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杨一林;李莹莹;段云友
目的 通过对脑灰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寻找隐源性婴儿痉挛可能的发病部位、探讨发病机制.方法 对16例平均年龄6.4个月的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和年龄、性别匹配的16例正常婴儿进行脑部高分辨磁共振解剖成像,借助SPM脑成像处理软件对磁共振图像进行解剖分割,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对比方法定量检测患儿组和对照组全脑灰质的体积,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隐源性婴儿痉挛组在左额下回(47区)、右颞上回(22区)、左中央后回(1~2区)、右额中回(9/10区)、右中央前回(6区)、右扣带回(31区),左颞中回(21区)和颞上回(38区)等灰质体积明显减少,与正常婴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额叶和颞叶的灰质体积明显减少,以额叶和颞叶为主的皮层结构异常可能是本组患儿的发病原因.
作者:方方;金真;刘刚;曾亚伟;金洪;邹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颈椎中立位及过屈位磁共振扫描观察平山病患者颈髓形态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平山病诊断的影像学依据,并初步探讨平山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正常人无颈椎病史30例,以及确诊平山病患者20例,进行颈椎中立位及过屈位磁共振扫描,选择C6水平分别在两种体位测量颈髓正中线前后径,另外测量过屈位相邻两个椎体后缘的角度.结果 患者C6水平颈髓前后径中立位(Dn)及过屈位(Df)分别为(0.542±0.076)cm、(0.418±0.067)cm,正常对照Dn及Df分别为(0.670±0.049)cm、(0.595±0.047)cm,患者均较正常人小(P<0.01),且过屈位颈髓前后径患者较正常人变小更为明显,且以一侧变扁为著(P<0.01).过屈位相邻椎体后缘成角依次为AC3-4(3.0±2.0)°、AC4-5(6.7±2.2)°、AC5-6(11.8±2.3)°、AC6-7(8.6±3.7)°,下颈段大于上颈段(AC5-6>AC6-7>AC4-5>AC3-4).结论 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显示平山病形态学改变,是诊断平山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下颈段颈椎成角较大,可能是造成平山病集中在下颈段脊髓的原因之一.
作者:裴新龙;韩鸿宾;谢敬霞;宋国军;付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RI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显示中的价值.方法 对18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确定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和形态,并对其大小进行测量,用马根维显对其进行标记,还原尸体各脏器的位置.使用GE 1.5T Excite MR成像仪,以腹腔神经节为中心对尸体进行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冠状位和轴位容积扫描,将扫描后的容积数据传至GE AW4.1工作站进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MPVR图像上所测结果与尸体解剖比较.结果 18具成人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和神经丛主支在尸体标本解剖和MPVR影像上均位于T12至L1的上缘之间;其形态在MPVR图像和尸体标本解剖基本一致,多为薄片型,结节型或长条型少见.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的上下径分别为(15.07±5.16)mm和(13.18±3.62)mm,左右径为(22.74±10.13)mm和(25.01±6.11)mm,前后径为(2.83±0.45)mm和(2.08±0.46)mm.在MPVR图像上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的上下径分别为(15.89±0.53)mm和(13.53±1.51)mm,左右径为(22.44±1.11)mm和(25.03±1.81)mm,前后径为(2.79±0.49)mm和(2.37±0.21)mm.上述径线在尸体标本解剖和MPVR图像上的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立体地显示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腹腔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走向,为临床腹腔神经丛的扫描奠定了基础,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曾南林;张小明;赵琼慧;翟昭华;黄小华;蔡昌平;谢兴国;李成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筛动脉管影像解剖学特点,为功能性鼻腔内镜手术(FESS)提供参考.方法 对106例患者行薄层多层CT(MSCT)横轴位螺旋扫描,图像数据传至AW4.2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重建及三维(3D)重建,对筛动脉管的显示率、位置、走行特点、与筛顶的附着关系及上下壁骨质裂缺发生率进行测量和观察.结果 筛前、筛中、筛后动脉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00%、42.9%、99.5%.筛前动脉管大多走行于筛泡隔板及中鼻甲基板内或两者之间的前组筛窦气房内;筛中动脉管较多走行于上鼻甲隔板及后组筛房,分别占26.4%、27.5%;筛后动脉管均走行于中鼻甲基板后,以后筛房为多见,占53.5%.筛前动脉管以悬吊型为主,占58.0%;筛中动脉管以隆凸型为主,占62.6%;筛后动脉管以隆凸型及隐匿性为主,分别占49.8%、46.9%.筛动脉管上下壁骨质裂缺存在普遍,并以下壁裂缺更多见.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满意显示筛动脉管的解剖学特征,对FESS术中避免筛动脉管及其周围筛顶区域的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潘振宇;钱晓军;翟仁友;顾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肝动脉阻力指数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155例肝移植受者的超声和临床资料,将肝动脉阻力指数(RI)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首次检查和随诊中,共16例出现低阻力指数其中10例(10/16)发生动脉并发症;17例出现高阻力指数者和70例持续正常阻力指数者未发生动脉并发症;52例舒张期无血流,其中仅1例(1/52)发生动脉并发症.结论 肝移植术后低阻力指数与早期肝动脉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而高阻力指数和舒张期无血流与肝动脉并发症无明显相关.
作者:任秀昀;臧运金;邹卫龙;李威;牛玉坚;张伟;沈中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n2+增强磁共振扫描对活体大鼠视觉传导通路及皮层投射的显示以及眼球玻璃体内Mn2+的浓度对跨节转运的影响.方法 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一组左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射0.8 mmol/L MnCl22μl,一组左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射1.6 mmol/L MnCl22μl,用1.5T超导磁共振扫描,观察视觉传导通路的显示;一周后6只大鼠右侧外侧膝状体注射1 mmol/L MnCl2 1μl,观察视觉皮层的定位.结果 眼球玻璃体内注射不同浓度MnCl2 10 h后行磁共振扫描,完整地显示了活体大鼠的视觉传导通路从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至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的走行,但均没有观察到从外侧膝状体向视皮层的投射;而在外侧膝状体注射1 mmol/L MnCl24 h后可以看到视皮层的明显强化.结论 大鼠眼玻璃体和外侧膝状体注射Mn2+后,清晰的显示增强的视觉传导从视神经至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的走行,以及外侧膝状体向大脑皮层的投射,视觉传导束路和视觉皮层投射的定位与三维坐标图谱的解剖定位一致;眼球玻璃体内Mn2+的浓度对跨节转运没有影响.
作者:张帆;李坤成;于春水;常丽荣;秦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实时复合成像技术,对36例甲状腺癌的53个病灶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甲状腺癌内部回声欠均,可见沙砾样钙化,复合成像技术可较好地显示内部钙化;病灶内可见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峰值速度较高,阻力指数>0.7,上升支及下降支快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复合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丛淑珍;李康;吴丽桑;赵晓虹;陈青;李谊;王煜;刘彦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16G及18G活检针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4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所取组织以能作出明确组织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否则为不满意.全部病例以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为后诊断.结果 16G针活106例,18G针活检34例,每例取材2~3次,全部进行组织学检查.16G和18G针取材满意率分别为100%与97.1%.所有病例穿刺活检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8.0%,正确诊断指数为0.98,而超声诊断相应指标分别为83.7%和0.79.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确诊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俊来;苏莉;于德江;王月香;张大鹍;吕彦利;唐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利用零差K分布模型进行超声组织定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零差K分布模型参数对恶性、良性乳腺肿瘤进行分析.首先,从43例乳腺肿瘤(包含乳腺纤维瘤以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图像中选取出感兴趣区域进行分析.然后计算良性、恶性乳腺肿瘤区域的零差K分布标准化参数值βnorm,比较良性、恶性乳腺肿瘤所提取的βnorm值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肿瘤的βnorm值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利用零差K分布模型的参数能有效地区分良性、恶性乳腺肿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颖;林江莉;彭玉兰;李德玉;汪天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在三维心脏组织结构模型中显示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情况,当视点进入心脏内部时也能清晰判断血流的流向,辅助病情诊断.方法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心脏组织结构中,将彩色超声成像仪采得的二维血流信息用矢量箭头和锥形箭头两种方式显示.结果 在三维的视角中任意旋转时能够清晰地同时显示出血流矢量和三维心脏组织的空间结构.结论 现有市售有RT3DE的超声仪器实际采用的是二维的血流显示方式,仅能显示二维切面上的彩色编码血流,无法直观地进行任意角度观察.采用本文的方法可以在任意观察角度同时观察的心脏结构和血流情况,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方慧敏;赵暖;余建国;薛海虹;孙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应用X线CT和137Cs透射数据对PET发射数据进行衰减校正时,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差异.方法 以Philips圆柱体空心SUV校正模型和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PET/CT全身三维显像模式中,分别用X线CT和137Cs透射数据做PET发射数据的衰减校正(CTAC和CsAC).分别在CTAC及CsAC均匀水模的中心15层横断面图像的相同位置,以及所有患者相同部位的肌肉、脂肪、肠道、肝脏、肺、心肌、脑、骨等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中,划取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通过计算机自动测量各ROI的平均SUV,并在CT横断面图像的相应位置测量人体组织的平均CT值.然后将所有被测人体组织分为软组织和骨组织两组,分别比较分析各组中CTAC和CsAC平均SUV的差异,及这种差异与CT值的相关性.全部采用临床全身显像的三维重建算法来重建图像.结果 模型研究结果:在不同活性时,CsAC方式均能得到稳定可靠的SUV.而CTAC方式得到的SUV随着放射性活性水平降低,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单位活度6.253 MBq/kg至4.292 MBq/kg之间,即制造商推荐的标准给药活性(5.18 MBq/kg体重)附近,CTAC和CsAC方式测得的SUV相同;患者研究结果:除脑组织以外的所有软组织中,CTAC的平均SUV较CsAC者低17%(t=-5.328,P=0.000),相应部位所测得的CT值为-850~68 Hu[平均(-87±295)Hu],平均SUV的差异与相应的CT值呈负相关(r=-0.237,P=0.000);在骨组织中,CTAC的平均SUV较CsAC者高16%(t=7.960,P=0.000),相应部位所测得的CT值为105~550 Hu[平均(334±151)Hu],平均SUV的差异与相应的CT值呈正相关(r=0.539,P=0.000).结论 ①不同活性水平时,CsAC方式的SUV稳定、可靠,而CTAC方式的SUV稳定性和可靠性差;②模型模拟标准临床显像程序来测试PET/CT定量指标的稳定性具有明确的实用价值;③呼吸运动和组织衰减系数由低能向高能转换过程所带来的误差等,也是影响CTAC方式SUV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贺小红;冯彦林;黄克敏;余丰文;杨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确定急性肺栓塞的严重性,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性、预示预后、指导治疗及监测疗效.CTA对APE严重性的评价是建立在大块APE检出、心血管形态改变及肺动脉床阻塞定量分析基础上的.
作者:赵殿江;马大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描述外侧天幕窦增强磁共振成像表现,评估其显示外侧天幕窦的能力与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45例成年患者行颅脑磁共振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外侧天幕窦增强磁共振表现.结果 90侧脑叶中发现外侧天幕窦78侧;其中Ⅰ型(烛台型)23侧(29%),Ⅱ型(多干型)25侧(32%),Ⅲ型(静脉湖型)20侧(26%),Ⅳ型(不确定型)10侧(13%);62侧(69%)可以显示Labbe静脉.结论 增强MRI可以很好的显示外侧天幕窦和Labbe静脉,这对于外科颅底手术了解其结构,避免静脉性梗死非常关键.
作者:郑奎宏;郭勇;林伟;黄敏华;张燕群;陶丽冰;赵书臣;梁英魁;钱明珠;花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兔脑VX2种植瘤放疗前后CT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研究,为CT灌注成像成为脑转移瘤放疗疗效评估新的影像学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兔脑VX2种植瘤模型9只,分为治疗组4只,非治疗组5只,治疗组做肿瘤放疗.两组均于放疗前、后一周行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处死后行脑组织HE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对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放疗前后的CT灌注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及放疗后两组肿瘤区的CT灌注参数值CBV值与肿瘤MV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放疗后瘤区及瘤周区CT灌注参数CBF值、CBV值、PS值均较放疗前降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非治疗组前后两次CT灌注成像检查瘤区、瘤周区CT灌注各参数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实质区的CBV值与CD34免疫组化MVD计数值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96,P<0.01).结论 CT灌注图像能反映VX2种植瘤放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瘤区CBV值与组织学MVD值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一种活体评价肿瘤微血管的指标.
作者:高思佳;刘静红;郭敏;戴旭;佟志勇;具海月;徐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27岁,因停经67天,阴道流血1+月入院.既往月经规律,量中等,无痛经.26岁结婚,曾顺产一女,诉产前产后曾行妇科B超均无异常.入院后B超检查:子宫增大6.0 cm×5.5 cm× 5.9 cm,内膜厚2.0 cm,居中清晰;紧贴子宫右侧可探及混合性包块4.0 cm×3.3 cm×3.0 cm.边界清楚,壁厚0.4cm,其内部为一妊娠双环征3.5 cm×2.6 cm×3.5 cm,内见卵黄囊样结构及胚胎反射,长径2.0 cm,胎心(+)(图1).
作者:李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短方案超排卵治疗周期中,经阴道超声监测周期第2天窦卵泡计数(cycle day 2 antral follicle count,CD2-AFC)及治疗周期第6天的窦卵泡计数(cycle day 6 antral follicle count,CD6-AFC)对卵巢低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接受超排卵治疗的不孕症患者86例,年龄和基础FSH水平为我中心行IVF的正常范围.于治疗周期第2天和第6天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CD2-AFC及CD6-AFC.并于当周期行GnRH-α短方案超排卵治疗,观察获卵数并根据获卵数判断卵巢反应性,分卵巢反应正常组和低反应组.结果 在匹配了年龄和bFSH水平后观察到:卵巢反应低下组CD2-AFC、CD6-AFC分别为(4.19±1.84)个和(6.47±1.50)个,均显著低于反应正常组的CD2-AFC、CD6-AFC[分别为(7.00±1.24)个和(10.75±3.11)个(P<0.05和P<0.01)].据动态窦卵泡计数预测卵巢低反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出一个判断低反应的界值:CD2-AFC<5.5个和CD6-AFC<8.5个.CD6-AFC是一个比CD2-AFC更好的预测卵巢低反应的指标:CD6-AFC的ROC曲线下面积较CD2-AFC的大,CD6-AFC与获卵数的相关性较CD2-AFC的好.结论 经阴道超声动态监测CD2-AFC及CD6-AFC可提高GnRH-α短方案超排卵治疗患者卵巢低反应的预测率,CD6-AFC比CD2-AFC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动态窦卵泡计数有助于指导临床更合理的选择超排卵治疗用药及更早的取消无效超排卵治疗周期.
作者:潘长穿;陈文卫;赵世怡;徐望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及99Tcm-MIBI/99TcmO4-联合显像对探测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组织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影像学手段进行比较.方法 68例诊断或疑诊甲旁亢患者行99Tcm-MIBI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像(其中9例在一周内行99TcmO4-甲状腺显像),患者均行全身显像,其中1例行SPECT/CT融合显像,35例行B超检查,6例行CT检查.54例行手术治疗获得病理结果(甲状旁腺增生18例,甲状旁腺腺瘤25例,甲状旁腺癌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癌1例,淋巴结慢性炎症1例),其余14例临床终除外甲旁亢.结果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阳性47例,阴性21例;99Tcm-MIBI/99TcmO4-联合显像阳性8例,阴性1例.核素显像经病理及临床其他检查证实真阳性47例,真阴性15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3例.灵敏度94%,特异性83.3%,准确性91.2%,阳性预测值94%,阴性预测值83.3%.结论 综合运用99Tcm-MIBI的双时相显像、全身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及99TcmO4-显像能进一步提高核医学对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组织定性及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轶敏;陈黎波;李焱文;李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年来,小波变换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分析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小波变换的一些独特的性质使之非常适合于fMRI数据的处理.本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fMRI数据分析方法予以综述,指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分析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这类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黄世亮;裘鉴卿;叶朝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共有搭桥血管93条(乳内动脉30条,大隐静脉63条).对40例患者分别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所有MSCT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分段数据采集方式和选择75%的时间相位窗,对扫描数据进行后处理,由两位富有经验的医师评估并与SCA结果对照.结果 所有近端桥血管及71.4%的远端搭桥血管通过MSCTA可显示,12条桥血管闭塞,66条通畅,13条有不同程度狭窄,1条远端桥血管狭窄并得到SCA证实,有4条假阳性,1条假阴性导致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80.4%,阴性预测值96.3%.结论 多层螺旋CT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评估.
作者:曹新山;赵建农;罗银灯;蒲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脑磁图脑诱发磁场发生源大脑半球空间位置差异.方法 对31例健康受试者(男27例,女4例)分别给予左、右耳纯音刺激,刺激强度为90 dB,频率为2 kHz,刺激间隔1 s,持续时间8 ms,记录脑听觉诱发磁反应(AEFs).结果 AEFs的主要波峰为M100,位于双侧大脑半球颞横回,两侧ECD位置由头坐标系统中的X、Y、Z轴表示,结果显示给予左耳纯音刺激,ECD在左、右侧大脑半球X、Z轴无显著性差异(P>0.05),ECD在左、右侧大脑半球Y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右耳纯音刺激,ECD在左、右侧大脑半球X、Z轴无显著性差异(P>0.05),ECD在左、右侧大脑半球Y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康青年人对纯音刺激的诱发磁反应左、右侧半球反应位置在Y轴存在显著性差异,M100位置均在Y轴显示不对称,即左侧M100位置位于颞横回偏后,右侧M100位置位于颞横回偏前.
作者:孙吉林;王宝山;吴杰;李素敏;吴晶;赵华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