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高位截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郭慧;管霞

关键词:优质护理, 高位截瘫, 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高位截瘫患者的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32例高位截瘫患者,针对其特点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可以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优质化护理服务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女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女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手术女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更加人性化的全方位护理。评定并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入组时两组 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手术1周后,干预组S A 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手术1周后,干预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甲状腺手术女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缪月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的护理

    剖宫产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因此,做好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是减少产妇术后并发。

    作者:刘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和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在强制性脊柱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0~II级)患者110例,均行X线及CT检查,结合部分病例自带外院MRI片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中检查方法在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在0~I级病变上,与X线、CT检查相比,MR的检出率较高,检出符合率分别为58.7%与94.7%,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I、II级病变区分中,X线、CT及MR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检查中,X线、CT、MR检查各有优点,与X线、CT相比,MR的检查效果更为明显,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确诊中价值更高。

    作者:胡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咽鼓管骨性段的测量分析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分泌性中耳炎目前被定义【1-2】为“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1是在咽鼓管发生阻塞的基础上发生,可导致听力下降。对儿童可影响言语和智能的发育,亦是成人传导性耳聋常见的原因【3-4】。相关文献曾报道咽鼓管咽口,咽鼓管粘膜及表面活性物质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5-6】,那么咽鼓管骨性段是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呢?本文通过对164例成人和儿童236耳分泌性中耳炎,及83例166耳正常成人和儿童的咽鼓管X线投影观察研究,测量咽鼓管骨性段各部分内径及长度,试图了解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骨性段有无局部骨质增生,其病变程度与咽鼓管骨性段有否关联。分析咽鼓管骨性段的宽窄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霍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成人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成人肺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成人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哌拉西林或者头孢哌酮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输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7%,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治愈率37.5%,总有效率38.2%。2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成人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莫守崎;李奕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

    瑞芬太尼是真正意义上的副作用小,药效强,超短效,易控制,就目前来说瑞芬太尼是有点多,新型的麻醉性质镇痛药。虽然在现代瑞芬太尼被广泛的运用,但是客观来说瑞芬太尼也有其副作用,给药剂量的大小和速率会引起骨骼肌僵直。如若剂量<2μgΠkg、注药时间>1 min 就不会发生以上所述情况。瑞芬太尼与神经肌肉阻滞货异丙酚一起用可大大减轻肌僵直现象发生。但总的来说瑞芬太尼现代麻醉中的佼佼者,其缺点甚少,优点十足。

    作者:房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评价黄体酮胶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来我科收治的4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予黄体酮胶丸治疗,并对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精心护理。结果:阴道出血停止时间短者1d,长者8d ,平均为(3.60±1.60)d。腹痛缓解时间短者1 d,长者6d,平均为(2.40±1.20)d。保胎成功38例,有效率为95.0%。结论:黄体酮胶丸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具有效果显著、作用持久、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病情密切观察、精心护理,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卫美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预防输液反应的临床体会

    输液反应在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它不但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而切还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如何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该明确的,现将笔者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香慧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连续护理干预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护理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恢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7名接受永久性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医院连续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上述两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干预组在出院时、3个月和6个月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造口狭窄与造口周围感染并发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对提升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邱英;阿曼古力·依不拉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霍妮相关理论在咨询中的活用

    活用霍妮的相关理论,将神经症发展变化的程度归纳为三个阶段:理想化自我层级、外归因层级、自我分离层级,并通过数字化形象地呈现其内在变化结果,便于咨客理解和接受,促其改变。

    作者:陈蓉;郭国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所医治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人员,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借助手术治疗危险性大。但只要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发症,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就会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吴利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性便秘针灸治疗进展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一般是指排便间隔时间过长亦或是排便困难,且粪便干燥量少。老年人长时间便秘会引起头晕、失眠、食欲不振、焦虑等不良状况,为身体健康存下隐患。中医治疗推荐针灸疗法,针灸治疗便秘,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很多长期患有便秘的老年人,在通过针灸治疗之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效果,很大程度的解除了便秘给生活带来的困扰。

    作者:匡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比较医务人员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做手卫生基线调查,第二阶段实施干预,第三阶段为效果评价。调查人员用调查表在上午查房、治疗、护理高峰期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4.8%,明显高于干预前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的手卫生干预,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谭翠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股骨疲劳性骨折C T、MRI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CT、MRI影像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疲劳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和病理诊断得以确诊。对比分析50例患者的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经CT、MRI影像学检查均可得到确诊,但是两组检测的清晰度和敏感度相比, MRI检测要显著优于CT检查,P<0.05,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结论:疲劳性骨折的临床特点主要有:骨髓水肿、骨折线、骨膜反应以及软组织肿胀,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中,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敏感性和清晰度均显著较好,临床优势显著。

    作者:谢雨晴;夏正嵩;谭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静脉治疗实践护理体会

    目的: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意义。方法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成员职责;修订和完善静脉输液实践标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理论和技能培训;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及全院静脉输液会诊制度;与药师合作加强输液质量管理;开展静脉治疗相关领域的循证研究。

    作者:张贺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更年期神经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各20例。单药组:单纯口服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联合组: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疗前后用HAMD、HAMA的减分率统计疗效。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75.0%,单药组有效率为4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AMD及HAMA减分较单药组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疗效确切,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卫美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常见护理

    疾病概要: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少数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据国内资料,常见的病因依次是: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作者:刘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分组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究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干预措施,为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有机磷中毒后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饮食、环境等方面的有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护理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8±6.7)d优于对照组(27.4±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治愈率、病死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3.33%、6.67%、3.33%优于对照组的80%、16.67%、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康复,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86例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输液港相关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和防范措施,通过加强学习,预防并发症,使输液港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植入式输液港患者186例植入情况和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分析。结果:留置植入式输液港的186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无并发症发生例数174例;1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3例,导管异位2例,导管与输注座脱开1例,药物外渗2例,输注座局部感染2例,导管破裂1例,输注座翻转1例。留置时间短10天,长30个月。结论: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术,尤其适合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使用,它解决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且留置时间长、护理方便,它能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组织坏死的危险,保护外周血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护士的工作量,降低静脉化疗的难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惠敏;郭冬梅;何佩娟;洛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后居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脐炎干预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居家护理模式的开展在新生儿脐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7月在我辖区出生的正常新生婴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新生婴儿的家属给予居家护理指导,对对照组新生婴儿的家属给予社区访视。2个月后比较两组婴儿的脐炎发生率和入院率。结果观察组婴儿的脐炎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婴儿的脐炎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婴儿发生脐炎的机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产后居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脐炎干预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减少婴儿发生脐炎的机率,提高新生婴儿的健康水平和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余策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