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慧;李远宏;陈小英;刘红梅;周珺;仲少敏;张子君;吴艳
目的:运用三维CT重建技术观察耳廓再造术中切取肋软骨后缝合软骨膜与否对肋软骨的生长及远期胸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治疗的小耳畸形病例组36例,根据术中封闭肋软骨膜与否分为封闭组和未封闭组,每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行肋软骨CT三维重建,分别观察两组肋软骨的生长情况.结果:封闭组共26例,均可见再生组织(100%),未见胸廓畸形.未封闭组共10例,见再生组织者2例(20%),胸廓畸形并反常呼吸者1例(10%).结论:术中尽可能保留肋软骨膜并封闭成管套状有利于纤维组织的再生,降低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
作者:孟天骄;张正文;马腾霄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早期干预性治疗创伤性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将35例创伤性瘢痕患者于伤愈后第4周行CO2点阵激光治疗,每两月1次,共治疗3次.分别于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4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数码照相,记录恢复过程及副作用.通过前后对比,观察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根据瘢痕的色素、血供、柔韧度、高度分别进行VSS评分,根据瘢痕外观进行满意度统计.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及6个月的V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6个月,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94.2%;总显效率为80%.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早期干预性治疗创伤性瘢痕副作用小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勇军;严婷婷;苏亮;艾菁;黄莉宁;杨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体真皮脂肪复合组织瓣矫正局部凹陷的临床价值.方法:切取自体下腹部或髂腰部真皮脂肪瓣作为充填材料的方法,2014年9月-2015年9月,笔者对10例局部凹陷患者进行矫正,经半年随访,凹陷改善明显,效果满意.结果:10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按时拆线,出院后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除1例自觉填充量不足,要求再次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外,其余均获得较满意结果.结论:自体真皮脂肪瓣移植具有来源丰富、移植后成活率高、质地柔软逼真、供区隐蔽等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涂晓宇;张建文;刘林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整形保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保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乳房美容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手术后,观察组乳房外观优良率(76.67%)和对照组乳房外观优良率(45.00%)比较明显升高,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67%)、血肿发生率(3.33%)、血清肿发生率(11.67%)较对照组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1.67%)、血肿发生率(13.33%)、血清肿发生率(46.67%)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整形保乳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美容效果显著.
作者:徐平;曹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点阵激光辅助糖皮质激素传输治疗胸前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胸前增生性瘢痕患者11例,其中点阵激光参数设定为Acupulse的Deep模式,能量选择为20mJ,点阵密度设定为5%,激光治疗后即刻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处封包2h,1月后行第二次治疗,末次治疗1月后随访观察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11例受试者全部完成治疗,其增生性瘢痕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辅助糖皮质激素传输治疗胸前增生性瘢痕是一种具有确切疗效、安全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竞;左楠;安庆;向海炼;刘玲;栾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行种植修复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炎性因子的含量和种植体初期的稳定性,探究糖尿病患者种植治疗的预后疗效,以此作为该类患者种植治疗术前评估,术后保证并提高种植义齿成功率的参考依据.方法:在种植前和种植后4周、12周,分别采集行种植义齿修复的18例2型糖尿病患者 (试验组)及18例非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的非刺激性全唾液,检查种植体稳定性和牙周状况,ELISA法检测唾液中的IL-1β、TNF-α和ALP的含量.结果:试验组ISQ(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值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对比ISQ值在12周时明显高于术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唾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时间推移唾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比两组唾液中ALP含量,无明显差距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牙周探诊深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内对比探诊深度均越来越小,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制相对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种植治疗后,初期种植体稳定性与健康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别,同样可以行种植义齿修复缺失牙.
作者:姚源;张蕾;李晶;张玮;石莹;单健良;何惠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采用个体化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患者56例(9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单纯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个体化术式治疗.根据睑缘形态及睫毛是否接触角、结膜判断疗效.对比两组总治愈率.结果:所有56例(98眼)均1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组8例(11眼)复发,治愈率77.55%.对照度1例(2眼)复发,治愈率95.92%.两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采用个体化术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伴倒睫的理想方法.
作者:史文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激光治疗瘢痕是目前美容外科、整形外科、烧伤外科以及皮肤科的热点,这得益于激光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很多种激光在临床上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与临床研究,如二氧化碳激光(CO2 laser)、铒激光(Er:YAG)和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等[1-6],但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怎样合理地预期激光治疗瘢痕的临床疗效成为很多临床医生十分困惑的问题.
作者:谭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7味中药对豚鼠皮肤中酪氨酸酶mRNA的调节与致色素作用.方法:以棕黄色豚鼠为实验模型,17味中药的75%乙醇提取液为实验组,8-甲氧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an,8-MOP)为阳性对照组、75%乙醇为阴性对照组,均涂于豚鼠皮肤上,40d后取皮肤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测平均灰度值与黑素细胞数目,比较其作用结果.结果:白芷、当归、甘草、枸杞、旱莲草、红花、女贞子、桑椹、沙参、沙苑子、首乌、菟丝子、黑芝麻、栀子等14味中药均可不同程度上调酪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并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合欢与益母草可促进黑素生成增加,但无明显上调酪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的作用;黄芪则无明显上调酪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的作用.结论:通过本研究表明部分中药可上调酪氨酸酶基因表达水平并促进黑素生成,为临床治疗白癜风优化组方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姜丽莎;张晓东;张国斌;王恩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纳入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专科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然后应用烧伤的康复评定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系统评价,对比分析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瘢痕挛缩程度、日常生活活动、心理健康等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烧伤患者来说,实施系统的、早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屈艳艳;周琴;石雪芹;王青;王雪;周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将透明质酸钠与磺胺嘧啶银制成混合剂,用于对大鼠烧伤创面模型的治疗,对照分析,进而评估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大鼠制作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烧伤创面外涂磺胺嘧啶银,实验组大鼠创面外涂混合制剂(磺胺嘧啶银和透明质酸钠),采用暴露疗法,每天处理创面,周期21d,分别于涂药后的3d、5d、7d、10d、14d、21d分批处理老鼠,每批每组各5只,断头采血,进行肝肾功能测定,记录、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混合制剂组第3、5、7、10、14、21d所提取的血浆中肌酐、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与磺胺嘧啶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与磺胺嘧啶银在创面的联合应用,且并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表现.
作者:段辉辉;王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Z350纳米树脂联合流体树脂修复老年人前磨牙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1月在笔者科室就诊的232例患者(男120例,女112例),年龄60~70岁,第一前磨牙156颗,第二前磨牙124颗,共280颗患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自酸蚀后采用Esthet-X Flow树脂垫底后Z350纳米树脂修复;对照组:单纯玻璃离子(GIC)垫底后用3M Adper Easy THree自酸蚀粘结处理Z350纳米树脂进行充填修复,比较即刻、1年后、2年后两者的美观、树脂脱落率、边缘密合度、继发龋、着色等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即刻修复成功率比较,两种修复方法效果相似(P>0.05),无明显差异,而1年后、2年后充填成功率对比,流体树脂联合Z350纳米树脂夹层修复楔状缺损时明显优于单纯玻璃离子(GIC)联合Z350纳米树脂(P<0.01).结论:Z350纳米树脂联合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时长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玻璃离子(GIC)联合Z350纳米树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老年人前磨牙深度楔状缺损充填材料.
作者:刘汉珍;雷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验证一种来源于巴沙鱼皮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中的成骨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别在其颅顶矢状缝左侧建立一个缺损,右侧建立两个缺损,缺损为圆形,直径8mm,共计36个骨缺损;然后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8周、12周两大组,每一大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n=4);A组缺损中只植入Bio-Oss骨粉,B组植入Bio-oss骨粉+巴沙鱼皮胶原支架材料;C组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胶原膜.于术后8、12周处死相应组大白兔,切取骨缺损区标本并制作HE染色组织切片,定量分析各组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巴沙鱼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在GBR技术中能发挥屏障膜作用,引导和促进兔颅骨组织再生,其中B组与C组相比,8周时的成骨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C组成骨效果略高于B组(P<0.05);而A组在8周和12周时的成骨效果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结论:巴沙鱼皮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了引导骨再生的作用.
作者:陈彤;吴刚;祖丽皮也;朱庆丰;王少海;易杨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联合Elos激光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因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Elos激光治疗;对照组仅用Elos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色素程度、色素沉着面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色素沉着面积和色素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两组患者的色素沉着面积和色素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治疗1、2、3个月个后,观察组的色素沉着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2、3个月个后的色素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FGF联合Elos激光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具有显著的促进色素沉着消退的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饶俊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的高度保守的内切酶,在细胞外基质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其参与了正畸源性牙根吸收.本文就牙根吸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正畸源性牙根吸收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基组成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衰老及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酶消化法从健康人耳后皮肤中获得成纤维细胞,依据培养基种类不同分为A组(FM无血清培养基)、B组(DMEM+10%FBS)、C组(RPMI-1640+10%FBS)、D组(DMEM+F12(1:1)+10%FBS),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β-半乳糖苷酶试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比较不同培养基对细胞增殖、迁移、胶原分泌、老化、变异的影响.结果:采用酶消化法在2d~4d内即可从组织块中获得大量成纤维细胞;其中B、D组较A、C组细胞增殖较快,且趋势与MTT细胞增殖相同;划痕实验显示B、D组较A、C组向缺损部位迁移更为明显;此外,D组胶原蛋白分泌量高于其余三组(P<0.05),且连续传代30次后,细胞无明显衰老及瘤变迹象.结论:两步酶消化法可快速高效的从人组织块中获得成纤维细胞,且采用DMEM+F12(1:1)完全培养基有利于促进细胞增殖、分泌胶原蛋白及延缓细胞衰老.
作者:喇文军;林孝发;蒋伟;王妍;尹卫民;林嘉欢;林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HSF分为对照组、HMME-PDT组、单纯光敏剂组和单纯激光照射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DT后HSF分泌至上清液的TGF-β1蛋白表达量,应用Western-Blot观察PDT对细胞浆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结果:HSF分泌至细胞上清液的TGF-β1蛋白含量较高,而HMME-PDT后降低;HSF合成的TGF-β1蛋白水平高,HMME-PDT后HSF中的TGF-β1蛋白含量减少.结论:HMME-PDT能够阻止TGF-β1的信号传向细胞核,改变TGF-β1在HSF细胞水平的表达,使细胞核内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有关的靶基因得不到激活,从而抑制HSF增殖.
作者:蔡宏;王毅侠;李铀;刘玮;孙平;董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切口美容缝合法用于剖腹产切口缝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行剖腹产治疗的9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命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8例患者给予切口美容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缝法进行切口缝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美观程度、缝线反应以及愈合后瘢痕遗留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美观程度、缝线反应0度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观察组的切口瘢痕增生率、瘢痕宽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腹产切口缝合切口中,美容缝合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缝线反应,减少愈合后瘢痕增生的发生,改善切口美观程度.
作者:童姣梅;徐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良Bilhaut-Cloquet法治疗对称型末节先天性复拇指畸形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对称型末节先天性复拇指畸形28例28指,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小2岁,大22岁,平均5.5岁;复拇指的2指指甲宽度均小于对侧正常拇指的85%;其中轴线正常型12例、轴线偏移型16例.采用Bilhaut-Cloquet术+指间关节关节囊侧副韧带修复16例,采用Bilhaut-Cloquet术+指间关节关节囊侧副韧带修复+近节指骨颈部截骨治疗12例.手术效果参照Kawabata评分方法结合拇指外观、指甲是否有畸形,患者或家属对手指外观功能的满意度制作评价表进行测评.结果:随访6~24个月,拇指指间关节26例轴线恢复正常,2例指间关节轴线偏离;26例指间关节稳定,2例指间关节不稳定;25例末节能够伸直,3例伸直轻度受限;28例拇指対掌功能均良好,指甲大小接近正常;2例指甲继发突脊畸形,26例指甲外观满意,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优24指,良2指,可2指,优良率92.9%.结论:改良Bilhaut-Cloquet法治疗对称型末节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操作难度不大,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清华;孙广峰;金文虎;聂开瑜;邓呈亮;李书俊;魏在荣;王达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牙周状况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需进行牙齿正畸的患者94例,并按照矫治技术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托槽矫治技术;治疗组:47例,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情况及OHRQOL,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PD、CAL、SBI和PL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GR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生理性疼痛、功能受限、社交困难、生理障碍、心理沟通、心理阻碍和残障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成人正畸治疗中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情况和口腔健康,降低牙周环境中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元玲;冯驭驰;李晓刚;杜文斌;张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