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敏;宋莉莉;李铁军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10基因(CAPN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 G/A多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在山东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07例PCOS患者(PCOS组)和126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的CAPN10 SNP-43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基础状态下的性激素水平及代谢指标.结果:SNP.43 G等位基因在PCOS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均为100%,未发现A等位基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钙蛋白酶10基因SNP-43 G等位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孙雪琴;石玉华;高芹;王来诚;颜军昊;陈子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空腹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分别与产后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DM)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随访了9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随访至产后8年,比较分析了仅需胰岛素治疗组、需使用夜间发挥作用的胰岛素组以及不需使用胰岛素组3者对产后发展为DM的几率的差别.结果:那些需要使用夜间发挥作用的胰岛素的GDM患者与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参与者比较,前者更大可能产后发展为DM(RR:6.1,95%CI=2.8-14.2,P<0.01).但那些仅仅需要使用餐前短效胰岛素的患者,与不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相比,并没有更大可能性产后发展为DM(RR=1.4,95%CI:0.4-3.9,NS).结论:因所使用的夜间发挥作用的胰岛素的用量可反映空腹血糖的水平,故推论出孕期出现持续性空腹高血糖的GDM患者,有更大的可能性产后进一步发展为DM.
作者:田静;徐宜清;蔡满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简称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它是剖宫产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剖宫产术式一般都已采用子宫下段术式.
作者:戴钟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胎盘的原发性肿瘤很少.绒毛膜血管瘤(chorioangioma,chorangioma)是胎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曾用名有绒毛膜血管瘤、血管粘液瘤、纤维血管粘液瘤、纤维瘤等.
作者:赵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正常脐带应有两条脐动脉,如果仅有一条脐动脉就称为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简称SUA),属于脐带发育和结构异常,它常被产科工作人员所忽视,但由于它与出生缺陷以及胎婴儿的某些合并症和并发症有关,所以应该重视单脐动脉的检测,对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癎)前期患者蛋白尿程度对其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87例住院分娩的子(癎)前期患者根据蛋白尿程度进行分组,分别回顾性研究其围生儿结局,比较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围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随患者蛋白尿的加重,分娩孕周提前,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下降;剖宫产分娩和治疗性引产数升高,而自然分娩数减少;低体重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医源性早产率、收住NICU率均明显升高,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将所有病例根据分娩孕周分为两组,≥32周分娩者其围生儿结局在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各组之间差异显著,而32周之前分娩者其围生儿结局在不同程度蛋白尿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随蛋白尿加重,围生儿结局恶化,但较早的早产儿中,孕龄过小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另一不利因素,因而终止妊娠应适时.
作者:李桦;马玉燕;王磊一;傅庆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双胎输血是指双胎妊娠(或多胎妊娠)时,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血管双方血液相互交换,一般发生于单绒毛膜双胎妊娠.
作者:段定红;李笑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正常情况下,脐带直接附着于胎盘中心或偏心部位.大约有1%的单胎妊娠,脐带附着在胎盘旁的胎膜上,部分脐血管穿行于胎膜和羊膜之间,即为脐带帆状附着.与正常脐血管不同,帆状附着的脐血管表面缺乏华通氏胶,仅包裹着一层羊膜,又得不到胎盘的保护,因此容易受压或破裂.
作者:朱洁萍;戴钟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特点、诊治以及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妊娠时机.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45例妊娠合并生殖道HPV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58%)表现为下生殖道疣,18例(38%)为亚临床感染,1例(4%)为潜伏感染.10例(22%)患者合并其他感染.16例(36%)患者接受药物、激光、冷冻或手术治疗.39例患者足月分娩,未发现呼吸道乳头瘤病新生儿.产后复查3例患者仍有下生殖道疣.13例患者复查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4例患者异常.5例患者复查.HC2,2例阳性.结论:妊娠期下生殖道HPV感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病率很低,但下生殖道HPV感染孕妇易合并其他下生殖道感染.持续HPV感染患者可在病毒负荷低时计划妊娠.
作者:彭萍;朱兰;郎景和;沈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CISH 7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2例(2.7%).手术时间90~210分钟,术中出血50~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天,并发症发生率5.4%.结论:CISH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等优点,适用于宫颈无明显病变的良性子宫疾病.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以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冯泽蛟;陈莲琴;严育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PP).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仍然是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作者:程蔚蔚;王彦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30岁,1996年3月18日因第2胎妊娠38周在上海某医院分娩.孕期无明显不适.
作者:戴钟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子(癎)前期和子(癎)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临床除了对症治疗外,及时发现和掌握疾病发展的进程,并予妥善处理,对保证母亲安全及降低胎儿和新生儿并发症意义重大.现就近几年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陶娅玲;漆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孕三烯酮治疗组48例,术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孕三烯酮2.5 mg,每周2次,连续6月;米非司酮组58例,于术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米非司酮10 mg,每天1次,连续6月.所有患者随访1~3年.结果:孕三烯酮组有效率72.9%,米非司酮组有效率72.4%,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用米非司酮的患者仅有4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有16例转氨酶升高.结论: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选择方案.
作者:张凌;隆玉华;林海;周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119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腹腔镜检查的病例资料.结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输卵管内部通畅情况的总符合率为84.3%(194/230),诊断盆腔粘连的灵敏度为96.3%(52/54),特异度为63.6%(7/11),但HSG后有17条输卵管在腹腔镜检查时出现梗阻.结论:作为一种经济的检查方法,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输卵管内部的通畅情况及盆腔粘连情况,但如果输卵管中有碘油残留,应及时行腹腔镜手术清除防止输卵管进一步梗阻.
作者:李玉艳;俞炽阳;王凤英;屈宗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病例摘要患者27岁,福建籍人,农民.G1P0.因停经29周,发现肝占位性病变20余天,于2005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律.LMP:2005年4月26日,停经40天,测尿HCG(+),孕早期无明显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停经4+月开始感胎动持续至今.
作者:麦庆云;王子莲;梁润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26岁,G2P0.因停经39+3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皮肤瘀斑半天于2006年3月27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前定期产前检查,无特殊,产前辅助检查血常规多次均在正常范围,自觉无不适.
作者:刘嘉;邵玉琴;罗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许多学者认为,若妊娠中期B型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前置者,不宜诊断为前置胎盘,而应称为胎盘前置状态.我院于2005年9~12月收治4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的患者,经期待疗法无效而终止妊娠.
作者:蒋彩燕;潘爱华;吴雪清;张小英;吴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26岁,已婚,G1P0.因结婚3年未避孕未怀孕,于2005年10月人本院行不孕相关检查.
作者:顾玲玲;万佳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