FMF角与胎儿头臀长(CRL)的关系.结果 共37名胎儿测得FMF角.随CRL增大,测量例数增加,而FMF角减小.其中18名(48.65%)得到符合要求的二维测量平面,30名(81.08%)胎儿获得符合要求的三维重建平面.对同一胎儿,二维测量平面两次测值间的平均差异为2.78°±1.95°,明显大于三维重建平面两次测值间的平均差异(1.68°±1.01°,P<0.01).11名胎儿同时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测量,所得FMF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重建平面测得的FMF角随CRL的增加而减小,二者明显相关(r=-0.540,P<0.01).结论 在 11~13周正常胎儿中,与二维超声相比,应用三维超声可以快速而精确地测量FMF角.

    作者:欧阳云淑;张一休;孟华;姜玉新;戴晴;徐钟慧;杨萌;袁岩;楼海亚;李鹏;杨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

    目的 利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 30例患者接受MPI和CTCA检查.将CTCA三支冠状动脉分为12段,以MPI为诊断标准,分别以CTCA血管狭窄≥50%和≥75%为截断值,统计对应节段MPI是否出现异常,分析CTCA诊断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效能评价.结果 MPI发现灌注异常9例(6例可逆性,3例固定性血流灌注减低).CTCA共分析327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狭窄≥50%者占25段(7.65%);狭窄≥75%者12段(3.67%).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病变血管,以狭窄≥50%为界值时,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8.42%、96.14%、99.01%、52.00%和95.41%;以狭窄≥75%为界值,则分别为66.67%、99.04%、98.73%、66.67%、97.55%.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患者,当血管狭窄≥50%为界值时,CTCA 的敏感性、特异性、NPV、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6.67%、57.14%、80.00%、40.00%和60.00%;当≥75%为界值时,上述指标分别是55.56%、85.71%、81.82%、62.50%和76.67%.结论 正常CTCA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排查是可靠的,CTCA异常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

    作者:郑泓明;陈英敏;冯珏;方风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动态观察大鼠C6胶质瘤血管生成

    目的 使用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时间段大鼠C6胶质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 30只荷瘤大鼠按种植周数分成1、2、3周组,分别行对比剂稳态磁化率对比MR成像,测量肿瘤周边区、中央区及对侧相应正常脑实质区的BV和VSI_(MRI)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随种植周数增加,肿瘤中心区的BV先升后降,与组织学上肿瘤中央区宿主血管退缩、血管密度下降及出现明显坏死区有关;周边区BV持续上升,与周边区具有活跃的血管生成有关;肿瘤中心区及周边区的VSIMRI值均逐渐增大,以中心区增大更为明显,且同时间段比较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时间段、相同ROI内MR与组织学测量的VSI均明显相关(P<0.01).结论 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所测量的BV和VSI_(MRI)值能准确地反映胶质瘤生长、发展过程中微血管生成的形态学和功能学信息.

    作者:牛洪涛;张文丽;郭启勇;于兵;马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成像方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别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对120例孕龄在22~28周的正常胎儿进行心脏扫查,比较两种方法获得胎儿心脏图像的质量和扫查时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并分析STIC技术的成像方法. 结果 120例正常胎儿心脏均获得满意的容积图像,各切面图像的显示合格率与常规二维扫描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显示出常规二维不能显示的切面.所研究的120例样本中,共有85例可计算常规二维超声筛查时间,平均每个胎儿心脏用时(5.26±2.01)min;共有104例可计算STIC扫描时间,平均每次STIC扫描用时(4.47±2.32)min. 结论 STIC技术比常规二维超声能提供更多的观察心脏解剖结构的切面和信息,可简化图像采集过程,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对检查者经验的依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大大减少胎儿心脏接受超声波照射的时间.

    作者:王真娜;姜志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双源CT数字减影CTA与双能量CT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

    目的 以常规DSA和三维旋转DSA为参照标准,评价双源CT数字减影去骨CT血管成像(DS-BR-CTA)和双能量直接去骨CTA(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0例患者接受DS-BR-CTA检查,74例患者接受DE-CTA检查.以3D-DSA为标准,以患者和发生部位为单位,计算DS-BR-CTA和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DS-BR-CTA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0%、98.36%;97.37%、99.97%;对≤3.0 mm的动脉瘤,其诊断敏感性高达88.89%,特异性达98.36%;DE-CT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5%、100%;95.52%、100%,对≤3.0 mm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100%.结论 双源CT的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与DS-BR-CTA相当,可作为常规技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流程中.

    作者:张龙江;柴学;赵艳娥;周长圣;顾海峰;郑玲;卢光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表现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SCD)是体内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好发于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严重者视神经、小脑、脑干和大脑白质亦可受累.SCD临床较少见,诊断较困难,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文回顾性分析8例SCD患者的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MRI表现.

    作者:范光明;沈金丹;孙红赞;王玲;文伟;曾新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后胡桃夹综合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确诊后的NCS患者(病变组)和50名正常人肾血管(对照组)的MSCTA影像资料.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及空间结构.测量对照组夹角处和病变组腹主动脉后方LRV前后径(d1)截面积(s1);近肾端管腔宽处前后径(d2)及截面积(s2),并计算s2/ s1及d2/d1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变组LRV受压变窄,近肾端管腔明显扩张.对照组LRV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管腔大致均匀.两组比较d1、s1、s2、d2/d1、s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可清楚地显示后NCS的LRV形态及立体走向,利用重建功能测量截面积能准确、直观地评估LRV扩张及变窄的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龙;史河水;柳曦;韩萍;喻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淋巴管肌瘤病胸腹部临床与CT表现

    目的 分析淋巴管肌瘤病(LAM)胸部及腹部的临床与CT表现.方法 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LAM胸腹部的临床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以肺内表现首发,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其他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气胸、胸闷、咯血、咳嗽、乳糜胸等;病程中均未出现肺外表现,仅1例无意中发现腹部巨大肿物,但无肺内表现.胸部CT表现为两肺散在或弥漫分布囊腔影,大小2~20 mm,囊壁薄而清晰,并且大多数囊腔间肺实质正常;4例合并肺大泡形成;2例出现胸腔积液.10例行腹部CT检查,7例有异常表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其中1例并腹膜后多发淋巴管肌瘤、腹膜后及腹腔积液,1例并肝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脾脏增大;余4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腹腔积液1例,腹膜后肿块并脾脏增大1例. 结论 LAM胸腹部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强军;宋海乔;高万勤;赵可;李云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阴囊急症的临床特征和高频超声表现

    目的 探讨小儿阴囊急症的临床特征和高频超声表现.方法 分析112例小儿阴囊急症的超声和临床表现,并与终诊断及治疗方案对照.结果 急性附件扭转65例,超声表现为睾丸上极或附睾头旁回声不均结节,伴或不伴继发反应性炎症.睾丸完全扭转21例,超声示患侧精索螺旋状扭曲成团,睾丸内无明显血流信号;不全扭转4例,患侧精索走行纡曲,睾丸内均可测及少量低阻血流信号.急性睾丸、附睾炎22例,除1例化脓性睾丸炎外,其余病例受累结构血供增多;超声诊断符合率约为98.21%(110/112).三者临床表现虽部分重叠但仍各具特征.15例附件扭转、25睾丸扭转及1例急性睾丸炎接受手术治疗,余均予以保守治疗.结论 客观、准确的急诊超声诊断报告,辅以全面深入的临床资料分析,可为小儿阴囊急症的诊疗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陈舜;薛恩生;林礼务;梁荣喜;林晓东;俞丽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Ⅱ快速诱导ApoE-/-小鼠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其MR成像

    目的 建立ApoE-/-小鼠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模型,探讨超高场强7.0T MR检测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的价值. 方法 10月龄ApoE-/-小鼠饲以高脂饮食10周后,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Ang Ⅱ分为1000 ng/(kg·min)和500 ng/(kg·min)组,对照组埋置生理盐水,装泵前及装泵后14天内行MR活体扫描,扫描后取腹主动脉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Ang Ⅱ灌注高剂量组第6或第7天即形成夹层动脉瘤,T2WI示一侧管壁周可见新月形超高信号,病理证实为中膜与外膜间出血;低剂量组第13、14天后也见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MR示管壁信号于T2WI及PDWI均明显增加,并可见斑点状高信号向腔外突出,与病理内膜断裂血流冲击中膜形成主动脉夹层一致. 结论用2种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灌注2周内均可成功建立ApoE-/-小鼠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模型,前组可在更短时间内建模成功.超高场强MR可成功用于活体检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

    作者:赵瑞;邓钢;姚玉宇;居胜红;王中娟;文颂;陈骏;金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