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玉;张鸿慧;何玉宁;刘乔平;廖治;陈廉
1 病例报告患者,22岁,G_2P_0.因孕29周,反复晕厥,活动后心悸、气促1~+月,加重1~+天,于2008年1月17日12时急诊人院.
作者:王雪燕;冯丽娟;李映桃;陈敦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Cochrance图书馆是全球范围内以临床治疗研究为主,全面的二级资料库,对高质量的原始研究做二次加工,系统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实践和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技术和新信息,是循证医学重要的证据来源.本文对新版Cochrance图书馆资料库中有关外阴硬化性苔癣治疗方面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纳.
作者:谢玉翠;李广太;付玉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们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联合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治疗宫颈病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蕊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免疫系统是机体在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复杂的防御系统,感染的发生与否及其演变与转归,由机体的免疫力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相互消长而定.抗感染是人体免疫的三大功能之一.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人体与生具有的抵御微生物或者外来异物侵袭的能力称为天然免疫系统.
作者:吴文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37岁,G_3P_1,因外院CT检查提示左侧附件区囊实性混合性占位病变,于2008年12月转入北京协和医院就诊.
作者:范融;朱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ytolytic vaginosis,CV)是由于阴道内正常优势菌乳杆菌的过量生长造成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溶解破裂而引起的一种阴道疾病.
作者:肖冰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是近年来认识到的一种阴道感染,主要由需氧菌感染引起.AV由Donders等[1]于2002年正式报道,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正常阴道内以产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占优势.AV时,阴道内能产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或缺失,其他细菌主要为需氧菌,如B族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等需氧菌增多,并产生阴道黏膜炎性改变.
作者:薛凤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两种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生殖状态,寻求对再次妊娠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的106例未生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6例和药物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随访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及继发不孕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宫内妊娠及继发不孕方面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异位妊娠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陈广莉;李立;唐培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法尼醇X受体(FXR)在正常晚孕胎盘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的表达,及其与母血、脐血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关系,分析胎盘FXR在ICP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ICP患者(ICP组)及正常晚孕妇女(对照组)胎盘组织及母血、脐血各33例,并将ICP患者根据母血血清TBA是否≥40 μmoL/L将ICP组分为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并测定母血、脐血TBA水平和胎盘组织中FX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率:ICP组羊水污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7.543,P=0.013);重度ICP组高于轻度ICP组(χ~2=7.637,P=0.013);②胎盘组织中FXR mRNA的表达情况:ICP组胎盘FXR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z=-2.391,P=0.017);重度ICP组胎盘FXR mRNA表达量高于轻度ICP组(z=-2.391,P=0.017);③ICP组胎盘FXR mRNA表达量与母血、脐血TBA呈正相关(r_s=0.348,P=0.047;r_s=0.284,P=0.027);对照组胎盘FXR mRNA表达量与母血、脐静脉血TBA无相关性(r_s=-0.068,P=0.716;r_s=0.010,P=0.959).结论:ICP时增高的胆汁酸水平上调胎盘FXRmRNA的表达,胎盘FXR表达增加可能为ICP时胎盘的一种对抗胎儿胆汁淤积的保护性机制.
作者:万红芳;王利民;邢爱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系由于阴道内产过氧化氢(H_2O_2)的乳杆菌减少,而阴道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动弯杆菌及支原体等大量繁殖引起混合感染,导致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临床症候群~([1~3]).
作者:严冬霞;樊尚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近年北京地区卵巢恶性肿瘤及其组织类型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18区(县)30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和906例按年龄和地区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地区卵巢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51.63±14.44岁.多因素分析显示一、二级血亲卵巢癌家族史,不孕症,月经初潮年龄早(<13岁)和未采用避孕措施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浆液性卵巢癌的危险因素为一、二级血亲患卵巢癌家族史,累计哺乳时间短;黏液性卵巢癌的危险因素为未生育、糖尿病史、使用激素替代;其他卵巢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为未生育,一、二级血亲卵巢癌家族史,不孕症.结论:卵巢恶性肿瘤与遗传、排卵次数、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相关,不同组织类型卵巢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的相关因素.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提高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检出,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降低卵巢恶性肿瘤的死亡率.
作者:赵群;张凇文;王涛;邓小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半水合雌二醇贴荆(松奇)治疗绝经期症状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60例绝经期妇女,血清FSH>30 U/L,E_2<109.8 pmol/L,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连续使用半水合雌二醇贴剂,每7日更换1次,并每日口服甲羟孕酮2 mg;对照组30例,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1.5 mg,甲羟孕酮2 mg;两组连续治疗12周.用药前及用药12周观察绝经症候群,测血清E_2、FSH、脂蛋白、凝血功能,并观察安全性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绝经相关症状评分Kupperman指数有明显降低,绝经症候群有极显著改善,两组E_2均值有明显升高.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糖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用药后脂蛋白a[Lp(a)]值明显下降,血脂谱其余各项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其他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水合雌二醇贴剂治疗绝经期症状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不适宜选择口服途径用药的妇女.
作者:郁琦;郭欣;张以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流感流行期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发生与传播的佳方式.妊娠期妇女是流感的高风险人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作为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但妊娠期妇女在所有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中覆盖率低.本文就妊娠期妇女接种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沙晓燕;刘慧妹;陈敦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胎膜组织骨形成蛋白-2(BN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胎膜早破(PROM)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足月临产产妇、足月PROM产妇、早产临产产妇、早产PROM产妇及足月未临产产妇(对照组)各18例,分娩后取破口处胎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并使用病理影像多媒体图文操作系统对BMP-2、MMP-9阳性表达物的面积积分光密度(AIOD)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胎膜组织中BMP-2和MMP-9阳性表达的AIOD在足月临产组、足月PRON组、早产临产组、早产PROM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1);②足月PROM组BMP-2和MMP-9高于足月临产组(P=0.0065,P=0.0069);早产PROM组BNP-2和NMP-9高于早产临产组(P=0.0069,P=0.0052);早产PROM组BMP-2和MMP-9高于足月PROM组(P=0.0037,P=0.0065);③5组胎膜组织中BMP-2和MMP-9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_s=0.76159,P<0.0001).结论:BMP-2和MMP-9与胎膜破裂的发生密切相关,胎膜组织中BMP-2与MMP-9的表达水平相关.
作者:李庆姝;漆洪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诊断阔韧带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患者,33岁,因体检发现右附件包块5天.患者5天前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右附件占位(9.6 cm×6.1 cm).
作者:胡淑玉;张鸿慧;何玉宁;刘乔平;廖治;陈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155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随访疗效和宫颈塑形情况.结果:LEEP治疗CIN平均时间6.8分钟,出血量9.6 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CIN Ⅰ、CIN Ⅱ、CIN Ⅲ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 Ⅰ、CIN Ⅱ、CINⅢ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_0=0.785(P<0.01),治愈率为98.7%(149/151),151例中宫颈塑形满意134例(88.7%).结论:LEEP是诊断和治疗CIN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素芬;金绍辉;唐良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26岁,已婚,公司职员.因妊娠35~(+3)周,发热1月余,要求终止妊娠于2009年3月4日入院.平时月经周期规则,末次月经:2008年6月29日,预产期:2009年4月6日,G_1P_0,此次妊娠为计划内妊娠.
作者:熊薇;乔林;周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TERC基因的扩增,探讨其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选门诊就诊宫颈疾病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20例,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正常者20例,病理学检查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各25例.采用双色间期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TERC基因扩增,以正常标本的检测结果建立阈值.结果:①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每例的异常细胞百分率均大于阈值(P<0.05),异常细胞百分率随病理学分级病变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P<0.01).②2:3、2:4、2:5和4:4以上类型在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宫颈癌与CIN Ⅰ比较,2:3类型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01),2:4、2:5和4:4以上类型所占比例明显升高(JP<0.001).③不同细胞学分级中,异常细胞百分率随其病变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P<0.01),2:3、2:5和4:4以上类型在ASCUS、LSIL和HSIL中的百分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HSIL与ASCUS比较,2:3类型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1),2:5和4:4类型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1).④在低级别及高级别CIN中,细胞学LSIL及HSIL检出率分别为10例(40.00%,10/25)及31例(62.00%,31/50),FISH技术检测出低级别与高级别CIN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均有TERC基因扩增,其拷贝数随病理学及细胞学分级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TERC基因扩增对宫颈病变筛查及对病变进展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维;孙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阴道微生态女性阴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体系,由阴道的解剖结构、微生态菌群、局部免疫及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共同组成.
作者:廖秦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36岁,因外院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占位,于2008年5月26日人院.4月前于当地医院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左附件区占位,具体情况不详.
作者:吕斌;罗国林;陈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