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口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意娟;阎俊

关键词:小口畸形, 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气管插管麻醉, 面部深度烧伤, 语言功能,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全麻手术, 护理体会, 瘢痕挛缩, 矫正术, 组成, 治疗, 外观, 康复, 进食
摘要:颜面部深度烧伤后所致小口畸形不仅影响患者面部外观,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语言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也为其他部位手术的气管插管麻醉带来难度,对于需全麻手术的患者小口畸形开大矫正术是首选,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了21例烧伤后瘢痕挛缩致小口畸形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苔癣样皮肤淀粉样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苔癣样皮肤淀粉样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32例,给予CO2点阵激光治疗苔癣样皮肤淀粉样变治疗1次,痂皮脱落后予1%他克莫司软膏外抹,1周2次,共4周;对照组31例,予单独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2次/天,共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12%,对照组有效率为41.94%,治疗组复发率为24.00%,对照组复发率为53.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苔癣样皮肤淀粉样变疗效安全、有效,复发率相对较低,患者依从性较高.

    作者:梁俊琴;罗东;赵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用A型肉毒毒素与联合颞部除皱术在面部除皱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A型肉毒毒素与颞部除皱术联合应用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面部皱纹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8例面部皱纹整容的患者作为研究对像,接受颞部除皱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40例患者为A组,以单纯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48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后皱纹消失保持时间(23.50±6.50)个月,B组为(5.20±1.40)个月,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38例患者(95.0%)双眼均出现猫眼样年轻化改变,B组患者均无该变化;A组患者眼睑闭合困难及面部肿胀发生率均高于B组,面部僵硬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部除皱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皱纹的手术效果令人满意,除皱保持时间较单纯应用A型肉毒毒素大大延长,且手术具有微调眉眼形态的作用,术后患者年轻化明显.

    作者:费跃;蔡茂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口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颜面部深度烧伤后所致小口畸形不仅影响患者面部外观,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语言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也为其他部位手术的气管插管麻醉带来难度,对于需全麻手术的患者小口畸形开大矫正术是首选,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了21例烧伤后瘢痕挛缩致小口畸形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方意娟;阎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长正中(牙合)型与解剖(牙合)型总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目的:评价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的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 0例重度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同时制作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和解剖(牙合)型总义齿,每种(牙合)型戴用3个月以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由患者自己选择终使用的义齿(牙合)型.结果: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问卷分值明显低于解剖牙(牙合)型(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牙合)型,10例患者均选择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结论:对于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比解剖(牙合)型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晓琳;彭巍;陈志国;金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创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治骨伤复杂创面患者28例,将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应用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装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抑(杀)菌效果显著,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于严重软组织创面患者的早期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宇飞;赵建宁;张文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袭内矢状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30侧)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经耳前途径行髁突游离复位.结果:术后三维CT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髁突解剖复位.患者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未见感染发生,4周后复查患者咬合关系均正常,术后1年张口度均恢复正常.结论:侧向拉力螺钉固定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方法简便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王文锋;郑东昕;林天祯;周剑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窥镜辅助腋下切口隆乳术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辅助,在腋下切口假体隆乳术中的临床应用与操作体会.方法:自201 0年1 0月~2012年10月应用内窥镜辅助隆乳20例,40侧.手术均行腋下切口,内窥镜辅助,胸大肌下分离置入假体或胸大肌筋膜间分离置入假体.结果:20例均随访1年以上,一例一侧包膜挛缩变硬,再次内窥镜辅助经腋下切口切开包膜组织,扩大腔隙,重新置入假体,,术后恢复好.其余术后乳房形态良好,外形及手感好,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窥镜辅助下,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辅助技术.

    作者:叶怀挺;仇树林;白鹏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烧伤整形术后感染者5 3例作为感染组及50例未感染者为对照组,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多因素Logst[c回归分析表明,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抗生素(0R=2.622,P<0.05),手术时间≥200min(OR=2.800,P<0.05),术后有瘢痕(0R=3.433,P<0.05),术后有残余创面(0R=2.703,P<0.05)均为烧伤整形术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42%)、铜绿假单胞菌(30.19%)及大肠埃希菌(20.75%).结论: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种类过多、手术时间过长及瘢痕及残余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手术时间及消除瘢痕及残余创面可作为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预防对策.

    作者:陈从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整形美容与麻醉意外的护理探讨

    现代社会人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整形美容相当普遍[1],受术者都希望安全、舒适、副作用少、危险性小、效果良好.近年来,国内外连续发生多起整形美容麻醉安全事件,暴露了整形美容行业中存在严重影响整形手术的麻醉医疗安全问题.在出现这些问题之后,深层原因是麻醉和麻醉护理问题,笔者从麻醉安全与麻醉意外的急救护理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可琼;李庆荣;张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皮肤源流之考证

    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是人体的天然外衣.健康的皮肤不仅能完成复杂的生理功能,还能直接体现人体美感,使人荣光焕发,富有健康活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审美观念深入人心,因此皮肤的保健与美容、皮肤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病求源,本文通过查阅我国各代典籍,对中国传统医学、西医关于“皮肤”的源流进行了探析,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讨论.

    作者:马振友;张广中;丁侃;邓丙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在复合树脂再修复技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酸蚀一冲洗、一步法、两步法自酸蚀粘结以及硅烷偶联剂结合以上三种粘结技术对3MZ350老化复合树脂再修复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作50个树脂条样本,抽取7个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剩余随机分成六个实验组,并进行表面粘结处理,(N=6,n=7).对完成的试件进行微拉伸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试件表面处理后的粘结面形态.结果:实验组中,硅烷偶联剂+二步法自酸蚀的粘结强度大(58.73±0.12)MPa,酸蚀一冲洗的粘结强度小(45.22±0.45)MPa.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烷偶联剂联合二步法自酸蚀的粘结强度大,有利于临床老化复合树脂再修复技术的利用.

    作者:王本材;李海莹;王健平;刘霜;张嘉熙;杨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增生性瘢痕的激光治疗进展

    瘢痕是机体组织受到创伤后异常修复的结果,在愈合过程中组织过度增生,就会形成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1].增生性瘢痕发生率高,常发生于手术、外伤、烧伤及炎症后,即使技术很熟练的手术和伤口护理也很难避免其发生.在瘢痕成熟和治疗的漫长时间里,数以百万的患者承受着持续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危害很大.既往的治疗方法有瘢痕内注射、压迫疗法、抗肿瘤药物治疗、细胞因子相关治疗、硅树脂凝胶覆盖、冷冻疗法、放射疗法、手术修复等[2-6],但效果都不尽人意,因此增生性瘢痕仍是治疗学上的难题.

    作者:徐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鲜羊膜移植修复义眼台暴露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修复义眼台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发生义眼台暴露的患者进行义眼台修整,取2层新鲜羊膜植片覆盖于表面,修补缺损区,术后随访观察4~12个月.结果:术后未再出现结膜裂开及义眼台暴露,义眼活动度良好.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是修复义眼台暴露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燕伟;曾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含有低聚果糖洗护发产品的去屑和控油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受试者使用含有低聚果糖洗护发产品后的去屑和控油效果.方法:专业人员使用sebumeterSM815检测受试者头皮不同区域的皮脂,使用数码智能头发分析系统和相机EOS60d拍摄受试者头皮皮脂和头屑状况,受试者本人评价头皮皮脂、头屑和瘙痒程度.结果:使用该洗护发产品8天和1 6天后,头皮不同区域的皮脂分泌明显降低,头屑显著减少,头皮瘙痒明显缓解(P< 0.05,P<0.01).结论:含有低聚果糖的洗护发产品具有明显的去屑和控油效果.

    作者:熊智瑛;段朝辉;孙常磊;贺改英;李成亮;潘祥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七菊芦荟饮治疗黄褐斑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七菊芦荟饮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观察七菊芦荟饮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皮肤组织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酪氨酸酶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七菊芦荟饮低、中、高剂量组的皮肤及血液中SOD活性明显增高,MDA、酪氨酸酶含量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七菊芦荟饮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黄褐斑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赵晶;李英姿;韩莹;张岩;李怀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巩膜壳后中央间隙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巩膜壳后中央间隙内一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45眼)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后的患者,于自体巩膜壳后中央间隙内一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手术后随访24 ~ 36月.结果:45眼外形饱满,活动度好,无义眼台暴露、感染、巩膜溶解.结论:巩膜后中央间隙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眶内充填物手术.

    作者:杨明;陈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童恒牙外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儿童恒牙外伤病例的临床分析,总结儿童恒牙外伤的特点.方法:对2011 ~ 2012年咸阳儿童医院儿童口腔科收治20例7~12岁儿童恒牙外伤后38颗牙,经牙冠树脂修复、活髓切断术、松牙固定术等治疗.结果:经1~2年随访观察,38颗牙经治疗愈合良好36颗,2颗仍在愈后随访中,成功率为94%.结论:儿童恒牙外伤对儿童的牙齿生长发育,咬合关系等会产生重要影响,积极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奥硝唑治疗颌面整形术后厌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颌面整形术后感染厌氧菌实施奥硝唑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颌面整形术后感染厌氧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奥硝唑疗法;对照组实施氯化钠甲硝唑注射液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清除细菌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vs.66.67%,P<0.05);观察组的清除细菌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颌面整形术后感染厌氧菌患者实施奥硝唑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颌面整形术后感染厌氧菌的发病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宇;徐扬;刘怀勤;蔡建梅;武秋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齿科材料研磨粉尘粒径尺寸的相关研究

    目的:对齿科三种不同材料研磨粉尘颗粒的尺寸进行检测及相关探讨.方法:制备齿科树脂、Vitallium金属及二氧化锆体瓷研磨粉尘各5mg,分别溶于50ml的75%酒精、丙酮及六偏磷酸钠溶液,形成悬液、制片,应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DIC)观察,对其粒径尺寸进行测量.结果:结果显示调磨后的三种齿科粉尘粒径尺寸均不相同,其中树脂粉尘颗粒的Dmax大,为7.27μm,Dx约为4.46μm;二氧化锆体瓷的粉尘Dmax小,其中Dmin仅为0.45μm,Dx-为1.35μm;Vitallium金属粉尘颗粒的粒径位于二者之间,Dx-约为3.67μm.结论:齿科三种不同材料研磨粉尘的粒径尺寸均不同,每种材料的粉尘粒径均小于10μm.由于齿科粉尘粒径较小,长期暴露于齿科粉尘环境下,可能会引起齿科医师肺组织的病变,建议临床医师加强自我防护.

    作者:王蔚;侯玉明;刘名;艾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与传统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与传统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 1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方法,对患者重睑处眼轮匝肌进行切口处理,具体为内、中、外三个部分;对照组采用传统重睑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上睑皮肤松弛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睑皮肤松弛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效果更自然,恢复时间短,观察组满意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满意率高,比传统重睑术治疗方法更具有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

    作者:司小强;杨国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