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营养性吸吮下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效果

张中娜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 新生儿, 桡动脉采血,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安慰奶嘴等非营养吸吮下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需要采血的11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5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下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下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缩短了采血时间,减轻了新生儿的疼痛反应,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疼痛与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疼痛与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抑郁自评表与焦虑自评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头痛、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缓解患者疼痛感与不良情绪。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体会

    目的:观察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细胞(WBC)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儿童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治疗前和经抗生素治疗72h后的WBC、ESR及CRP的含量情况,并与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比较。结果在早期细菌感染中,观察组(D组)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ESR及WBC;观察组(D组)CRP、ESR、WBC的测定结果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观察组(D组)患儿经抗生素治疗72h后CRP、ESR、WBC的测定结果平均值明显降低。结论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CRP是细菌感染的相对敏感的指标,但CRP、WBC、ESR的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患儿急性细菌感染疾病早期的诊断,更有助于指导合理用药并根据其结果判断疗效。

    作者:朱艳春;严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会阴无保护接生法的临床实施及效果

    目的:分析探究会阴无保护接生法的临床实施及效果。方法:选择过去我院妇产科所接受的20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00名实施无保护接生法的健康产妇,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外100名实施传统托肛保护法的健康产妇,降低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所导致的会阴裂伤发生情况,会阴侧切率以及生产2个小时之后的出血情况。结果: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法的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会阴侧切率以及生产2个小时之后的阴道出血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接生中,选择应用无保护接生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会阴裂伤问题的发生,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减少产妇生产2个小时之后的阴道出血,确保产妇自然分娩的顺利实现,对于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与运用。

    作者:邱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颌骨缺损患者,并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对患者进行颌骨缺损修补,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50例颌骨缺损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47例,治疗有效率为94%。通过术后回访,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为96%,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在不损害患者口腔功能和外形的基础上实现口腔的完美恢复,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梅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成人牙周病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情况各项指标改善幅度的变化,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牙周情况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姚瑶;朱丽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28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1d内、5d内缓解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3d内缓解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67.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哮喘急性发作缓解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吴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高位截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高位截瘫患者的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32例高位截瘫患者,针对其特点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可以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优质化护理服务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慧;管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盲穿与超导下PI C C置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盲穿与超导下PICC置管后各项指标。方法选择140名需化疗的肿瘤患者根据自身需求(经济原因)分观察(A)组(70例)和对照(B)组(70例).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B组采用盲穿法PICC置管(即肉眼观察和手触摸静脉血管穿刺)。结果观察两组一次性置管的成功例数(70和59)、静脉炎的发生例数(0和5)、导管留置时间(120天和108天)、患者的舒适度(9分和6分)、费用差额(2900元与1800元)等,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导下行PICC置管较盲穿法操作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患者舒适度高,但费用相对较高。

    作者:陈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时期医院临床用药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措施

    目的:建立新时期医院临床药物优质服务体系。方法:采用药物评价的方式,结合我国医院药物评价的基本状况,总结我国医院药物评价的基本方式。结果: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亿元,我国有望成为美国与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目前我国临床用药仍处于较低层次发展水平,缺乏适合于中国具体临床实践的临床用药体系的质量评价。结论:通过本院现有临床药学事件的研究,结合价值链管理理论和思维,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医院用药实践的理论指导方法、构建服务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

    作者:刘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对28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汇总,并找出解决办法。结果显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服用药物依从性、并发症、不良生活习惯等。

    作者:康欣;樊文娟;李淑红;齐丽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凉血疏风汤治疗玫瑰糠疹156例疗效观察

    玫瑰糠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笔者自拟凉血疏风汤加减治疗玫瑰糠疹156例,效果理想。

    作者:翟永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析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60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溶栓加抗凝治疗52例,单纯抗凝治疗8例。治疗后病损肺段数减少(5.21±2.09)个。治疗前后行心电图检查,在溶栓后心电图变化的基础上,于出院前(约在溶栓3-4周)心电图又发生一些改变。结论: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为一过性、多变性改变,但仍有一些特征可循,所以要提高警觉、仔细分析、动态观察其心电图变化并结合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少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针刺配合中药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75例

    由于现代医学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局限性,容易留下后遗症,并且在基层临床中,传统上周围性面瘫患者普遍认为面瘫系由“毒风”所致,需要中医针刺治疗才有效,因此周围性面瘫病人在针灸临床特别是基层针灸临床中较为常见。自2011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及其他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桂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公立医院非在编职工的激励研究

    非在编职工在如今医疗行业发展中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这一人群的比重也在与日俱增,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这个群却很少得到医院的关注,医院也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本文先从非在编职员出现的原因及其概念界定作以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医院对非正式员工激励的现状及其原因,终结合非在编职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公立医院非在编职员的激励方法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非在编职员的激励与在编职工的激励的区别。

    作者:陈奕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探索

    介绍志愿者发展背景以及西部基层医院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模式以及取得的社会效益,同时提出志愿服务面临的困扰和就如何推动志愿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胡波;陈冰;何梅;李旭燕;韦林川;杨勇;闫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体会

    有机磷中毒是一个较为危险的病症,其对患者的人身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有机磷中毒能够带来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这也使得其很难治疗。在患者有机磷中毒后,其非常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的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采用了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以此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状况。本文就对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作者:杨晓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LCP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掌侧入路LCP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其中有28例为优效,6例为良效,2例为可,效果优良率为94.4%,患者治疗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明显恢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莫新远;何大平;毛贤智;吴若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科病人术后用镇痛泵的护理体会

    术后疼痛是一种伤害性刺激,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术后镇痛泵减少了患者疼痛,提高了休息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我院骨科50例患者接受镇痛泵镇痛,并配合科学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应用镇痛泵治疗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6~79岁。其中髋关节置换10例,腰椎术后8例,上肢术后12例,下肢术后20例。镇痛方法:(1)静脉镇痛:将静脉镇痛泵连接在留置针上;(2)硬膜外镇痛:将药物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先自硬膜外导管注入首剂10 mL,剩余药注入泵内,导管保留48~72 h后拔除。用流量控制药液流速,实现微量持续输入。在持续注药的基础上可以在麻醉师指导下自控追加药量。常用的药物杜冷丁、芬太尼、吗啡等。术后由麻醉师安放调整好后即可实施镇痛。本组50例中,45例生命体征未发现明显变化,镇痛效果好,睡眠质量改善,饮食习惯未发生改变;3例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2例效果不是很明显拔出镇痛泵的。

    作者:高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跌倒是每个人一生中从幼儿到老年、健康到衰老都会面临的问题。国外许多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认为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脑血管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上很常见,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不但有生理器官的老化和功能的衰退,而且大多有机体病理的因素存在,这样大大增加了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几率。笔者回顾了由2000年8月至2009年7月两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共34例,根据患者跌倒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2000年8月-2009年7月,两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病患发生跌倒事件共34例。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曾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