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的Feynman路径积分与相位及二次量子化

毕思文

关键词:数字人体, 量子人体, Feynman路径积分, 相位, 二次量子化
摘要:围绕数字人体微观领域,开展了量子人体的Feynman路径积分与相位及二次量子化研究.主要内容有从量子人体的Feynman路径积分到Schrdinger波动方程;量子人体中的相位,包括人体系统中磁AB效应和人体系统中电AB效应;量子人体的二次量子化,包括全同粒子量子人体态表象,产生算符与湮没算符,全同Bose子人体系统的量子人体态描述;为数字人体微观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证实的动静脉瘘患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灰阶血流成像对动静脉瘘及周围组织显示情况.结果 9例患者超声对瘘口均正确诊断,表现为瘘口处高速湍流、瘘口近端动脉血流为低阻型、远端为高阻型、静脉内血流动脉化;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灰阶血流成像更清晰显示动静脉瘘.结论超声对外周血管动静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静珍;肖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轻度Alzheimer病人与正常老年人全脑白质各向异性的比较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轻度Alzheimer患者全脑范围内的白质异常.方法对16例正常志愿者和13例轻度Alzheimer患者进行了扩散张量成像扫描,经过后处理生成的FA图在SPM99下进行头颅标准化后,对AD组和对照组的全脑白质FA图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和AD组的双侧内颞叶、右颞中回、左侧顶叶白质,左侧外囊,右上纵束和穹窿的各向异性FA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基于体素的全脑白质FA图比较能够发现AD患者中大脑白质的异常,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AD患者的结构改变.

    作者:谢晟;武鸿坤;肖江喜;王荫华;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MRCP时联合应用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价值

    目的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MRCP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补充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胰胆管疾病病例的MRI表现,由两名有MR诊断经验的影像医生在无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分为MRCP、MRCP与MR平扫结合、MRCP结合MR平扫及动态增强三步阅片,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二步骤间定性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提高17.2%、14.7%及20%,差异显著(χ2=6.02,P<0.05),而第二、三步骤间差异不显著(χ2=1.74,P>0.05),但诊断准确率及确认度三步骤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MRCP应与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MR平扫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必要且有价值.

    作者:焦馗;全显跃;温志波;朱杏莉;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DTI fiber tractography对正常成人运动语言功能区初步研究

    目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健康成人运动语言功能区研究,揭示Broca区与其他脑功能区间联系.方法健康成人10名, SIEMENS Trio 2003T-3T及工作站行数据收集和后处理, 测量Brodmann's 44和45区FA值和纤维追踪.结果三角区、额叶盖部追踪纤维束数量左利手及右利手不一致,右利手Broca区纤维束数是以额叶盖部占优势,左利手Broca区纤维束数比较均匀.三角区与额叶盖部之间有U形纤维联系. Broca与Wernicke纤维联系有个体差异.结论 Broca区与其他脑区纤维联系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作者:孙学进;戴建平;高培毅;艾林;陈红燕;田胜勇;庞瑞麟;张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利用聚焦超声的声致发光技术检测不同组织的成像差异

    目的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聚焦超声的声致发光,结合ICCD成像技术检测不同组织成像差异的方法.方法实验样品为一块4 cm×4 cm×2 cm的猪的脂肪组织,中间埋入一块0.5 cm×0.5 cm×0.5 cm的血块,代表不同的组织层,利用聚焦超声对组织内的一层进行逐点扫描,然后对各点在超声作用下产生的发光强度进行二维图像重建,利用各点发光强度的差异得到组织样品的二维图像.结果利用该方法能够清晰地得到脂肪组织中埋藏血块的二维分布,测量精度达到0.5 mm,测量深度达到1 cm.结论该方法可望在乳腺癌等皮下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得到应用.

    作者:丁春峰;邢达;郭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声诺维(SonoVue)增强超声辐照对HepG2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声学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的增强作用.方法用连续多普勒超声辐照人肝癌细胞株HepG2,超声发射频率1.9 MHz,软组织热指数(TIS)为0.8,增益设定为80%,输出声强(ⅠSATA)为80.0 mW/cm2,辐照时间均持续60 s.照射时添加或不添加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的阳性率.结果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无超声辐照组或单纯添加SonoVue组分别为(3.06±1.57)%和(1.4±0.04)%,经超声辐照后为(23.72±14.4)%,添加SonoVue辐照后显著增加至(54.78±43.6)%(均P<0.05).结论超声辐照能改变HepG2细胞膜通透性,添加超声造影剂后能显著增强这种作用,有希望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治疗的介导手段.

    作者:岳殿超;徐辉雄;吕明德;汤庆;李宝金;向邦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早期放射性肝脏损伤的CT表现

    目的提高对早期放射性肝损伤CT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7例三维适形放疗腹部肿瘤患者的完整影像资料,观察患者放疗前、后肝脏CT影像改变.结果放疗后CT平扫复查,5例患者受照肝脏显示为界限清晰的低密度改变,2例合并脂肪肝改变患者照射区显示为界限清晰的高密度改变.增强CT检查中,正常肝脏与肝硬化肝脏放射性损伤的动态表现不同.结论放射性肝损伤CT影像改变与肝脏原发疾病相关.

    作者:赵水喜;郑静晨;曹京旭;王迎选;宁健;杨书明;赵卫东;布洁;穆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脑受体显像研究现状与进展

    脑受体显像是21世纪脑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开拓性的新领域,在分子医学水平上探讨受体功能及其生物学作用并用于诊断治疗与受体有关的疾病,是近年来国际上医学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其中受体显像剂制备、生理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核医学仪器的开发是目前发展的主要方面.

    作者:王荣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特征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不同部位白质纤维各向异性所存在的差异.方法测量5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的FA值和ADC值,测量的部位有: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结果 FA值以胼胝体压部为高是0.893±0.0645.统计分析大脑白质各部位间FA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值可定量分析大脑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作者:何光武;孟宪科;沈天真;陈星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60例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 结果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脑部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脊髓受累表现为横断性脊髓炎、纵行性脊髓炎和MS样改变.片状病灶的患者临床更易发现定位体征(χ2=15.74, P=0.001).结论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作者:周滟;许建荣;朱炯;沈加林;李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靶扫描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靶扫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s)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57例肺内孤立性结节,先行常规平扫后即时对结节进行靶扫描,对结节的形态、密度、内部结构、边缘及周围征象进行分析,获得定性诊断,其中7例结合增强扫描.结果恶性肺结节42例(73.7%),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分叶或/和毛刺征,密度不均,有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等,4例增强扫描病例明显强化.良性肺结节15例(26.3%),表现结节边缘光滑锐利,密度较高而均匀,部分结节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病例无或轻度强化.结论 MSCT靶扫描技术能够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的更多的肺结节的影像信息,是提高肺内孤立性结节定性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史叶峰;袁戴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消化道造影和CT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钡餐造影表现为黏膜变平或破坏,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肠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结论消化道造影和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作者:耿进朝;张俊英;周玉荣;李志伟;刘晋红;杨漪;翁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宫颈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

    患者女,32岁.因白带增多半年,接触性出血3个月入院.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前唇隆起,前穹隆、左右穹隆消失,肿物向直肠方向突起;子宫界限不清,双附件增大.实验室检查:肿瘤相关抗原(CA125)73 U/mL.

    作者:郎宁;谢敬霞;韩鸿宾;刘玉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微泡超声造影剂:一种新型的药物靶向载体

    药物携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使得药物安全、有效、靶向性地导入体内特定器官、组织并使其释放在靶细胞内是研究的重点.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内药物载体,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有关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药物载体的作用原理、制备要求、制备方法、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介绍.

    作者:逯敏飞;程永清;李丽君;罗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颅内黑色素瘤1例

    患者女,35岁.因颜面部及右侧肢体间断抽搐1年,头晕、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10天入院.体检: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右足跛行,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

    作者:王西滨;卢伟;冷宝山;黄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膜后巨大畸胎瘤1例

    患者男,23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腹肿块1个月入院检查.CT示:左中上腹部占位.考虑胰腺囊腺瘤可能性.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左肾,胰腺形态正常,回声均匀.

    作者:刘东;李凤华;高玉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相位对比磁共振技术测量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有效性研究

    目的评价相位对比磁共振技术测量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和右冠状动脉(RCA)进行成像,利用相位对比、流速编码电影磁共振技术测量两支冠状动脉近段的血流,得到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平均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MR检查成功得到11支LAD及10支RCA近中段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及平均流量,测量值分别为(18.21±4.45)cm/s和(15.55±3.40)cm/s、(7.48±1.59)cm/s和(6.43±1.69)cm/s、(0.62±0.16)ml/s和(0.70±0.28)ml/s;所有参数与TTE检查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MR测量值与既往同类研究结果接近.结论 MR测量冠状动脉血流流速和流量是可行的.

    作者:马晓海;张兆琪;李治安;何怡华;董莉;赵轶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伤性巨大胰腺假性囊肿1例

    患者男,36岁.一月前胸腹部外伤.查体:左腹膨隆,扪及一巨大质软包块,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45.1 U/L.CT表现:左腹腔及盆腔内见一巨大液性密度包块,大小约15 cm×12 cm×36 cm,密度均匀,CT值约10 Hu,范围上至膈下,下至髂窝,形态不规则,有一定张力,推压胰体、尾部变形向后移位,推压肝左叶向右移位(图1),MPR显示液性包块自膈顶至髂窝(图2).

    作者:傅振强;刘禄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宫内胎骨残留1例

    患者女,35岁.因继发不孕于2004年10月就诊.患者于2年前曾行4个月妊娠钳刮术,此后未避孕,一直未孕,月经规律,(4~5)/(30)天,痛经(-).双合诊检查: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质硬,附件未及异常.

    作者:刘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Tei指数在胎儿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测量胎儿心脏Tei指数,建立不同孕周组胎儿心脏Tei指数正常参考值范围,评估Tei指数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16~40孕周正常胎儿299例,测得胎儿心脏Tei指数291例.结果 299例正常胎儿Tei指数的检测成功率为97.3%;3个不同孕周组胎儿之间Te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Tei指数95%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45±0.101.结论胎儿心脏Tei指数测量方法简便;Tei指数在16~40周正常胎儿中稳定性好;95%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45±0.101.

    作者:谭宜;周启昌;王小艳;孙巍;曹丹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