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开展抢救的效果观察

马婷婷;郝海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抢救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护理过程中结合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以及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分诊评估以及急诊和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治疗后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心肌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抢救所需时间,同时提高抢救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按住院序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继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肩关节复位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应用于急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肩关节脱位患者40例,其中20例患者治疗时选择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P组),20例患者治疗时选择七氟醚吸入麻醉(S组),连续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值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和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复位前后MAP、HR、RR、SpO2的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复位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比单纯吸入七氟醚在肩关节复位术中的起效时间,缓解疼痛,麻醉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健;姜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上颌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上颌前牙的美容修复治疗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上颌前牙美容修复患者28例,所有病例均为上颌前牙缺失类型,在种植美容修复中采用牙龈诱导技术,治疗后开展美容修复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评估其修复效果。结果:28例患者种植美容修复后的VAS主观满意平均评值(91.2±0.7)分,修复完成时与修复完成3个月时的龈乳头指数均显著好于修复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牙美容修复对患者的口腔功能与美观程度均有重要价值,针对上颌前牙缺失患者采用牙龈诱导技术开展美容修复可充分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作者:潘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技师"型人才,不同于普通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因此结合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培训,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作者:冯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液产品及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的探讨

    为了规范血站对血液产品和服务质量投诉的受理,正确对待、及时调查处理相关投诉,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顾客对血站的满意度和信誉度及达到血站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我站规定业务科受理并组织调查和处理血液产品和服务质量投诉。现将2011至2013年业务科接受及处理的南充市血液产品及服务质量技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熊依军;邹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手术的69例患者,术后均给予的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根据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各23例。后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结果:给药5h后,低剂量组显效率分别为60.9%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高剂量组为91.3%显著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μg/kg舒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辛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超声结合体重指数诊断脂肪肝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超声结合体重指数诊断脂肪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社区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4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单纯性超声诊断与超声联合体重指数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单纯性超声诊断符合率达71.07%,明显低于超声联合体重指数诊断符合率(82.7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超声结合体重指数诊断脂肪肝效果确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王正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心血管的护理质量

    目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内科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加强疗效,减少医疗事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贺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欠发达地区流动人口中女性生殖健康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很多人都选择跨地区到沿海来工作,成为外来流动人口,他们中女性生殖健康面临各种问题,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他们的女性生殖健康。

    作者:谢金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40例疑似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临床超声检查,对比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超声检查结果、手术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有36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得以确诊,4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经过临床病理检查的以确诊,两种临床诊断方法的结果相比,P>0.0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方法所测得的结果的准确性较为显著。

    作者:黄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通过对产后抑郁症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作者:郑彩须;陈惠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664例患者的T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261例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的病理切片诊断结果。结果:NILM4056例(87.6%);ASCUS 305例(6.6%);LSIL 166例(3.6%);HSIL30例(0.7%);鳞癌7例(0.1%);AGC 64例(1.4%);腺癌1例(0%)。261例病理切片诊断结果为CINⅠ级以上的,ASC-US/ASC-H 74.6%;LSIL 86.4%;HSIL 91.7%;总的符合率为84.1%。结论:随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TCT阳性结果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相符合率也越高。

    作者:陈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0例食物中毒患者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病例和后遗症,患者平均住院3.24±1.10d,均在一周内陆续出院。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抢救的成效,值得推广。

    作者:易瑜;严邱英;李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诊的方法,干预组采用社区环境、运动、饮食、氧疗、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并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复发率分别为21.86%、46.86%。②干预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两者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方式,能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复发率和提升生存质量,其方法符合基层卫生院的服务理念,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何秀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偏痹的术后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偏痹的术后中医护理,方法将60例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偏痹的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中医特色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0例。中医特色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使用中医护理方法对腰椎病患者从情志、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调护、术后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辨证施护。结果中医特色护理组术后1周症状缓解率平均96.6%,主观满意度优良率达93.3%,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症状缓解率93.3%,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93.3%。未出现局部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中医特色护理组症状缓解率及主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高了护理有效率。

    作者:张敏;袁文涛;罗红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锁定钢板治疗下肢骨折钢板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4例股骨近端、股骨干锁定钢板治疗钢板断裂导致内固定失效的患者,现就其钢板断裂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

    作者:许进;朱旭;陈久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

    支气管哮喘其主要的特征是气道炎症、可逆性气道阻塞和呼吸道反应。近几年以来,支气管哮喘的病死率较前几年有所升高,是当今社会危害老年人健康呼吸道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曾成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物制剂中溶出速率的研究

    1溶出试验的方法《中国药典》采用的溶出试验的方法有转篮法、桨法、小杯法。转篮法的缺点为篮网眼有可能被堵塞或样品可能粘附于网壁上;桨法的缺点是药品可能上浮,尤其是胶囊;小杯法只用于小剂量样品(中国药典规定为标示量为2-10mg)。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可根据药物的性质而选择使用。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护生带教的方法和体会

    护生带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护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作为带教老师,现将二十多年来对护生带教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秋宁;田文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麻杏甘石汤治疗支气管哮喘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经方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石膏不同比例配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探讨麻黄与石膏不同比例配伍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量效关系,对麻杏甘石汤的临床应用和以麻杏甘石汤为基础方的新药研发提供循证医学和临床试验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人,予麻杏甘石汤口服治疗,A组药物比例为原方比例即麻黄:石膏:杏仁:甘草=3:6:3:2,B组药物比例为麻黄:石膏:杏仁:甘草=3:8:3:2,C组药物比例为麻黄:石膏:杏仁:甘草=4:8:3:2,观察麻黄与石膏不同比例配伍的麻杏甘石汤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包括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EOS、FEV1、PEF、IgE)的对比。结果组间比较显示B组在改善哮喘患者症状体征方面优于A组和C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在降低外周血EOS、IgE及改善肺功能方面优于A组和C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在麻黄与石膏按3:8(麻黄9g、石膏24g)进行配伍时,对哮喘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EOS的降低, IgE的降低,肺功能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其他比例配伍组。说明麻杏甘石汤麻黄与石膏药物的不同比例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杜琳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