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晚期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刘嘉;邵玉琴;罗新

关键词:妊娠晚期, 皮肤瘀斑, 患者, 辅助检查, 产前检查, 病例报告, 左下肢, 血常规, 入院前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26岁,G2P0.因停经39+3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皮肤瘀斑半天于2006年3月27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前定期产前检查,无特殊,产前辅助检查血常规多次均在正常范围,自觉无不适.
实用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特点、诊治以及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妊娠时机.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45例妊娠合并生殖道HPV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58%)表现为下生殖道疣,18例(38%)为亚临床感染,1例(4%)为潜伏感染.10例(22%)患者合并其他感染.16例(36%)患者接受药物、激光、冷冻或手术治疗.39例患者足月分娩,未发现呼吸道乳头瘤病新生儿.产后复查3例患者仍有下生殖道疣.13例患者复查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4例患者异常.5例患者复查.HC2,2例阳性.结论:妊娠期下生殖道HPV感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病率很低,但下生殖道HPV感染孕妇易合并其他下生殖道感染.持续HPV感染患者可在病毒负荷低时计划妊娠.

    作者:彭萍;朱兰;郎景和;沈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胎盘中胎儿血管的血栓形成和胎儿的血栓性血管病变

    胎盘分别有母体的和胎儿的两个循环.母体的循不障碍多为胎盘灌注不良,常引起胎盘梗死、胎盘早剥、绒毛发育不良和缺氧、血栓形成包括绒毛间血栓、绒毛间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等.

    作者:刘伯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08例临床资料.结果:208例孕妇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88例(42.3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8例(27.8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2例(15.38%),系统性红斑狼疮12例(5.77%),再生障碍性贫血(AA)10例(4.8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例(0.9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2例(0.96%),Evan's综合征1例(0.48%),病因不明3例(1.44%).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PAT是常见类型.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

    作者:蔡惠兰;张吟雪;秦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3卷2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119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腹腔镜检查的病例资料.结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输卵管内部通畅情况的总符合率为84.3%(194/230),诊断盆腔粘连的灵敏度为96.3%(52/54),特异度为63.6%(7/11),但HSG后有17条输卵管在腹腔镜检查时出现梗阻.结论:作为一种经济的检查方法,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输卵管内部的通畅情况及盆腔粘连情况,但如果输卵管中有碘油残留,应及时行腹腔镜手术清除防止输卵管进一步梗阻.

    作者:李玉艳;俞炽阳;王凤英;屈宗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颈妊娠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在我科收治的18例宫颈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次就诊时B超检查明确诊断14例,另4例未做B超检查,误诊为难免流产及早孕.采取药物联合保守手术治疗18例,成功17例,另1例失败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B超检查对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药物联合保守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赵宁;祝昭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孕期持续性空腹高血糖的重要意义

    目的:研究妊娠期空腹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分别与产后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DM)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随访了9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随访至产后8年,比较分析了仅需胰岛素治疗组、需使用夜间发挥作用的胰岛素组以及不需使用胰岛素组3者对产后发展为DM的几率的差别.结果:那些需要使用夜间发挥作用的胰岛素的GDM患者与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参与者比较,前者更大可能产后发展为DM(RR:6.1,95%CI=2.8-14.2,P<0.01).但那些仅仅需要使用餐前短效胰岛素的患者,与不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相比,并没有更大可能性产后发展为DM(RR=1.4,95%CI:0.4-3.9,NS).结论:因所使用的夜间发挥作用的胰岛素的用量可反映空腹血糖的水平,故推论出孕期出现持续性空腹高血糖的GDM患者,有更大的可能性产后进一步发展为DM.

    作者:田静;徐宜清;蔡满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严格药物流产适应证,减少药物流产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两年来药物流产病例3344例,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孕产次、妊娠时限、子宫位置、孕囊大小、剖宫产史等不同因素与流产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对象的年龄、孕产次、妊娠时限、子宫位置、孕囊大小、剖宫产史等,均与药物流产效果相关.其中孕囊大小、子宫位置、孕产次、剖宫产史是导致药物流产不全或失败的高危因素.结论:严格掌握药物流产适应证,可有效降低不全流产及药物流产失败的发生.

    作者:任淑文;田瑞云;邹春华;曲宝诺;白明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颈残端切除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需行宫颈残端切除的原因,宫颈残端病变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例行宫颈残端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为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复发,2例为宫颈残端鳞癌,另外2例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肉瘤,2例为子宫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内膜腺癌.主要表现为腹胀、尿潴留、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流液和接触性出血、盆腔包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补充放疗、化疗.结论:严格掌握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指征,术前、术中不漏诊子宫、宫颈恶性肿瘤,术后应严密随访,及时发现处理宫颈残端病变.

    作者:邹冰玉;程小尧;郭晓霞;胡家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宫破裂继发腹腔妊娠误诊1例

    1病例报告患者36岁,G5P0.因孕5月,上腹部疼痛2小时于21304年1月25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994~2003年先后自然流产4次,均为5个月左右并行刮宫术.末次流产为2003年3月.末次月经2003年8月(具体不详),停经40余天出现早孕反应,尿HCG(+).

    作者:胡秀敏;宋莉莉;李铁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促排卵后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双胎妊娠足月分娩1例

    1病例报告患者,26岁,已婚,G1P0.因结婚3年未避孕未怀孕,于2005年10月人本院行不孕相关检查.

    作者:顾玲玲;万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胎盘植入的诊治进展

    胎盘植入是由于子宫底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所致的一种异常的胎盘种植.按植入程度不同,胎盘绒毛达深部肌层,称植入性胎盘(placenta increta);更深者,胎盘绒毛可达浆膜层,甚至可穿透浆膜层,达膀胱或直肠,称穿透性胎盘(placenta percreta).

    作者:应豪;阮晟鸣;王德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3卷6期疑难病案

    患者30岁,1996年3月18日因第2胎妊娠38周在上海某医院分娩.孕期无明显不适.

    作者:戴钟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7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CISH 7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2例(2.7%).手术时间90~210分钟,术中出血50~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天,并发症发生率5.4%.结论:CISH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等优点,适用于宫颈无明显病变的良性子宫疾病.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以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冯泽蛟;陈莲琴;严育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妊娠晚期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病例报告患者26岁,G2P0.因停经39+3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皮肤瘀斑半天于2006年3月27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前定期产前检查,无特殊,产前辅助检查血常规多次均在正常范围,自觉无不适.

    作者:刘嘉;邵玉琴;罗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癎)前期和子(癎)的治疗进展

    子(癎)前期和子(癎)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临床除了对症治疗外,及时发现和掌握疾病发展的进程,并予妥善处理,对保证母亲安全及降低胎儿和新生儿并发症意义重大.现就近几年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陶娅玲;漆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置血管的病因、诊断及处理

    正常情况下,脐带直接附着于胎盘中心或偏心部位.大约有1%的单胎妊娠,脐带附着在胎盘旁的胎膜上,部分脐血管穿行于胎膜和羊膜之间,即为脐带帆状附着.与正常脐血管不同,帆状附着的脐血管表面缺乏华通氏胶,仅包裹着一层羊膜,又得不到胎盘的保护,因此容易受压或破裂.

    作者:朱洁萍;戴钟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单脐动脉

    正常脐带应有两条脐动脉,如果仅有一条脐动脉就称为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简称SUA),属于脐带发育和结构异常,它常被产科工作人员所忽视,但由于它与出生缺陷以及胎婴儿的某些合并症和并发症有关,所以应该重视单脐动脉的检测,对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置胎盘研究进展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PP).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仍然是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作者:程蔚蔚;王彦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研究组)、38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和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小板CD62p、CD63、CD41、CD61的阳性表达率.结果:正常妊娠组及研究组CD62p、CD63、CD41、CD6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研究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血小板过度激活,检测CD62p、CD61、CD63、CD41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对血栓形成并发症的认识,有利于预防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晓露;蒋树芬;郑加永;胡理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