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永臣;郑玉鹏;姜泳;孙海峰
目的:探讨护士面临的各种压力,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预防或减轻各种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的影响,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健康.方法通过对护士常见的压力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应对策略对各种压力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护士的压力与护理工作的环境和性质有关,正确的应对策略可有效缓解护士的各种压力.
作者:陈捷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胸腺五肽注射液联合全反式维A酸乳膏(迪维霜)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扁平疣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外用迪维霜每晚一次,共4周,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1mg肌注,每天一次,共28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7%,显效率26.7%,进步率3.3%,无效率3.3%,有效率93.4%.对照组治愈率40.0%,显效率30.0%,进步率13.3%,无效率16.7%,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胸腺五肽注射液联合全反式维A酸乳膏(迪维霜)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
作者:叶锦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眼科临床工作中,我遇到了2例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病人,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两例病人均为老年男性,年龄分别为65岁、72岁,两例患者视力均为右眼0.1,左眼0.3,均为两眼发病.在眼压正常的状态下,在表面麻醉下行右眼PHACO+IOL植入术,术后视力提高均不理想.一例患者在术后一个月左右出现术眼眼压升高,到上级专科医院住院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正常,视力无提高.另一例患者PHACO+IOL植入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眼压一过性升高,高时达26mmHg,给予噻吗心安眼药水一日二次点患眼,一天后眼压恢复到正常范围,随访6个月眼压无异常.
作者:孟振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疾控中心是控制疾病的主要部门,疾病的控制与预防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而这一项工作并不简单,它需要工作人员对疾病预防与控制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能为临床医学检验提供有力证据与数据.本文就基层疾控中心临床医学检验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张晓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应用安科ASA-630神经导航系统开展CT、MRI影像融合与神经导航相结合在颅脑手术的应用研究,针对病变或病变结构周围组织在CT和MRI影像上,影像特点明显互补的病例.至今开展31例,利用CT、MRI影像融合后进行神经导航颅脑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峰林;田新华;张俊卿;黄延林;杨芳裕;刘禹冰;陈锷;李泉清;孙瑾;林晓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使用上海荣盛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试剂盒、上海科华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试剂盒、日本富士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盒对8564份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TRUST法检测31例阳性,阳性率0.36 %;ELISA法检测阳性115例,阳性率为1.32 %;TPPA法检测118例阳性,阳性率1.37 %.结论:TRUST、TP-ELISA和TPPA 三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经综合评估,应对初诊的高危人群;受血者输血前;患者手术前;孕产妇;需做胃、肠镜患者应用TRUST、ELISA初筛血清梅毒抗体,以提高初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其中任一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再做TPPA实验确证.
作者:王丽君;胡建华;万向农;周蔚;李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表现、分析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于2010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70例,对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收治的7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中存在肝功能受损的患儿有40例(57.1%),存在呼吸系统受损的患儿34例(48.6%),存在血液系统受损的患儿13例(18.6%),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患儿8例(11.4%);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免疫检查确诊的巨细胞病毒感染70例患儿通过应用更昔洛韦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出现,对患儿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必须及早诊断治疗;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后绝大部分的患儿预后较好.
作者:李晓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帮助护理专业的实习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的过程.本文从带教老师,学生以及患者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应采用的相应措施.
作者:徐巧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医用臭氧妇科冲洗治疗仪、氟康唑、达克宁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霉菌性阴道炎172例,20年龄-45岁,平均年龄35岁,采用完全随机法将病例分为臭氧联合药物治疗组88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84例.结果:治疗组痊愈60例(68.1%),显效20例(22.7%),有效8(9.09%),显效率90.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2.3%),显效14例(16.6%)有效48(57.1%),总有效率76.1%,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症状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医用臭氧妇科冲洗加雾化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安全起效快,无副作用,病人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丰玲;张冬梅;杨德远;孙喜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老年牙体牙髓病进行研究,分析其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我院自2011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的58例病患进行资料分析,通过观察老人牙体牙髓的增龄性变化、牙髓病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结果:通过临床治疗,我院收治的老年病患全部获得康复,不再受牙痛的折磨.结论:实施老年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必须对其发病特点进行了解,并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老年人的健康得到保证.
作者:李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患者心里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定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症状及对高压氧治疗的影响,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高压氧治疗患者中干预前存在焦虑的有79例(79.0%),无焦虑的患者为21例(21.0%),干预后存在焦虑的有9例(9.0%),无焦虑的患者有91例(91.0%),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前患者存在着较严重的焦虑症状,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提前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症状,使治疗取得佳效果.
作者:米涵;赵玉;刘玉华;陈淑媛;冯小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为急诊患者赢得有利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探讨新型的静脉置管送管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8月188例使用密闭式Y型单翼型留置针的抢救患者,按挂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双手协作送管操作,实验组采用单手送管操作留置针.结果:改进后的单手操作留置针成功率高于常规的双手协作操作留置针.结论:急诊科单手操作Y型单翼型留置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节约了抢救时间,值得在临床操作中推广.
作者:张荣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采用穴位埋入羊肠线的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6例患者中5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6.4%.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效.
作者:刘艳;王泰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84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0.4ml/(kg.d))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7d为一疗程,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对2组疗效及主要体征的改善做综合性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有明显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宗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择两所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一个月内 ) 250例,根据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10umol/L 组10-15umol/L和>15umol/L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梗死部位,进行详细的生化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病人住院期间的死亡例数和死亡率.结果:>15 umol/L组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低于10-15 umol/L组(p<0.05)和<10 umol/L组(p<0.01),>15umol/L组EF<50%的比率也明显大于10-15 umol/L组和<10 umol/L组(p<0.01),而10-15umol/L组EF<50%的机率也明显大于<10umol/L组(p<0.05),>15 umol/L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10-15umol/L组(p<0.01)和<10umol/L组,后两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cy水平增高,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AMI心室重塑和死亡的强预测因子,对AMI患者要积极控制高血清同型半胱酸水平从而降低病死率.
作者:梁书琴;张有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外科手术患者多,危重患者多,护理记录内容多,时间长,历经各班护士之手,客观上造成护理记录单质量不统一,因此,保证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尤为重要,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治疗中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将本医院13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例,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生素用法的不同于进行分类比较,就传统用药方式和的新型用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新型的抗生素用药措施,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费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内造瘘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皮肾内造瘘引流术治疗12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0分钟-70分钟,平均50分钟,术中出血10ml-100ml,平均20ml,无输血病例,10例随访1年至3年,患者症状未见复发,IVU示囊肿引流通畅.讨论:经皮肾内造瘘引流术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作者:尹永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应用翻转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修复骶尾部褥疮21例,术中先设计筋膜瓣,大小以无张力覆盖骶尾部创面为宜,先自深筋膜层掀起筋膜瓣,再根据骶尾部褥疮创面腔隙大小及骨外露大小设计上部臀大肌肌瓣,自止点附近切断掀起,保护臀上动脉入肌分支,肌瓣掀起逆行翻转180°后填塞骶尾部腔隙覆盖骨外露区域,褥式缝合固定后再将筋膜瓣旋转覆盖骶尾部创面.结果:本组21例中18例一期愈合,1例术后皮瓣下血肿,经过血肿清除术处理后达到一期愈合,1例由于术后伤口感染,经过抗感染换药治疗后愈合,1例术后因筋膜瓣偏小出现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过后期换药、二期缝合后愈合.长随访达2年,尚无复发病例.结论:翻转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由于采用传统筋膜瓣设计方案,解决皮肤缺损问题,筋膜瓣掀起后便于暴露臀大肌及切取臀大肌肌瓣,由于肌瓣血供丰富,采用翻转肌瓣可以填塞潜腔,覆盖骶骨外露,局部组织量丰富减少了术后复发.
作者:陈国双;吴琛;陈思思;吕英;毛波;邹同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总结2009年2月以来我院开展TVH(trans vaginal hyterectomy 阴式子宫切除术)138例,探讨其手术要点及应用价值,适应征及禁忌征.TVH具有腹部无切口、术后疼痛轻、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淑贤;吴凤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