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成形技术修复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的美学效果观察

陈从柏;肖洋

关键词:眼睑肿瘤切除, 眼睑缺损重建, 异体巩膜修复, 局部皮瓣移植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成形技术在修复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上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将在笔者科室进行眼睑肿瘤切除的眼睑恶性肿瘤患者55例(55眼)纳入本次研究,按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异体巩膜移植对其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进行修复,对照组则采用自体唇黏膜以及邻近皮瓣转移进行缺损修复治疗,就两组的美学修复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在缺损修复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7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两组在睑裂长度差值和睑裂高度差值上比较并未见明显差异(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睑裂长度差值、睑裂高度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修复结束后,观察组中发生上睑下垂、睑缘切痕和缝线崩脱的比例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眼睑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修复上,异体巩膜移植具有较好的美学修复效果,有助于眼睑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具备美容功效,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b-BFGF眼凝胶对眼部皮肤外伤缝合的疗效及瘢痕形成分析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眼凝胶对眼部皮肤外伤缝合的疗效及瘢痕形成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笔者科室收治的86例眼部皮肤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rb-BFGF眼凝胶治疗,对照组患者涂抹碘伏溶液,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口表皮生长时间、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满意率,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创口表皮生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25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痊愈14例,总有效率81.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7.69%,对照组总满意率72.0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BFGF眼凝胶对眼部皮肤外伤缝合患者疗效较好,涂抹简单,易于吸收,可有效促进创面表皮愈合速度,皮肤组织弹性升高,减少瘢痕生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作者:费秋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失咬合及手术保存对纵折后牙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目的:研究失咬合及手术保存对纵折后牙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笔者科室接受治疗的纵折后牙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存治疗,观察组则进行失咬合及口外粘结再植手术保存治疗,分别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优良率对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优良率为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精神、睡眠及心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失咬合及手术保存治疗纵折后牙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且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张洁;沈国华;吕翔;王晓英;李春艳;曹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可注射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使用可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膜片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成骨能力.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兔MSCs,使用成骨诱导培养液连续培养2周,形成细胞膜片.采用16只大白兔构建兔颅骨极限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实验组,颅骨缺损处注射MSCs膜片;对照组,颅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8周和l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及组织学检查分析其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结果:体外构建的MSCs膜片为细胞-细胞外基质聚合体,茜素红染色见膜片中细胞外基质内有钙化结节沉积,扫描电镜可见膜片内丰富的胶原纤维和矿化结节聚集.细胞膜片植入兔颅骨缺损,8周时形成组织工程骨,12周时缺损得到完全的骨修复,而对照组仅见纤维组织形成.结论:成骨性MSCs膜片具有良好的骨修复能力.

    作者:张蓉;高瞻;倪前伟;王荣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小涎腺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脂比较

    目的:通过对人小涎腺干细胞(human Minor Salivary Gl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GMSCs)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的增殖、活力、凋亡以及成脂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的比较,证实小涎腺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为其成为新型的理想种子细胞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提取临床患者的hMSGMSCs和hBMSCs各3例,利用MTS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种细胞的490nm吸光度值(optical density,OD490nm)的变化并绘制增殖曲线,比较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MUSE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种细胞的活力和凋亡,并加以比较;对两种细胞进行成脂诱导,2周后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及用异丙醇溶解成脂细胞吸附的油红O染料,检测OD490nm,比较脂滴形成情况.结果:hMSGMSCs比hB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P<0.05),将其传至30代仍很好地保持细胞的活性;两种干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细胞成脂诱导2周后OD490nm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SGMSCs将有望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应用于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研究.

    作者:曹蕊;严笠;张辰;孙雪健;赵振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5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行全身一般治疗,同时局部创面经换药、清创处理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待创面明显改善后通过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5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经过清创、换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部分患者直接痊愈,部分患者创面明显改善,通过二期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可以应用于治疗难愈性创面,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该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韩雷;任少强;杨静;李大君;徐祥;刘莉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光纤溶脂联合透明质酸填充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面部年轻化中,光纤溶脂联合透明质酸填充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面部年轻化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光纤溶脂联合透明质酸填充术,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自体脂肪颗粒分层注射移植.对比两组面部老化改善情况及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面部老化改善优良率(90.70%)、心理功能(15.66±3.73)分、生理功能(15.50±3.33)分、物质生活状态(14.38±3.35)分、独立性(14.23±3.03)分、社会功能(14.03±3.88)分、环境(14.74±3.40)分和总分(88.52±15.03)分较对照组的面部老化改善优良率(74.42%)、心理功能(13.06±3.21)分、生理功能(12.06±3.10)分、物质生活状态(11.90±3.30)分、独立性(12.12±3.55)分、社会功能(12.09±3.70)分、环境(12.32±3.13)分和总分(73.55±14.31)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部年轻化中,光纤溶脂联合透明质酸填充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老化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进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分区预扩张颈浅动脉蒂颈肩背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疗效观察与针对性护理

    目的:探讨分区预扩张颈浅动脉蒂颈肩背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对分区域扩张扩张颈浅动脉蒂颈肩背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断改进护理工作.结果:1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1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水疱,经对症处理,水疱脱落后未留有瘢痕,患者满意度为90%.术后随访12~24个月,面部恢复情况较好,供皮区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通过对分区预扩张颈浅动脉蒂颈肩背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改善了患者面部的外观,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林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面部溶脂针注射致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救治策略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小切口适度清创配合规律抗结核治疗面部注射溶脂针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发症的方法,探讨面部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合理、有效的救治策略.方法:2009年4月至2015年7月我科共收治9例面部注射溶脂术后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采用在感染灶设计3~5mm小切口,进行多次的适度清创、持续负压吸引、间断冲洗,静脉给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口服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抗结核治疗,口服联苯双酯滴丸保护肝脏功能,辅助理疗等综合治疗;出院后口服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吡嗪酰胺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抗结核治疗6~12个月.结果:经30~90d院内上述综合方法治疗,感染病灶基本愈合;院外继续口服药物抗结核治疗,8例13部位在保持正常面部容貌的前提下,非结核分支杆菌得到治愈,1例患者因院外用药不规律,出院后2个月病灶复发,继续住院再次上述治疗后治愈;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经门诊激光治疗,面部外观得到进一步改善.结论:对面部注射溶脂术后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采取上述综合治疗策略,不仅能有效控制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而且能减少面部损伤,减少治疗美容注射术后并发症的二次损伤,可恢复至正常外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帅;王珏;陈保国;王芳;张瑞娟;高全文;许明火;宋慧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第三磨牙拔除手术同期行牙周治疗对患者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组织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第三磨牙拔除手术同期行牙周治疗对患者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组织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笔者科室选择拔出下颌双侧近中倾斜阻生智齿患者47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配其一侧为观察组,一侧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在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在拔牙前后给予第二磨牙远中面行牙周治疗,分别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PLI(2.02±0.12)、GI(1.03±0.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0.33)及(1.68±0.24);治疗前两组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分别观察组PD(3.45±0.65)mm、BOP(1.45±0.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0.89)mm、(2.11±0.73)%;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并且观察组TNF-α(2.42±0.86)ng/mL、CRP水平(4.45±0.83)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1±1.12)ng/mL、(6.82±1.33)mg/L;治疗后,两组牙槽骨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3.18±0.96)mm又显著低于对照组(3.55±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第三磨牙拔除手术同期行牙周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组织的恢复.

    作者:李松九;黄田河;陈志凯;饶玮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河北省眼科医院眼整形科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8例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规范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38例患者术后出现上穹窿结膜脱垂9例10眼(26%),暴露性角膜炎1例1眼(2.6%),结膜下出血1例1眼(2.6%),欠矫2例2眼(5.2%),通过加强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对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减少并发症、保证疾病治疗效果及康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杉;史俊虎;吕秀丽;白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五翼托槽与自锁托槽滑动摩擦力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徐氏五翼托槽在两种结扎方式时和Damon Q自锁托槽沿弓丝滑动时摩擦力的变化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徐氏五翼托槽低摩擦结扎和传统结扎以及Damon Q自锁托槽,使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摩擦力测试仪测量不同弓丝与托槽组合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变化特点.结果:五翼托槽低摩擦结扎和Doman Q自锁托槽与不同弓丝间的滑动摩擦力无显著性差异,五翼托槽传统结扎时摩擦力显著高于低摩擦结扎.结论:牙齿排齐阶段,使用徐氏五翼托槽低摩擦结扎可以加快牙齿排齐速度;利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前牙五翼传统结扎及后牙齿低摩擦结扎,可以降低滑动摩擦力,同时更好地控制前牙转矩.

    作者:张丽雯;宋立滨;张瑾;徐宝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成形技术修复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的美学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不同成形技术在修复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上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将在笔者科室进行眼睑肿瘤切除的眼睑恶性肿瘤患者55例(55眼)纳入本次研究,按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异体巩膜移植对其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进行修复,对照组则采用自体唇黏膜以及邻近皮瓣转移进行缺损修复治疗,就两组的美学修复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在缺损修复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7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两组在睑裂长度差值和睑裂高度差值上比较并未见明显差异(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睑裂长度差值、睑裂高度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修复结束后,观察组中发生上睑下垂、睑缘切痕和缝线崩脱的比例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眼睑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修复上,异体巩膜移植具有较好的美学修复效果,有助于眼睑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具备美容功效,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作者:陈从柏;肖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反Stallard法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

    目的:总结分析反Stallard法联合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笔者所在科室就诊的单睑伴内眦赘皮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反Stallard法联合重睑成形术,对照组60例采用倒L成形法联合重睑成形术.记录分析两组术后的美容满意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在接近审美标准中,内眦赘皮轻度、中度及重度者接近标准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两组内眦赘皮轻度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20,P=0.0168).术后3个月回访统计,观察组内眦赘皮各程度组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内眦赘皮轻度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41,P=0.0136).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8.33%)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0,P=0.0143).结论:采用反Stallard法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治不同程度的单睑伴内眦赘皮,术后接近审美标准和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陆秀兰;凃惠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Q激光治疗58例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调Q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结果:36例痊愈,占62.06%;16例显效,占27.58%;6例有效,占10.34%;总有效率为89.65%,治疗期间有17例出现不同程度色素沉着,占29.31%,1例出现点状色素减退,停止治疗半年后自行恢复,未见瘢痕等其它副作用.结论:调Q激光1064nm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作者:沈金翠;郭云;王爱玲;邓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L形数字化内窥镜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技巧

    目的:探讨L形数字化内窥镜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L形数字化内镜行内窥镜隆乳术30例.结果:30例患者全部使用L形数字化内窥镜行内窥镜隆乳术,手术时间为40~6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下床时间为3~7d.结论:应用L形数字化内窥镜隆乳术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是整形外科理想和必备的手术工具.

    作者:李京;刘坚;赵黎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与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相比,hUCMSCs具有来源广泛、增值速度快、易于分离、低免疫原性、高安全性和不违背伦理道德等优点,被认为是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近年来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体外诱导分化能力、体内移植促进皮肤创面修复等的研究,为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本文就近年来hUCMSCs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烜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PDE系统在术中预测皮瓣存活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利用PDE系统进行的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成像于术中预测皮瓣存活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SD大鼠25只,构建大鼠背部2cm×6cm大小带蒂筋膜皮瓣,利用PDE系统进行术中ICG造影成像,对比表皮面和筋膜面的影像结果.将皮瓣等分成10个目标区域(ROI),定义灌注指数为一个ROI的光密度值比上皮瓣近端3个ROI的光密度平均值.分析灌注指数与皮瓣存活比的关系.结果:根据筋膜面ICG影像预测皮瓣存活比为0.705±0.053,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100%;根据表皮面ICG影像预测皮瓣存活比为0.611±0.072,其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100%.而实际皮瓣存活比为0.777±0.062.ROI的皮瓣存活比与其灌注指数,两者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P<0.01),R为0.845,其95%置信区间为(0.434,0.965).结论:PDE系统能够于术中预测皮瓣存活情况,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100%;从筋膜面进行ICG成像的结果较表皮面更为准确,灵敏度更高;当灌注指数PI>0.434时,该区域的皮瓣基本能够存活.

    作者:徐晓庆;苏映军;郭树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疗美容安全影响的因素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医疗美容安全影响的因素分析与管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医疗美容的患者123例,根据医疗美容的安全性分为安全组(82例)和不安全组(41例),分析影响医疗美容安全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管理策略.结果:经分析,年龄、手术部位、体质、个体差异、麻醉因素、美容医师因素、护理因素、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将影响医疗美容安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发现,手术部位、体质、个体差异、麻醉、美容医师因素、护理因素、工作环境、仪器设备是影响医疗美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部位、个体差异、麻醉因素、护理因素等是影响医疗美容安全的独立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管理策略,可有效提高医疗美容的安全性.

    作者:刘小加;谭军;李高峰;罗明灿;喻亿玲;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套筒冠义齿对老年人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探究套筒冠覆盖义齿对老年人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基牙健康及满意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笔者科室接受治疗的51例牙列缺损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套筒冠覆盖义齿修复治疗,对患者修复前、修复3个月、修复6个月、修复1年后的套筒冠基牙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SBI)、基牙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及患者的满意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修复前相比,患者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后的套筒冠基牙牙齿松动度显著优于修复前(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修复后不同观察时间段患者的SBI、PLI、GI及PD指标明显优于修复前(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经过套筒冠覆盖义齿修复治疗,患者对美观性、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套筒冠覆盖义齿治疗,可有效改善患牙松动状况,改善基牙健康状况,促进牙周组织生长,提升患者的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侯文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用粘合胶及硅胶敷料抑制小儿先心病术后胸部正中切口瘢痕增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医用粘合胶联合硅胶敷料对抑制小儿先心病胸部正中切口手术后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胸部正中切口先心病矫治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医用粘合胶治疗1个月后用序贯硅胶敷料治疗5个月;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在治疗开始后1、3、6和12个月后复查时观察伤口瘢痕形成情况,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瘢痕外观、质地、厚度、颜色、痛痒等情况.结果:术后的第3、6和12个月两组患儿的瘢痕增生评分相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开始后的第1个月,治疗组患儿的瘢痕增生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先心病术后胸部正中切口患儿的手术切口,使用医用粘合胶序贯硅胶敷料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瘢痕的增生.

    作者:刘娜;张川;杨磊;柳磊;谢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