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铸造分裂式桩核冠修复老年人后牙残根残冠效果。方法:采用铸造分裂式桩核冠修复67例老年人后牙残根残冠,随访1~5年,观察修复体情况。结果:67颗磨牙中65例成功;1例根折后拔除,1例松动,调牙合后缓解。结论:采用分裂式桩核冠的修复方法,使得后牙残冠、残根更大程度地予以保留,效果良好。
作者:王晓琳;阮方超;戴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颏下蒂岛状皮瓣在口腔癌术后口内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9月~2014年6月应用颏下蒂岛状皮瓣修复24例口腔癌术后口内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及近、远期临床效果。结果:1例下牙龈癌患者术后皮瓣出现静脉危象坏死,予以清除,创面拉拢缝合。23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6个月,该组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组织瓣血运丰富,皮瓣形态良好,无臃肿,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制备简单、可旋转幅度大,厚度适中、易于成活及供区隐蔽等优点,是口腔癌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理想选择。
作者:夏德林;吴双江;贾娟;马征;舒伟;明华伟;付光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修复外伤性耳廓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根据耳廓缺损面积的大小选择50~80ml扩张器置入缺损后乳突区筋膜下,注水扩张至70~100ml。Ⅱ期手术时取出扩张器切取对侧第7、8或7、8、9肋软骨制作耳支架,用皮瓣包裹修复缺损,3个月后进行支架与残耳衔接修整。结果:除1例患者支架表面皮肤0.5cm×0.5cm坏死换药后愈合外,其余病例创口Ⅰ期愈合无并发症,耳廓外形满意。结论:皮肤扩张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修复外伤性耳廓缺损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汤婷;王继华;张景波;何永静;张颖佳;杨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经固定正畸矫治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后牙合平面及上牙轴倾斜度的变化。方法:对13例经直丝弓矫治技术,拔除4颗双尖牙矫治完成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后牙合平面、U1-FH角及U7-FH角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U5-FH角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后牙合平面陡度减少,上颌牙牙轴由向心聚拢倾向于平行。
作者:方志欣;周嫣;曾庆妍;郭永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青年医师是医院建设的生力军,是承继医院发展的接班人,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年医师具有高学位和较为扎实的专业研究背景,但临床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1-3]。为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为近五年毕业留院工作的青年医师制定出一套紧密结合临床、强调实训效果的培训方案,培训贯穿全年,内容涉及公共课程、全科选修课和专科培训三部分,其中前两部分由医院统一安排实施,正畸科则承担着口腔正畸学专科培训教学任务。口腔正畸学是近年来口腔医学领域发展为活跃的学科之一,牙颌面发育畸形与颅面生长发育、生物力学、美学、心理学、材料学等许多学科密切相关,而且患者的错牙合类型及审美观念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再加之正畸治疗疗程长,复诊次数多,因此,这就要求口腔正畸青年医师应当迅速成长起来,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还必须积极学习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完美的医疗服务,满足人们对正畸治疗的需求[4-5]。本文试结合我院正畸科在青年医师规范化专科培训中的实践和体会,对口腔正畸学青年医师的专科培训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菲菲;丁寅;金作林;金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索横弧线法内眦赘皮矫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9例内眦赘皮伴单睑的患者进行重睑成形术联合横弧线法内眦赘皮矫正术。以“⌒”连接内眦角点与其在内眦赘皮表层投影点,自内眦角点起距下睑缘2mm平行向外延长切口约5~8mm,分离切口周围皮下组织,去除内眦韧带浅层起始错乱的眼轮匝肌,折叠缝合内眦韧带浅头,无张力缝合内眦皮肤。结果:临床应用49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患者均内眦角暴露良好,内眦及重睑形态自然美观,效果满意。结论:横弧线法内眦赘皮矫正术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磊磊;张宝林;王小兵;金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新兵入伍后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对新兵的人体测量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疆边防部队2013年度入警的102名男性新兵,其中汉族67名,维吾尔族35名,分别在训练前后测定并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和腰臀比。结果:经过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对所有参加测试的新兵而言,体质指数变化不大,腰臀比则显著下降。分层研究表明,经过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体重偏轻(体质指数<18.5 kg/m2)的新兵,体质指数显著增加,腰围变化不大,臀围显著增加,腰臀比不变;对于正常体重(18.5kg/m2≤BMI<25 kg/m2)的新兵,体质指数变化不大,腰围显著降低,臀围显著增加,腰臀比显著降低;对于超重(25 kg/m2≤BMI<30kg/m2)的新兵,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均显著降低。结论:新兵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可以重塑体型,减少腹部脂肪的积聚,促进健康。
作者:郭海青;封艳;韩新军;冯国梁;蒋进;李成浩;朱剑博;努尔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牙髓坏死的老年人磨牙的术后反应及疗效,评价老年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70岁急、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坏死的老年人120例(磨牙140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性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均采用ProTaper镍钛锉,多次性疗程间氢氧化钙根管封药,比较两组根管治疗后的反应及疗效。结果:术后1周疼痛率和术后1年治愈率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对老年人根管感染的磨牙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吕银鹏;侯继维;李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讨论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笔者科室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大者68岁,年龄小者25岁,平均年龄43岁,发生于上肢者10例,发生于下肢者18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入院后未行手术治疗者先取活检,术中切口距病灶缘约1cm,病检结果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后即行扩大切除术。已行手术者行原切口缘扩大切除术,距原切口缘3~5cm,术后行放化疗。结果:2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甲级愈合,术后随访2年,21例患者未出现病灶复发,生存质量良好。7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选择扩大切除,辅以术后放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令法;施水彬;李秀山;陈雄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结合皮肤镜观察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果酸治疗,每3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采用Microskin II多功能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77.5%。MASI评分从15.82降至治疗后的8.65。患者满意率为82.5%。经过皮肤镜检查,治疗后患者的a值与b值明显降低,而ITA值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半年随访无1例复发。此外,病程<1年患者各检测值优于1~5年和>5年患者,病程<1年与1~5年和>5年患者各检测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黄褐斑病程越短,果酸治疗效果越好。结论:果酸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皮肤镜可较客观地评价其疗效。
作者:刘孝兵;曾维惠;杨帆;李雅琴;邵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6月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术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应用于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在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1周、皮瓣断蒂后第2天患者的舒适度和皮瓣成活率、断蒂后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胜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总结出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是一个能提高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术后患者舒适度和临床疗效的国内可行性护理模式。
作者:黎艳;黄守春;熊想莲;黄桂芳;肖榕婵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3-D定点、定量自体脂肪移植用于面部轮廓整形的方法和体会。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吸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脂肪以物理方法提纯后均匀注射于面部标记区域,多层次多隧道定点、定量注射以重塑、改善面部轮廓。结果:60例求美者共129个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2~30ml。随访时间3~12个月,效果较满意。无脂肪液化、感染、凹凸不平破溃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持久,过渡平坦。结论:3-D定点、定量自体脂肪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面部软组织填充手术技术,可以精确地改善面部轮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泽宏;鞠海斌;马乐;王仁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①论著类文稿字数限制在5000字以内,有中英文摘要,英文要求与中文对应,包括英文文题,全部作者姓名、单位及邮编,英文摘要不分段,2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②临床总结(经验交流)类文稿要求与论著相同。综述英文文题需与中文相对应,并需本专业专家审校后投寄,其余要求及书写格式同论著类文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丁苯羟酸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门诊接诊的12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本院自制的保湿乳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丁苯羟酸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也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丁苯羟酸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临床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患者,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3.5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微种植体支抗组10例(男5例,女5例),传统支抗组10例(男5例,女5例)。两组均采用拔牙矫治,拔除上、下颌四颗第一前磨牙,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两种支抗方法都能使上颌切牙的唇倾度和突度发生显著而有利的改变(<0.01),而使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可以更大程度内收上前牙;上颌磨牙无明显近移;唇部软组织变化更大,因此面型也改善得更好。而下颌平面角和牙合平面在微种植支抗组无明显改变(>0.05)。结论:应用微种植体加强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效果更显著,并且可以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梁艳;钱红;孙文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静脉畸形患者96例,其中婴幼儿35例,成人及儿童61例,分别行彩超引导下畸形管腔内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观察治疗后畸形管腔闭合情况及吸收情况。96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分次、多部位成功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每日1次,每次2~6ml ,总疗程4~8次,疗程结束3个月后复查。结果:97.9%的患者经此方法治疗后,畸形血管腔全部或者部分闭塞吸收,肿块萎缩,颜色消退。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轻微静脉炎症,经抗炎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因畸形静脉表浅,出现局部表皮小面积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临床疗效满意,合理应用该药物可显著提高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亚飞;王忠强;周权;周家双;杨丽娟;王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病,中医称之为“油风”,临床表现为头部毛发突然发生斑块状脱落,一般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青壮年,多认为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等有关[1]。2012年1月~2013年11月,笔者医院针灸科采用梅花针加生姜外涂治疗斑秃患者,并配合常规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晋;匡玉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腋下切口全程运用内窥镜隆乳术的临床体会和手术方法。方法:本科室于2012年3月~2013年10月间应用内窥镜经腋下切口隆乳手术64例(128侧),54例行胸大肌下分离腔隙植入假体,10例行乳腺下分离腔隙植入假体,均全程运用内窥镜隆乳设备。结果:64例手术患者经复诊和随访至少6个月,未发现包膜挛缩变硬案例,2例术后短期出现乳房外侧皮肤麻木感,术后半年感觉恢复正常;1例慢性疼痛两周后恢复,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二次手术,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双侧乳房外形对称圆润,手感柔软。结论:腋下切口全程内窥镜隆乳术,切口瘢痕隐蔽,避免在术中盲视下操作、减少术中血管神经的误伤,便于分离、止血、通过技术改良能达到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达到效果更满意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京;刘磊;黄新;赵黎花;张峥峥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