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调miR-21通过PDCD4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慕生枝;孙要文;王国栋

关键词:MicroRNA-21, PDCD4, 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抑制, PI3K/AKT
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GM0639和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中miR-21的表达.构建含有PDCD4-pGC-Fu-GFP慢病毒和空载体对照慢病毒pGC-Fu-GFP感染HSF细胞.将HSF细胞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非特异miRNA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21抑制物的mir21 Inhibitor组、转染miR-21质粒的miR-21 mimic组、PDCD4-pGC-Fu-GFP组、pGC-Fu-GFP组和Ly294002组.转染后48h收集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21 mimic组和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PDCD4的表达以及基因和蛋白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pGC-Fu-GFP组、pGC-Fu-GFP组和Ly294002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MYC,CCND1以及通路相关蛋白p-Akt、JNK1的蛋白表达.结果:HSF 细胞中miR-21呈现高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抑制miR-21表达可以抑制HSF细胞增殖,上调PDCD4表达.过表达PDCD4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MYC, CCND1的表达,同时抑制通路蛋白p-Akt和JNK1的表达.结论:下调miR-21的表达能够促进PDCD4表达,抑制HSF细胞增殖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托槽矫治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采用无托槽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无托槽矫治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需正畸治疗的患者34例,根据矫治器不同分别应用无托槽矫治器和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牙槽骨变化及患者舒适满意度.结果:无托槽矫治器患者和传统固定矫治器患者治疗前后牙齿、牙槽骨变化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患者舒适美观满意度比较,无托槽矫治器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固定矫治器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托槽矫治器和传统固定矫治器对牙齿畸形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无托槽矫治器在舒适美观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刘亚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成人和青少年正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以往正畸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近年来,成人正畸患者也在迅速增加.成人正畸已成为每个口腔正畸医师必须面对的临床重要课题.本文就成人和青少年正畸从生理、心理、期待目标等方面讨论两者之间的区别性,得出需对不同对象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尔婷;雷勇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究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其相关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颌骨测量指标SNA、SNB、ANB、NP-FH、NA-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齿测量指标U1-SN、U1-NA、U1-NA(mm)均明显减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L1-MP、L1-NB、L1-NB(mm)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指标Cm-Sn-UL角、U1-Ls(mm)明显增大,UL-SL(mm)、LL-SL(mm)、Si-SL(mm)、Pog'-SL(mm)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n-Pog'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切牙代偿回收较明显,矫治后软组织侧貌得到良好改善.

    作者:周丽娟;王建国;张锡忠;魏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维生素D减缓牙周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维生素D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为牙周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检测维生素D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结果:维生素D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有效浓度为6.25μg/ml,且随着维生素D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维生素D是一种潜在的防治牙周炎症反应的药物.

    作者:黄玲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偏颌畸形后颌面部骨骼对称性改善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偏颌畸形患者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颌面部骨骼对称性改善情况.方法:对15例偏颌畸形的患者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正位头影测量片,通过CASSOS软件对正位片进行定位测量,对数据进行Grummons分析研究.结果:所有反应下颌骨对称性的指标均显示差异减小(Ag-An-gle、Co-Me、Me-Ag、Co-Ag-Me、Ag-Distance、Me到中线距离、L1 offset),但仍有差异存在.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偏颌畸形对颌面部骨骼的对称性改善是非常可观的,但没有达到完全对称的效果.

    作者:王瑜;周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维吾尔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吾尔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Abnormal savda munziq-total flavonoids,ASMq-TF)对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Fs)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相关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对HFs进行体外培养并给予不同浓度的ASMq-TF处理,然后,通过CCK-8检测其细胞增殖情况,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相关胶原蛋白表达.结果:ASMq-TF能够显著抑制HFs的增殖及抑制胶原蛋白的表达.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ASMq-TF通过促进SMAD7合成及减少CollagenⅠ分泌等抑制HFs增殖.

    作者:李加辅;朱瑞祥;许言文;钱璇;马少林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小儿面部外伤急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小儿面部急诊外伤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在彻底清创后,利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修复不同类型的小儿面部创伤.结果:118例患儿中,除1例发生伤口感染,其余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瘢痕存留不明显.结论:急诊小儿面部外伤应用整形美容外科缝合技术,能极大地保留损伤的面部组织,降低面部创伤程度,并极大地恢复面部外形及减少术后瘢痕挛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晓岚;蔡茂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性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就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情况,探讨其生活不良习惯、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男性600人进行颞下颌关节情况检查,同时问卷调查,统计夜磨牙、偏侧咀嚼、紧咬牙情况,并检查记录缺失牙、静态咬合关系和动态咬合运动情况,将有咬合干扰的TMD阳性者设为病例组,阴性者设为对照组.结果:TMD体征阳性者295例,TMD阴性者305例,TMD患病率约49.33%.其中紧咬牙30例,夜磨牙16例,偏侧咀嚼者29例,牙齿缺失49例,深覆牙合95例,咬合干扰153例.阴性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紧咬牙13例,夜磨牙3例,偏侧咀嚼者15例,牙齿缺失20例,深覆牙合29例,咬合干扰35例,正常牙合者225例,牙合干扰OR=8.3(χ2=113,95% CI :5.67,12.15,P<0.01).结论:在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体检中心体检患者TMD患病率49.33%,咬合干扰与TMD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侯文平;龚忠诚;迪丽努尔·阿吉;李宇;热比古丽·阿卜来提;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治疗的美容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成人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位、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4月经手术矫正的78例年龄≥18岁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27.5岁,行显微镜下水平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视功能训练,随访6~12个月,观察眼位、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眼位矫正满意,正位59例,占85.94%;欠矫18例,外观满意未再行二次手术;过矫1例,术后配戴压贴三棱镜,眼位矫正满意.术后经视功能训练,有47例患者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占60.26%.结论:成人共同性斜视行斜视矫正术治疗后,眼位矫正,美容效果满意,有助于重塑患者的自信心和改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通过训练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恢复.

    作者:王雅坤;解正高;陈放;王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小儿下肢皮肤撕脱伤综合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下肢皮肤急性撕脱后利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首先处理休克及严重合并伤,稳定病情后急诊手术彻底清创,根据皮肤具体受损特点修复创面,对撕脱皮片进行修整,选择性反植,创面采用VSD敷料封闭覆盖,加压包扎.术后加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结果:11例患儿5~7d后拆除VSD敷料,观察皮片愈合情况,10例患儿皮瓣成活率达95%以上,1例患儿游离皮片远端有少许皮肤坏死,再次手术植皮,术后伤口二期愈合.结论:针对小儿本身的情况以及撕脱伤的特点选择相应植皮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

    作者:张家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国产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国产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外用国产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外用自制硅油乳膏,均使用2周.另外,两组患者均每天口服20mg盐酸依匹斯汀,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效果好,可以在基层皮肤科选择使用.

    作者:陶钢;夏武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1次/周,共3周;对照组:30例,外擦1%喷昔洛韦乳膏,2次/d,同时外用0.1%维A酸霜,每晚1次.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痊愈率分别为96.43%、89.29%,对照组有效率、痊愈率分别为63.34%、3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12.00%,对照组复发率36.3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DT是目前比较安全、高效的治疗扁平疣的方法.

    作者:徐圣经;丁克云;赵志国;孙彩虹;张彩萍;杜素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锯齿状可吸收线中下面部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锯齿状可吸收缝线悬吊提升中下面部以恢复面部年轻化的方法.方法:采用锯齿状可吸收缝线通过特制导引针,于颞部向中下面部呈伞状置于SMAS筋膜浅层,在皮表进行收紧提升,共治疗32例面部皮肤软组织松弛的患者.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面容改善程度、术后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估并记录.结果:术后进行常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佳效果于术后8~12周逐渐显现.全部患者术后皮下牵拉感、颞区疼痛等并发症都是暂时性、轻微的;未见有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根据术者和求美者的综合判断,显示结果满意84.38%,总有效率100%.结论:此方法治疗面部松垂具有良好效果,操作简便、安全,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效果持久,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鹏;吴然;冯志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elaser半导体激光脱毛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elaser半导体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激光门诊115例皮肤类型为Ⅲ~V型的求美者,采用elaser半导体激光脱毛仪对不同部位进行脱毛.4~10周治疗1次,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15例,经3~6次连续治疗后均达到理想的脱毛效果,总有效率达98.26%.治疗后毛发明显减少,再生的毛发均较治疗前变细、颜色变浅.针对皮肤类型为V型的患者治疗区域均未出现水疱及色素沉着.结论:elaser半导体激光脱毛仪疗效明显、安全可靠.特别对深肤色患者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宁;袁琰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整形清创美容缝合术处理面部外伤的研究

    目的:探究对面部外伤患者应用整形清创美容缝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面部外伤患者12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美容组,每组均为61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清创缝合处理,对美容组患者采用整形清创美容缝合术治疗.结果:美容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患者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面部外伤患者采用整形清创美容缝合术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提升治疗质量,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

    作者:周明;安杏星;孙同祖;胡尧;李章;李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下调miR-21通过PDCD4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GM0639和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中miR-21的表达.构建含有PDCD4-pGC-Fu-GFP慢病毒和空载体对照慢病毒pGC-Fu-GFP感染HSF细胞.将HSF细胞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非特异miRNA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21抑制物的mir21 Inhibitor组、转染miR-21质粒的miR-21 mimic组、PDCD4-pGC-Fu-GFP组、pGC-Fu-GFP组和Ly294002组.转染后48h收集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21 mimic组和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PDCD4的表达以及基因和蛋白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pGC-Fu-GFP组、pGC-Fu-GFP组和Ly294002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MYC,CCND1以及通路相关蛋白p-Akt、JNK1的蛋白表达.结果:HSF 细胞中miR-21呈现高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抑制miR-21表达可以抑制HSF细胞增殖,上调PDCD4表达.过表达PDCD4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MYC, CCND1的表达,同时抑制通路蛋白p-Akt和JNK1的表达.结论:下调miR-21的表达能够促进PDCD4表达,抑制HSF细胞增殖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

    作者:慕生枝;孙要文;王国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泛发型皮肤环状肉芽肿一例

    报道1例泛发型环状肉芽肿病例.患者,男,45岁,因双手、耳后、胸前起皮疹半年余而就诊.临床表现为双手、耳后、胸前可见数个环状斑块,直径大小0.5~2cm,为突出皮面界限清楚的淡红色斑块,表面光滑,边缘隆起,中央稍凹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层见局灶性胶原纤维组织变性坏死,肉芽肿形成,少量炎细胞浸润,四周见栅栏状的组织细胞.

    作者:叶竞辉;杨卫兵;李丽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医学美容实训规范化整合模式的构建研究

    医学美容实训规范化内容的构建对学生在专业技术、综合技能、美容知识运用和创新性思维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为提高医学美容整体教学水平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为美容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将以湖北中医药大学美容教研室开设的医学美容所有专业课程为例,对其内容进行系统整合.目的是探讨如何规范化医学美容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专业学习直接和社会接轨,进而对美容专业教学改革的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作者:张平;耿会转;吕文亮;高清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术后行肉毒毒素注射对切口愈合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术后行肉毒毒素注射对切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每个数据库创建至2015年8月,纳入术后行肉毒毒素注射与行安慰剂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 Meta分析结果示,术后行肉毒毒素注射对切口愈合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01),OR=3.31[2.05,5.35].结论:术后行肉毒毒素注射对切口愈合效果有积极意义.

    作者:常宁;李广帅;刘林嶓;魏志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注射隆鼻术后皮肤血运障碍一例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恢复注射隆鼻术后局部皮肤血运的对症治疗及护理要点.方法:对一例注射隆鼻术后皮肤血运障碍的患者进行抗过敏、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等多种促进局部皮肤血运的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血运障碍的皮肤恢复正常,无明显瘢痕残留,术后3个月随诊,局部皮肤未见异常.结论:对注射隆鼻术后皮肤血运障碍的患者,积极采取对症治疗和专业的护理,才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孙乐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