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振盛;郭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确诊后的NCS患者(病变组)和50名正常人肾血管(对照组)的MSCTA影像资料.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及空间结构.测量对照组夹角处和病变组腹主动脉后方LRV前后径(d1)截面积(s1);近肾端管腔宽处前后径(d2)及截面积(s2),并计算s2/ s1及d2/d1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变组LRV受压变窄,近肾端管腔明显扩张.对照组LRV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管腔大致均匀.两组比较d1、s1、s2、d2/d1、s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可清楚地显示后NCS的LRV形态及立体走向,利用重建功能测量截面积能准确、直观地评估LRV扩张及变窄的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龙;史河水;柳曦;韩萍;喻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SSS)临床并不少见.本文对6例SSS患者行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 TRICKS)技术检查,探讨TRICKS技术诊断SSS的价值.
作者:黄松涛;韩景奇;董益国;盛鸿颖;李京龙;刘兰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肾梗死缺乏特异性症状,常见症状为腹部或肋胁部疼痛、低热、恶心、呕吐等.发病时患者多急诊就诊,而急诊CT平扫易于漏诊[1].本文利用CT增强扫描诊断4例肾梗死,报道如下.
作者:赵殿辉;万卫平;陆青云;许建国;陈民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比较不同肾功能的移植肾的灌注状况.方法 根据血清肌酐(SCr)值将60例移植肾患者分为SCr正常组和SCr异常组.二维超声观测移植肾结构及主肾动脉内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段动脉、叶间动脉、皮质及锥体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绝对强度(△I)及上升斜率(Increase);分别比较采用每种检查方法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结果 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弓形动脉EDV除外)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检查SCr正常移植肾的灌注指标大部分优于SCr异常的移植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功能正常移植肾的超声造影定量指标明显优于肾功能异常的移植肾,超声造影能够检测出肾功能异常移植肾的微循环灌注改变.
作者:何颖倩;杜联芳;邢晋放;周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中鉴别癌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术后病理证实的83例甲状腺癌合并良性结节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3例甲状腺癌中,恶性结节89个.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的二维征象纵横比≥1,实性低回声、边缘模糊、微钙化的检出及后方回声衰减等方面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恶性结节内Ⅱ级、Ⅲ级血流显示较良性结节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9个癌结节中,直径≤1 cm的微小甲状腺癌结节占52.81%(47/89),超声对癌结节的诊断符合率达67.42%(60/89).结论 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有助于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中鉴别癌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实性低回声、边缘模糊、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内部血供丰富;尤其不能忽视微小甲状腺癌存在的可能.
作者:邹霞;李泉水;张家庭;粟辉;陈胜华;郭国强;姜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肾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患者的肾动脉64层MSCTA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并根据主肾动脉的数量对肾动脉解剖进行分类、分型.结果 肾动脉解剖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9.20%(98/250)和22.80%(114/500),其中肾动脉提前分支和副肾动脉变异发生率分别为9.60%(48/500)和11.80%(59/500),性别、左右肾之间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单侧和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分别为32.80%(82/250)和6.40%(16/250),双侧肾动脉的解剖变异组合呈现多样性.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对于肾脏移植手术供肾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诸静其;郝楠馨;常时新;汪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和11例拟诊冠状动脉病变(CAD)患者的64层CTA和MPI图像.按照目测直径法判断CTA图像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50%;相应MPI图像上的心肌缺血分为可逆性和固定性灌注异常区.结果 31例患者的124条冠状动脉中,23条CTA图像上狭窄≥50% ,其中7条(30.43%)狭窄血管的供血心肌在MPI上呈现灌注异常区;101条狭窄<50%及正常,其中10条(9.90%)血管的供血心肌在MPI图像上呈现灌注异常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其供应心肌节段发生缺血的风险概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而冠状动脉不同狭窄部位与其供应心肌节段发生缺血的风险概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39,P=0.065).64层螺旋CTA在探测MPI图像上缺血心肌节段所对应的狭窄≥50%冠状动脉的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1.18%、85.05%、90.01%和30.43%.结论 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重要形态学信息,但其探测功能相关狭窄≥50%冠状动脉的阳性预测值较低,而MPI则是评价CAD导致心脏功能改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董薇;杨本涛;宋乐;李全;李静;王振常;戴皓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组织均衡技术是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处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于同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不同体厚部位的细节信息,避免反复调节窗宽、窗位来观察密度偏高的部位,为数字影像高标准、高质量提供保障.本文报告采用组织均衡技术显示53例鼻骨侧位像的结果.
作者:彭俊玲;布桂林;曹林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名健康志愿者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的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位移值(Dm)及应变率(SRs).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心肌收缩期大位移和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减低(P<0.01);合并高血压组左心室壁中间段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TDI技术为糖尿病心脏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检测提供了一种无创方法,局部心肌收缩期大位移及峰值应变率能够成为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较敏感指标.
作者:张军;项娟娟;朱永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血管能量减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双源CT直接去骨CTA(DE-BR-CTA)检查,经工作站减影处理,获取容积再现及大密度投影图像,其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评价DE-BR-CTA图像的动脉血管可见度及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DE-BR-CTA与DSA图像的血管可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 DSA 为标准评价32例被检查者328个节段中,12个偏心性狭窄节段被DE-BR-CTA 高估,6个节段狭窄程度被低估.DE-BR-CTA对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10%的诊断准确性为94.51%,敏感性96.15%,特异性93.02%,阳性预测值92.59%,阴性预测值96.39%.结论 DSCT能量减影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准确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可为术前评价和筛选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道伟;郭文力;卢再鸣;乞文旭;郭启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儿阴囊急症的临床特征和高频超声表现.方法 分析112例小儿阴囊急症的超声和临床表现,并与终诊断及治疗方案对照.结果 急性附件扭转65例,超声表现为睾丸上极或附睾头旁回声不均结节,伴或不伴继发反应性炎症.睾丸完全扭转21例,超声示患侧精索螺旋状扭曲成团,睾丸内无明显血流信号;不全扭转4例,患侧精索走行纡曲,睾丸内均可测及少量低阻血流信号.急性睾丸、附睾炎22例,除1例化脓性睾丸炎外,其余病例受累结构血供增多;超声诊断符合率约为98.21%(110/112).三者临床表现虽部分重叠但仍各具特征.15例附件扭转、25睾丸扭转及1例急性睾丸炎接受手术治疗,余均予以保守治疗.结论 客观、准确的急诊超声诊断报告,辅以全面深入的临床资料分析,可为小儿阴囊急症的诊疗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陈舜;薛恩生;林礼务;梁荣喜;林晓东;俞丽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成像方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别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对120例孕龄在22~28周的正常胎儿进行心脏扫查,比较两种方法获得胎儿心脏图像的质量和扫查时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并分析STIC技术的成像方法. 结果 120例正常胎儿心脏均获得满意的容积图像,各切面图像的显示合格率与常规二维扫描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显示出常规二维不能显示的切面.所研究的120例样本中,共有85例可计算常规二维超声筛查时间,平均每个胎儿心脏用时(5.26±2.01)min;共有104例可计算STIC扫描时间,平均每次STIC扫描用时(4.47±2.32)min. 结论 STIC技术比常规二维超声能提供更多的观察心脏解剖结构的切面和信息,可简化图像采集过程,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对检查者经验的依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大大减少胎儿心脏接受超声波照射的时间.
作者:王真娜;姜志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生长指标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测量14~39周正常胎儿左心房(LA)、右心房(RA)、左心室(LV)、右心室(RV)、主动脉(AO)和肺动脉(PA)内径及卵圆孔大小(FO)、心脏面积(HA)、胸腔面积(TA)、心脏周长(HC)、胸廓周长(TC),分析孕周与测量值的关系. 结果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胎儿时期心脏各腔室大小、AO、PA及室间隔(IVS)厚度随孕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PA/AO)、左心房与右心房内径比值(LA/RA)、左心室与右心室内径比值(LV/RV)、心脏周长与相应胸廓周长比值(HC/TC)、心脏面积与相应胸廓面积比值(HA/TA)与不同孕周比较各比值变化不明显. 结论胎儿心脏随孕龄增加而增大,其中心脏面积与孕周具相关性.
作者:常红梅;邓学东;唐亚奇;冯鸿;梁泓;夏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相关技术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52例单侧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均采用仰卧位,其中26例膝关节伸直位,16例下肢轻度外旋休息位,10例分别取膝关节伸直位和屈膝45°位检查;对22例行动态检查.以MRI或CT表现为金标准,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其相对照.结果 52例积脂血症均获正确诊断.超声检查积脂血症的佳位置是髌上囊.仰卧膝关节伸直位显示佳的是髌骨上缘,其次为髌骨水平,差为髌骨以下水平.在少量积液时,佳检查体位是仰卧屈膝45°位,优于膝关节伸直位,前者显示各层液体厚度大于后者,能显示少量液体及脂肪.下肢轻度外旋休息位时,三层液体常不能同时显示,须结合内外侧面才能确诊.动态检查液体由一层逐渐变为二层、三层,界面由模糊逐渐变清晰.结论 关节积脂血症的超声表现与检查的位置、体位、制动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李传红;史少华;张忠英;夏爱君;宋修芹;赵晓岚;刘旭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患者女,37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于外院接受清宫术,术中大出血急转我院.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尿HCG(+).超声:子宫切面形态正常,大小78 mm×36 mm×43 mm,内膜居中,于子宫前壁切口处见一大小42 mm×36 mm混合回声区(图1),边界清,类圆形,内可见大小21 mm×16 mm不规则无回声区;该混合回声区与前壁子宫肌层菲薄;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CDFI:上述斑片状混合回声周边及内部均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并可探及低阻动脉血流(RI 0.36).
作者:郭玲;王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型猪正常胰腺的MRI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8头健康小型猪行MR扫描,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及信号强度.然后开腹观察所有猪的胰腺形态、位置和毗邻,同时术中探查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术后处死2头,完整取出胰腺供解剖研究.结果 小型猪正常胰腺分左、中、右三叶,在MRI上均能清晰显示.整个胰腺T1加权像信号强度高于肝、脾,T2加权像信号强度低于肝、脾.MR胰胆管水成像未见胰管显影,但胆总管能清晰辨认.解剖发现胆总管开口在胃幽门稍下方的十二指肠上部,而胰管开口于胰右叶对应十二指肠内壁乳头.结论 小型猪正常胰腺MR成像显示良好;解剖上小型猪胰腺形态和胰胆管汇入方式与人类有所不同.
作者:肖波;张小明;曾南林;蒲宇;唐伟;周立绥;左友波;庞君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患者女,41岁,因左腕部外伤后疼痛2周入院.既往有系统性硬皮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史并伴有雷诺现象.体检见手部呈鹰爪样改变,指骨末端甲粗隆部分消失,皮肤受累严重.X线片及CT提示左舟骨骨密度不均匀性增高,并可见囊状低密度影,腕背侧及掌侧簇状高密度钙化影,指骨末端骨质吸收,全手普遍骨质疏松,指间关节间隙正常(图1~3).行左腕病灶清除术.术中见腕背侧及掌侧钙质沉着病灶有包膜,同时发现舟、月骨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桡腕关节间隙尚正常,钙化灶清除后,左腕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术后X线片示左腕舟月骨死(Ⅱ期),病理检查提示病灶为钙盐沉积,其内未见有骨组织.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随访3个月,患者未诉左腕活动疼痛,患腕屈、伸均可.
作者:孟琳;李新志;郑之和;曾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左心室壁收缩后收缩(PSS)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利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检测60例CHF患者及对照组30名正常人的心肌运动,应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_s)、持续时间(T_s)及PSS峰值速度(V_(pss))、持续时间(T_(pss)). 结果 CHF组基底段和中间段在等容舒张期PSS的发生率均为34.44%,其中病理性PSS的发生率分别为29.44%、29.72%.对照组基底段和中间段在等容舒张期PSS的发生率分别为26.11%、20.56%,未发生病理性PSS.与对照组的生理性PSS相比,CHF组的病理性PSS峰值速度增高、持续时间延长(P<0.05). 结论 CHF患者的病理性PSS峰值速度高、持续时间长,可能是导致CHF患者左心室不同步运动的原因之一.
作者:温江田;张军;刘丽文;张海滨;沈敏;戴杨;崔明亮;李金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MRI和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研究食蟹猴糖尿病模型不同脑区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静脉注射100 mg/kg 体质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5只青年食蟹猴制作成1型糖尿病模型,经长期血糖监测和静脉糖耐量实验来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造模3年后,通过MRI和~1H-MRS技术分别对糖尿病模型猴的海马、颞叶和枕叶的形态、大小、信号及其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醇(mI)与肌酸(Cr)的比值进行测定,并通过放免法检测血清皮质醇的含量.选取5只健康成年猴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MRI和~1H-MRS检测.结果 ①静脉注射100 mg/kg 体质量STZ可长期诱导稳定的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②1型糖尿病3年的食蟹猴海马mI/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③糖尿病3年的食蟹猴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1H-MRS分析可检测到糖尿病食蟹猴海马早期病变中一些代谢物含量的变化,有可能为今后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脑病提供帮助.
作者:宋英儒;叶伟;黄仲奎;滕夏虹;张愚;邹春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图像传感器在体内无线内窥微机电系统的应用.方法 比较不同类型图像传感器的优缺点,并考虑体内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集成度高、功耗低、体积小,可输出模拟图像的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无线内窥微机电系统的传感部件,对此类传感器的特定型号的体积和功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设计合理解决了设计图像传感器外围电路时应该注意的接地、晶振电路配置、电路板布线等问题,制造出了含OV7930的图像传感器采集模块,在动物实验中成功采集到图像.结论 在无线内窥微机电系统中关于此图像传感器的应用设计是可行的.
作者:陈英俊;黄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