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胡英杰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CT成像, 影像学,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和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在强制性脊柱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0~II级)患者110例,均行X线及CT检查,结合部分病例自带外院MRI片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中检查方法在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在0~I级病变上,与X线、CT检查相比,MR的检出率较高,检出符合率分别为58.7%与94.7%,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I、II级病变区分中,X线、CT及MR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检查中,X线、CT、MR检查各有优点,与X线、CT相比,MR的检查效果更为明显,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确诊中价值更高。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进行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其临床效果较好,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1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0.4μg/ml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A组,n=35),0.6μg/ml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B组,n=35),0.8μg/ml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C组,n=40)。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ml/h)+PCEA剂量(1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3~6、6~12、12~24h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VAS评分;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术后PCEA,24h内随布托啡诺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两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布托啡诺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0.6μg/ml布托啡诺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作者:童德明;胡淑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课的具体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进行改革,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各评价指标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结论采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许慧红;马嘉;朱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系统出院随访与护理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出院随访与护理指导,实验组实施系统出院随访与护理指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自我管理行为情况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管理症状、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疾病知识、服药依从性、急救管理等维度评分与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8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系统出院随访与护理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赵静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和血管的保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人民生活质量正在逐渐提高,人均寿命也在不断上升。而人口的逐渐老龄化,使我们临床上接触到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有很大的比例。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与补充液体的常用方法,而给老年患者行静脉穿刺是许多护理工作者所头疼的一件事情。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张琳;李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降压药物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乌拉地尔联合硝普钠组及单独使用硝普钠组,对本院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分别采用硝普钠联合乌拉地尔或单独使用硝普钠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起疗效。结果:两组病情在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两组CSS评分硝普钠组明显低于乌拉地尔联合硝普钠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乌拉地尔联合硝普钠较单独使用硝普钠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术后颅内再次出血。

    作者:黄喆;郭世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面部带状疱疹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讨论面部带状疱疹症状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80例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结果:全部的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后,其中有44例患者痊愈,有20例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有10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有6例患者获得无效,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对于面部带状疱疹重症患者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翠英;黄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比较平卧与半坐卧位在预防PICC导管异位中的差异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比较平卧位与半坐卧位在预防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导管异位中的差异。方法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60例,根据病情分为.对照组30例(病情许可,能平卧),采取标准的置管操作。干预组30例(部分患者因病情只能半坐卧位),在半坐卧位下进行置管操作。所有患者置管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照片,比较两组间的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19%)干预组l例(4.0%)。干预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取半坐卧位可以显著减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是有效、可行的预防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

    作者:杨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86例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输液港相关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和防范措施,通过加强学习,预防并发症,使输液港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植入式输液港患者186例植入情况和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分析。结果:留置植入式输液港的186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无并发症发生例数174例;1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3例,导管异位2例,导管与输注座脱开1例,药物外渗2例,输注座局部感染2例,导管破裂1例,输注座翻转1例。留置时间短10天,长30个月。结论: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术,尤其适合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使用,它解决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且留置时间长、护理方便,它能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组织坏死的危险,保护外周血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护士的工作量,降低静脉化疗的难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惠敏;郭冬梅;何佩娟;洛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学生自学-自讲模式浅析

    自学-自讲模式为让学生自讲教材知识的一种新教学方法,该方法能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但其实施运行起来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本文通过浅析其弊端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了能更高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具体应用方案。

    作者:肖幸;张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与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救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导联或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对患者予以心电图检查,并记录、分析、诊断报告。结果:20例患者中6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11例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塞,3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其中3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7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切忌用力、搬动,需卧床休息,同时心电图具有方便、快捷、无创伤等应用优点,注意心电图改变与一些急腹症的鉴别,为急性心肌梗塞确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使患者及时得到对症治疗。

    作者:吴健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治疗的100例错牙合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治疗,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利用传统舌侧矫正器进行矫治;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矫治顺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00%、畸形复发率8.00%、矫治顺从性率90.00%、矫治效果的满意度92.00%、矫治效果有效率92.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00%、畸形复发率32.00%、矫治顺从性率40.00%、矫治效果的满意度36.00%、矫治效果有效率64.00%,两组数据显著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矫治顺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孟宪瑞;李素红;周斌;于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科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本文通过自2008年至今在我院急诊科所做的4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经验,研究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作用和有效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用16号静脉留置针穿刺到右股静脉、右琐骨下静脉,然后从针尾插入导丝,拔出静脉留置针,再通过导丝插入静脉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组织,然后撤出静脉扩张器,经导丝送入导管,再拔出导丝,经导管注入少量肝素生理盐水冲管,然后用橡胶帽堵住导管远端,固定导管,再将静脉输液针插入橡胶帽即可进行输液。[结果]4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6-68岁。2例为有生命体征的患者,采用右股静脉穿刺置管,另2例无生命体征,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获得成功。[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王瑞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履行医院图书馆健康教育职能的创新探索

    文章提出了医院图书馆与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服务与阅读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论述了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开拓新的知识服务模式,创办与市场接轨的营造健康文化的新型医院,提供了多种健康教育工作的和谐服务项目。图书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形成了在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促进工作,充分履行了医院图书馆健康教育职能。

    作者:彭新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胱抑素C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Apgar评分标准将30例重度窒息、34例轻度窒息、30例正常新生儿分成三组,即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浓度,分析血清胱抑素C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意义。结果: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的新生儿24h内的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的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水平均较轻度窒息组新生儿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素氮(BUN)水平较轻度窒息组高,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能够为临床早期肾功能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刘军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2月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术后患者手术室与病房交接中发生的问题,运用简单、可靠、易培训的标准化交接程序,提高患者安全和交接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交接中的技术差错、信息遗漏显著降低,交接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效果显著。

    作者:周益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64排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2例CT增强扫描增强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注入造影剂的方法。结果1102例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无一例出现造影剂的渗漏现象。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不易滑脱,不易刺穿血管,在高压注射造影剂时不易发生渗漏情况。

    作者:朱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加强基层避孕药具管理的对策研究

    避孕药具是贯彻计划生育这项国策的物质保障,其管理是提高计划生育的重要方式。完善解决避孕药具管理的对策和思路,是新形势、新趋势的需要,是实施计划生育工作的过程,只有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采取务实、求真的态度,运用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才能确保避孕药具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叶桂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我院2012-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临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有效预防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1).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输血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两年62007次输血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18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9%,主要为发热及过敏反应.结论:规范合理用血及使用输血新技术,新方法可有效预防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吴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型臂引导下颈神经内侧支注射得宝松治疗颈椎病

    目的:评估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颈神经后内侧支注射德宝松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方法临床和影像学证实为颈椎病患者100例,在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行颈神经后内侧支注射德宝松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平均7个月。结果按照疗效标准评价全组病例,显效75例(75%)、有效15例(15%)、无效10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 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精确定位、局部注射药物,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时效长,安全性高是治疗颈椎病的好方法。

    作者:徐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